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解读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解读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 新课程 新教材 实施方案 解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历程回顾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 发布 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行)2003年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2004年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首批进入高中新课改2005年 江苏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改2006年 天津、安徽、安徽、浙江、福建、辽宁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改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改 2007年 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2008年 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2009年 湖北、河北、内蒙古、云南 2010年 贵州、四
2、川、甘肃、青海、重庆、西藏(广西2013年最后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2年 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进行全面调研 2013年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 2014年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教基二201420144 4号)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3、(国发201420143535号)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201410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 浙江、上海首批进入新高考改革试点(浙江、上海首批进入新高考改革试点(3 33 3)2015年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始征求意见2016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国家教材局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2017年 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进入新高考(33)2
4、018年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2017年版)年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第三批进入新高考(312)2019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
5、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海南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海南6 6个省份率先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个省份率先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20 2020 年修订)的通知年修订)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
6、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任务一项任务一项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个目标三个目标建成一个体系: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确立一个体制: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一个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五项统筹五项统筹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主要是避免学段间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主要是避免学科知识本位
7、、内容简单重复,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主要是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主要是避免各行其是、步调不一,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主要是改变各育人阵地之间联系不够密切的现象,营造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任务十项改革十项改革(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四)改进学
8、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十项改革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打好专业基础,从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细化育人目标入手,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课标教材。二是理顺教育教学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确保教育教学环节协调一致。三是提高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要求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十项措施力求有效衔接、环环相扣,确保
9、改革系统推进。准确把握本轮高考改革内容20142014年年9 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缩小入学机会区域差距增加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以及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提高这些区域的高考录取率;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二、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确保招生公平公正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高校在招生前要公布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严格控制高考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联考,且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三、明确考试科目和内容,促进全面发展与科学
10、选才考试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科目自主选择。准确把握本轮高考改革内容四、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健全高中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国家规定所有学习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2次考试的机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的重要依据。五、增加统一命题省份,完善分省命题制度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加强命题能力立意,加强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六、探索学分互认转换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11、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打通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联系通道,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考遵循了三个价值取向:第一是促进公平,包括招生计划分配、清理各种加分项目、农村专项、东西部省份协作计划;第二是以人为本,分类招生、等级性考试、多次考试、合并录取批次、专业+学校志愿填报;第三是科学选才,“两依据一参考”、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都是在破除唯分数论上下功夫(南方科技大学,深莫斯科大学)。总体要求一课程设置二课程实施与评价三组织保障四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PART 01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Zongti Yaoqiu(一)出台背景2018年
12、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提出“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的工作目标,并明确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印发,提出“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安徽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皖教工委20
13、2031号)中也明确到2022年前,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使用新教材。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有关文件精神,稳妥有序推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效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序衔接,结合国家和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省教育厅在深入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际,广泛征求市县教育局局长和基教、教研部门负责人、普通高中校长和一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并经多轮修改完善后按程序经专家论证会、风险评估会及委厅合法性审查通过,经省教育厅厅长办公会、省委
14、教育工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引导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支撑。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三)基本原
15、则1.育人为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选课权利,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分类指导。坚持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指导各地各校找准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鼓励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创新。3.加强统筹。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16、课程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学习,确保学生发展需求、选课选考、课程安排以及考试评价的内在一致。4.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一、总体要求Zongti Yaoqiu(四)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到2022年,德智体
17、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 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顶层设计学科核心素养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学科在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 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 关键能力:能做成事 必备品格:愿意并习惯做正
18、确的事 价值观念: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 将每一门学科与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实质性的关联,揭示了学科育人的机制 指明了每一个学科发展素质教育的方向和路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序号 学科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序号学科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1 1语文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111音乐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2 2思想思想政治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212美
19、术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化理解3 3历史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国情怀1313艺术艺术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4 4地理地理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414体育与体育与健康健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5 5数学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
20、析学运算、数据分析1515英语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6 6物理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任1616日语日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7 7化学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态度与社会责任1717俄语俄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
21、学习能力8 8生物生物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1818德语德语德语能力、文化沟通、多语思维、自主学习德语能力、文化沟通、多语思维、自主学习9 9通用通用技术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化能力1919法语法语语言能力、双语思维、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双语思维、文化意识、学习能力1010信息信息技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2020西班西班牙语牙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
22、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二、课程设置Kecheng ShezhiPART 02二、课程设置学制和课时课程类别毕业学分要求开设科目与学分科目安排二、课程设置(一)学制和课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自主确定。3.学生通过18课时的科目内容学习可获得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
23、二、课程设置(二)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1.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3.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二、课程设置(三)开设科目与学分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
24、、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88个必修学分学科分布:l 12学分(体育与健康)l 8学分(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l 6学分(外语、思想政治、物理、技术、艺术、劳动)l 4学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二、课程设置(三)开设科目与学分二、课程设置(四)科目安排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学生根据高校专业科目指引、兴趣爱好和毕业学分要求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结合实际安排。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
25、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音乐、美术,必修内容各为3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应开齐必修学分要求的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学校可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课程中的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二、课程设置(四)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