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汉中市 2019 届高三下 学期 第二次 教学质量 检测 文科 综合 历史 试卷 解析
- 资源描述:
-
1、 汉中市汉中市 2019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文综综合能力测试文综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重大改变,但上层管理者则来自天子的册封,这 一变化 A.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B.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C. 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 D. 加强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答案】D 【解析】
2、【详解】由材料“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重大改变,但上层管理者则来自 天子的册封”可知,西周的统治者通过对上层管理者庄严的册封仪式加强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故选 D。材 料并未提及分封制,不能体现统治范围的扩大,排除 A;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排除 B;商朝也是贵族政治,故其“开始确立”属于用词不当,排除 C。 【点睛】学习历史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是要学会历史的分期,把握好阶段特征。本题的 BC 两个选项,就可 用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很快予以排除。 2.关于监察官的选任, 两汉多用察举方式, 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 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
3、”, 明代由都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官选任和选官制度保持同步 C. 折射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D. 对当今健全监察制度有重要借鉴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两汉的监察官选任到明代的监察官选任可以明显看出,皇帝的权力不断地加强,这折射出古代政 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故选 C。材料并未提及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 A;材料只提到监察官的选任,没有涉及选 官制度,排除 B;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显然不适用于当今,排除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的变化提取出演变的趋势,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
4、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 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 关的是 A. “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 B. 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 “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 D. “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可知南宋时期都城中“坊、市”制度 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故选 C。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是 在明
5、清时期,排除 B;“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不是政府可以划分的管理手 段,排除 D。 4.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 谦让精神, 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一个 新的剧种诞生。材料主要说明京剧 A. 是徽调与汉调合流而成 B. 徽商的运作起到了决定作用 C. 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 建立在深厚中华文化基础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可知京 剧建立在深厚中华文化基础上,故选
6、D。京剧除了徽调与汉调合流,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排除 A;材料说是“在 徽商的运作下”,并不是说起起决定作用,B 项程度夸张,排除;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形态,排除 C。 【点睛】做历史选择题时,对于选项的程度副词要密切关注,一般说来,程度较为绝对的都是错误的。 5.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 17 世纪以来中国 A. 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B. 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 C. 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 D. 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可
7、以得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道台开始有了外交的职能,从夷务到洋务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人 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 A;从表可知,主要职能并未发生 变化,排除 B;中国走向世界是被动行为,排除 D。 【点睛】表格类题目要严格依托表格内容,切记不可过分引申夸大。 6.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 A.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B. 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 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
8、出 D. 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并逐步走向 成熟,故选 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于井冈山时期,排除 A;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排除 B;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排除 C。 【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生可根据两种思想的时间划分作出解答,需要具备较为扎实 的基础知识。 7.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后被主人 开放为公共场所)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风格 B.
9、 反映土洋并存的社会生活特征 C. 反映当时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是中国大多数城市面貌的缩影 【答案】B 【解析】 【详解】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 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选 B。年画的绘画风格偏向写 实,注重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摹写,不符合文人画的绘画风格,排除 A;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 C项错误;这种景象主要集中在沿海 或较早被迫开放的城市,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
10、,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 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8.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 定量,有以下记述。下列史实和“高脑油”发放相关的是 A. “高脑油”发放始于计划经济建立后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的需要 D. 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主要出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全面起步的需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故选 C
11、。从表格可知,“高脑油”发放从 1954 年就已经 开始,此时中国并未完成三大改造,排除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 1988 年提出,排除 B;“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提出来的,排除 D。 9.“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 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 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 A. 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 B. 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C. 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D. 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 【
12、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 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 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 B。材料 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 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 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 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 D。 10.十九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1852 年,英国格林尼治
13、皇家天文台 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 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 A. 交通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决定因素 B. 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交通工具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格林尼治时间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再到人们创造了格林尼治时间,科学 技术革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 B。交通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 A;材 料并未提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 C;材料并未提及格里尼治时间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排除 D。 11.“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
14、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一一法国著名 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 。作者赞颂的是 A. 苏联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B. 中国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C. 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D.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可知罗曼罗兰(18661944)赞颂的 是苏联,故选 A。新中国在 1949 年成立,排除 B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很快失败了,排 除 D。 【点睛】注意题干中带括号的部分,它是出题者帮助你解题的重要一环,就比如本题中的“18661944”, 如果没有这个限定
15、条件,ABC 就比较难以区分。 12.“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己经降落下来美国正高踞 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这段演说 A.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的冷战宣言 B. 直接导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C. 西方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宣言 D. 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己经降落下来”可知这段演说指的是 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这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故选 D。A 是在 1947 年,排除;B 是在 1949 年,排除;这段演说要求美 国担负起世界责任与苏联抗衡,而不是
16、和平演变,排除 C。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160160 分。第分。第 36364242 题为必考题,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347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135135 分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古代人们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从商周时期到清代,古人采 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如: 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毋覆巢,毋杀”; 唐律中规定: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清雍正帝传谕广东督抚,禁止广东工匠制作象牙
17、制品。同时,许多 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环保机构,如秦汉以后,山林、川泽都归少府管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 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类似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 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材料二 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每每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有道家式的 “天人合一” ( 庄子.达生 曰: “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 ”) , 也有儒家式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天 人合一”是以“天人感应”为前提的,并产生出灾异谴告说,以为人间政治上可感天,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 错误
18、有因果联系。这些观念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渊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 切关注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 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 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 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1992 年联合 国环境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