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辨别模糊易错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指导).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辨别模糊易错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指导).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诗歌 鉴赏 比较 阅读 辨别 模糊 易错题 练习 参考答案 方法 指导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辨别模糊易错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听段处士弹琴方干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似平,开门见山,从演奏古琴的角度切入,语言也比较通俗,实则隐含清音幽曲就在丝丝琴弦与妙指间之意。B.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听者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不觉时间流逝,已是圆月爬上窗棂、竹上寒蝉寂寂无声之时。C.尾联通过对音乐的评价只有这时候心更静,每一声每一韵都可以作为后人的示范,突出了段处士演奏技艺的
2、高超。D.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2.诗的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1.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
3、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D.“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
4、-4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病蝉贾岛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3.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诗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见蝉思己,想象故园荒草齐平,发出宦薄梗泛之叹,结尾烦蝉自警。全诗以蝉起,以蝉结,首尾圆合,章法紧密。B.从内容安排看,李诗摹物与叙已并重,尾联已与物直接对话,人与物密合无间;贾诗以叙物为主,全诗虽未着力叙已,但已之情绪明显流露。C.两诗颔联都着力刻画蝉之形象,李诗以碧树相衬,侧重刻画蝉之声孤;贾诗视听
5、结合,突出蝉虽翼“拆”吟“酸”,但仍有“薄”“清”之坚守。D.贾诗以“病蝉”为题,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遭遇之惨烈。尾联“黄雀”“鸢鸟”也点明了“病”的缘由,突出病蝉树敌之广。4.两首诗都托“蝉”以寄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寄之意有何异同。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河湟(唐)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从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元载:唐代宗时的宰相,曾对西北动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出自史记中张
6、良为刘邦谋划的故事。遗弓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好凉州一带的音乐。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回顾中唐宰相元载和唐宪宗的事,写他们都曾力图收复失地,但都没有实现。B.诗歌颈联借苏武牧羊归来时须发皆白的故事,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身陷异族统治而忠心不移。C.诗歌后两联运用对比,将河湟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闲散安乐对比,突出了对前者的同情。D.本诗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自然而又富有历史厚重感。6.这首诗和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都含有针砭讽喻之意,请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7、7-8题。大热五首(其一)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注)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语言平易浅近,更易让人感受到农夫夏日劳作的艰辛。B.诗人把六月的天地比作一个大窑,太阳像炭火一样熔炼着其中的一切。“烹”字尤其精当。C.暑天虽极炎热,诗人却认为不应抱怨,因为秋天的谷物均赖此而成熟。富有理趣,值得称道。D.田中的水被晒得似乎要沸腾,“我”背上的汗水流得就像刚刚用水泼过。虽是夸张,却也写实。8.此诗与白居易的
8、观刈麦都表达出对农人艰辛劳作的同情,但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异同,请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好事近烟外倚危楼苏轼宋代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远灯明灭”,渲染了孤独冷清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B.词人由实入虚,想要跨着“玉虹”去仙墙看那“洞天星月”,来摆脱现实的苦闷,也反映了他无可奈何的心境。C.下阕作者借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也拥有如同张范二人般珍贵的友情,何况还可以与友人一品赏雪之乐。D.本词文字洗练,寓意明确,以
9、现实与历史相融会的笔调,塑造了仕途困顿却极力解脱内心烦恼的词人形象。10.苏轼定风波中以“莫听穿林打叶声”起笔,本词以“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结尾。“莫听”与“莫问”都道出了作者的心境,请分析二者的异同。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 江 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10、项是( )A.“高咏楚辞”透露了作者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以及报国无门的处境。B.“榴花”一句中用榴花与舞裙对比,表现作者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和向往。C.“戎葵”句中,作者借蜀葵向阳的属性来比喻自己身虽老却始终热爱祖国的思想。D.最后三句写了面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2.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春夕酒醒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和袭美春夕酒醒陆龟蒙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11、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注: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二人因诗酒结为好友,常效仿竹林七贤放达纵饮。人称“皮陆”。酃醁(ln l):美酒名。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均以醉酒写起,既而写酒醒所见,以景物描写作结,记叙、议论、抒情有机融合。B.两首诗语言表现力极强,将残烛“流泪”比作珊瑚,形神毕肖,“明月”“花影”交织错落,情趣盎然。C.两首诗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的暗示流露出来,比正面直述更含蓄有力。D.宋人洪迈曾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两首诗以对答形式,表现了酬和诗对同一话题相应关切的特点。4.请结合全诗谈谈两首诗在表达感
12、情方面有何异同。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
13、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6.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指导一、【答案】1.B2.同: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乐声,喻体都用到了泉水,化抽象为形象,写琴声之动人,有形神兼备之妙。异:从“形
14、”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迸”字,凸显力度;后者使用了“难”字,凸显缓慢。从“声”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幽音”,突出清远的特点;后者使用了“幽咽”,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B.“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错误,颈联是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段处士的演奏演奏技艺高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是用清泉从石底迸发出清远的声音描摹琴声。这一句是对音乐声的正面描写,首先运用比喻,将琴声比作清泉从石底迸发出的清远的声音;“迸”“幽”表达精妙,“迸”突出力度,“幽”突出幽远。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15、描写琴声的悠远动人,写出了段处士弹琴技艺的高超。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是用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的泉水声来描写琵琶乐曲。“幽咽”突出乐声凝滞不畅,“幽咽”是遏塞不畅状,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冰下难”是说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一个“难”字突出乐声缓慢。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综上分析,相同点方面:两句诗都是直接描写琴声的,属于正面描写,分别选用了“泉”“石”“冰”等意象摹写,使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都用到了泉水,用具体的视觉形象摹写抽象的音乐,形神兼备。不同点方面:“迸”“难”体现出不同的状态,“幽音”“幽咽”突出乐声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
16、。二、【答案】1.A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回乡的渴望。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对大雁北归的自由的羡慕。诗人想归而不得归的愁怨。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重回仕途的春天。诗人作为一名迁客,看到春到大地却不暖人间,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自然的春天一同到来,含有不尽的怨望,难言的惆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清晰”说法不正确,“暗”有断续、隐约之意,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2.本题考查学生评
17、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李白的诗歌写“此夜曲中闻折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借助“折柳”习俗表达思乡;尾联“何人不起故园情”则更是直抒胸臆。李益诗歌写“寒山吹笛”,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而“雁”的意象更体现思乡之浓,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
18、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借助大雁表达渴望回到家乡。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却与自己无关。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三、【答案】3.D4.(1)同:两首诗都借蝉寄寓怀才不遇之叹。李诗中蝉居高而难饱,喻自身才高而薄宦;贾诗虽腹凝露华,但现状却是飞不得,表怀才不遇之感。两首诗都托蝉表达了坚守高洁之志的决心。李诗尾联直抒胸臆
19、,借蝉自警,虽清贫不顺,但依然清高,坚守高洁之志;贾诗借病蝉的“拆翼”“酸吟”喻仕途的坎坷、生活的穷酸,尽管贫贱,仍能不以俗厚而自薄,不坠污浊而自清。(2)异:李诗借蝉侧重表达在险恶宦海、无情世道中自身官卑禄薄、梗泛飘泊的愤懑;贾诗以病蝉自况,感喟自己才高命蹇,侧重表达被“黄雀”“鸢鸟”等险恶势力排挤的哀怨与苦闷。【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手法、结构的能力。D.“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遭遇之惨烈也点明了病的缘由”错,病蝉全诗并未明确交代“病”的缘由,“黄雀并鸢鸟”只是“病蝉”所面临的重重危险。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不同诗歌思想感情异同的能力。蝉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
20、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