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地球 边上 红烛 峨日朵 雪峰 云雀 课件 新人 必修 上册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反复朗读这四首诗歌,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2.审美目标: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艺术风格,借助意象、意境体会其不同的思想感情。任务情境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一首诗的诞生就是一个生命的诞生。让我们走进这四首诗歌营造的不同意境,体会诗歌的不同思想内涵以及诗人对生命、自然的不同感情,从而认识四首诗歌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内容索引XUE XI REN WU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阅读与鉴赏赏贰壹XUE XI REN WU ER ZHENG HE
2、YU TAN JIU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 整合与探究整合与探究壹XUE XI REN WU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红烛红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致云雀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读懂诗意(一)诵读全诗,感受诗韵1.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3、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诵读指导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二)感知画面,把握思路这首诗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四行有什么作用?答案(1)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
4、壮丽的画面。(2)第四行“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是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人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
5、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强烈的抒情色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
6、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他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学习资源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郭沫若是
7、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2)名人评郭沫若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巴金(作
8、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中国过去讲三绝,即诗、书、画。我对苏轼作过统计,他诗、书、画、词、文,应该是五绝。可我对郭老就统计不出他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苏轼没有郭老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季羡林(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2.背景展示立在地球边
9、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3.作品延读时代号子的激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罗太学陡然,一个巨人横空出世,顶天立地。你的脚踩在哪里?你立在地球的边上。你举头(可能你只是平视),看见空中白云怒涌。那沉淤的乌云哪去了?你明白!你还明白拨云见日!你俯视(你只可能是俯视),看见洪涛巨浪滚滚而来壮丽的北冰洋和浩渺的
10、太平洋携着巨力!你坚信巨力将推倒地球!而浑圆的地球,它倒向何方?巨大的波澜震惊了你,你渴望这更是一种历史的拯救!于是,你心潮澎湃,激情昂扬,你以你的声威,高呼力的伟大。“力哟!力哟!”你不可按捺的冲动喷薄而出。你为“毁坏”呐喊,你为“创造”呼号,你为努力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吭高歌!你自信伟力在摧毁罪恶之后必将创造出五彩斑斓的崭新生活美丽的画卷、欢快的舞步、跳动的乐音、空灵的诗意!我看见,一个旧世界在倾覆,一个新世界在萌动!“五四”的到来和继续,使深受苦难而积极沉勇的郭沫若无限膨胀。他跃然而起,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乾坤,洞若观火,用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激情,热情歌颂了“五四”对黑暗如漆的旧社会的荡
11、涤,呼唤出了一个时代号子最高亢激越的探索创造的无畏精神。郭沫若把“五四”运动的激情汇入创造历史的人民运动的大涛大浪,用永世不绝而恢宏博大的浪涛作为承载,让自我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操纵情于人民革命的浪潮中。这种烈焰般不可抵挡的豪情壮志直冲霄汉,振聋发聩,而又不绝于耳。这种代表时代新生、民族自强的呼号成为一把摧枯拉朽的利剑,锋芒毕露。郭沫若以巨人的慧眼和胆识,高瞻远瞩。他目睹了“五四”浪涛对几千年封建沉渣的洗劫和吞噬,“不断的毁坏”吧!同时,他预见了一个崭新纪元即将到来,“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吧!他凌空呼啸,助威助兴。这种磅礴的声势和着人民革命势如破竹的狂涛汹涌而前,不可阻挡!“五四”的发展和功
12、绩,根本不能否认或忽略时代号子的摇旗呐喊。没有精神支撑的任何一种行动,都将是软弱和失败的!而郭沫若,无疑是时代的号手,精神的战士!时代的前行,历史的前行,需要力!这个力当然是以人民革命的巨力为核心,但无可置疑地也需要号子的声威、号子的伟力、号子的感召!试想如果没有一个时代号子在前面和着时代的脉搏,放号呐喊,那么,有什么能够把历史的车轮更快地向前推进呢?“力哟!力哟!”郭沫若忘情地放号着!他双腿站在哪里?他坚实地踩在历史的坟墓之上!地球将何去何从?他相信地球会倒向太阳的怀抱!因此,他欣喜若狂,他疯了!面对一个旧时代的死亡和面临一个新纪元的崛起,他不能自已,一遍又一遍地仰天呐喊:“啊啊!力哟!力哟
13、!”4.作品拓展太阳礼赞郭沫若青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着,潮向东方。光芒万丈地,将要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天海中的云岛都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我恨不得,把我眼前的障碍一概划平!出现了哟!出现了哟!耿晶晶地白灼的圆光!从我两眸中有无限道的金丝向着太阳飞放。太阳哟!我背立在大海边头紧觑着你。太阳哟!你不把我照得个通明,我不回去!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太阳哟!我眼光背开了你时,四面都是黑暗!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太阳哟!我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了!太阳哟!你请永远倾听着,倾听着,我心海中的怒涛!【美点点击】在
14、诗集女神中,郭沫若写了多首歌颂太阳的诗篇,太阳礼赞即是其中之一,约写于1920年的下半年。诗人为什么在“五四”时期要反复歌颂太阳呢?这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的。素怀救国之志的郭沫若,对国内社会的黑暗腐败早已不满,到日本留学以后,不仅未能找到救世的良方,反而饱尝了民族歧视之苦,这使他一度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狂飙突进的“五四”运动,给远在日本的郭沫若带来了民族解放和个人新生的希望,使他的精神为之一变。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过去的生活,只在黑暗地域里做鬼;我今后的生活,要在光明世界中做人了。”因此,驱除黑暗,追求光明,歌颂个人和民族的新生,便成了女神的主调。太阳是光明的象征,太阳所照,黑暗尽除,因而
15、它就成为诗人当时经常吟咏歌颂的对象。在诗人所有歌颂太阳的诗篇中,又数本篇写得最富诗意。这首诗时而借景抒情,时而直抒胸臆,完全听凭诗人感情的自然流泻,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诗人热烈追求光明和理想的精神。在艺术上,这首诗诗行整齐,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鲜明,感情激越,格调高扬,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返 回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读懂诗意(一)诵读全诗,感受诗韵1.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
16、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
17、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2.诵读指导(以1、2节为例)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语调深沉,饱满,上扬“红的”拉长,且“红”重音激情,上扬“心”重音;“比比”拉长,上扬“是”重音;“颜色”重读,上扬 字韵饱满,充满激情“是谁”重音,上扬;“蜡”重音;“给你躯体”读出疑问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是谁”重音,上扬;“火”重音;“点着灵魂”充满疑惑“为何”上扬;“烧蜡”重音;“成灰”重音,语调深沉“放光”
18、重音;“出”拉长,上扬“一误”的“误”重音;“再误”的“误”重读,拉长,深沉“矛盾”重音;“冲突”重读,上扬(二)划分结构,理清思路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第二部分(24节):先困惑于红烛之燃烧,再找到其燃烧的理由,希望它尽情燃烧,赞美了红烛的牺牲精神。第三部分(58节):既感伤于烛泪,又希望为创造光明不停地流泪。第四部分(第9节):赞美红烛精神。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一)品味意象之美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19、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1.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答案红烛就是诗人的化身,凝结着诗人灼热而复杂的爱国精神,烛之红是诗人赤诚的象征。红烛燃烧自己,象征诗人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红烛流泪,代表着诗人内心为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打破黑暗的伤感,决心用自己的痛苦去创造祖国的光明。(二)赏析手法之美2.红烛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答案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领导全篇。“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表达的是彼此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是坚贞爱情的写照。由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志不同,闻一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的是对理想信念无比
20、忠贞的坚守和歌颂。引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统摄,全诗正是以此为中心,同时也有情感即将展开的提示,起到了铺垫、烘托、暗示的作用。红烛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另外,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还取得了客观上的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3.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答案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三)欣赏情感之美4
21、.诗歌第2节说“一误再误”,第3节则说“不误,不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答案诗人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诗人认为这很“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是,诗人终于彻悟了,“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5.第4节
22、“既制了,便烧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既制了,便烧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活着就是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诗人认为自己有职责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把他们解放出来。6.第6节“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这里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引发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是还有“残风”的存在,“残风”隐指反
23、动势力。红烛流泪是因为流得不稳而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7.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其音乐的美是指音尺、平仄、韵脚等听觉方面的;绘画的美则是词藻;建筑的美则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虽然在外在形态上,红烛无法体现这一点,但内在的情感变化其实有章可循,并且和谐对称,正是建筑之美的内在体现。试结合全诗对这一特点简要分析。答案红烛虽不算长篇大诗,但也可看出诗人的艺术实践,首尾引用正是与其他部分相结合的匠心独运,并不是与其他部分截然分开的,全诗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首先,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点出吟咏的对象
24、和情感,是冷静的缓冲;接下来,经由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1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第2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第3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第4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第5节)、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6、7、8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第9节)。从引子到最后一节,红烛的情感经由平静的诉说到一系列起伏不定的变化,最终又归于平静的领悟,由此构成富于变化而又不杂乱的情感结构。线条式的发展具有清新明了的线索可循,又避免了简单划一,从理性的平静到感性的热烈,最终回归理性的平静,直线的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线圈结合式的情感结构水乳交融、妙不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3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