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 文档编号:433770
  • 上传时间:2020-04-04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1.1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江省 超级 全能 2019 届高三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超级全能生超级全能生”2019 高考浙江省高考浙江省 2 月联考月联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 (l)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抬头仰望,只觉得 巉 (chn)岩绝壁压顶而来,令人赞叹之间不免惶怂。 B. 酋长看着这场闹剧,既惊奇又鄙夷:这是天涯海角不谙 (yn)世事的人们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 些文明人眼里,一小撮 (cu)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所取得的一切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C. 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 (yl)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2、,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 (q) 晖。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D. 时间退回到遥远的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没有动物的踪 (zng)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 的只是永恒的静谧 (m) ,和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 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 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 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

    3、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 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 项,露(l)面lu,惶怂惶悚(惶恐) ;B 项,不谙(yn)世事n;C 项,迤逦(yl)(y l) ,绮晖绮辉。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不仅 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 的个体生命。 【甲】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 价值。 【乙】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 、铤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 【丙】如果在 那个时候偶然翻检 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

    4、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 会心情缓释 、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静的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 B. 自暴自弃 C. 翻检 D. 缓释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B 【解析】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不仅:不但。结合后面“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分析可知,此处应用“虽 然”。B 项,自暴

    5、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结合“沮丧绝望”“铤而走险”等分析可知,使用正确。 C 项,翻检:翻动查看。结合“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分析,使用正确。D 项,缓释:延缓释放。结合“心情”分析,使用正确。故选 A。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 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 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 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

    6、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 名号、分隔号。乙句中“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的“短路”表特殊意义,需加引号。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激活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还可以解放人力。 B. 作为拥有 10 亿用户的超级平台,微信一直看作是可以扭转电商格局的选手,而其电商生态到底有多大势 能、去中心化逻辑会让电商产生多剧烈的化学反应,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将随着微信商品搜索的开放而逐渐 浮出水面。 C.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发现,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相反,要多吃 水果、蔬菜和全谷类

    7、食品。 D. 观众的思想水平、 审美趣味与艺术鉴赏能力差异,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的基本判 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 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语序不当,强调的是“激活 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应与“解放人力”前后互换;B 项,成分残缺,应在“看作”前加“被”;C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 压缩,再看搭配。

    8、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 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 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 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 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面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 请根据图示概括“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 (每个特点 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在线组织实施教学;师生互动更高效;统计反馈更精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9、: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图文转化的形式考查。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 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 可知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从图示来看,在未来课堂,教与络组织和实施教育,完 成相关作业及测评。图下方的文字,“高效提升”“精准得当”系其另两个特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据调查,随着“90 后”甚至“95 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 越来越多。近日,一则关于“95 后平均 7 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从就业上看,“95 后”有着更多不同于前辈的个

    10、性。有的“95 后”约了面试时间,却“放鸽子”,有的不愿从事专业不对口、 工作时间长的流水线工作,有的刚工作两天就“闪辞”。这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 这份报告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直观:“70 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 4 年才换,“80 后”则是 3 年半, 到”90 后”骤降到 19 个月,“95 后”更是仅仅在职 7 个月就选择辞职。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 (1)“95 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用人单位叫苦不堪。 (2)“95 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一方面反 映了就业机制

    11、的灵活与自由,另一方面说明企业要以人为本,增强自身吸引力。同时,学校要做好职前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任劳任怨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压缩、概括及评述的能力。压缩语段,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 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结合材料内容“随着90 后甚至95 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 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这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分析,陈述的核心事件是“95 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评述此事,要一分为二来看,切忌偏颇,可从社会、企业及 个人三个层面来剖析,作合理恰当的评述。如“95 后”平均七个月就

    12、离职,反映了就业机制的灵活,也反映 了“95 后”群体的就业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吃苦精神的教育等。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网络成瘾综合征”,于 1994 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 Coldberg 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 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 网络的发病率是 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 10%。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 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据某高校对 237 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 80%的络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 同时,青少年

    13、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 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 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导致违规甚至 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 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 (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 ) 材料二: 网瘾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 不同职业的网瘾分布 (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 材料三: 网瘾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问题。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

    14、 2007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 85%的青少年有不同 程度的网瘾问题。在我国,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已成为网瘾泛滥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缺位是导致网瘾泛滥的因素之一,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这些实际监 护人因对孙辈的溺爱及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温饱需求。此外,农村文娱活动相对匮 乏,城市青少年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儿童剧院、手工作坊等文化空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 动,这在农村是很难想象的。最后,互联网企业挺进中小城市与农村市场,瞄准了农村青少年这一数量庞大 的消费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中招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编

    15、自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 络使用。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 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 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

    16、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直接表现就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学习成绩下降。 B. 青少年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 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 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 督,易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 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 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 情感淡漠, 和亲人、 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 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D. “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 性受损的现象,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

    17、 8. 下列对材料中“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相关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成瘾综合征”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成了世界性的 难题,患者无法彻底根治。 B. 调查显示,从年龄阶段来看,我国 1317 岁的青少年患网瘾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网瘾人数的 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职业分布来看,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生患网瘾的比例最高;从成因分析 来看,满足感缺失、自控能力弱、过于清闲是主因。 C.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 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 D. 要解决我国农村网瘾泛

    18、滥的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学校、家庭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当前尤其 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防沉迷措施,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 9. 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7. D 8. B 9. 设置身份认证,限制上网时间;游戏分级,禁止未成年人玩某些游戏。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 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

    19、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D 项, “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 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 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分 析可知,“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于文无据。故选 D。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 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

    20、改变叙 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患者无法彻底根治”说法 过于绝对。结合“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解决青少年 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分析可知,“患者无法彻底根治”错误。C 项,“颈椎病、 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以偏概全。“颈椎病、失眠、自闭症”成因很多,把它 们全归因于“网络成瘾综合征”显然是错误的。D 项,“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无中生有。结合 文本内容“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 责任落实到位。

    21、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 易激发逆反心理, 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 正确用网”分析可知, “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 于文无据,况且老年人素质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故选 B。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 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针对文本提 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

    22、,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 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干要求“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 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可抓住材料四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 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一句,联系实际思考怎样建立防沉迷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实 名制,进行身份认证,然后结合不同的年龄,规定上网时间,或者进行 IP 监控,一些暴力的游戏禁止未成年 人进入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23、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 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 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 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 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24、(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 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 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 短语答题目, 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 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无一用 意大利卡尔维诺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斜照进街道,杂乱地照亮这条街。阳光从料想不到的缝隙里射出来,打在拥挤的 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的脸上。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第一次看到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记不清他是停在那里还是往前走着,可以肯定的 是,他离我越来越近,因此或者是我朝他走去,或者是他向我走来。他高大而消瘦,穿着一件浅色的雨衣, 一把紧紧卷起的雨伞利落地挂在胳膊上。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毛毡

    25、帽子,也是浅色的,帽檐又宽又圆;底下紧 挨着的是眼睛,大大的、冷冷的、亮亮的,眼角带有奇怪的闪光。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根手指夹在书里, 好像是为了标记那个位置似的。 很快,我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静止的目光打量着我,从头到脚。我立即把目光转向别处,但是每 走一步,我就扫视他一眼,而每一次我都看见他离我更近,并且望着我。最后,他停在了我的面前,几乎抿 着的嘴唇,正要摆出一个微笑。这个男人从衣袋里抽出一根手指,慢慢地,用它向下指着我的双脚。这时他 才讲话,用一种有点儿谦卑的、极低的声音。“对不起,”他说道,“您一只鞋的鞋带开了。” 真的。鞋带的两端垂到了鞋的边缘,拖拉下来,被踩脏了。我的面颊微微

    26、地红了,嘴里嘟哝了一句“谢 谢”,我俯下了身子。 在马路上停下采系鞋带是令人讨厌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停在人行道的中间,还会被人碰到。浅色眼睛的 男人低声告别后,就马上离开了。 然而命运却注定我又遇到他:还没有过去一刻钟,我就又看见他站在我面前,望着一个橱窗。那时候, 一种不可解释的冲动攫住了我,我想趁他正专心地看着橱窗的时候,转过身,退回去,或者赶紧走过去,希 望他没有注意到我。不,已经太晚了,这位陌生人转过身来,他看见了我,望着我,还想对我说些什么。我 站在他面前,很害怕。陌生人讲话的声调更加谦卑了。“您看,”他说,“它又松开了。” 我真想消失,我什么都没有回答,弯下腰,愤怒地努力系鞋带。我耳

    27、朵里嗡嗡响,觉得周围走过并且碰 撞我的人,还是上一次就碰撞我、注意我的那些人,他们低声说着嘲讽的话。不过,现在鞋带系紧了、结实 了,走在路上,我既轻松又自信。这会儿,我甚至怀着一种无意识的自豪感,希望再次巧遇那个陌生人,好 为自己恢复名誉。 刚刚沿着广场转了一圈,我竟发现自己离他只有几步之遥,又在那条人行道上,刚才催促我前进的自豪 感突然之间被惊慌代替。陌生人看着我,脸上流露出一种遗憾的表情,他向我靠近,轻轻摇着脑袋,像是为 某个不受人控制的自然事实而惋惜。 往前迈步的时候,我担心地瞟了一眼那只让我内疚的鞋子:鞋带系得又紧又结实。然而,让我沮丧的是, 陌生人继续摇了一会儿脑袋,然后说道:“现在

    28、,另外一只鞋的鞋带松开了。” 这时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噩梦中。我显露出一副反抗的怪相,用牙齿咬住嘴唇,像是不让自己发出诅 咒,我又开始在街上弯下腰,暴躁地使劲系鞋带。我站起来,眼睛下面的脸颊火焰一般灼热,我低着脑袋走 开了,只想要避开人们的目光。 但是那天的痛苦并没有结束:当我吃力地急急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感觉到蝴蝶结一点儿一点儿地 滑开,结扣则越来越松,鞋带正在渐渐散开。刚开始,我放慢了脚步,似乎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就可以维持 那一团不稳定的平衡了。可是我离家还很远,而鞋带的两头则已经拖在地上,这边那边地甩来甩去。于是, 我走得气喘吁吁,像是在逃开疯狂的恐惧:害怕再次遇到那个男人无法逃避的

    29、目光。人们的目光似乎在我周 围密集,仿佛林子里的树枝一般。我钻进了遇到的第一个门廊,躲了起来。 然而,在过道的深处,在半明半暗之中,我看见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站在那里,双手搭在紧紧卷起的雨 伞的伞柄上,似乎是在等我。 我起初惊讶得张大了嘴,随即大着胆子挤出笑容,我指着松开的鞋带,想阻止他说话。 这位陌生人点点头,露出他那忧伤的表情。“是啊,”他说,“两只鞋的鞋带都开了。” 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门廊更安静而适合系鞋带了, 虽然我后面的高处站着一个浅色眼睛的男人, 他看着我, 不放过我手指的每一个动作,而且我还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的手指中间,打乱我的动作。但是一而再再而三, 现在我不再感到任何痛苦,我甚至

    30、还吹起口哨,第无数次重复着该死的系鞋带动作,不过这一次系得更结实。 我很放松。 如果那个男人保持沉默,不先轻轻地咳嗽几声,有点儿犹豫不决,接着以坚定的语调一口气说出下面的 话,就没事了。他说道:“对不起,您还是没有学会系鞋带。” 我满脸通红地转向他,仍然猫着腰。我舔舔嘴唇。 “您知道,”我说,“对于系鞋带,我真的不在行。也许您不相信我的话。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从不 愿意费力学会它。我用穿靴器。对于鞋的结扣,我无能为力,我弄得乱七八糟。也许这难以置信。” 于是陌生人说了一句奇怪的话。“那么,”他说道,“您的孩子,假如您有孩子的话,您怎么教他们系 鞋带呢?” 然而最为奇怪的还是,我思考了一会儿,然

    31、后给出答案,似乎我以前想过这个问题,解答过了,还把答 案记下来,等待着迟早会有某个人向我提出它一样。“我的孩子们,”我说,“将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怎样系 鞋带。” 陌生人更为荒唐地反驳道:“假如,比如说,发生了大洪水,整个人类都消失了,您是被选中者,您以 及您的孩子们将延续人类。那时怎么办?您有没有想过?您将怎样教他们打结?因为不然的话,天晓得,在 人类能够打结、重新把它发明出来之前,要过去多少个世纪!” 我再也理解不了了,无论是打结的事,还是他的这番话。 “但是,”我尝试着提出异议,“为什么恰恰我应该成为被选中者,为什么恰恰是我这个连打结都不会 的人呢?” 长着浅色眼睛的男人逆光站在门口,他的表

    32、情中有些可怕的、天使一般的东西。 “为什么是我?”他说,“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所有人鞋上部有一个结,一件他们不善于做的事情,一 份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能为力。 社会依赖现令人们之间的这种不对称。 可洪水呢?如果来了洪水, 需要一条诺亚方舟呢?不是单单一个人就能完成要重新开始而需要做的那几件事。您看,您不会系鞋带,另 一个人不会刨木头,又一个人还没有阅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有一个人不会播种,如此等等。我多年以来 就在寻找,请相信我,很困难,困难极了。看来人们应该手挽着手,就像盲人和瘸子一样,尽管吵架拌嘴, 却不能分开行走。” 他这样说着,转身消失在街上。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直到今天我还好奇

    33、,他是一个奇怪的疯子,还是 一位天使?多年以来这位天使徒劳地在人间转来转去,为的是寻找另一个诺亚。 10. 小说中写“我”反复遇到“那个浅色眼睛”的陌生人,陌生人反复提醒“我”鞋带开了,有什么作用? 11. 试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12. 小说标题是“百无一用”,有人认为改为“鞋带开了”更合适。你对此怎么看? 13. 小说最后说“直到今天我还好奇,他是一个奇怪的疯子,还是一位天使”,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 【答案】10. 结构上构成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断反复,渲染了“我”焦虑恐惧 的心理;呼应标题,强化隐喻的主旨。 11. 运用比喻,写“众人的目光”像“林子里的树枝一

    34、般”,突出聚焦“我”的人之多及“我”内心的惶 恐; 细节描写, “急急忙忙”“渐渐散开”“小心谨慎”“甩来甩去”“气喘吁吁”等细节, 突出丁“我” 小心谨慎走路鞋带仍然松开的现实以及害怕再遇到那位陌生人的恐惧痛苦;心理描写,交代“我”匆忙、 小心谨慎走路及害怕恐惧的原因,并为下文的再次遇见蓄势。 12. 不合适。“鞋带开了”虽是小说的主要事件和线索,但用作标题,缺乏意趣,过于俗气;而以“百 无一用”作标题,赋予这个寓言式故事以隐喻的象征意义,启发读者去深思小说的主旨。 13. 我认为他是天使。小说中“我”怕再遇见那个陌生人的惶恐痛苦,隐喻个体生存总在他人视域之中, 不得自由的焦虑如影随形;散开

    35、的鞋结象征着人们“不善于做的事情”“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 能为力”,而他能站在未来的视角试图将人们团结成整体;他一心寻找能拯救人类的诺亚,看似杞人忧天, 百无一用,但能启发读者对现存的一些体制机制的思考;“我”象征无能者,陌生人象征有能力者,小说 试图质疑社会总是依赖有能力与无能者的搭配模 式,为人类社会的命运而担忧。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 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 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

    36、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 念,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情节陡转, 产生戏剧性效果、 引人深思等。 小说中写“我” 四次遇到陌生人,他反复提醒“我”鞋带开了,可从结构、内容、情感、主旨、标题等角度来探究其作用。 结构上,这一情节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反复出现,结合文本内容“我站在他面 前,很害怕。陌生人讲话的声调更加谦卑了”“我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静止的目光打量着我,从头到 脚。我立即把目光转向别处”“我竟发现自己离他只有几步之遥,又在那条人行道上,刚才催促我前进的自 豪感突然之间被惊慌代替”分析可知,更加突出了“我”害怕的心

    37、理;同时呼应标题,强化了主旨。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精彩语言和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从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结构上的作用入手,找出句中表达上的重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仔细分析画线句, 可以找到比喻句“人们的目光似乎在我周围密集,仿佛林子里的树枝一般”,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其作 用,突出聚焦“我”的人之多及“我”内心的惶恐。结合“急急忙忙”“渐渐散开”“小心谨慎”“甩来甩 去”“气喘吁吁”等细节分析,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小心谨慎走路鞋带仍然松开的现实及害怕再次 遇到那个男人无法逃避的目光。结合“当我吃力地急急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

    38、“似乎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就 可以维持那一团不稳定的平衡了”“像是在逃开疯狂的恐惧:害怕再次遇到那个男人无法逃避的目光”等分 析可知,运用心理描写,交代“我”匆忙、小心谨慎走路及害怕恐惧的原因,“我钻进了遇到的第一个门廊, 躲了起来”,为下文的再次遇见蓄势。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标题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 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 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 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

    39、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 法,如双关、反语等。解题时,要联系小说文本内容及主旨、意趣等作对比性的有效探究,指出原标题的作 用和意义,与“鞋带开了”这一标题进行对比分析即可。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认为不 合适。“鞋带开了”太直白,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过于俗气;“鞋带开了”难以凸显主旨等;“百无一用” 作标题,赋予这个寓言式故事以隐喻的象征意义,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认为合适,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 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

    40、节发展的关键。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 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 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 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 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 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

    41、本题考查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小说最后说直到今天我还好奇,他是一个奇怪的疯子,还是一位天使,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主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探究时一定要抓住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切勿架空分析。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 整体倾向看。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弘扬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 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解读时,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所 有人鞋上都有一个结,一件他们不善于做的事情,

    42、一份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能为力。社会依赖现 今人们之间的这种不对称”分析可知,散开的鞋结象征着人们“不善于做的事情”“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 一起的无能为力”,而他能站在未来的视角试图将人们团结成整体具体分析,试图对社会总是依赖有能力与 无能者的搭配模式的质疑。结合文末“多年以来这位天使徒劳地在人间转来转去,为的是寻找另一个诺亚” 一句分析可知,他一心寻找能拯救人类的诺亚,看似杞人忧天,百无一用,但能启发读者的思考。结合文本 内容“真的。鞋带的两端垂到了鞋的边缘,拖拉下来,被踩脏了。我的面颊微微地红了”“在马路上停下采 系鞋带是令人讨厌的, 尤其是像我这样停在人行道的中间, 还会被人碰到

    43、”“然而命运却注定我又遇到他 我站在他面前,很害怕。陌生人讲话的声调更加谦卑了”“我真想消失,我什么都没有回答,弯下腰,愤怒 地努力系鞋带”“我竟发现自己离他只有几步之遥,又在那条人行道上,刚才催促我前进的自豪感突然之间 被惊慌代替”等分析可知,小说中“我”怕再遇见那个陌生人的惶恐痛苦,隐喻个体生存在他人的视线中, 不自由的焦躁心理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余青州书 【宋】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 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

    44、富贵哉?知其不可 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 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 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 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 会南蛮纵横放肆,充斥万里,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棰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乂安。走明 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

    45、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问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顾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 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 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今夫天下之所以奔走于富贵者,我知之矣,而不敢以告人也。富贵之极,止于天子之相。而天子之相, 果谁为之名邪?岂天为之名邪?其无乃亦人之自名邪?夫天下之官,上自三公,至于卿、大夫,而下至于士。 此四者,皆人之所自为也,而人亦自贵之。而令世之士,得为君子者,一

    46、为世之所弃,则以为不若一命士之 贵,而况以与三公争哉。且夫明公昔者之伏于南海,与夫今者之为东海也,君子岂有间于其间,而明公亦岂 有以自轻而自重哉?洵以为明公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其尝之也盖已多矣,是以极言至此而无 所迂曲。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 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祐集 ,有删节) 【注】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 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明

    47、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 余靖,时任青州知州。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高 令尹子文之行 高:拾高 B. 脱然 为弃于人 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C. 不旋踵而南方乂安 乂安:太平无事 D. 莫不颦蹙呕哕 而不乐 呕哕:呕吐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 人小邪 侣鱼虾而 友麋鹿 B. 明公之初自奋于 南海之滨 将请罪于 母,母不许 C. 明公之 于进退之事 吾从而师之 D. 其 无乃亦人之自名邪 其 皆出于此乎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48、文章开头叙写楚国令尹子文仕途三起三落的事,目的是拿明公余靖与其作类比,说明明公淡泊名利,品行 高尚。 B. 明公余靖仕途发迹于南海,当上朝臣之后,安抚边疆,奉命出使,口若悬河,弹压强悍不屈的外敌,声名 远播。被罢黜后,十多年间蛰居海滨,与世无争。后受命安抚南方少数民族,不久就凯旋,又得朝廷重用。 C. 苏洵认为当世之士能身为朝臣成君子者,一旦被弃,还不如命士尊贵,哪还能与三公争列;而明公余靖却 能东山再起,得享爵禄,源于他对进退的淡然心态,不自轻自重。 D. 这封书信叙议结合,言辞恳切,表达了苏洵对明公余靖宠辱不惊、进退自若的博大胸襟的仰慕之情,并以 未能结识他而深以为憾,渴望乘其来朝之机,得

    49、以一见。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 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 (2)洵以为明公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其尝之也盖已多矣。 【答案】14. A 15. A 16. B 17. 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责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 而忸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18. (1)因此喜怒不触及他的内心,而别人却因此议论纷纷。 (2)我认为明公您习惯于富贵的尊荣,又拘泥于贫贱的屈辱, (这种体验)您品尝它们大概已很多次了。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 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3770.html
    爱会流传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