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
  • 文档编号:4335171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5.6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青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江西省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联考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之德”,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选人”。这一表述被世人认为是伦理学“金律”的标准表达。其次,是比“金律”次一等的“君子之德”,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银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这而选人”是从肯定的层面推己及人的过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否定的层面推己及人的过程。二者相比,肯定性“金律”要求人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做好事。“银律”只是要求人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这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消极的,比较容易做到。 圣

    2、人、君子层面的道德律,并不适用所有人际关系的协调,所以孔子并没有教条式地要求人们据此去做,他认识到金律与银律有时不太具备现实可行性和现实价值。子贡赎了奴隶而不取金,孔子却批评他:“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却称赞了他,因为“鲁人必多拯溺者矣”,这就引出了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个层次“凡人之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认为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个层次,即道德“铜律”一铜律的行为原则虽然是非道德的,然而这个非道德律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这一

    3、原则是对反道德行为的抵制一这句话的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从这段话的上下文来解读,孔子针对“以德报怨”而提出了“以直报怨”,表明了他对“报德”与“报怨”的不同态度,说明他对于突破道德底线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严厉谴责的。因为“以德报怨”固然是值得称赞的道德修养,但它一旦付诸行动危害就甚大,小人做起坏事就可能变得肆无忌惮,法律惩恶的理由就不充是了,所以孔子坚决反对。(摘编自关多义、张民省论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学意蕴)材料二:“以直报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两千年来很多学者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首先,历史上的权威学者一直把“直”作为“正直”或“大

    4、公”来解释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以直报怨”的注释是:“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但是,如果把“直”理解为“正直”,这前后句的意思就会发生冲突。从语法结构上看,“以德报德”中两个“德”都是名词,而且意思都是“恩惠”。“以直报怨”的“直”则是形容词,“怨”却是名词。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的词性前后如此不一致,显然不符合作为语言学家孔子的表述而且,如果把“直”理解为正直之“德”,又把“直”的意思看高了一层,就会使这句话变成了以“德”报怨,岂不是自相矛盾;后来,还有学者把“直”理解为“值得”“对等”“同值”,这样以来,“以直报怨”的意思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以命抵

    5、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动准则,这等于说“直”是“怨”的替代,即孔子主张“以怨报怨”。这种理解恐怕也不恰当这种理解要求自己针对他人行为采取对等的反应,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决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岂不使自古流传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一些儒家宽厚温和的做人教诲,也变成了无稽之谈! 因此,“以直报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论语中出现的“直”字还有两处,一处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指的是一个人性格直爽却不懂礼仪会因说话刻薄而伤人;另一处是孔子给子路讲“六言六蔽“的问题,孔子的第四条

    6、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以历代注家的解释,“绞”的意思是语言尖刻,容易得罪人。这是孔子针对子路不加约束的性格说的,要求他做事情不能任着性子来,而应该加强学习,否则“直”的美德也会变成“绞”的弊病,与人相处显得太尖刻。“以直报怨”的“直”与这两处的直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过在特定的别人加“怨”于我时,孔子认为不能再退缩,而应以“直”的态度,“绞”(尖刻)的言语进行反击。表现为此时可以不受礼法约束而大声指斥、谴责,据理力争,反映出一个人对不公平境遇的不屈服、不妥协的态度。 最低层次的道德价值律是反道德的铁律。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铁律表现为“己所不欲,先施于人”。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没

    7、有明确讲到这样的话,是后人根据“银律”的逻辑推出在现实社会中实际存在的现象。“铁律”是与“金律”和“银律”背道而驰的反道德准则,也试图摆脱“铜律”必然诉诸理性报复的规则,以“先施于人”的预设,做出损人利己甚至不利己的勾当。“先施于人”的策划当然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只不过与“铜律”所要求的原则不同,它完全是赌徒式的非理性博弈,“铁律”对于任何社会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胁,中国古代思想家也认识到了“铁律”对社会的危害,所以,不断制定、修订法律把制止“铁律”作为惩恶扬善的重要内容。(摘编自关多义、张民省论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律”即“己

    8、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银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者都是“推己及人”,但区别在于,一在肯定层面,一在否定层面。B.孔子对子贡和子路的不同态度,随明“金律”“银律”有时不太具备现实可行性和现实价值。因为孔子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圣人、君子层面的道德律。C.“以德报怨”是值得称赞的道德修养,但一旦付诸行动则危害甚大,小人可能会肆无忌惮,且法律惩罚理由不充是,针对此情形,孔子主张“以直报怨”。D.道德价值律体系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用于圣人的“金律”,第二层次是适用于君子的“银律”,以及第三层次是适用于普通人的“铜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9、对于“以直报怨”中“直”的理解,各家争论不休,宋代理学家朱熹将“直”理解为形容词“正直”,这一理解,语法上虽然随得通,却会使得“以直报怨”变成“以德报怨”。B.若将“以直报怨”的“直”理解为“同值”“对等”“值得”,则会使得自古流传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一些儒家宽厚温和的做人教诲变成无稽之谈。C.通过对论语一书中其他含有“直”字的语句的考证,“以直报怨”的“直”最合理的解释应该为人天生的“直性”。由此,“以直报怨”可以解释为:当别人加“怨”于我时,我可以不受礼法约束而大声指斥、谴责,据理力争。D.“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道德“铜律”。铜律的行为原则虽然是非道德的,但仍有其积极

    10、意义,因为这一原则能对反道德的“铁律”起到抵制作用。3.下列选项里,事件和道德律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周演义中,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对陈宫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道德铁律)B.东晋大臣庾亮家中有一匹烈马,常常伤人,难以驯服,家奴建议将马卖给他人,庾亮认为烈马会伤及买家,故拒绝了家奴的建议。(道德银律)C.范仲淹幼时家贫,但志向远大,后经刻苦读书,终于成了有宋一代的名臣。他食不重肉,生活简朴,却忧同忧民,心系天下,岳阳楼记里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其高尚品德。(道德金律)D.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的羞辱,蔺相如选择躲开气势汹汹的廉颇

    11、,当下人们为蔺相如义愤填膺之时,蔺相如说出了一番意义深远的话:只有将相和,赵国才能抵挡强大的秦周。(道德铜律)4.试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5.“道德是法律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一天傍晚,潘先生又到姓吴的家里;等了好久,姓吴的才从外面走进来。“没有什么吧?”潘先生急切地问。“照布告上说,昨天正向对方总攻击呢。”“不行,”姓吴的忧愁地说;但随即咽住了,捻着唇边仅有的几根二三分长的髭须。“什么!”潘先生心头突地跳起来,周身有一种拘牵不自由的感觉。 姓吴的悄悄地回答,似乎防着人家偷听

    12、了去的样子,“确实的消息,正安(距碧庄八里的一个镇)今天早上失守了!”“啊!”潘先生发狂似地喊出来。顿了一顿,回身就走,一壁说道:“我回去了!” 路上的电灯似乎特别昏暗,背后又仿佛有人追赶着的样子,惴惴地,歪斜的急步赶到了家,叮嘱王妈道:“你关着门安睡好了,我今夜有事,不回来住了。”他看见衣橱里有一件绉纱的旧棉袍,当时没收拾在寄出去的箱子里,丢了也可惜;又有孩子的几件布夹衫,仔细看时还可以穿穿;又有潘师母的一条旧绸裙,她不一定舍得便不要它:便胡乱包在一起,提看出门。“车!车!福星街红房子,一毛钱。”“哪里有一毛钱的?”车夫懒懒地说。“你看这几天路上有几辆车?不是拼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随你

    13、要不要,三毛钱。”“就是三毛钱,”潘先生迎上去,跨上脚踏坐稳了,“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潘先生,你到哪里去?”一个姓黄的同业在途中瞥见了他,站定了问。“哦,先生,到那边”潘先生失措地回答,也不辨问他的是谁;忽然想起回答那人简直是多事,车轮滚得绝快,那人决不会赶上来再问,便缩住了。 红房子里早已住满了人,大都是十天以前就搬来的,儿啼人语,灯火这边那边亮着,颇有点热闹的气象。 他提着包裹跨进厢房的当儿,以为自己受惊太厉害了,眼睛生了翳,因而引起错觉;但是闭一闭眼睛再睁开来时,所见依然如前。这靠窗坐着,在那里同对面的人谈话,上唇翘起两笔浓须的,不就是教育局长么? 他顿时踌躇起来,已跨进去的一

    14、只脚想要缩出来,又似乎不大好。那局长也望见了他,尴尬的脸上故作笑容说:“潘先生,你来了,进来坐坐。”主人翁听了,知道他们是相识的,转身自去。“局长先在这里了,还方便吧,再客一个人?”“我们只三个人,当然还可以容你,我们带着席子;好在天气不很凉,可以轮流躺着歇歇。” 潘先生觉得今晚上局长特别可亲,全不像平日那副庄严的神态,便忘形地直跨进去说:“那么不客气,就要陪三位先生过一夜了。” 局长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同伴,随说:“你也听到了正安的消息么?”“是呀,正安一正安失守,碧庄未必靠得住呢。”“大概这方面对于南路很疏忽,正安失守,便是明证一那方面从正安袭取碧庄是最便当的,说不定此刻已被他们得手了。要是这

    15、样,不堪设想!”“要是这样,这里非糜烂不可!”“但是,这方面的杜统帅不是庸碌无能的人,他是著名善于用兵的,大约见得到这一层,总有方法抵挡得住也许就此反守为攻,势如破竹,直捣那方面的巢穴呢。”“若能这样,战事便收场了,那就好了!我们办学的就可以开起学来,照常进行。” 局长一听到办学,立刻感到自己的尊严,捻着浓须叹道:“别的不要讲,这一场战争,大大小小的学生吃亏不小呢!”他把坐在这间小厢房里的局促不舒的感觉忘了,仿佛堂皇地坐在教育局的办公室里。 坐在席上的中年人仰起头来含恨似地说:“那方面的朱统帅实在可恶!这方面打过去,他抵抗些什么,他没有不终于吃败仗的,他若肯漂亮点儿让了,战事早就没有了。”“他

    16、是傻子,”局长的表弟顺着说,“不到尽头不肯死心的。只是连累了我们,这当儿坐在这又暗又窄的房间里。”他带着玩笑的神气。 潘先生却想起远在上海的妻儿来了,不知道他们出了什么乱子没有,不知道他们此刻睡了不曾,抓既抓不到,想象也极模糊;因而想自己的被累要算最深重了,凄然望着窗外的小院子默不作声。“不知道到底怎样呢!”他又转而想到那个可怕的消息以及意料所及的危险,不自主地吐露了这一句。“难说,”局长表示富有经验的样子说,“用兵全在乎趁一个机,机是刻刻变化的,也许不为我们所料,此刻已所以我们”他对着中年人一笑。 中年人,局长的表弟同潘先生三个已经领会局长这一笑的意味;大家想坐在这地方总不至于有什么,也各安

    17、慰地一笑。 二十余天之后,战事停止了。大众点头自慰道:“这就好了;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平安了!”但是潘先生还不大满意,铁路还没通,不能就把避居上海的妻儿接回来,信是来过两封了,但简略得很,比不看更教他想念。他又恨自己到底没有先见之明;不然,这一笔冤枉的逃难费可以省下,又免得几十天的孤单。 他知道教育局里一定要提到开学的事情了,便前去打听。跨进招待室,看见局里的几个职员在那里裁纸磨墨,像是办喜事的样子。 一个职员喊道:“巧得很,潘先生来了!你写得一手好颜字,这个差就请你当了吧。”“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写不可。”其余几个人附和着。“写什么东西,我完全茫然。”“我们这里正筹备欢迎杜统帅凯旋的事务。车

    18、站的两头要搭起四个彩牌坊,一头一对,让杜统帅的花车在中间通过。现在要写的就是牌坊上的几个字。”“我哪里配写这上边的字。”“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 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腊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成镇东南”。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他写到“溥”字,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说:“这一句更见恳切。字也越来越好了。”“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注】这篇小说写于1924年,写的

    19、是当时军阀混战中一个知识分子逃难的故事。小说共三节,文本为第三节,内容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先生听闻正安失守后,随即转身就要回家。“惴惴地,歪斜的急步”体现其内心的惊恐不定。B.潘先生与车夫的讨价还价,以及与问业的对话,体现出他胆小市侩、畏缩怯懦的小市民式知识分子的特点。C.红房子里,局长对潘先生的容留,以及局长对战势的分析,展现出局长有体恤下属,洞察战局的品质与能力。D.小说的讽刺意味较为强烈,运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出潘先生、局长等一干知识分子形象。7.关于战事停止后,人们推举潘先生写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事停止以

    20、后,众人心中自我安慰,唯独潘先生还不太满意,因为战事虽停止,但铁路尚未通,妻、子难以回来。这体现出潘先生对妻、子的爱与责任。B.教育局的几个职员一致推举潘先生为凯旋的杜统帅写字,在一番推让之后,潘先生才提笔写字一这体现出潘先生的才华,且其在当地教育局应有着一定的声望。C.当潘先生写到“德隆恩溥”的“溥”字时,眼前仿佛闪过许多影片,这些一闪而过的影片,暴露出军阀混战带给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反映出潘先生内心的麻木。D.潘先生的字受人称许“写得恳切”。“恳切”一词,反映出知识分子对下握权力的军阀的谄媚。作者借此表现,当时社会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意识还未觉醒。8.潘先生是一个典型而复杂的人物,试简要分析

    21、小说中捕绘这一人物时运用的典型手法。9.小说结尾部分的情节是潘先生写“赞词”,但“赞词”并未全部写完,小说便结束了。请分析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张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后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

    22、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夸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是?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3、”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是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一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B.以訾为骑郎/事孝义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C.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D.以訾为骑郎/事孝

    24、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宜事”谓指合乎时势要求的事宜或根据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成语“便宜行事”,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出行处理事情。B.廷尉,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官职名。秦始置。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掌刑狱,位列九卿,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秩中二千石。C.跸,本义为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引中为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闻跸”可以理解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D.顿首,古时的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后通用做下对上的敬礼,书简中表

    25、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亦有首尾都用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做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心中失落,想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张释之的能力,请求朝廷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完文帝后,得到文帝的赏识,文帝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B.文帝出行,御马被一个躲在桥下的百姓所惊。文帝将人抓获后,送给廷尉张释之审理判决,最后张释之只判处犯人罚金。文帝生气,认为张释之判轻了。后经张释之解释,文帝才理解了判罚的合理性。C.偷窃高祖庙中器物的盗贼被张释之判处在集市上游街示众。这一判决引得文帝强烈不满,认为张释之判罚得太轻,未能彰显自己对祖庙的敬意。后经张释之解释

    26、,文帝才理解了判罚的合理性。D.张释之凭借着正直的品性,及公平合理的裁决,获得了文帝和薄太后的称许。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同国相山都侯王恬开也都表示出对张释之的认可,并与其结为亲友。由此,张释之声名大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下是?唯陛下察之。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14.张释之的判罚为何能获认可,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

    27、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电期间。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目,后遂以“牛山悲”等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对事物迭代感到悲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携酒登高,见江南初秋之景,希望借此排遣心中郁结。B.诗人自我劝慰,尽管人生忧多乐少,但值此佳节应当尽兴饮酒,及时行乐。C.本诗既是当日登山情事的记录,又不局限当日情事,而是融入了诗人的生活经历。D.全诗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意蕴丰厚,抒发了诗人摆脱郁结的豁达洒脱之意。16

    28、.本诗与杜甫登高同写登高,两者所写秋景有何不同,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点面结合,捕写金陵山水静态图景的诗句是 , 。(3)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夜幕降临,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

    29、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 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幺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一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 ,更显古朴风韵,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赏花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 。 漫步临汝书院,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历在目。这座按照宋代规制,为了推广和传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

    30、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从中学到书院文化的知识, 。” 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元素,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三伏天已经开始,各地的气温也是争创新高,面对如此高温,最能够救我们一命的,就是空调

    31、了。那么怎样开空调才省电又健康呢? 我们都知道空调是个“电老虎”,且温度设定得越低越费电。根据一项实测研究发现,空调设定温度如果由26降低到25,耗电量会上升47.89%,从27降低到25,那么耗电量将会暴增134.35%。虽然空调的耗电量受众多参数影响,但总的趋势仍然是 。另外我们知道, ,但想要觉得凉快,可不是只有降温一个办洪。比如,空气湿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热”的感受,所以湿度太高记得开除湿,不要一味调低温度。 开空调时,还有两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一类是婴幼儿,他们新陈代谢旺盛,夏天很容易出汗,长期如此很容易造成痱子等皮肤问题,所以有必要开空调降温,但得调好风口,不能直吹一另一类是老

    32、年人, ,容易觉得冷,很多还有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情况下,空调温度不宜开得过低,以免在进出门的时候造成骤冷骤热,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一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根据材料,用三个句子概括如何开空调省电又健康。每句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网友发文表示,在南京九华山公园玄奘寺地藏殿内,一排长生牌住竟然供奉着侵华日军战犯。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众多国人出离愤怒,要求一查到底。时隔不久,有关“南京夏日祭”活动的话题也引发了网友热议,许多人认为在南京庆祝日本传统节日,

    33、无异于在南京人民的伤口上撒盐一但在讨论中也不乏有这样的声音:如今已是和平年代,我们应当关注眼前与日本的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不要破坏国际友好关系。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与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解析】1.D.材料一里主要就“金律”“银律”“铜律”展开论述,但是材料二中,还有反道德的“铁律”。“铁律”也属于道德价值律体系中的一部分。2.A.选项里“语法上虽然说得通”表述有误。材料二原文,“从语法结构上看,以德报德中两个德都是名词,而且意思都是恩惠。以直报怨的直则

    34、是形容词,怨却是名词。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的词性前后如此不一致,显然不符合作为语言学家孔子的表述”。3.D.依据材料二中的内容,道德铜律要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廉颇加“怨”于蔺相如时,蔺相如并未通过尖刻的语言进行反击,或大声斥责廉颇,与廉颇据理力争。故D项内容不能体现“道德铜律”。4.首先,两则材料都谈及“道德律”的四阶层体系。具体而言,材料一谈及道德律中的金律、银律和铜律,指出铜律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更为普遍,以及铜律对反道德(铁律)行为的抵制作用。材料二则是对铜律内涵的深入阐释,通过对论语的考证,指出“以直报怨”中“直”的合理解释,同时说明铜律的对铁律有抵制的积极作用。其次,材料一的结

    35、尾部分内容能引出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一结尾段落的内容出现了铜律的行为原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能自然地引出材料二中的重点内容,即对铜律行为原则中的“直”字内涵做出合理的解释。5.在道德律的四阶层体系中,“金律”“银律”是圣人、君子之德。一是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原则,一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原则。两者都是“推己及人”,要求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种道德层次对普通人并不适用,是高层次的理想境界。因而,“道德是法律的上线”,其重点在于说“金律”“银律”是法律的上线。“铜律”的行为原则虽然是非道德的,但它对“铁律”能起到抵制作用,并为法律惩恶提供充是的理由。“铁律”对于任何社会的安

    36、定和有序都是威胁,所以需要不断制定、修订法律,把制止“铁律”作为惩恶扬善的重要内容。因此,“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其重点在于说法律依据“铜律”来制止“铁律”,防止反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答案】1.D2.A3.D4.两则材料均围绕道德律的四阶层体系展开论述。材料一加材料二,展现出完整的道德律四阶层体系。材料一结尾部分内容能引出材料二的重点内容。5.道德是法律的上限:“金律”“银律”是法律的上线,两者都是“推己及人”,要求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种道德层次对普通人并不适用,是高层次的理想境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依据“铜律”来制止“铁律”,防止反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危害。“铜律”对“铁律”能起到抵制

    37、作用,并为法律惩恶提供充是的理由。“铁律”对于任何社会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胁,制止“铁律”是法律惩恶扬善的重要内容。【解析】6.C.“展现出局长有体恤下属,洞察战局的品质与能力”分析错误。局长容留潘先生的行为,只是为了破除当时的尴尬场面,未见得局长“体恤下属”。所谓对“战势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局长自己的猜测,且其话语浮夸,故弄玄虚,难以称为“战势的分析”。故选:C。7.C.“同时也反映出潘先生内心的麻木”分析有误。潘先生写到“溥”字时脑中闪过的画面是“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这些画面能反映出潘先生良心并未完全泯灭,潘先生只是一个缺乏节操的怯懦者。故选:C。8

    38、.首先心理描写。如“看见衣橱里有一件绉纱的旧棉袍,当时没收拾在寄出去的箱子里,丢了也可惜;又有孩子的几件布夹衫,仔细看时还可以穿穿;又有潘师母的一条旧绸裙,她不一定舍得便不要它:便胡乱包在一起,提看出门”“不知道他们出了什么乱子没有,不知道他们此刻睡了不曾,抓既抓不到,想象也极模糊”等描述,是潘先生听闻失守后惶惶不安的表现,展现出潘先生对妻儿的思念和对往事的些许回忆;同时,听闻妻儿所在地失守,潘先生回家的表现写出了他患得患失、自相矛盾的特点。其次是语言描写。潘先生得知妻儿所在地失守后,与同事、局长、车夫和王妈等人的对话,形象地站下厨人物特点,如“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表现出人物的斤斤计较;

    39、面对局长,“局长先在这里了,还方便吧,再客一个人”表现出人物的怯懦等等。最后是对比手法。“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是潘先生的想象与回忆,展现了他还存有些许良知以及对军阀混战中百姓的同情。同时,职员之间的谈笑风生与潘先生形成明显对比,突出潘先生的形象特点。9.人物方面,潘先生写“赞词”的过程中脑海中有百姓家国的画面,他明白战争对于百姓和国家的危害,他内心是痛恨战争的,让他丧失了妻儿。同时,此时的潘先生是矛盾的,潘先生又拒绝不了“赞词”的书写,结合前文中人物的圆滑世故等特点,这样的结尾能够使得人物更为丰满,即潘先生个人的矛盾个性。主旨方面,

    40、结尾潘先生的“赞词”并未写完,结合潘先生的表现和小说的描述可知,“赞词”有讽刺的意味,没有写完增加了讽刺意味;注意教育局职员的表现,他们与潘先生形成对比,面对军阀战争更为麻木,一味地沉浸在自欺欺人的“赞词”中,展现出部分知识分子的麻木与软弱。【答案】6.C7.C8.心理描写,如听闻正安失守后惊惶心理,避难中对妻儿的思念心理,以及战事停止后的懊悔心理等,写出了潘先生草木皆兵、患得患失、自相矛盾等心理特点。语言描写,如对车夫的语言,对同业的语言,对局长的语言,对教育局职员的语言等,展现出潘先生斤斤计较、畏缩怯懦、圆滑世故的小市民式知识分子形象。对比手法,文本结尾,将教育局的几名职员与潘先生做对比,

    41、展现出潘先生的良知还未完全泯灭,对军阀混战中的苦难百姓保有些许同情。9.人物方面,这样结尾能更好地展现出潘先生复杂的人物形象特点。潘先生虽缺乏一定的节操,但面对给民众带来苦难的军阀,其内心应也有着愤恨。结尾部分,未写出的第四句“赞词”,能让读者感受到潘先生当时内心的矛盾。主旨方面,结尾未写完赞词,能加深小说的批判意味,深化小说主旨。面对罪恶的军阀,潘先生的社会意识也许正渐渐觉醒,但与潘先生形成对比的是周围其他的知识分子,他们仍然沉浸在苟安和自欺之中。知识分子群体的麻木和软弱由此可见一斑。【解析】10.从语法结构上看,“以訾”是状语成分,修饰“为”这一动词,故中间不能断开。“久宦”与“减仲之产”

    42、之间可以断开,也可以不断开。“不遂”是“不能称心如意”的意思。“欲自免归”是“想要自请免职回家”的意思。故选B。11.B.廷尉,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秦始置。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掌刑狱,位列九卿,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秩中二千石。属官有正、监、平,皆为司法官。魏、晋、南北朝沿置,政令仰承尚书省,职权渐轻。北齐改称“大理卿”。故选B。12.C.本选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在集市上游街示众”,文中“弃市”应理解为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一是“后经张释之解释,文帝才理解了判罚的合理性”,依据原文,“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可见文帝并

    43、未当时就表现出对张释之判决的认同。故选C。13.下,交给;廷尉,天下之平也,判断句式;倾,有偏失。译文:现在已经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维持天下公平的人,一旦有偏失,(那么)天下的执法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是无措?愿陛下明察。族,灭族;何以,宾语前置,凭什么或用什么;加,加重。译文:现在有人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假如有愚蠢的人挖了长陵上的坟土(盗墓),陛下用什么(方法)来加重现有的刑罚呢?14.注意题干表述,作答时,需要先回答“受认可”的主要原因判罚的“公正合理”性,然后再结合文章里具体的两个案例来支撑论证张释之判罚的“公正合理”性。案例一:犯跸之人主观上不是故意为之,只

    44、是没有把握好出来的时机,客观上造成了惊马的情形,虽然惊了圣驾,但未造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实害结果,属于过失犯罪。因此,对犯跸之人判处罚金,罪刑相适应,公正合理。案例二:偷窃高祖庙中器物的盗贼,主观上有犯盗窃罪的故意,并实施了偷盗行为,造成了客观上祖庙器物丢失的结果,属于故意犯罪。鉴于丢失的器物,非一般器物,乃是价值和意义方面特别巨大的器物,所以,按汉朝律令,判处盗贼“弃市”死刑,是适宜的,罪刑相适应,判罚是公正合理的。但是,如果判处盗贼灭族之罪,则显然超出了盗窃器物罪行的刑罚上限,甚至达到了盗窃皇陵罪行的刑罚程度,那就失去了判罚的公正合理性。【答案】10.B11.B12.C13.现在已经把这个人交

    45、给廷尉,廷尉,是维持天下公平的人,一旦有偏失,(那么)天下的执法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是无措?愿陛下明察。现在有人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假如有愚蠢的人挖了长陵上的坟土(盗墓),陛下用什么(方法)来加重现有的刑罚呢?14.主要原因:张释之的判罚公正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案件里:犯跸之人是过失犯罪,且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张释之判处犯人罚金,罪刑相适应,公正合理。盗贼属于故意犯罪,且所偷之物价值重大,按汉律判处“弃市”死刑适宜,但尚未到“灭族”的罪刑,罪刑相适应,公正合理。参考译文: 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

    46、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国家当前应做的事,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之后任命释之做了廷尉。 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皇帝御辇所驾的马受到了惊吓。于是派从驾的骑士抓捕了(这惊驾的人),把这人交给了廷尉衙门(严办)。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一个

    47、远处县分里的人到长安来,听到了清道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看见皇帝的仪仗(还没过去),就马上转身逃走罢了。”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就是这个人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不就要造成翻车伤我的后果吗!可是廷尉竟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派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已经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最高执法的人,应当公平行法,为天下大小官吏示范,稍一偏失,大小官吏的执法都将任意轻重了,百姓们哪里安放他们的手和脚呢(意即为苛法所扰,将无地容身)?愿陛下明察这件事。”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之后,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供设的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351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