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引种.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引种.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精品 课件 引种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引种,第一节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引种的程序与方法,引种(introduction)是指将植物(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引种的实质:将植物迁移的种植行为。 根据迁移植物的栽培利用(驯化)的程度,所迁移的植物有两种类型: (1)野生植物(Wild Plants ) (2)栽培植物(Domesticated Plants ),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驯化与引种: (1)驯化( Domestication ):人类对植物(动物)适应新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2)引种( Induction ):人类对物种(
2、动物/植物)或品种的定向迁移。,旧环境(原分布地),驯化,引种,引种,驯化,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栽培驯化与引种驯化: (1)栽培驯化:通过培育和选择,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 (2)引种驯化:通过培育和选择,使外地植物品种成为本地栽培品种。 事实上,无论是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还是使外地植物成为本地植物都是植物的一种迁移种植行为,因而都称为引种。 但是,无论是野生植物还是栽培植物,他们都是在其生长或栽培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对其生长或栽培的环境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一旦迁移于其他环境,他们都会对新环境产生反应。,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引种的类别: 按迁移植物对引入地区
3、生态条件的反应: (1)简单引种:植物新引入地区与其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相似,或不相似,但引入植物的适应范围广,不改变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便能在引入地区正常地生长发育的引种。 (2)驯化引种:植物新引入地区与其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的适应范围狭窄,必须改变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才能在引入地区正常地生长发育的引种。,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 1、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 (1)简单引种:不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引入材料常常是枝条或接穗。 (2)驯化引种:必须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引入的材料必须是种子。 2、对于实生繁殖的植物: 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难以区别(其原因是二者
4、所引入的材料都是种子,难以确定是否改变了植物的遗传特性)。,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二、引种的意义: 1、引种改变植物种类和品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它一定的分布范围。通过引种,一方面扩大了植物的栽培范围,另一方面又改变了植物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 2、引种可以丰富当地的植物资源,满足生产和消费对植物种类和品种多样化的要求。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的分布的不均衡性与生产和消费对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要求的多样性是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引种。,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日本晚樱,中国水仙,红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珍
5、贵观赏树种,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引自新西兰,有7种不同的花色,二、引种的意义: 3. 通过引种可使某些种或品种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 -橡胶原产巴西,引种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后, 目前该地区的产胶量占全世界的 90% -美国辐射松引种到新西兰,其生长优于原产地, 40 年生树高达 42.7m,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二、引种的意义: 4. 引入各种种质资源,可为育种提供新的材料,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中国月季古代月季 现代月季 -野生的毛华菊、紫花野菊等 美矮粉 “ 国庆 ” 开花的地被菊新品种群,5.1 引种的概念与意义,
6、植物引种驯化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其他学科理论如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等也具有重要作用 。 目前,关键的引种理论主要有: 气候相似论 生态历史分析论(法) 生态分析法 生态因子季节节律同步论 综合生态因素论,栽培起源中心论 专属引种论(法) 阶段驯化定向选择论 小气候论 ,5.2 引种的理论基础,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达尔文认为,植物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 新环境下,植物首先产生遗传性变异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因此,同一基因型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保持相同的表现型,也可能表现不同的表现型,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该植物适应变化环境能力的大小由其自身的“遗传性”决定。,5.2 引种
7、的理论基础,环境条件对慈菇叶形变化的影响,在地上生长的叶型,在空中和水中长成不同叶形,在水中生长的叶形,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植物具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称作反应规范。 -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应性范围不同; -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存在适应性广窄的较大差异,因而在引种中就有不同的表现。,5.2 引种的理论基础,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1、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控制。 2、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果在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内,品种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态适应性等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 3、环境条件的变化
8、如果超过了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品种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态适应性等将会遭到破坏,品种只有改变品种的基因型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5.2 引种的理论基础,E变化(小) G不变(适应) P变 简单引种 E变化(大) G变(不适应) P变 驯化引种,P = G + E,简单引种是在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内的迁移。 驯化引种是在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5.2 引种的理论基础,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4、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与品种的基因型杂合程度有关。基因型杂合程度越高,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越广。 5、品种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所形成的表现型,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品种在偶然性的环
9、境条件下所发生的反应(表现型)具有很低的适应能力。 饰变(Modification):品种在经常性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表现型。 形变(Morphoses):品种在偶然性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表现型改变。,5.2 引种的理论基础,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6、潜在基因: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5.2 引种的理论基础,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二、引种的生态学理论: 1、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1)观点:植物的本性是不变的,要对它们进行气候驯化,
10、即迫使其适应新地区的环境条件是困难而无效的。 (2)体现: 王祯农书谷谱(1313):“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差。山川阻隔,风土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 欧洲外地园林树木(1906)、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德)H. Mayr):“木本树种的本性和要求是不变的。在原产地和新栽培区气候条件相似时,木本树种引种成功的可能性最大”。,5.2 引种的理论基础,1、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3)核心:植物的本性(遗传性)是稳定的,且是不变的;每一个树种都有其适宜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只有在生态相似的地区引种才能获得成功。 (4) 意
11、 义:从生态相似的地方引种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这已经被许多实践所证明。 (5)评价:强调了植物遗传的稳定性及对一定环境的适应性;错误的认为植物的遗传是不变的;只强调从气候相似地方引种的重要性,忽视甚至否认从非相似地方引种的可能性。(强调生态、尤其是温度对引种的作用),5.2 引种的理论基础,2、风土驯化理论(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 (1)观点:生物体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它可以经过驯化而适应新的环境。 (2)体现: 农政全书 树艺(16251639)(徐光启):凡地所无,皆是昔无此种,或有之则偶绝。果若尽
12、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 原理与方法(米丘林):在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间引种,必须从种子实生苗开始才易于驯化;结果后的营养苗则失去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同时,杂种种子比纯种种子更易驯化。,5.2 引种的理论基础,2、风土驯化理论(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 (3)核心:改造植物的遗传保守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4)意义:提出了环境对促进植物进化(即变异)的重要作用。 (5)评价: 植物无论在自然条件下还是栽培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异。环境是变异的条件和原因,变异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幼龄阶段变异性较大,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几乎所
13、有果树都是不同程度地进行异品种或异种授粉的,从现代遗传学观点来看,播种天然授粉或人工杂交种子之所以会产生适应性变异(气候驯化),主要是基因的分离与重组以及基因突变的结果。(对引种材料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5.2 引种的理论基础,3、历史生态论: (1)观点:(苏)库里基阿柯夫 (1953):“植物的现代分布不能说明它们在古代的分布情况。受冰川时期的影响,许多植物的现代分布区是被迫形成的。因此,有些植物的目前分布区并不是它们最适宜的范围,当把它们引种到新的地区后,反而能发挥它们更大的潜力”。 (2)核心: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态条件在个体的适应性上都可能得到反应。凡经历的条件越复杂,
14、其适应性就越广泛。,5.2 引种的理论基础,3、历史生态论: (3)意 义:植物引种的生态历史理论是苏联学者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对我国的南桃北引成功的事例能从理论上进行较好的阐述。 (4)评价:考虑了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生态条件的变化。因此,许多植物的现代分布区不一定是古代的分布区,它除了对现在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适应性外,还会对古代原生区的生态条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对引种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2 引种的理论基础,4、生态型论: 图尔逊(G.W.Turesson,1922,1925)对瑞典菊科植物进行的生态学实验发现:同一个种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其所适应环境而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