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农业推广学教学全套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32725
  • 上传时间:2020-04-04
  • 格式:PPT
  • 页数:862
  • 大小:51.4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业推广学教学全套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农业 推广 教学 全套 课件
    资源描述:

    1、,农业推广学,第一章 绪 论,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以下5个方面内容: 1.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认识与分析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趋势; 3.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过程; 4.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掌握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5.了解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 论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

    2、关 问题 第五节 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如果说任何一项事物或新事物的产生都蕴涵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结点的话,那么每个结点则都会反映当时社会事物的发展需求。从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为农业产业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从原始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狭义到广义,都反映了农业推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与本质与时俱进的升华。要真正了解农业推广,就要追本溯源,从发生起点开始。,一、中国古代迄今的农业推广活动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生存需求就成为人类对自

    3、然索取的第一动力。据考证,人类的出现大约有100万年之久,但长期采用“食物采集“方式。只是到了大约1万年前,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岁月之后,“食物生产”才逐渐取代“食物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原始农业应运而生。,当时人类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社会生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经验等需要传播和扩散,便通过实践中的观察、模仿等方式而世代相传。通常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等,因此有人将原始农业推广称为“模仿推广”。,采 模 集 仿 渔 劳 猎 作,原始推广,原始推广 人为亦为,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开始进入粗放的农业社会。此时已出现诸如使用青铜农具进行中耕除草,栽培除谷类作物以外的果

    4、树和蔬菜;出现垄作,应用除草治虫技术等。同时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生产,另外还发明了历法用以指导农事活动。有人认为,此期的“劝农”、“课桑” 和“教稼”就是“推广”的代名词。,知道采用垄作, 应用除草治虫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当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我国仍停滞于封建社会,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事试验场;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等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农业推广活动。,国民党政府时期,虽然也从事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定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但由于历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推广体制混乱,推广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短缺,推广工作成效不大,工作进展也只是

    5、在农业院校和一些零星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业推广事业重新获得了发展机遇。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或阶段,即:1计划经济时期 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3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时期,1计划经济时期: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推广着重以“农业生产技术改良与指导”为主要方向。1953年到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一些农业推广政策的制定、经验的收集和积累等工作。,进行了一些农业推广政策的制定、 经验的收集和积累等工作。,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依靠科技致富已成为农民共识。在这种情况下,

    6、农民渴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980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办好县一级推广机构。,1982年全国各地的一些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镇)、村级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全国基本建成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站为主体,村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推广服务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推广体系又遭受挫折,开始出现“断奶”、“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全国基本建成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 乡镇农技站为主体,村服务组织为基础”的 推广服务体系。,3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

    7、以后,党和政府及时总结了历史经验,国务院于1991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加入推广队伍,给农业推广带来了活力,发挥着巨大作用。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推广工作的原则、推广体系的职责、推广工作的范围和国家对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是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探索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新路子,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于2002年12月下旬开始,组织部分专家对湖北、浙江、广东、河北、黑龙江、四川与甘肃7省28个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农技推广体

    8、系调查。综合各地相关调查结果,制定改革方案。,探索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新路子,2002年之后的10多年来,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从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指导到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应该说改革始终是正在进行时。据新华网2012年4月24日报道,我国拟修法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修正案草案规定,要确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对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进行分类管理。,2002年之后的10多年来, 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的。19

    9、世纪中叶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于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对受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业推广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迅速兴起。,美国的农业推广 事业迅速兴起,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家的各种“农业团体”,而正规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教育是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的。,欧美的农业

    10、推广思想,农业推广体制形成以后,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国,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推广体系,并开展相关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三十年左右。我们的任务是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之路,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外机械化联合作业,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一般认为,“推广”一词的使用,最早起源于前述的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 “推广教育”一词,是剑桥大学于1873年首先使用的,用来描述当时大学面向社会,到校外进行农业教育活动的教育创新。后来,“农业推广”一

    11、词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的史密斯-利弗法,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9年10月,我国历史上通过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律农业推广规程,“农业推广”的特定学术含义已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一、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依据世界农业推广的演变轨迹,从基本概念和内涵角度,农业推广一般可划分为如下3种类型: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一)狭义农业推广 狭义农业推广,其实就是起源于英国剑桥的“推广教育”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其基本涵义即:“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

    12、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其经济收入。”,简言之,狭义农业推广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单纯以改良(改善和提高)生产者(目标群体)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以技术指导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农业推广的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进行技术的扩散。狭义农业推广活动来源于传统农业阶段,生产或发展的背景是:生产技术、生产手段落后,农业商品不发达,农业技术是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传统农业 (生产手段:手工操作),传统农业 (生产动力:人、畜力),狭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

    13、征是:技术指导 。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基本属于这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沿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概念的含义,也属于此范畴。,(二)广义农业推广 广义农业推广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产品产量已满足或已过剩,市场因素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目标的背景下的产物。它已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内涵。,广义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农业技术相对普及,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市场经济各因素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因素的情况下,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改善生活水平为目的,通过咨询、培训等手段启发

    14、、教育农民,帮助和组织农民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咨询、培训等手段 启发、教育农民,广义农业推广产生的背景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趋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已不是或不是主要的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而是许多非技术问题,诸如市场、政策、信贷、保险、营销、储藏、运输、加工、家政、经营管理、生活科技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等,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等活动来解决问题。,农业推广的许多非技术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 等活动来解决。,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教育。 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者、目标群体)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综合教育素质水平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三)现代农业推广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市

    15、场国际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农业推广的含义及手段更为丰富和先进。推广已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培训过程,而更加侧重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三农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的动态过程。,为三农提供信息咨询 与服务平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从事农业产业经营的目标群体在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方面已得到普遍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较高生产水平及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新形势下,推广人员仅仅给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指导,已不能满足目标群体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他们

    16、更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多方面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因此,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提出“现代农业推广”的概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发达国家或某一国家的发达地区,在生产者满足了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性指导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者对市场、金融、保险、农业政策、高科技及产业开发等方面更高层次的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的需求,通过有意识地信息传递交流、咨询与沟通等形式,帮助目标群体获得必要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教育过程,又包括了信息传播与沟通过程。因此,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咨询与沟通,请指出图中反映现代农业 的2个特征,二、农业推广的社会

    17、功能 从前面对农业推广3种类型内涵的讨论,我们可以将农业推广工作的特性理解为是一项具有教育性、公益性、服务性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经营性等综合特性,比较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因此,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就包涵有多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6项:,1、发展农村社会教育 农业推广的本质属性就是教育。因此农业推广的首要属性就是发展农村社会教育。 2.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目标群体的生产技术水平 农业推广使农业创新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使其完善和再创新。,农业推广的首要属性 就是发展农村社会教育。,3.提高目标群体的生活技能 如前所述,广义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已由狭义

    18、层面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这是农业推广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通过推广教育和传播,可以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提高生活技能,从而提高农村居民适应社会变革及现代生活的能力。,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 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提高生活技能。,4.改变目标群体的价值观念,转变态度和行为 农业推广教育、咨询活动可以引导目标群体学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使得目标群体在观念上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 提高目标群体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农业推广运用参与式理论与原理激发农民自主、自立与自助。 6.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媒介、桥梁、纽

    19、带和助推器的作用 农业推广主体在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担当了联系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的纽带的角色,同时也是政府和目标群体对话的中介人。,三、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方针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关系及不同生产力水平,农业推广工作方针不同。从当前国内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看,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4项基本方针:,1、以目标群体需求为导向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生产及生活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根本依据。 在推广方式上,理念上应考虑农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必须“自愿而为”,而不能“强制而为”,这样推广才有成效。 2、兼顾“三大效益”并重 经济、社会和生态

    20、三大效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推广一项创新成果,必须注意“三效并重”,共同提高。,以目标群体需求为导向,3、职责明晰,合作推广 前已述及,我国拟修法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对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进行分类管理。农业推广主体的多元性在给农业推广带来活力的同时,如何加强合作也是应遵照的基本原则,目前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1)国家、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2)社会各有关部门合作,诸如生产资料供销,银行信贷,交通运输,农业保险,农产品储藏加工等等;(3)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合作。,4、信息导向,全程服务 现代条件下,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

    21、完善,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生产、生活、家政、理财、政策、保险、教育等等。现代条件下,农业推广应能为目标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目标群体的多元需求。,家政服务培训,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过程 虽然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亘古即有,但真正以农业推广作为学科及其理论研究则始于20世纪。,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过程 农业推广活动虽然早在我国尧舜时代就已开始,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基本都停留在经验推广阶段。真正对农业推广进行研究,使之逐步走上科学指导阶段,是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战后农业发展问题,把农业推广研究

    22、方向的重点转向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和成年农民教育。,推广教育的内容 *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 *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 *对农村青年的四健“4H”教育:手(Hands)、脑(Head)、身(Health)、心(Heart)。,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农业推广研究逐渐向管理学、乡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发展。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中不断引进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概念,对后来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对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最早介绍农业推广专门知识的书是1935年南京金陵大学农

    23、学院章之汶、李醒愚合著的农业推广,同年孙希复编写的农业推广方法以及1947年宋希庠编写的中国历代劝农考等书,都是当时受宠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推广学文献。,进入21世纪,作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统编教材有2001年汤锦如主编的农业推广学(现已第三版)和2002年王慧军主编的农业推广学(现已待出版第二版),还有2003年高启杰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现正在修订第三版)以及全国不少农业院校从事农业推广教学与科研的一些老师,也都竞相出版各种不同版本的农业推广学,以上这些都表明,农业推广学研究在中国各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二、农业推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24、展 对某一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又用于指导随社会发展着的实践。 综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农业推广研究成果,目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推广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早期的农业推广“技术传输”理论 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工作者与目标客户(农民)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技术传输关系。推广工作被看做是一种简单的干预手段,像“标枪”一样,把知识和动力投向目标客户,以此来传输知识。 2.“双向沟通”理论 该理论认为:双向沟通中的“信息”与“方法“是推广过程中的两大要素,并且“方法”比“信息”更重要。双方知己知彼,供需明晰,推广才能取得成效。,3“创新扩散”理论 又称“

    25、革新传播”理论。是20 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斯(FERogers)在研究、总结瑞安和格鲁斯“采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由此推论提出了创新扩散的“进步农民策略“。这一理论的提出促进了推广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农业推广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创新扩散”理论,对目标群体进行分类研究(将在第二章讨论),4.“目标团体“理论 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应该将似乎是同一群体中的人根据各种因素分成有着不同特征的不同群体,而在每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是相同或相似的,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目标团体”作为推广目标,由此提出了“用户导向”式推广模式,这就要求农业研究和推广人员要有计

    26、划、有目的地认真设计自己的农业科技成果来适应所指定的目标团体,才能有的放矢。,5.“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研究、推广和目标团体应被视为一个系统内的连锁因素,形成了研究亚系统-推广亚系统-用户亚系统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6.“混合体”理论 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并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科学研究、农民的地位及积极性、农业投入的供给、价格、市场、信贷、土地、劳力、资本、教育、可用资源的占有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服务系统等。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一个“混合体”,共同影响和推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7.“农业推广框架“理论 这是德国著名

    27、农业推广专家刚布列奇特(HAlbrecht)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农业推广实践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有组织的“农业推广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指农业推广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目标团体系统(指农民、农民家庭及所处的生存空间)。而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形成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生存空间就是两个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两个系统的运行。,除了上述这7个公认的农业推广学理论之外,在不同农业推广学教学与研究文献中还有其他几个常见的理论,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

    28、化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及“源-流-库理论”等等。,第四节 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关问题 一、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 从前述的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一般认为,农业推广学是在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理论渗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社会科学。农业推广学具有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理论与知识点的边缘、交叉和综合特性的学科特点。,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有其特定的、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的核心研究对象,否则便不能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如下: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创新成

    29、果扩散、传播原理与规律;目标群体(农民)在推广沟通过程中接受、采纳所推广的农业创新内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诱导目标群体自愿改变行为的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社会应用科学。,通俗讲,就是研究如何向农村区域传播和扩散新信息、新成果和新知识;如何采用教育、沟通、干预等方法促使目标群体自觉采用创新成果;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改变行为;如何使农业、农村发展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一目标的一门学科。,使农业、农村发展尽快走上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轨道上来。,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宽广,内容丰富,

    30、其主要内容涵盖包括技术基础学科的作物学、栽培学、植保学、土壤肥料学、畜牧学等农牧业技术性科学;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等社会学和行为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经济科学,从教学重点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推广的原理 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推广组织等。 2农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包括集体指导方法,个别指导方法,大众媒体宣传方法等。,集体指导方法,3农业推广的技能 主要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项目管理,经营服务,农业推广策略,语言与演讲,推广工作评价等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理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31、社会调查方法等。,农业推广写作与演讲技能,社会调查方法,四、农业推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农业推广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决定了他要与许多自然和社会学科相关联,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行为科学等学科。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也会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五、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趋势分析 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农业推广工作已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转向教育型和现代型;由单纯生产型向生活型、生态型及文化型转变。随着人

    32、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轨迹一定是由狭义、广义朝着现代农业推广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中国农业还是世界农业都是如此。,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轨迹一定 是由狭义、广义朝着现代农业 推广的方向发展。,第五节 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理解现代农业推广基本理论、相关知识点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有关农业推广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农业推广(农村发展)的从业本领,为将来从事农业推广及其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应把握如下4个方面:,1、认识和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原理和规律 只有在正确的

    33、农业推广理论指导下的推广实践,工作才有成效,才能取得成功。 2、学会运用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理论掌握了,如何用来指导实践,即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失败的实践。,3、要有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并能将理论,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改革创新的能力。一个合格或称职的农业推广工作者应该具备这种能力。,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4、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我国的农业推广学科创立较晚,有些农业院校的一些涉农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在现代条件下,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农工作大多与推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毕业

    34、从事涉农工作总有一个不适应期,给工作带来不便。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农业推广理论知识,可以为将来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提高农业院校学生 的推广素质与技能,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从哲学角度看,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归纳起来,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4个层级: 第一层级,农业推广理论研究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就是方法的原则,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诸如历史唯物论、系统论、宏观微观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类比、演绎、归纳及实证研究方法等。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农业推广学问题的根本方法。,第二层级,农业推广研究基本方法 所谓基本方法,即是农业推广研究的常规专用方法,各

    35、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诸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及案例研究法等。,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三层级,农业推广研究技术,诸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分析技术,计算机操作应用技术及试验示范技术等。,试验示范技术,第四层级,农业推广学研究程序 所谓研究程序,是指使农业推广学研究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结果的一种研究工作序列或步骤。包括选题阶段、制订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及分析总结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应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以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 掌握了上述原则和研究方法,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投入来换取最大的研究工作效益。,本章完 谢谢大家!,本章测试题 一、名词

    36、解释 1、现代农业推广 2、目标群体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4项。 2、我们可以将农业推广工作的特性理解为是一项具有性、性、性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性等综合特性,比较复杂的社会性工作。 3、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2、简述广义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3、简述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经历的3个时期或阶段。,四、论述题 1、农业推广通常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一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是否还需要开展农业推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推广所关注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本章“未来的农业

    37、推广发展趋势分析”一段论述,谈谈你的观点。,第二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以下4个方面内容: 1. 理解农业创新的含义和特征 2. 了解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与扩散阶段 3. 掌握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规律及影响农业创新采用和扩散的因素 4. 能够运用农业创新扩散原理实施并指导农业推广工作实践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与实施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与基本规律 第三节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与实施,一、创新的概念和特性 (一)创新的概念 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广对象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

    38、解为创新 (二)创新的特性 1.相对优越性 2.一致性 3.复杂性 4.可试验性 5.可观察性,大萝卜新品种,二、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 (一)认识阶段:也称为感知阶段 (二)兴趣阶段: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他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感兴趣 (三)评价阶段:产生兴趣之后,农民根据以往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四)试用阶段 经过评价,若农民决定试用,一般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检验一下农业创新成果的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以便确定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五)采用(或放弃)阶段 农民在多次重复试验中,通过使用评价得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如果该项创新较为理想,农民便根据自己的

    39、财力、物力等状况,决定采用的规模,正式实施创新。如果觉得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会选择放弃。,试用阶段,三、创新采用者分类 (一)创新采用者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对于同一项创新,采用者开始采用的时间不同,有的从获得了信息便开始采用,有的经过若干阶段才开始采用。 (二)各类采用者在采用过程各阶段的表现差异,创新采用者分类及其分布曲线(罗杰斯,FERogers),四、推广方法的选择 (一)对于不同的技术情况 1.未曾推广过的技术:首先要帮助农民充分认识、了解该作物或品种的特点和优越性,通过大众媒介向农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2.曾经推广过的技术:要分析推不开的原因 3.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推广方法

    40、4.要根据农民各自的接受速度分别指导 (二)对于不同的阶段 1.认识阶段:大众传播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 2.兴趣阶段: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有效方法 3.评价阶段:小组讨论效果较好 4.采用阶段: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为主要方法,评价阶段:小组讨论效果较好,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与基本规律,一、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一)传习式扩散方式 (二)接力式扩散方式 (三)波浪式扩散方式 (四)跳跃式扩散方式,二、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一)突破阶段 (二)紧要阶段 (三)跟随阶段 (四)从众阶段,农业创新扩散过程的4个阶段 突破阶段 紧要阶段 跟随阶段 从众阶段,三、农业创新扩散的基本规律 (一)S

    41、型扩散曲线及其成因 (二)S型扩散曲线的数学模型 (三)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时间,农业创新S形扩散曲线,农业推广工作时期,第三节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一、经营条件的影响 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 二、农业创新自身特点的影响 一般地说,农业创新自身的技术特点对其采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简便易行就容易推广,技术越复杂,则推广的难度就越大;二是技术的可分性大小:可分性大的如作物新品种、化肥、农药等较易推开,而可分性小的技术装备(农业机械的推广)就要难一些;三是技术的适应性:如果新技术容易和现行的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而经济效益又明显

    42、时就容易推开,反之则难,经营条件对创新 采用的影响,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农民的年龄 农民的年龄,常常反映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新事物的态度和求知欲望、他们的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 (二)户主文化程度 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采用创新的数量越多 (三)家庭关系的影响 家庭的组成、户主年龄与性别对决策影响不同 四、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一)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二)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三)政治因素的影响,本章完 谢谢大家!,本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 1.创新的采用 2.创新的扩散 二、填空 1.一项农业创新成果,采用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呈 曲线分布 2.一项农业创新成果,整个生命周期的

    43、扩散趋势可用 曲线来表示 三、简答题 1.创新有哪些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3.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四、论述题 1.推广过程中如何选择推广方法? 2.如何对待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以下4个方面内容: 1.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转化过程 2.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3.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体系、转化条件和转化途径 4.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正确运用提高推广对象成果分布的措施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农

    44、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一、农业科技成果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 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实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根据研究性质 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科技成果三大类 依据成果的表现形式 分为物化类有形、技术方法类无形和知识形态成果三大类型,应用性研究成果,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对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被农民

    45、认识、采纳、应用,使其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形成生产能力并取得规模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 产量增减量(IDNi) IDNi=yi-xi 某些指标的生产率(PRi) PRi=yi/xi 某种资源的利用率(URi) URi=yi/xi 某种指标的提高率(IRi) IRi=(yi/xi-1)100%,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成要素 (一)转化主体 即事物的主要部分 (二)转化客体 即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 (三)转化受体 即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 成果转化构成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授受关系,即主体将客体交付于受体,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一)科技成果的质量:衡

    46、量成果质量的标准 1.创新性:在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具有更为科学先进的使用价值 2.成熟性:成果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 3.效益性:成果被采用后,要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适用性:成果在生产上适应范围 5.实用性:成果在应推广过程中难易程度,(二)转化系统体系是否完善 1.应用成果产出系统:由各省、市(区)农业科学院、大专院校,各地级市(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或民办研究机构构成 2.成果鉴定系统:对农业研究项目的创新性、成熟性(重演性)、经济效益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评价和鉴别 3.技术推广系统:联系科研和生产系统的纽带与桥梁,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

    47、节 (三)农民需求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是使用者,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是农业生产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 (四)外部环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作保证,了解农民需求,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一)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 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通过共同承担项目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所形成 (二)技术、政策、物资三结合 在行政领导的干预和物资供应部门的支持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向农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三)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 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指导他们进行正确使用管理操作方法,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四)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 按企业(公司)不同产

    48、品系列对原料类型和需要数量,通过基地和农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安排规模不等的农户进行生产 (五)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 按市场机制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分析与评价,一、经济效益,氮肥用量与小麦亩产量、边际效益、纯效益的关系,二、生态效益 (一)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改善生态条件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都应考虑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是农业生产的 基本保障,改善生态条件是农业 科技成果

    49、的追求的目标之一,三、社会效益 (一)社会效益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效益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加了粮棉产量,改善了品质,为人们的衣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知识密集型的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从业人员与社会各业人员的比例,注重社会效益,本章完 谢谢大家!,本章完 谢谢大家!,本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 1.农业科技成果 2.科技成果转化 二、填空 1.根据成果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三大类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 1.衡量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哪些运行机制?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农业推广学教学全套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27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