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材分析-苏教版-(共104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21804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PPTX
  • 页数:105
  • 大小:21.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材分析-苏教版-(共104张PPT).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课件 教材 分析 苏教版 104 PPT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2020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材分析-苏教版-(共104张PPT)幸 福 似 小 数 循 环 四上四上五上五下一、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域领域具体类别单元编排与实验教材的变化数的认识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设了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修订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加强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采用数轴直观理解。数的运算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是增加了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是新增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内容,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度。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四年

    2、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两个单元整合而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素商不变的规律(上册,除法单元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本册,乘法单元学习)等内容。新编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六单元:运算律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合并成一个单元。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后继学习中主动将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分数运算中去。一、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域领域具体类别单元编排与实验教材的变化解决问题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把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相遇问题安排在运算律单元,以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二是安排例题

    3、教学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能更好地体现直观图示在描述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意识。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认识多位数认识多位数 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万以内数的认万以内数的认识(一、二年级)识(一、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四万以内数的四则运算则运算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数的改写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小数(五年认识小数(五年级上册)级上册)认识负数(五年认识负数(五年级上册)级上册)

    4、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认识多位数认识多位数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在现实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活动,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突出突出“10个较小个较小单位换成单位换成1个较个较大单位大单位相对应相对应:万万、十万十万、百万百万、千万千万一一、十十、百百、千千 爱 情 如 同 心 圆 环 幸 福 似 小 数 循 环 在现实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活动,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每级末尾每级末尾有有0 0每级中间每级中间有有0 0体会体会:有几个亿,就在亿级上写出几;有几个亿,就在亿级上写出几;有几个万,就在万级上写出几。有几个万,就在万级上写出

    5、几。读作:读作:读作读作“几亿几万几亿几万”每级每级都没都没0 0l 适时更新和充实一些现实而有趣的素材P.10P.16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P.16P.10l 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先改写再比较先改写再比较直接比较直接比较体会先改写体会先改写“万万”作作单位的数,简洁明了,单位的数,简洁明了,更便于表达和比较。更便于表达和比较。l 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形象思考形象思考抽象思考抽象思考 有向提问有向提问 数形结合数形结合寻找规律寻找规律逆向拓展逆向拓展P.22两点内容:改写成两点内容:改写成“万万”

    6、或或“亿亿”为单位的数;为单位的数;求近似数。求近似数。通常,完成这两点内容不必强调谁先、谁后。通常,完成这两点内容不必强调谁先、谁后。可以先改写,再求近似数。如,283000=28.3万 28.3万28万也可以先求近似数,再改写。如,283000280000,280000=28万P.22增加两组填空题: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组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组织:数感好的可以让他们尝试直接写出答案;数感好的可以让他们尝试直接写出答案;有困难的引导借助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知识降低思维难度。有困难的引导借助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知识降低思维难度。P.2

    7、6增加题:学生往往会只关注万位是学生往往会只关注万位是4的五位数,而忽略掉万位是的五位数,而忽略掉万位是3的情况。的情况。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写一写;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写一写;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原教材思考题:调查题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四上)(四上)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组成、写、读一体化关注基础性资源(四上)(四上)十进制计数法表示自然数的关键是十个数字和数位。数字有二值:一是位置值,一是数字值一是位置值,一是数字值。数字值是数字本身所表示的值,如数字5,就表示5个单位。位置值是数字本身与其位

    8、置结合起来所表示的值。如5350中,左起第一个5表示5个千,第二个5则表示5个十。这种对于本身和位置结合起来,确定数值的原则称为位值制,也称位值原则。认识整数在本册有了“终结: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计数单位扩充到万级数和亿级数,此外还有数的改写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等内容。关于四舍五人法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为了避免机械地记忆“四含五人法”去求多位数的近似值,教学时补充数轴,用足几何直观。可以增加逆向思考:近似数是18万的数,原数可能是多少?促使学生整体思考、建构体系。学习本单元后,可以和语文、历史、信息技术等课程整合,以“你知道吗”为基础,设计了不起的二进制活动课。活动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环节:

    9、环节一环节一,阅读相关数学史料阅读相关数学史料,丰富感知。丰富感知。体会到十进制计数法的优点,感受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计数法的简洁与创新。环节二环节二,聚焦二进制,理解二进制计数法。聚焦二进制,理解二进制计数法。1.观察并比较十进制与二进制计数法表示的一组数列 理解“满十进一”与“满二进一”2.经历十进制数1-16写成二进制数的过程 理解二进制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3.发现二进制数写成十进制数只要把各个数位上表示的计数单位相加。如(11101)2=1+2+8+16=(27)10。环节三环节三,课外拓展。课外拓展。小组合作,创造五进制数,发现五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关联。P.1

    10、6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两、三位数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上)一位数(三上)两位数乘两位两位数乘两位数(含乘法验算)数(含乘法验算)(三下)(三下)几百乘几十的口算几百乘几十的口算(表内乘法扩展)(表内乘法扩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笔算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乘数末尾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乘法简便计算简便计算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五上)法(五上)分数的乘法和除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六上)法(六上)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

    11、系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l 变化u 增加积的变化规律u 新增常见数量关系、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l 适当降低口算的教学要求P.35P.38P.36P.30表内乘法拓展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拓展l 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一方面一方面,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对简算方法方面的认识对简算方法方面的认识更更深刻。深刻。调整整合体验由简单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过程体验由简单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过程

    12、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合情推理能力l 经历把一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每支的价格 支数 总价格每本的价格 本数 总价格 单价数量总价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小时数总路程 每分钟行的米数分钟数总路程 速度 时间 路程l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方法P.32P.37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市抽测关键能力教学中加强估算的教学。教学中加强估算的教学。西瓜每箱48元,要买4箱。(1)张大叔带了200元,够吗?504=200元484200答:够。(2)张大叔带了150元,够吗?404=160元150160答:不够大估大估(上限)(上限)小

    13、估小估(下限)(下限)种了16行树,每行24棵,大约共有几百棵树?(1)2030=600(棵)(2)1020=200(棵)(3)2020=400(棵)链接:市抽测关键能力虽然不是本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相同,教学中加强算理的教学。虽然不是本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相同,教学中加强算理的教学。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 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整数四则运算整数四则运算整数四则混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用计算器进行较大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整数四则运数目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计算器进行稍用计算

    14、器进行稍复杂的小数四则复杂的小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五上)运算(五上)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u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 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被除数和 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修订教材 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 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例1、例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3)l例题的呈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l 设置例题教学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计算比较分析类比求商计算器验算表达规律24012

    15、0 8060404830l 提供一些具有特定结构、隐含简单规律的计算,帮助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11111111111111P.44引导引导思考: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数阵里面写出来的数它们的和是相等的?思考: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数阵里面写出来的数它们的和是相等的?类比推理的结果类比推理的结果,用计算器去验证用计算器去验证P.43P.44 教材采用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和提供-些具有特定结构、隐含简有特定结构、隐含简单规律的计算单规律的计算,这样两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和归纳,主动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积累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又有利于体验数学

    16、的结构美和形式美,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整数四则运算的整数四则运算的含义含义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两三步计算的实践两三步计算的实践问题问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和分配律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及有关的简便计算(五上)(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五用字母表示数(五上)上)后续后续学习的相

    17、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运算律运算律l 变化u 把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合并在一个单元u 增设例题教学运算律的实际应用重要意图u 引导总结,从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方面,加强和丰富学生对于运算意义、运算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推广到未来学习的小数以及分数乃至初中的有理数、实数运算中(包括代数运算)。l 精选典型例题,促进数学理解实验教材 5个65+5个45 5个110(65+45)6个24+4个24 10(6+4)个24l 凸显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整理分析实际运用:实际运用:一个方面一个方面,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另一个方面另一

    18、个方面,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P.74P.66P.59P.59P.66P.74用简便计算。4425学生错误:4425=(40+4)25=40425对于这样的错误,可以这样引导反思:师:“4425表示什么意义?”生:“44个25.”师:“40425表示44个125吗?怎样改动就可以了呢?”学生慢慢找到了正确的解法。此时,教师继续追问:“刚才是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了简算,这道题能否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呢?”生深入思考,发现“4425=11(425)”

    19、这种新的简算方法。一个小小的错题,却包含着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两大知识点。一个小小的错题,却包含着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两大知识点。P.72 果园里苹果树有38行,每行57棵;梨树有43行,每行38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38574338 38(5743)38100 3800(棵)链接:市抽测关键能力疑问:如果直接列:38(57+43)57是棵树,43是行数,单位不同类,可相加吗?理解:对的,但是这里他需要对问题进行一个转化,38行每行57棵和57行每行38棵是相等的。其实,数学是抽象的,抽象到最后,什么都没其实,数学是抽象的,抽象到最后,什么都没了,就剩大小、位置,就剩一些数的属性。

    20、了,就剩大小、位置,就剩一些数的属性。链接:市抽测关键能力本题考察除法的规律和乘法分配律。如果“270 15”如果拆分成270 53;如果在“18+1800-18”中,没有直接写出得数,而是先加再减。得三分之二的分数。灵活运用就应该让每一次运算都简便、合理,灵活运用就应该让每一次运算都简便、合理,包括灵活运算运用到实践问题中。包括灵活运算运用到实践问题中。本题考察乘法结合律或乘法分配律。可以先算出括号里的第一步;也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但要把8 4看成整体,当成一个因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错误现象及原因:1.缺少观察算式的习惯,简单错凑。2.思维定势,有不能灵活运用。3.算式多了一步,规律不

    21、清的学生容易混淆。教学建议:1.加强运算律的过程教学,促进理解每个运算律;2.关注错题分析,理清错误根源。3.加强针对性练习,提高灵活运用能力。本题考察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括号里先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括号外用乘法结合律。本单元学习的五种运算律是基本运算律。学习基本运算律并不是为了简便运算,而是因为基本运算律是运算固有的性质。事实上,在学习运算律之前做加法或乘法运算时,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用了这些性质。例如,计算24+8:24+6=30,30+2=32。如果把上述算法的思维过程(摆小棒的操作过程)展开,就是:24+8=24+(2+6)=24+6+2=30+2=32.这里已经不知不觉地用了加法交换

    22、律和结合律。又如,计算126:106=60,26=12,60+12=72.这里已经用了分配律。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实际运算中,学生常常会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错误原因:错误原因: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解决问题的情境,或是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征乘法分配律。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一,加强主题图的理解.列出两个综合算式分别表示的意义进行沟通,保障新知切入点要准确。第二,举例验证的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即只关注数与运算符号是否与例题一致,照样子列出一个算式)。要用现实情境解释自己举出例子的含义要用现实情境解释自己举出例子的含义。第三,借助几何直观,求两个长方形面积和(如图)来增进理解。(a+

    23、b)c=ac+bc 最后,加强变式与专项训练(如P.72/3 4425),形成技能。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从条件或问题出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发分析数量关系(三年级)(三年级)用列表的策略整理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四上)条件和问题(四上)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本册第二单元)(本册第二单元)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践问题实践问题解决和面积有关的实解决和面积有关的实践问题践问题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用小数和分数运算用小数和分数运算解决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用一一列举、转化、

    24、用一一列举、转化、假设等策略解决实际假设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问题 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l 变化u 精选例题实验教材 例1: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2:相遇问题修订教材 例1: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例2: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l 教给学生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例1线段图例2示意图3m18m2l 经历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例1例2l 在回顾与反思中感受几何直观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l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逐步学会画图描述和分析

    25、问题的方法P.52P.40 一个长方形菜园,种黄瓜的面积比菜园的一半少8平方米。其余的22平方米种茄子,这个菜园有多少平方米?教材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提出明确画图的要求,学生能不能主动想到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分析题意,寻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成为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可以通过例题教学和练习教学的不同侧重来突破。例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体会其价值;练习教学中.除了安排与例题结构类似的习题外,还要设置一组主动调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甄别不同问题情境,从而能够调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规律:多边形内角和探索规律:多边形内角和提出问题探寻方法个案研究

    26、类比联想二、图二、图形与几何形与几何”领领域域具体类别 单元编排与实验教材的变化图形的认识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这样安排能更好地凸显相关知识和方法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方法的迁移。图形的运动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是内容调整。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调整到多边形的认识之前教学,这样可以促使主动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多边形的特征,丰富对多边形的认识;二是课标调整。由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三是适当降低画平移后图形的要求。不再要求在方格

    27、纸上同时将一个图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平移。图形与位置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三角形、平行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边形的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三上)认识(三上)角的认识和分类角的认识和分类(四上)(四上)垂线和平行线的认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四上)识(四上)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分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征,梯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等腰梯形等腰梯形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

    28、内容三角形、平行四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五上)(五上)圆的认识和面积计圆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五下)算(五下)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l 变化变化u把实验教材中把实验教材中三角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合并成一个单元两个单元合并成一个单元u 适当前置“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

    29、边三角形特征关系第一,教材的结构更合理,线索更清楚第一,教材的结构更合理,线索更清楚。第二,有助于第二,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当中只能有一个直角理解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当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为什么一个钝角三角形当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为什么一个钝角三角形当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必须有两个角是锐角。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必须有两个角是锐角。至少有两点好处:至少有两点好处:l 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围议算u 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实验教材实验教材:三边关系三边关系和和三角形的认识摆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摆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修订教材修订教材:分开教学。:分开

    30、教学。突破难点突破难点l 通过量、撕、拼等具体的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u 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初中: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54123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图形概念的建立,图形概念的建立,一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般包括四个方面(概念教学的基础):图形名称的理解、图形表象的建立、图形特征的发现、图形的定义。图形名称图形名称:是对某一类图形的外观或典型特征的概括。如“三角形”描述的是这类图形包含有三个(内)角,有助于理解及辨认。图形表象图形表象:图形形

    31、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即听到图形的名称,眼前有没有出现相应的图形。分基本表象与特殊表象。图形特征图形特征:是指图形在点、线、面、体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图形定义图形定义:是对图形特征的逻辑概括。定义是从特征抽象而来,它的每一个文字都是经过再三斟酌提炼得到的。定义只有与表象建立了联系,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概念。把一根长15厘米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怎么剪?首先,首先,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定向为定向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然后然后,通过有序思考,列举再排除得出所有答案;通过有序思考,列举再排除得出所有答案;最后最后,进行回顾反思进行回顾反思,积累相关活动经验。积

    32、累相关活动经验。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后,可以和美术课夸张的造型进行整合,用漫画手笔,结合多边形的特征,创造风格各异的漫画脸谱。整个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一环节一,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欣赏多组夸张的漫画脸型图,发现漫画脸型与多边形的形状有关。环节二环节二,艺术创想。艺术创想。想象一下自己喜欢的公众人物的脸部特征,尝试用多边形为其塑造夸张的造型。环节三环节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根据创想与讨论的过程,自由创造风格夸张的脸谱。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认识生活中的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平移、旋转现象(三上)(三上)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三上)初步认识(三上)认

    33、识图形的平移认识图形的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及对称轴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册第七单元)(本册第七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六下)小(六下)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是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一是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二是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二是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

    34、,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l 变化u 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调整到多边形的认识之前教学u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n 把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相关内容安排在本册 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 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n 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将上将一个图形同时沿水平和垂直方向一个图形同时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平移平移l 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对应边对应边或对应点或对应点l 合理设置认知起点l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u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n 平移平移方向、距

    35、离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l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u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n 旋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l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u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n 轴对称轴对称对称点、对称轴对称轴垂直且平分连接两对称点(对应点)的线段l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u 通过“试一试”教学将简单图形平移u 设置例题教学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u 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全链接: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接:北师大版教材苏教版教材链

    36、接:人教版教材 关于图形的运动。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简单的几何运动,统称为刚体运动刚体运动。重要特性重要特性:就是运动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既不会放大或缩小,更不会变形走样。与这一特性相关的割补法以后要不断地使用。如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要把一个三角形切割拼成长方形。由于面积是不变量,最后获得底乘高的结果。图形的很多几何性质可以通过图形的运动直观得到。比如,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得到的,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大多能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而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错误率则大大增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正方形、长方形旋转后边

    37、的长度不变(还是整格数),只是位置从水平变垂直,或者垂直变水平,在格子图中容易确认。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改善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流程。经历图形整体运动、要素运动(对应线段、对应点)的统一。整体整体部分部分整体整体 (2)细化方法指导细化方法指导。收集资源:根据整体运动画图、利用对应线段(或者对应点)运动画图(画垂线的方法画垂线的方法)(3)引导空间想象引导空间想象。想象想象图形图形操作操作画图画图画后画后反思反思 (4)丰富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方式。把口试、面试、动手操作、小组内互相评价与纸笔评价把口试、面试、动手操作、小组内互相评价与纸笔评价相结合。本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单元的学习基础用直线上的点

    38、用直线上的点描述数的顺序和描述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一上大小关系(一上)数对的含义数对的含义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主要内容用方向核对距离用方向核对距离确定位置(六下)确定位置(六下)认识平面执教坐认识平面执教坐标系(初中)标系(初中)后续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的相关内容单元前后联系单元前后联系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确定位置l 变化变化u 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l 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P.101P.102 关于图形与位置。第一学段第一学段:引入确定位置,当时

    39、的处理方式是结合生活实际,从两个维度,用两个“第几”,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用“我的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我”在教室里的位置。第二学段第二学段:抽象出数对,学习用数对来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寻找和确定位置。数对的认识与折线统计图定点、描点的学习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第三学段第三学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构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螺旋上升的数学抽象过程。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螺旋上升的数学抽象过程。四、综四、综合与实践合与实践”领领域域具体类别单元编排与实验教材的变化综合与实践 一亿有多大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并修改以突出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探索性。数字与信息 由实

    40、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并修改以突出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探索性。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不同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不同“量量”的活动的活动,强化对强化对1亿的具体感知。亿的具体感知。一亿有多大引导在操作和实践中,借助比较熟悉事物的数量来推算1亿有多大。进而从量的角度感受1亿这个数的实际大小,增强对大数的把握能力,发展数感。数字与信息引导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亿有多大一亿有多大:根据根据“少少”来推算来推算“多多”。一方面,因为相差的倍数较多,学生已然存在的求简思维会影响他不能逐层递推、步步为营

    41、而出错;另一方面,因为感知的不同“量”比较多,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理解上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数字与信息数字与信息,理解各种数字编码本身的意义及了解为何这样理解各种数字编码本身的意义及了解为何这样编制的原因。编制的原因。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几吨?错误原因:错误原因:在推算时,容易忽略或者跳过单位换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一方面,引导规范自己的思考路径,逐步推算;另一方面,引导借助图表,有序记录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学习数字与信息一课后,可以与英语、信息技术、艺术等课程整合,设计Who am I?活动课,用二年级时学过的手指九九乘法编译密码,以英语课本为密码本,来猜同学的姓名。整个活动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一环节一,欣赏欣赏。观赏谍战影视作品片段,理解在非常时期密码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怎样编译密码。环节二环节二,创编。创编。复习手指九九乘法,用手指编译不同的数,对应着在英语书上找出页码第几行、第几个相关字母,并拼成人名。环节三环节三,游戏。游戏。分组玩一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材分析-苏教版-(共104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2180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