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15530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PPT
  • 页数:45
  • 大小:2.5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农业技术 创新 模式 困境 经济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视野下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一般用来表示社会技术经济活动的结果,即生产函数扣除资本、劳动等基本要素贡献后的余额。技术进步的实现手段很多,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规模经济等,但实现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正是技术创新。在此意义上,可认为技术创新是源泉,技术进步是目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技术经济技术经济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第一节第

    2、一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VS技术创新技术创新1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活动,是一个技术渐进和积累的连续过程。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2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手段,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它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VS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技术发明是指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某种技术的新概念、新思想、新

    3、原理。而技术创新则是指发明之后,将发明第一次商品化。技术创造的实质与技术发明一致。创造和发明都不一定导致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发明、创造。从发明到创新需要一定时间,称之为“滞后时间”。其产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的获得、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管理、组织及销售等外部环境因素。发明发明专利专利创新创新获得专利的发明但未获得应用获得专利的发明并且获得商业化应用获得商业化应用的发明未获得商业化应用的发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与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3.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创新(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1911年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

    4、斯熊彼特(JosephA Schumpeter)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该书标志着创新经济学的建立。(18831950)创新有五种情况,包括生产技术和创新有五种情况,包括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组织管理技术: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企业家从事创新的驱动力量企业家从事创新的驱动力量:追逐超额利润;强烈的成功欲;建立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的意志创造快乐熊彼得创新理论熊彼得创新理论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是促使农业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有效达成均衡的组织、规则及其实施机制。作为社会

    5、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农业经济生产、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科技研究与开发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储备,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二是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是反映新技术的生产效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三是依靠后续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联结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桥梁,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实际包括研究和开发推广两个过程。4.农业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X 研发周期长X 创新领域宽、类型复杂X 研发难度大、风险高X 创新成果地域性强、推广速度慢X 创新产品公益

    6、性强X 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历史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是解决生存和人口繁衍的问题。新月地带、印度、中国、东南亚等地最早的农业文明,产生于对动植物物种的人工培育和大规模的生产。现代农业始终承担着两个基本使命:一个是为不断增长着的人口提供食物保障;另一个是为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加多样化和质量优良的食物及其可供再加工的工业原料。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古埃及农业农业大国的中国:南北朝发明的耙和唐代的曲辕犁 两河流域农业历史上的农业创新源:供给者与接受者创新源:供给者与接受者 农业技术创新是以获得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农业系统性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历史中,

    7、技术创新是建立在农民对本地区生产的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和经验之上的。技术供给者往往也是技术接受者。在现代农业的形成过程中,市场交易日益成为农民的基本经济活动,大规模和多样化的农副产品需求,不断促进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成果商品化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更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依赖于专业的技术提供者或以某种产品或资源组织起来的农民联合体,从而出现了农业技术分工链条上的划分。技术供给者与技术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日益分明。一类是政府兴办的科教部门与农技推广体系,它们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前期的创新活动,包括农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之一,它们是农业技术创新前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投资者;另一类是

    8、企业和农户,他们具有生产的决定权和经营权,主要参与后期的创新活动。此外,一些农业技术商业科研组织也有参与创新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农业创新的某个环节存在着营利的可能。现现代代农农业业技技术术创创新新主主体体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农民只是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被动者吗?农民只是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被动者吗?现代农业中,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单纯的、技术成果的接受者。事实的确如此吗?科科技技下下乡乡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一、生产要素节约与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二、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三、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四、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一、生产要素节约

    9、与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一、生产要素节约与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四大要素: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纵观中外农业发展的历史,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始终是解决农业发展瓶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缺水国家的代表:以色列缺地国家的代表:日本缺人国家的代表:美国缺钱国家的代表:乌干达 美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资本集约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等国日本式道路日本式道路劳动集约型劳动集约型:日本、荷兰等国普鲁士道路普鲁士道路中间型:中间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二、农业技术创新的一

    10、般模式二、农业技术创新的一般模式美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普鲁士道路普鲁士道路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生产力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普遍缓慢,一是因为人均可耕地面积较少;二是因为现代化农业在农业部门中所占比例小。生产关系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农业主要表现为一种生存农业。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由于急于发挥工业主导作用,忽视农业发展,基本上采用了农业辅助工业发展的战略即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农业生产停滞,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中东地区、印度等

    11、国家从“世界粮仓”变成了世界农产品的头号买主。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在菲律宾,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可耕地面积是2.6hm2,农业劳动生产率4.9%;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劳均可耕地面积达43.2hm2,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0.5%;而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劳均可耕地面积达102.5hm2,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升至64.4%。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成因。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在农业部门中占据支配地位,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以及基础设施不发达、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

    12、关系历史原因: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历史原因:重工轻农、重城轻乡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重农主义重农主义 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唯工业论、唯计划论、唯资本论唯工业论、唯计划论、唯资本论 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城市像欧洲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村像非洲=中国中国2.模式选择模式选择 现代农业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主要依靠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而技术革新主要来自农业的机械化、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提高。对于资本短缺、劳动力充足、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具有现实困难。例如:资金的问题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实行将带来的失

    13、业问题等。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和途径。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发展中国家开展了从生物技术方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绿色革命”,代表国家是印度、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取得了重大成果。第一次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高产谷物品种如“墨西哥小麦”、“菲律宾水稻”,以及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第一次绿色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主要问题是导致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并且,由于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用作粮食因营养不良而削弱了人体免疫力和体

    14、力。印度:“神奇的种子”中国: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绿绿色色革革命命之之父父美国:曼博洛格印度:斯瓦米纳坦 菲律宾:“奇迹水稻”印度的墨西哥小麦:“神奇的种子”中国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杂杂交交水水稻稻之之父父中国:袁隆平 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 世界粮食总产量长期保持在世界粮食总产量长期保持在20亿亿吨吨/年左右年左右 世界人口以每年世界人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的速度增长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提出,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农业的功能除满足人类温饱、提供工业原材料外,还将体现在增进人体健康、提高营养品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持

    15、续利用等方面,即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注重产品人性化与个性化等“人本化”特征。目标多元化目标多元化技术复杂化技术复杂化第一次绿色革命依托的主要技术是植物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及其灌溉、施肥等。配套技术;第二次绿色革命则将主要依托以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其他配套的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和复杂性。第二次绿色革命尚处于局部酝酿中,处在全球性规模化革命的形成之前。四、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四、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创新模式以涉农科研院校为主体的创新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创新农业科技园区单一主

    16、体单一主体多元主体多元主体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多元化的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多元化的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多元化的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即多方合作的、多样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多元主体按照不同的结构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创新主体集团,通过有效的制度性参与,促进合作与竞争,以多样化的形式实现农业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政府政府科研科研院校院校农民农民组织组织科技科技园区园区企业企业农业技农业技术创新术创新根据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客体和动力的不同特征,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政府主导型、市场诱导型和联合驱动型。1.政府主导型合作农业技术创

    17、新模式。政府主导型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主体主体主要是政府及其资助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推广机构等,客体客体主要是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技术创新,动力动力是基于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的政府计划与行政指令驱动,表现为表现为政府部门依据宏观发展需要确定和资助农业技术创新计划,但是政府计划应尽量考虑到用户与市场需求以及农业技术发展的机会与方向。农农业业水水利利建建设设引引领领未未来来十十年年2.市场诱导型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市场诱导型农业技术创新模式。该模式包括了所有非政府主体非政府主体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如企业、农户、各种民营研发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等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在市场诱导情况下不同主体

    18、间的各种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等。客体客体主要是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动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动。高端猪市场的巨大空间专门的养殖基地+优良猪种+绿色饲料+放养模式相结合培育出高端的绿色猪肉,投放高端市场 3.联合驱动型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联合驱动型合作农业技术创新模式。该模式除了指主体包括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力和技术发展机会的推力外,还特别强调非完全市场诱导情况下不同主体间的各种合作技术创新非完全市场诱导情况下不同主体间的各种合作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各种主体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决策的行为模式以及各种主体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决策的行为。在农业技术创新计划资

    19、助与运作机制方面,可以是政府公共部门依据用户与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机会制定农业技术创新计划,也可以是非公共部门依据用户与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机会提出农业技术创新项目,向政府部门申请列入相应的农业技术创新计划,获得政府机构和/或非政府机构的资助。客体可以是以具有混合物品属性的农业技术创新为主,同时涉及多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创新。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供求矛盾 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出路一、农业技术创新的供求矛盾一、农业技术创新的供求矛盾 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20、。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向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向不足:供给方面,供给方面,虽有较多的技术成果,但成果的针对性较差,很难被农民采纳;需需求方面,求方面,农民由于经营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加上自身素质低,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愿望不强,有效需求不足。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同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明显不足。总体上,供不应求是我国目前农业技术创新的现实困境。原因分析之一:供给原因分析之一:供给 农业科技研究周期长,利用周期短的特性导致供给相对短农业科技研究周期长,利用周期短的特性导致供给相对短缺。缺。研究周期一般为 613

    21、 年,而生产中一般的技术性成果使用 58 年后就被淘汰,部分成果产出后尚未及时推广应用就已过时,成为无效供给。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根据国际经验,农业研究投资要占农业总产值的l%2.5%才能保证农业增长和满足农业技术需求。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37%,发展中国家为0.7%1.0%,而我国只有0.5%。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不合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不合理。科研项目由政府立项审批,科研成果由政府鉴定,成果转化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难以成为评价依据。重科研、轻转化的观念根深蒂固。原因分析之二:需求原因分析之二:需求1.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2.农户经营规模约束。3.农业比较效益

    22、低,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4.农业经营风险过高,农民对风险的规避。5.农业技术和商品市场秩序不规范。6.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资金不足。原因分析之三:根源原因分析之三:根源体制!体制!体制!体制!体制!体制!M 农业科研体制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约束;M 农户作为需求者,利益诉求表达的采纳;M 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出路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出路(1)部分领域领先,总体有差距;(2)研究方面有领先,应用效果有差距;单产水平:小麦为欧洲国家的50%;玉米为美国的60%;水稻为埃及和澳大利亚的70%(3)学习仿效的成果多,自主创新的成果少;(4)大宗产品成果多(粮棉),经济作物和次要产品方面的成

    23、果少(糖料、蔬菜、花生等);(5)作物方面的成果多,畜牧方面的成果少。现现实实困困境境(一)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一)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 1.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2.健全农业推广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办法破解办法(二)拉动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二)拉动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 1.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的带头人。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3.适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采用新技术成果的积极性。4.规范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推广活动参与者的行为。5.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农业新体系。(三)建立供求互动的利益联结机

    24、制(三)建立供求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1.在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双向沟通的机制2.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农民农机发明家很难找农民农机发明家很难找“婆家婆家”扩展阅读:扩展阅读:58岁的山东聊城农民郎振强,三年前放弃了经营多年的轴承生意,开始搞发明创造。现在,他已获得了微型拖拉机、免耕施肥播种机、青饲料回收器三项国家专利,并正在申请第四项专利麦秸回收器。郎振强发明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行间距能达到26厘米,苗带67厘米,比大型机械种植的行间距小14厘米,苗带小24厘米,既扩大了种植面积,又有效利用空间,避免了大间距长草。但让郎振强苦恼的是,发明创造难,发明成果推广更难。虽然获得了国家专利,实用

    25、效果也很好,但大企业不理他,小企业不敢接手,怕推广不开赔了。到现在,郎振强获专利的3个成果一个也没能用上。农民发明家的农民发明家的“三味人生三味人生”获得国家专利 李承宽和他的多控开关投入生产 李承宽是重庆荣昌县仁义镇的普通农民,原本是个裁缝,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为了研发出成本低廉的多控开关,潜心钻研18年,困窘时家里没钱买纸甚至买盐。他最终获得了国家专利和3C认证,并在亲戚的投资下,开起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但经营公司的困难又迎面而来。我国古代许多发明者都是农民,但到现在,农民想凭一己之力发明专利并将其转化为现实商品,得经受住精神、资金等多重压力。L 搞发明得有资金,同时也要冒风险。像李承宽这样琢磨18年并弄出个名堂的农民不多,许多发明都因资金不足而夭折。L 有的农民受文化程度限制,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全靠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因信息不通等原因,等他们终于发明出来了,却发现早已有类似产品申请了专利。L 农民申请专利后,有的因实用性较差而无人投资,有的想靠自己生产自己的专利产品,却因囊中羞涩而成了“口袋专利”,难有见天日之时。L 有的农民经历千难万苦成立企业后,却又不懂企业管理,因而企业成立不久又倒闭,还欠下大量外债。农民发明家要迈几道坎农民发明家要迈几道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155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