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技术第五讲-生态化学计量学实验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态学实验技术第五讲-生态化学计量学实验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实验 技术 第五 生态 化学 计量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五讲第五讲 生态化学计量学实验技术生态化学计量学实验技术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种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种化学元素(主要是化学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平衡的科学。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通过研究生态过程中化学元素的比例关系,基本原理,通过研究生态过程中化学元素的比例关系,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化为元素之间的配比和动态平衡,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化为元素之间的配比和动态平衡,为研究为研究C、N、P等元素在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等元素在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提供了一种综合方法。提
2、供了一种综合方法。背景背景 生物科学研究方向出现窄化现象,阻碍了把整个生物生物科学研究方向出现窄化现象,阻碍了把整个生物界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来进行研究,使得不同领域的联系变界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来进行研究,使得不同领域的联系变得更加困难。得更加困难。窄化窄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生物组织的不同水平上(如分子、个体、种群和生在生物组织的不同水平上(如分子、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态系统)。2、在特定的模式生物范围内(如线虫、水蚤、拟南芥、在特定的模式生物范围内(如线虫、水蚤、拟南芥、果蝇)或特定的生境中(如湖泊、森林、海洋和草地)。果蝇)或特定的生境中(如湖泊、森林、海
3、洋和草地)。生物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在元素水平可统一起来生物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在元素水平可统一起来 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中化学元素的比例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中化学元素的比例关系,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化为元素之间的配比和动态平关系,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化为元素之间的配比和动态平衡,使生物体(分子、细胞器、细胞和有机体)能够根据衡,使生物体(分子、细胞器、细胞和有机体)能够根据它们的元素组成加以明显区分。它们的元素组成加以明显区分。生态化学计量学能够将生物学科不同层次(分子、细生态化学计量学能够将生物学科不同层次(分子、细胞、有机体、种群、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在胞、有机体、
4、种群、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成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成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领域。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元素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关注碳、氮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关注碳、氮、磷三种元素的比率关系、磷三种元素的比率关系。N、P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生态系统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生态系统常见的限制性元素,一般植物蛋白质的常见的限制性元素,一般植物蛋白质的16%是是N,核酸核酸的的9.5%是是P,这两个比例在不同来源的生物中相对稳定这两个比例在不同来源的生物中相
5、对稳定。因而氮磷含量的差异可以反映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因而氮磷含量的差异可以反映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差异。含量的差异。C约占植物有机体干物质的约占植物有机体干物质的50%左右左右,这一这一比例在生物的不同类群中随细胞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比例在生物的不同类群中随细胞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在植物个体水平,在植物个体水平,C、N、P的组成及分配是相互的组成及分配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的相互作用及与外它们的相互作用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植物的营养水平和生长发育界环境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植物的营养水平和生长发育过程。过程。如植物要获得如植物要获得 C 首先
6、需要投资首先需要投资N到同化器官。同到同化器官。同样样,为了获得为了获得N,植物要投资同化的有机物到根系。植物要投资同化的有机物到根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三种元素的循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三种元素的循环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一环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元素与环境等因素相联系元素与环境等因素相联系 环境对有机体元素间比值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地质、气候和环境对有机体元素间比值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比值。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比值。有机体根据自身元素比值从环境中摄取所需元素,并
7、通过消有机体根据自身元素比值从环境中摄取所需元素,并通过消耗和释放不同于环境元素比值的元素,对周围环境的元素比值产耗和释放不同于环境元素比值的元素,对周围环境的元素比值产生影响。生影响。环境和有机体的的元素化学计量比值之间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环境和有机体的的元素化学计量比值之间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一旦两者的化学计量比值不相匹配,就会引发有机体种群行系,一旦两者的化学计量比值不相匹配,就会引发有机体种群行为和进化的改变,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的改变。为和进化的改变,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的改变。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原理: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原理:动态平衡理论动态平衡理论 有机体与其环境保持一种相
8、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正有机体与其环境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正常有机体的养分元素组成比较稳定,即使外界环境不断常有机体的养分元素组成比较稳定,即使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变化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内稳态机制,形成了一定的内稳态机制,即生物在变化的环境即生物在变化的环境(包括食物包括食物)中具有保持其自身化学组中具有保持其自身化学组成相对恒定的能力成相对恒定的能力,它是生态化学计量学存在的前提。它是生态化学计量学存在的前提。植被根、茎和叶中的养分含量取决于土壤养分供植被根、茎和叶中的养分含量取决于土壤养分供应和植被养分需求间的动态
9、平衡,因此植物的养分比应和植被养分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因此植物的养分比率常常会趋向一固定的比值,这种模式最先在海洋中率常常会趋向一固定的比值,这种模式最先在海洋中被观察到,后来发现在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被观察到,后来发现在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1958年年,哈佛大学的哈佛大学的Redfield首次证明首次证明:海洋浮游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物的C、N、P有特定的组成有特定的组成(摩尔比摩尔比106:16:1,该比,该比率后被称为率后被称为Redfield比率比率)。一般一般群落水平上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水平上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和稳定性 正相关,化学计量学稳定
10、的物种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正相关,化学计量学稳定的物种具有较高而稳定的生物量,而由较多这类物种(优势生物量,而由较多这类物种(优势 种)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种)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产力和较大稳定性较高生产力和较大稳定性。从早期的原核生物到后期的原核生物,再到单细胞真核从早期的原核生物到后期的原核生物,再到单细胞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内稳性是逐渐增强的。如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内稳性是逐渐增强的。如 藻类和真藻类和真菌的内稳性低于其它低等植物,低等植物低于高等植物,植菌的内稳性低于其它低等植物,低等植物低于高等植物,植物低于动物。物低于动物。养分的供应状况和光强、施肥、物种、器官、生长发育养分
11、的供应状况和光强、施肥、物种、器官、生长发育阶段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阶段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 生长速率理论生长速率理论 生物体的生物体的C N P与生长率有很强的关系。生物体与生长率有很强的关系。生物体的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核糖体的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由于核合成蛋白质,由于核糖体糖体RNA中含有大量的中含有大量的P,从而使得生长率高的生物具,从而使得生长率高的生物具有较低的有较低的C P和和N P。已在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细菌研究中得到验证。已在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细菌研究中得到验证。由于植物具有贮存物
12、质的功能以及由于植物具有贮存物质的功能以及RNA中的中的P占植占植物全磷的比例较低,高等植物是否符合生长率假说仍具物全磷的比例较低,高等植物是否符合生长率假说仍具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内容: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内容:(1)区域)区域C:N:P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2)C:N:P计量关系与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种群增长、群落动计量关系与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种群增长、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联系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联系(3)不同营养级之间对)不同营养级之间对C:N:P化学计量学的调节化学计量学的调节(4)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元素之间的计量关系)环境要素和
13、生物组成元素之间的计量关系(1)区域)区域C:N:P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代表性的研究包括:Elser等对全球陆生植物及无脊椎食草动物的研究等对全球陆生植物及无脊椎食草动物的研究,表明表明尽管陆生环境和淡水湖泊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尽管陆生环境和淡水湖泊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陆生但是陆生植物和无脊椎食草动物具有相近的植物和无脊椎食草动物具有相近的N:P比率。比率。Reich对全球对全球1 280种陆生植物的研究发现,种陆生植物的研究发现,随着纬度的随着纬度的降低和年平均气温的增加,降低和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叶片的叶片的N和和P含量降低含量降低,而而N
14、:P则则升高。升高。McGroddy等研究了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等研究了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C:N:P计量学计量学关系,发现尽管从全球来看,植物叶片的关系,发现尽管从全球来看,植物叶片的C:N:P存在较大变存在较大变化,但在生物群区的水平上相对稳定,并且叶片凋落物的化,但在生物群区的水平上相对稳定,并且叶片凋落物的C:N相对稳定。相对稳定。Yan等研究了等研究了全球全球220个地点的个地点的433种水生草本植物的种水生草本植物的N、P含量和含量和N:P比值比值,发现,发现水生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比陆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具有更具有更高的高的P含量和更低的含量和更低的N:P比值,而比值,而N含量相近含量相
15、近。蕨类植物的蕨类植物的N、P含量高于种子植物;禾草类植物的含量高于种子植物;禾草类植物的N、P含量低于杂含量低于杂草类植物;单子叶植物草类植物;单子叶植物N、P含量低于杂草类植物;浮叶植含量低于杂草类植物;浮叶植物和浮水植物的物和浮水植物的N、P含量高于挺水植物。含量高于挺水植物。Han等研究了中国等研究了中国753种陆生植物的种陆生植物的N:P比率,发现和比率,发现和全球相比,中国植物的全球相比,中国植物的P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了叶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了叶片片N:P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He等对内蒙古温带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等对内蒙古温带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以以
16、及新疆山地草地及新疆山地草地199个取样地点个取样地点213个物种的化学计量个物种的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植物叶片学分析发现:植物叶片N:P比率主要受比率主要受P含量的影响;含量的影响;中国草地植物的中国草地植物的P含量相对较低,而含量相对较低,而N:P高于其他地区高于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并且在草地生物群区之内,草地生态系统,并且在草地生物群区之内,N、P及及N:P不随温度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研究还发现不随温度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研究还发现,草本植物叶片的,草本植物叶片的N、P含量通常高于木本植物。含量通常高于木本植物。(2)C:N:P计量关系与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种计量关系与植物个体生
17、长发育、种群增长、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联系群增长、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联系 植物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不植物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不同组成物种之间对同组成物种之间对C、N、P等多种元素要求均有差异等多种元素要求均有差异,这种差异引起不同层次上资源这种差异引起不同层次上资源“供应供应-需求需求”之间的错之间的错配或矛盾配或矛盾,从而调节生理和生态学过程。目前在生活型从而调节生理和生态学过程。目前在生活型、生活史、光合途径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报道较多。、生活史、光合途径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报道较多。生活型生活型:针叶林针叶林C:N高于阔叶林,高于阔叶林,C:P和和N:P
18、低于阔叶林低于阔叶林;常常绿林的绿林的N:P高于落叶林高于落叶林;草本的草本的N:P低于木本低于木本 生活史生活史:森林植物:森林植物C/N 随植随植 株年龄增大而增加。湿地株年龄增大而增加。湿地植物植物N P在生长初期其值较小,在生长旺盛期先升高在生长初期其值较小,在生长旺盛期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在成熟期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后降低,随后在成熟期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光合途径光合途径:仅有研究表明:仅有研究表明C3 植物的植物的N P高于高于C4 植物植物,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植物活体的规律相似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植物活体的规律相似 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森林低
19、于草原、沙漠低于极:森林低于草原、沙漠低于极寒高原。寒高原。(3)不同营养级间对)不同营养级间对C:N:P化学计量学的调节化学计量学的调节 在在C:N:P计量学研究中计量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可以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可以根据植物叶片的根据植物叶片的N:P比率来判断土壤养分状况。比率来判断土壤养分状况。对欧洲湿地植物施肥研究发现,当植物对欧洲湿地植物施肥研究发现,当植物N:P 16时,表现为受时,表现为受P的的限制。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施肥试验表明限制。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施肥试验表明,N:P 23时是时是P限制限制,而而N:P 21时是时是N限制。限制。一般来说,温带森林地区一般是受氮素限制,热一
20、般来说,温带森林地区一般是受氮素限制,热带地区主要是受磷素限制。带地区主要是受磷素限制。由于气候、地貌、植被、母岩、年代、土壤动物等由于气候、地貌、植被、母岩、年代、土壤动物等土壤形成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碳氮磷总量变化土壤形成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碳氮磷总量变化很大很大,土壤土壤C N P比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如我国湿润比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如我国湿润温带土壤中的温带土壤中的C N比稳定在比稳定在10 1到到12 1左右,热带、左右,热带、亚热带地区可高达亚热带地区可高达20 1,而一般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而一般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的C N比在比在8 1到到15 1,平均在,平均在10
21、1到到12 1之间。之间。目前部分土壤氮储量估算和生态系统碳模型研究中目前部分土壤氮储量估算和生态系统碳模型研究中常将土壤常将土壤C N比视为一个常数,并根据土壤和生物量比视为一个常数,并根据土壤和生物量中碳含量以及中碳含量以及C N比值,似估计大部分土壤和生物量比值,似估计大部分土壤和生物量的氮储量。的氮储量。有机物有机物C N比值越高,分解速度也就越慢,这是比值越高,分解速度也就越慢,这是因为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氮素来构成其躯体,从而影因为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氮素来构成其躯体,从而影响其繁殖速度。响其繁殖速度。土壤微生物每分解土壤微生物每分解25份碳素就需要份碳素就需要1份氮素组成自份氮素组成
22、自己的身体,即微生物需要己的身体,即微生物需要C N比约为比约为25 1的底物来的底物来满足它们的需氮量。在满足它们的需氮量。在C N比较高时,微生物需要输比较高时,微生物需要输入氮来满足他们的生长;在入氮来满足他们的生长;在C N比较低时,氮超过微比较低时,氮超过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部分就会释放到凋落物和土壤中。生物生长所需的部分就会释放到凋落物和土壤中。(4)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元素间的计量关系)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元素间的计量关系 低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低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C/N和和C/P增加,植增加,植物对营养的利用率较高;物对营养的利用率较高;高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和蛋白质的合
23、成均最大化,高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均最大化,C/N 和和C/P 减小,对营养的利用率变小。减小,对营养的利用率变小。除了生物组成元素之间的计量关系,除了生物组成元素之间的计量关系,目前发现环境目前发现环境要素如光照可能影响植物的要素如光照可能影响植物的C:N:P计量关系。计量关系。近年来的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些研究表明,光:养分可能存在计量关系,光:养分可能存在计量关系,特别是在浮特别是在浮游生物中。如光照可以改变浮游植物的游生物中。如光照可以改变浮游植物的C:P计量关系,随计量关系,随着辐射增强,藻类群落生物量和着辐射增强,藻类群落生物量和C:P增长加快。增长加快。u 养分
24、重吸收率养分重吸收率u 养分添加对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养分添加对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u 各器官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各器官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u 不同生活型和功能性的比较不同生活型和功能性的比较u 元素化学计量学的大尺度格局元素化学计量学的大尺度格局 生态学系主要研究生态学系主要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一、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 二、二、样品的制备与保存样品的制备与保存三三、化学元素的测定、化学元素的测定1、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2、植物组织中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植物组织中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3、土壤碳、氮、磷的测定、土壤碳、氮、磷的测定一、一、样品采集样品
25、采集(一)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一)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 1、地点的选择:、地点的选择:通常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采通常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采样点应代表研究区域的植被类型。样点应代表研究区域的植被类型。2、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选择 优势种或常见种,注意植株长相、植株长势、发育期的优势种或常见种,注意植株长相、植株长势、发育期的一致,过大或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由于边际效一致,过大或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由于边际效应长势异常的植株都不应采集。应长势异常的植株都不应采集。缺素诊断采样时,应注意植株的典型性,同时在附近地缺素诊断采样时,应注意植株的典型性,同时在附近地块另行选取有对比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