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复习:第1-3章共3套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复习:第1-3章共3套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9 地理 必修 一册 期中 复习 单元 知识点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复习:第1-3章共3套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含认识宇宙的特色、天系统的层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利用图表资料剖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3、依照地球的宇宙位置及己有条件,结合有关学科知识,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4、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5、掌握地球演化史;掌握地球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特征;学会地层层序法确定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
2、变简史中重点的线索6、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应用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各天体系统的基本状况,太阳系的基本状况;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太阳系(英文:Solar system)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
3、星际物质。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位置(银河系的恒星数量约在1000亿到4000亿之间,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地球气候及整体自然界也因此发生2.5亿年的周期性变化。太阳运行的方向基本上是朝向织女座,靠近武仙座的方向。例题: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地球上观测到凌日现象时,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 )A.B.C.D.(2)图示行星( )A.都有多颗卫星B.都自西向东自转C.属于类地行星D.公转运动特征相似(3)图中反映的地球有高等生命存在的
4、条件是( )A.质量体积适中B.大气成分适宜C.日地距离适中D.太阳光照稳定(1)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A增强;没有经过太阳与地球之间,B错误;为地外行星,CD错误;综上所述,排除BCD,故选A。(2)答案:D解析:地球只有一颗卫星,A错误;金星为自东向西自转,B错误;属于巨行星,C错误;图示行星公转运动特征相似,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D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3)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的地球有高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C正确;质量体积适中、大气成分适宜、太阳光照稳定都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BD。综上
5、所述,故选C。2. 运用资料,阐述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普通性指的应该是地球的构成物质宇宙中都能找到,特殊性是 有生命,原因:外部条件: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的水例题:2008年8月2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结合右图回答下列各题。(1)“北京奥运星”的运行轨道介于( )A.地球和金星之间B.地球和火星之间C.木星和土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2)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适于
6、生物呼吸的大气A.B.C.D.(3)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距离适中B.生物的呼吸作用C.地球本身体积质量适中D.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北京奥运星”是一颗小行星,且位于小行星带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系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共同的条件,错误;日地距离决定了地球表面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这是地球与其它行星相比明显的优越条件,正确;太阳系行星中只有地球具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这是地球与其它行星相比明显的优
7、越条件,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A错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都不能使大气层稳定的保留在地球上空,BD错误;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从而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C正确。故选C。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例题:
8、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面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昆明B.福州C.重庆D.兰州(2)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面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贵阳B.上海、重庆C.昆明、兰州D.广州、成都(3)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1
9、)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四个城市中,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约为140kWh/m2,故A正确。福州120kWh/m2、重庆90kWh/m2、兰州介于130140kWh/m2间,故BC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如果只考虑自然因素,要到太阳能丰富的城市营销最合适,选项中的北京、贵阳、上海、重庆、广州、成都的太阳辐射量较小,而昆明、兰州的太阳辐射量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等,故A错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故B错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太阳辐射
10、能的转化,属于太阳辐射能,故C错误,“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故D正确。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冕
11、: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日冕只有在日全食和利用日冕仪时才能看到。影响: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温度比光球层表面的温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来比较“黑”。例题:研究
12、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下图示意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之间的相关性,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研究期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 )A.内部B.色球层C.日冕层D.光球层(2)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是( )A.整个研究时段无相关性B.20世纪70年代前呈负相关C.进入21世纪后呈负相关D.研究时段内相关性发生两次转换(3)受太阳活动影响,与1900年相比,1970年( )A.耀斑爆发次数较少B.江淮地区洪涝较多C.磁暴现象增多D.北京频繁可见极光(1)答案:D解析:太阳黑子分布在光球层,D正确;耀斑分布在色球层中,B错误;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C错误;太阳
13、黑子分布在太阳大气层中,D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前呈负相关,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与1900年相比,1970年太阳黑子数量多,太阳活动强烈,耀斑爆发次数多,磁暴现象发生较多,故C正确,A错误;太阳活动与降雨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时降水与太阳活动成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江淮地区不一定发生洪涝灾害,故B错误;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地区,故D错误。故选C。5.地质年代的划分;各个地质年代的标志特征;地质年代(Geological
14、Time)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 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题:从时间尺度上,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的气
15、候。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下垫面D.大气环流(2)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干B.暖湿C.冷湿D.冷干(3)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A.自然带南移B.海平面总体上升C.海岸线变短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人类活动极少,所以其气温变化和人类活动无关,故ACD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的全球平均气温比现代高,表现为较暖特征;图中显示,全球平均降水比
16、现代少,表现为较干的特征。因此中生代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为冷、湿,可知气温较低,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变大;冰川范围变大,部分岛屿间的冰层相连,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气温较低,自然带向较低纬度迁移,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故ABC错误,D正确。6.生物演化简史;地球由于处于太阳系的特殊有利区域,孕育了大量的生命。从细菌到单细胞,从单细胞到复杂生命,这之间的历程承载了46亿年的地球历史。而物种进化则在其中充当着主要角色。进化,又称演化(evolution),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
17、之间的变化。所谓性状是指基因的表现,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新性状又会因物种迁徙或是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而随着基因在种群中传递。当这些遗传变异受到非随机的自然选择或随机的遗传漂变影响,在种群中变得较为普遍或不再稀有时,就表示发生了进化。简略地说,进化的实质便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例题:重庆梦幻奥陶纪主题公园(下图),以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为主体景观,有着独特的科学和观赏价值。该景区推介语为“穿越五亿年,相约奥陶纪”,行走在公园小径,不时会发现附近的岩石上有化石。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穿越五亿年的奥陶纪属于右图中的(
18、 )A.甲,新生代B.甲,中生代C.乙,古生代D.乙,中生代(2)奥陶纪时,兴盛的植物和动物是( )A.藻类植物,三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B.被子植物,猛犸象等哺乳动物C.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D.藻类植物,鱼类等脊椎动物(3)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C.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复杂程度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1)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穿越五亿年的奥陶纪生物是三叶虫和海生藻类,属于乙,古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奥陶纪时处于早古生代,兴盛的植物和动物分别是藻类植物,三
19、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A正确;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兴盛时代是在新生代,B错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兴盛是在中生代,C错误;鱼类等脊椎动物兴盛时代在晚古生代,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地层的排序和生物化石的复杂程度,C正确;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推知地球岩石的年龄,A错误;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和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人们根据地层层序和化石情况推知的,不能用来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BD错误。故选C。7.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seismic 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
20、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
21、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地壳指固体地球表层莫霍诺维奇地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界面)以上的一圈岩石,平均厚约16km。地壳的结构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陆壳和洋壳。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平均厚度为35km,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地壳厚达65km,亚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过70km,而北京地壳厚度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相当,约36km。洋壳主要为硅镁层,平均厚度为6km。大洋地壳很薄,例如大西洋南部地壳厚度为12km,北冰洋为10km,有些地方的大洋地壳的厚度
22、只有5km左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一般认为,地壳上层由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叫硅铝层。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硅铝层;下层由较重的硅镁物质组成,称为硅镁层。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地幔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由地壳底部一直延伸到地核的外围,即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又称中间层。其厚度约2880km,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3%,质量为40301024g,占地球质量68.1%,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情况,将地幔分为上下两层,上部称为上地幔,下部为下地幔。从地壳最下层到100-120km深处,除硅铝物质外,铁镁成分增加,类似橄榄岩,称为上地幔,又称橄榄岩带。下层为柔性物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1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