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精品课件: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大学 精品 课件 第十 细胞核 染色体
- 资源描述:
-
1、2020/4/4,第十章 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胡梅,2020/4/4,1781年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大小:1m500-600 m,一般低等植物14m,高等植物510m,动物510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NP0.5。 NP = Vn/(Vc-Vn),2020/4/4,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位置:细胞中央,成熟植物细胞中(边缘)。 数目:通常一个细胞一个核,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2、毡绒层(24)。 结构:核被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核纤层。 功能:遗传、发育。,2020/4/4,第一节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2020/4/4,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构成: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外核膜( outer nuclear membrane ) 核周隙( perinuclearspace) 外核膜:面向胞质,表面附有大量核糖体,是内质网的一部分,。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内核膜:面向核质,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颗粒,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叫核纤层,可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2020/4/4,2020/4/4
3、,2020/4/4,核被膜的主要功能,核被膜使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 核被膜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由于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 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核被膜可合成生物大分子。,2020/4/4,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孔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nucleoporin)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3000个核孔。 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 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为其结构如fish-trap。,2020/4/4,核孔复合体结构模
4、型,横向:周边 核孔中心:环、辐、栓 纵向:胞质环、辐(+栓)、核质环,2020/4/4,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综合),胞质环:外环,位于胞质面一侧,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 核质环:内环,位于核质面一侧,环上也有8条对称的细长纤维,向核内伸入,纤维末端形成直径60nm小环,由8个颗粒构成捕鱼笼( fish-trap)或核篮 ( nuclear basket); 辐:(spoke) 柱状亚单位(column subunit) 腔内亚单位(luminal subunit) 环带亚单位(annular subunit) 中心栓:(central plug),2020/4/4,2020/4/
5、4,抽提后核孔胞质面的,抽提后核孔胞质面的结构,抽提后核孔核质面的结构,2020/4/4,核孔复合体的功能,进行物质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2020/4/4,核孔运输特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信号引导双向性,2020/4/4,通过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的功能示意图 (引自B.Talcott等,1999),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信号介导的核输入 D信号介导的核输出,2020/4/4,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信号序列有关,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第一个被确定的NLS是病毒SV40的T抗
6、原,序列为: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NLS对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完成输入后不被切除。 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引导RNP等输出细胞核,受体为exportin。 Ran蛋白,一类G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成。,2020/4/4,2020/4/4,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与可溶性NLS受体importin / importin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在importin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转运复合体通过改变构像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
7、转移到核质面;,2020/4/4,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二),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返回胞质,在胞质内Ran-GTP水解形成Ran-GDP并与importin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2020/4/4,核输出,核蛋白体亚基和mRNA分子通过NPC输出也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信号指导过程,包含NES; 5端m7G帽子结构的功能对于mRNA及U1snRNA 的核输出是关键信号; mRNA前体hnRNP局限在细胞核内,必须经过剪切加工,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被输出细胞核。,2020/4/4,非离子去垢剂溶
8、解膜结构系统,胞质中可溶性成分随之流失; 再用Tween40和脱氧胆酸钠处理,胞质中的微管、微丝与一些蛋白结构被溶去,胞质中只有中间纤维网能完好存留;然后用核酸酶与0.25mol/L硫酸铵处理,染色质中DNA、RNA和组蛋白被抽提, 最终核内呈现一个精细发达的核骨架网络, 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镜制样方法,可清晰地显示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结构体系。,核骨架形态结构 研究核骨架的分级抽提方法,2020/4/4,核纤层成分 核纤层蛋白(Lamin),哺乳动物和鸟类细胞中有 核纤层蛋白A 核纤层蛋白B 核纤层蛋白C,2020/4/4,核纤层蛋白的分子结构及 其与中间纤维蛋白的关系,核纤层与中
9、间纤维之间的共同点 两者均形成10nm纤维; 两者均能抵抗高盐和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 某些抗中间纤维蛋白的抗体能与核纤层发生交叉 反应 LaminA和LaminC的cDNA克隆推导出核纤层蛋白的氨基酸顺序与中间纤维蛋白高度保守的-螺旋区有很强的同源性, 说明核纤层蛋白是中间纤维蛋白。,2020/4/4,核纤层的作用:,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2020/4/4,2 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层蛋白则永久法尼基化(farnesyla
10、ted),与核膜小泡保持结合状态,当核膜重现时,在染色体周围重装配, 形成子细胞的核纤层。,2020/4/4,A型核纤层蛋白在组装核纤层时通过蛋白水解失去C端(异戊二烯化,isoprenylation)。核膜崩解, 核纤层解聚时, A型核纤层蛋白以可溶性单体形式弥散到胞质中。 在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2020/4/4,2020/4/4,第二节,染色质(chromatin),2020/4/4,1848年,Hofmeister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染色体。 1888年,Waldeyer正式定名为Chromosome。 1879年,W. Flemming提出
11、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用以描述染色后细胞核中强烈着色的细丝状物质。 后来的研究证明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形态表现。,2020/4/4,染色质的主要化学组成,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比例为1:1:(0.6-1.5):(0.05-0.1)。可见DNA与组蛋白的含量比较恒定,非组蛋白的含量变化较大,RNA含量最少。,2020/4/4,DNA是染色质中蕴藏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RNA是染色质中含量很少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是参与染色质组织结构、DNA复制与转录调控的生物大分子:组蛋白、非组蛋白。,2020/4/4,染色质DNA,DNA在
12、染色质结构中,性质和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基因组:在细胞内一套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协调工作的染色体(即单倍染色体组)及其上的全部基因,2020/4/4,基因组,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说的更确切些,核基因组是单倍体细胞核内的全部 DNA分子;线粒体基因组则是一个线粒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分子;叶绿体基因组则是一个叶绿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分子。,2020/4/4,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一个基因组中的DN
13、A含量来表示,称为生物体的C值。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其基因组大小和DNA含量是随生物进化复杂程度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但在结构与功能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以致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之间,其C值差异仍可达10倍乃至百倍。,2020/4/4,如人的 C值只有109bp,而肺鱼的C值则为1011bp。很难设想肺鱼的结构与功能比人类更复杂。,2020/4/4,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即C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C值矛盾或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 C值悖理表现在:1.一些物种之间的复杂性变化范围并不大,但C值却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14、,或者低级生物的C值较高级生物的C值还要大很多; 2.与预期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数目相比,基因组DNA的含量过多,所以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必然存在大量的不编码基因产物的DNA序列。,2020/4/4,生物基因组DNA,蛋白编码序列 编码rRNA、 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 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未分类的间隔DNA,2020/4/4,基因组的高度重复序列,真核细胞中DNA的核苷酸除单一序列外、还含有高度重复序列,串状、首尾相连排列在一起,称串状重复序列。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是常见类型。,2020/4/4,卫星DNA(satellite DNA),卫星DNA,又称卫
15、星序列(satellite sequence)将真核生物基因组的DNA切成数百碱基对(bp)的片段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在主带的附近有一个次带相伴随,这是由于一些AT含量很高的简单重复序列所造成的。 有的高度重复序列DNA的碱基组成与总DNA的碱基组成差异不大,因而并非所有的重复序列都能成为卫星DNA,这种不能通过梯度离心而分析的重复序列,称隐蔽卫星DNA(cryptic satellite DNA)。,2020/4/4,卫星DNA特点,重复单位的碱基对数从510bp至100bp不等; 位于异染色质区,如着丝粒、端粒附近及Y染色体等; 拷贝数在生物群体内的变化较小,数目相对稳定; 功能不
16、明,推测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运动及基因组的稳定性有关。,2020/4/4,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 sequence),Weller发现人肌红蛋白基因第一内含子中存在33bp的串状重复,重复数为4; Jeffreys等将该重复序列克隆、酶切、标记后制成探针,与人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呈现多条杂交带。子女的每条带均可在其父母的图谱中找到,因而呈共显性遗传。,2020/4/4,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 sequence),将核心序列5-GAGGTGGGCAGGTGGA-3为探针检测基因组,得到与用33bp探针几乎相同的图谱。此即Jeffreys3
17、3.15探针; 所得杂交图谱具有极强的个体特异性,称“DNA指纹分析”,检测方法称“DNA指纹技术”。,2020/4/4,小卫星DNA特点,一般在12 100bp左右; 重复单位的拷贝数在群体内变异大; 分布于常染色质区。 序列的改变可影响邻近基因的表达。,2020/4/4,小卫星DNA用途,法医学上用于亲子鉴定及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无关个体DNA指纹图相同的概率仅10-12; 农业上作为动植物品种的标志; 生物进化中用于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确定分类地位; 育种工作中用于群体遗传纯度的检测、近交程度的估计、杂种优势的预测等。,2020/4/4,DNA fingerprinting depends
18、 on differences in length of minisatellite or microsatellite DNA,2020/4/4,微卫星序列 (microsatellite sequence),90年代以来,发现有些串状重复单位仅15bp,如(CA)n、(GT) n 、(GAA) n等,因重复单位比小卫星更短,称微卫星; 分布于常染色区; 拷贝数在个体间呈现高度变异,具高度多态性,成为不可缺少的分子遗传标记。,2020/4/4,微卫星DNA用途,基因作图 了解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如脆性X综合征、肌强直性肌萎缩、亨廷顿式舞蹈症分别与(CGG)n (n200)、(CTG)n (n8
19、0)、(CAG)n (n42)的串状重复有关,拷贝数的异常增加导致疾病的产生。,2020/4/4,DNA的二级结构存在3种主要类型,即:B-DNA、Z-DNA、A-DNA,2020/4/4,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是与DNA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结构蛋白质 组蛋白分H1组蛋白,核小体组蛋白(H2A、H2B、H3、H4) 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非组蛋白是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 非组蛋白是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催化酶促反应的蛋白质,2020/4/4,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性质的异同点 (化学方面),组蛋白带正电荷 富有精氨酸、赖氨酸 碱性蛋白质 不含色氨酸 能进行磷酸化作
20、用 在细胞质中合成 大都只能在S期合成,非组蛋白带负电荷 富有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酸性蛋白质 含有色氨酸 能进行磷酸化作用 在细胞质中合成 在整个细胞周期都能合成,2020/4/4,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性质的异同点(功能方面),组蛋白 在活动的与不活动的组织中含量相似 在活动的与不活动的染色质中含量相似 抑制依赖DNA的RNA合成 DNA合成的抑制物能制止它的合成 无种和组织的特异性 与DNA的连接无特异性,非组蛋白 活动的比不活动的组织含量多 活动的比不活动的染色质含量多 解除被组蛋白抑制的依赖DNA的RNA的合成 DNA合成的抑制物不能制止它的合成 有种和组织的特异性 与DNA的连接有特异性
21、即与特定基因连接在一起,2020/4/4,凝胶延滞实验 (gel retardation assay),1.制备一定长度和序列特异的DNA片段; 2.放射性标记,获得具有放射活性的序列特异的一段DNA; 3.待测细胞抽提物与标记DNA混合 迁移最快(未结合蛋白的自由DNA) 凝胶电泳 迁移慢(结合蛋白愈大,延滞越明显 ) 4 .放射性自显影 DNA带谱 相应结合蛋白 组分分离,2020/4/4,核心组蛋白高度保守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是核心组蛋白中绝大多数氨基酸都与DNA或其它组蛋白相互作用,可置换而不引起致命变异的氨基酸残基很少; 其二是在所有的生物中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磷酸二脂骨架
22、都是一样的。,2020/4/4,二、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的结构特点 Nucleosomeis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chromatin。 由200个左右bp DNA和四种组蛋白结合而成; 其中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 )各2分子组成八聚体的小圆盘,是核小体的核心结构; 146个bp的DNA绕在小圆盘外外面1 .75圈。H1与DNA结合, 起稳定核小体结构的作用; 两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linker DNA)相连, 长度为080bp不等。,2020/4/4,Evidence: (1)Electron micrographs of
23、 chromatin fibers,Isolated from interphase nucleus: 30nm thick,Chromatin unpacked, show the unclesome,2020/4/4,Evidence: (2)Nuclease digestion (Rat liver chromatin),2020/4/4,Gel electrophoresis after removal of chromatin proteins,Analyz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The basic repeat unit, containing an a
24、verage of 200bp of DNA associated with a protein particle, is the nucleosome,Evidence: (3)X-ray diffraction studies,2020/4/4,核小体,2020/4/4,组蛋白八聚体形成了双链DNA环绕的蛋白质核心,2020/4/4,2020/4/4,染色质包装层次,2020/4/4,染色体包装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2020/4/4,染色体骨架放射环模型,2020/4/4,染色体“玫瑰花环”模型,2020/4/4,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