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结合 人才培养 模式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转变观念 从我做起 学习解读教高16号文 教务处 杜建华2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简要回顾教育部教高教育部教高200616200616号文件的主要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容和精神 主要内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办学理念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核心任务任务 提提 纲纲3简要回顾 2教高教高20041号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4.教高教高200614号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
2、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5.教高教高200616号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7年的发展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部1.教高教高20002号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3教职成教职成200412号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教育部等
3、七部门关于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基本办学要求问题提出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教高教高2000220002号号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发展道路发展道路定定 位位 主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
4、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大观点。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提出高职教育也能办出一流教育的观点。提出了五年评估一次的评估制度。教高20041号6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高职教育要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以二年制为主以二年制为主教职成200412号暂停审批高职院校暂停审批高职院校升格的制度升格的制度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614号号: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
5、件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入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在在“十一五十一五”期间实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业院校建设计划布置了全国布置了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8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大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众化的进程。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成为高等教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成为高等教育的育的“半壁江山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310万人;2008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发
6、展到1184所。在校生人数917万;五年来,高职毕业生累计1500万人16号文出台背景91、投入不足成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3、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急待加强;4、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尚未成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需加大力度;5、产学研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需要向深度发展。16号文出台背景10 颠覆性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规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规程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
7、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 目前进行的改革不是修补和改良,是革命目前进行的改革不是修补和改良,是革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里程碑性的文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里程碑性的文件1116号文件的基本内容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新9条)4全面贯彻党的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门人才。2全面提高教学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业教育自身发
8、展的客观要求。的客观要求。3适当控制高等职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质量上。1高等职业教育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中的一个类型,培养面向生产、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要的高技能人才才使命使命(1)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2一个重点一个重点 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
9、重点。“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16号文1314jiudu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既然是一种类型,类型中就有层次之分,即: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 不能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和中专的“发面馒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将以前的“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中的“研”去掉,进一步明确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功能上与本科院校的区别。15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建设
10、为宗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年年10月月28日日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16 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
11、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两个注意问题:两个注意问题:要立足于原有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要立足于原有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既要考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对人既要考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7Diagram1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体系
12、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程。2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的技能性人才。3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创业能力。(2)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18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1 1
13、个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个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1 1种品格:诚信品格种品格:诚信品格 2 2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3 3种意识:种意识:4 4项能力:项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19加强素质教育6要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要高度重
14、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Diagram1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学校
15、的办学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整和设置专业。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撑的专业群。3推行推行“双证书双证书”制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业的毕业生取得“双双证书证书”的人数达到的人数达到80%以上。以上。(3)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21专业建设价值取向-功利主义色彩,目中无人;在政府层
16、面和学校层面上对专业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低水平重复;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职业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经费、师资等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专业软硬条件建设滞后;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专业培养目标模糊或确定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专业建设思路不清,缺乏特色,教育质量不高;一些专业缺乏科学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短期行为明显;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改造和调整慢,不适应社会发展。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高等性高等性”是其培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职业性”是其培是其培养目
17、标定位的内涵,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区域性区域性”是其培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特色,“社会性社会性”是其培是其培养目标地位的价值养目标地位的价值取向取向。在界定人才培养目在界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标时,应考虑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业生去向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和一线性等。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425思路: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为依据、以
18、技术含量为参数”来综合研究专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发展业的设置。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发展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设置复合型专业。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坚持就业导向。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关于专业设置与专业
19、结构关于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26力求做到:力求做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准确定位准确;以人为本、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以人为本、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做三位一体;重视理论理论与实践实践并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及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重视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27(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
20、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融“教、学、做教、学、做”为一体为一体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教学资源共建教学资源共建优质资源共享优质资源共享国家启动国家启动 1000 1000 门工门工学结合精品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重点建设重点建设3000 3000 种国种国家规划教材家规划教材28高等职业教高等职业教育育应贴近产应贴近产业业,而不是,而不是贴近贴近“学科学科”,要按照,要按照培养对象未培养对象未来从事职业来从事职业的需要来设的需要来设计专业
21、内容计专业内容。每门课程,每个教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主动有效学环节都主动有效地为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服务。实训课要摆到。实训课要摆到突突出出位置,形成完整位置,形成完整体系,做到专业实体系,做到专业实践技能门类齐全,践技能门类齐全,重点突出,考核标重点突出,考核标准科学,准科学,课程设置要紧紧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围绕专业能力培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养目标进行,不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性。重组课程重组课程,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益。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内容的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课程结构的课程结构的产业性产业性课程设置的专课程设置的专业
22、能力导向业能力导向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的核心是突出职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能力培养以真实的工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选工作过程选取、整合、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序化教学内容,强调与容,强调与行业合作开行业合作开发发291616号文件指出: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 1、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1)重构课程体系(2)重组教学内容(3)转变教学方式(4)改造教学情境30(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突出实践能力
23、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的人才培养模式养模式
24、31(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工学结合结合的人的人才培才培养模养模式式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 社会社会 需求紧密结合,高等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
25、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形式,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管理。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形式,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管理。32Diagram工学结合工学结合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改革 教学内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