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30719
  • 上传时间:2020-04-04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6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 解析
    资源描述:

    1、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 26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错因归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释疑解惑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真题突破真题突破 1 (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 【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

    2、义,小人喻 于利”,故 A 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 重要, “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具有民本主义色彩, 故 B 项正确; “天人感应” 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 故 C 项错误; 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 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 (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3、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 A 项正确;孟子儒学的 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 B 项错误; 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 序,故 C 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 与反抗暴政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3 (2015山东文综13) 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 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

    4、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 A 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 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 B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 子) ,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 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 C 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 儒家思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 (2014上海单科1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 )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解析】 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

    5、性善论的依据, 故 A 项正确; 庄子 是庄子的著作, 属于道教,故 B 项错误; 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 C 项错误; 道德经是 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 D 项错误。 【答案】A 5(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 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

    6、 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6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 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 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 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 项存天 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 A、C、D 三项; B 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 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7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

    7、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 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 思上看,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 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 A、B 、D 三项,故选 C 项。 【答案】C 模拟突破模拟突破 1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 点的是( )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

    8、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 A 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 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 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 与题意不符, 故 C 项错误; 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 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 D 项正确。 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

    9、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 A 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 阶级矛盾,故 B 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 C 项错误;根据 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 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 不能只为了满足 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 D 项正确。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国人

    10、;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答案】D 【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 A 项错误;材 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 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 B 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 “礼”的观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 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 D 项正确。 4 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11、。无 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 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答案】D 【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 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 B 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 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 D 项正确。 5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

    12、长幼之别”,来化 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答案】C 【解析】 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 并未突出人性,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 决冲突的方式”,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 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 故 C 项正确; 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 故 D 项错误。 6.(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春秋时, 孔子提出“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 “内诸夏而外夷狄” 的思想。 战国时, 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

    13、、 知礼仪, 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答案】A 【解析】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 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这句话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 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 其后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 发展了 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辨”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 A 项正确。 7

    14、.(2019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 改造和 规范化, 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答案】 D 【解析】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 亲情,故 D 项正确。 8.(2018陕西师大附中预测卷)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 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

    15、了孔子( )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答案】A 【解析】 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 ,体现了 经世致用的观念,故 A 项正确。 9.(2018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 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 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答

    16、案】A 【解析】 据材料“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 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可知,孔子、孟子以 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重道德修养在个体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 10.(2017四川绵阳模拟)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 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可知周代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社

    17、会混乱的政治 根源, 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说法有误, 故 A 项错误; 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 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丘 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故 B 项正确; “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而重建礼 乐文明, 与材料意思不符, 故 C 项错误; “克己复礼”并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 故 D 项错误。 11.(2017山东济宁模拟)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 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

    18、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答案】D 【解析】 根据“孟子言性善, 言必称尧舜”, 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 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 D 项正确。 12.(2017安徽淮南模拟)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 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 A 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 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19、与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 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 与题意不符, 故 C 项错误; 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 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 D 项正确。 13.(2016云南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 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 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

    20、 “实用性” “道德体系” “礼仪” “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 儒家的特点,故 B 项正确。 14.(2016江西九江模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 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D 【解析】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会吃 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

    21、尽。材料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实 现可持续发展,答案为 D。 15.(2017新疆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 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 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是“义”不是“礼”,故 A 项错误;儒家的“义”是人身相互依附关系,与 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相符,是价值引领,故 B 项正确;处世 之道达不到材料的高度, 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义胜利

    22、者 为治世”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施政,与材料中“君子”“人之正路”不符,故 D 项错误。 15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 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 张( ) A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 B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 C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D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 正悲戚”,说明孔子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 B 项,选择 A 项;材料不能体现 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排除 C

    23、项;材料主要涉及礼的方面,无关仁,排除 D 项。 16孟子将“仁政”的实现寄托于君主对于“仁心”的扩充上,而这种扩充的程度决定了 “仁政”实现的程度。据此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 ) A有违孔子人性理论 B脱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C弱化尊卑等级秩序 D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寄托于君主, 而君主考虑的是富国强兵以适应诸侯争 霸战争的需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实际,故 B 项正确;孟子的“仁 政”思想是对孔子人性论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仁政”思想实践,并不是说明等 级秩序的弱化,故 C 项错误;儒家思想强调等级观念,并不是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故 D 项错误。 17 (2019皖南八校联考)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 还把“天”还原给 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 明以人为中心,故 B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07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