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民法(第5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件民法(第5版).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民法
- 资源描述:
-
1、民 法(第五版)第一编 民法总则第 一 章民法概述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和调整对象一、民法的含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一语,在不同场 合具有不同的含义。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和调整对象一、民法的含义(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 形式民法是指从形式上界定的民法,即经过系统编纂,以“民法”命名的民法。形式民法 存在于成文法国家,如各国的民法典。实质民法是指从内容上界定的民法,即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 普通民法是指规范一般民事关系的民法。特别民法是指规范特定方面、特定领域的民事关系的民法。(三)成文民法与不成文民法 成文民法又称制定民法
2、,是指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民事法律规范。不成文民法是指成文民法之外的民事法律规范,如习惯法、判例法等。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和调整对象二、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自愿原则三、公平原则四、诚信原则五、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六、绿色原则第三节 民法的法源一、宪法中的民事规定二、民事法律三、其他法律中的民事规范四、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五、行政规章中的民事规范六、民事司法解释七、民事习惯第四节 民法的适用一、民法的适用范围(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第四节 民法的适用二、民法
3、的适用规则(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后法优于前法(三)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四)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五)具体规定优于一般条款第 二 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所确立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一、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形态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因此,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 形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即在民事主体之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
4、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变更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的变更。三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即民事主体之间不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这里的消灭包括绝对 消灭和相对消灭。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含义 任何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都不是自动的,都须有一定的根据或原因,这一原 因就是民事法律事实。所谓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法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 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1.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
5、客观现象。2.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直接体现人的意志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 现象。第三节 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含义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 的可能性。第三节 民事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根据民事权利有无财产内容,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人身权与财产权(二)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三)根据民事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四)根据两项相互联系的民事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五)根据民事权利有无让与性,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6、(六)根据民事权利的实现条件是否完全具备,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七)根据两项民事权利之间的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以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第三节 民事权利三、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 民事权利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特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取得具体的某项民事权利。依据 民法典第129条的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民事权利而实施一定的行为。民事权利可以由权利人 自己行使,也可以由他人代为行使。当然,有的民事权利依其性质只能由权利人本人行使,不 能由他人代为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使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第三节 民事权利
7、四、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所采取的各种救济措施。依据 民法典第3 条的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不得侵犯。对于财产权利,法律实行平等保护原则(民法典第113条)。第四节 民事义务一、民事义务的含义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约束。二、民事义务的分类(一)根据民事义务的发生原因,民事义务可以分为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二)根据民事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以分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三)根据民事义务有无让与性,民事义务可以分为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四)根据民事义务的性质,民事
8、义务可以分为一般义务与附随义务第五节 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含义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依据 民法典第 176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第五节 民事责任二、民事责任的分类(一)根据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 的民事责任(二)根据民事责任的内容有无财产性,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三)根据民事责任的主体人数,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四)根据共同责任中责任人之间的关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按份责任、连带责任 与补充责任(五)根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
9、可以分为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第五节 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和免责事由(一)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指责任人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不同的责任方式有其 不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因而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依据 民法典第179条 的规定,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以下11种:(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如果法律对惩罚性赔偿有特殊 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第五节 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和
10、免责事由(二)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1.不可抗力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4.自愿紧急救助行为第五节 民事责任四、民事补偿 民事补偿是指受益人对于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补偿的制度。受益人给予受害人民事补偿,不 同于民事赔偿,其并不是因违法行为引起的,而是基于受益的原因,是出于公开原则的考量。依据 民法典第183条的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 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如果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益 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 三 章自然人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自然人
11、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享受 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依据 民法典第13条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 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所以,自然 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应从其出生开始,即出生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事实。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为自然人一生所享有的,因而自然人死亡时,其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即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法律事实。自然人的死亡既包括自然死亡,也包括宣告死亡。第二节
1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设定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是指对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况依法定程序作出确认。第三节 监 护一、监护的含义 监护是指为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设置保护人,以监督 和保护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制度。第三节 监 护二、监护人的设立(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立 依据 民法典
13、第27条第1款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一经出生,其父母就当然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义务。所以,父 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民法典第26条)。父母的监护人资格,不 因父母离婚而丧失,所以,父母离婚后,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仍为未成年人的监护 人。依据 民法典第29条的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 人。被监护人的父母在遗嘱中指定监护人的,被指定的人为监护人。第三节 监 护二、监护人的设立(二)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立 依据 民法典第28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14、成年人,由下 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近亲属;(4)其 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 民政部门同意。第三节 监 护二、监护人的设立(三)监护人的协商确定和指定 依 民法典第30、31条的规定,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在 协议确定监护人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 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 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15、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 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第三节 监 护二、监护人的设立(四)国家监护和意定监护 国家监护是指在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情形下,由法定的组织依法担任被监护人的 监护人。依据 民法典第32条的规定,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 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与他人协商,在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时,由该他人担任监护人。依据 民法典第33条的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
16、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 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第三节 监 护三、监护人的职责 依据 民法典第34条第1款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四、监护人资格的撤销五、监护关系的终止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踪(一)宣告失踪的含义 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将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宣告为失踪 人的制度。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踪(二)宣告失踪的条件 第一,自然人下落不明须满法定期间。第二,利害关系人须
17、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第三,人民法院须依法定程序宣告。(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四)失踪宣告的撤销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一)宣告死亡的含义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将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宣告为死亡 人的制度。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的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须满法定期间2.利害关系人须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人民法院须依法定程序宣告(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一、个体工商户 依据 民法典第54条的规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
18、经营户二、农村承包经营户 依据 民法典第55条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第六节 住所和身份证明一、住所(一)住所的含义 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与中心场所,是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 的主要地方。(二)住所的确定 依据 民法典第25条的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 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第六节 住所和身份证明一、住所(三)住所的法律效力 自然人的住所一旦确定,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第一,确定民事主体的状态。第二,确定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和履行
19、的地点。第三,确定有关民事事项的管辖权。第四,确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的准据法。第六节 住所和身份证明二、身份证明 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文件主要包括户籍和居民身份证。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出生、住所、婚姻状况等事项的法律文件。户籍可以确定自然人的姓名、住所、出生或死亡日期、婚姻和家庭状况等事项,自然人可以将 此作为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依据。第 四 章法人第一节 法人概述一、法人的含义 依据 民法典第57条的规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一节 法人概述二、法人的分类(一)学理上的法人分类 1.根据法人成立的基础
20、,法人可以分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2.根据法人的设立目的,法人可以分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3.根据法人的国籍,法人可以分为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二)民法典对法人的分类 民法典总则编第三章除一般规定外,分别用三节规定了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 法人。第二节 法人的设立一、法人设立的原则 在法人的设立上,法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法人实行不同的原则,主要有特许主义、许可主 义、准则主义、强制主义。特许主义是指法人的设立须经法律的特别许可,如机关法人的设 立;许可主义是指法人的设立须经行政机关的许可,如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准则主义是指只 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申请即可设立,如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的设立;强制主义是
21、指依法律 规定必须设立法人,如工会法人的设立。第二节 法人的设立二、法人设立的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所谓依法成立,是指法人的设立须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第二,应当有自己的财产或者经费。财产或经费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第三,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住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指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的能力。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22、义务的资格。第四节 法人机关一、法人机关的含义 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法人章程的规定,在法人成立时无须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管理法人的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机构。第四节 法人机关二、法人机关的类型 一般来说,法人机关包括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法人的权力机关又称决策机关,是法人意思的形成机关,有权决定法人民事活动中的重大 事项。例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等都是法人的权力机关。法人的执行机关是实现法人的意志、执行权力机关决定的机关,有权执行法人章程、法人 权力机关所决定的事项。例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是法人的执行机关。法人的监督机关是对法人的执行
23、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如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第四节 法人机关三、法定代表人依据 民法典第61条第1款的规定,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一、法人的变更 法人的变更是指法人在存续期间所发生的重要事项的变动。法人的变更包括法人组织体的 变更、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一)法人组织体的变更 法人组织体的变更包括合并和分立两种情形。(二)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 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即法人组织结构的变化,是在原法人主体的基础上创设新法人。(三)法人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法人登记的其他事项,如法人的名称、住所、经营场所、
24、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经营方 式、注册资本等事项变更的,亦属于法人的变更。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二、法人的终止(一)法人终止的原因 法人的终止是指法人资格的消灭。法人终止后,其主体资格消灭,不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第一,法人解散。第二,法人被宣告破产。第三,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二、法人的终止(二)法人的清算 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终止时由清算组织依据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参与的全部财产关系,使 法人归于消灭的行为。第 五 章非法人组织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一、非法人组织的含义 非法人组织又称非法人团体,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 组
25、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民法典第102条)。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二、非法人组织的设立与解散 非法人组织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设立,并进行应当进行登记。依据 民法典第103条的规 定,非法人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登记.设立非法人组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 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在下列情形下,非法人组织解散:(1)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 事由出现;(2)出资人或者设立人决定解散;(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民法典第106 条)。非法人组织解散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民法典第107条)。第二节 合伙企业一、合伙企业的含义 依据 合伙企业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