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教案魏薇.doc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30495
  • 上传时间:2020-04-0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0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教案魏薇.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 创新 语文 类说课 大赛 课件 一等奖 作品 荷塘 月色 教案
    资源描述: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荷塘月色 授课班级 14 艺术 7 班 授课教师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魏薇 授课地点 校园智慧教室 课时安排 2 课时 参考教材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倪文锦、于黔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7 月版。 其他资源 信息资源 图、文、音、视等素材、微博等网络资源 软件资源 思维导图 XMIND、iDo 软件、足记软件 环境资源 校园智慧教室、校园学习资源平台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 经历,情感细腻,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较好的阅读理解力。由于独 特的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缺乏

    2、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耐心和探 索精神,对文章的优美的写景技巧难于发现,情景交融的感悟体会不深。而他 们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都决定了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的吸引他 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策略 遵循体验、探究、应用的教学思路,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语文课堂“读 讲析”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 究式的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设置情景, 帮助学生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 利用 smart 架构的智慧课堂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景技巧,赏读、分析课文情景交融的写 作特色,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利用 网络交流共享平台改变传

    3、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进行 自我学习的评价和总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题 荷塘月色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全文脉络,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基调。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通过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3、学习文中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写景抒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领略“通感”的运用这一手法,并能完成简单的片段写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走近文 本 聆 听 歌 曲 巧 设疑 (3 分

    4、钟) 二、 理清文 脉 整 体 感 知 理 双脉 (12 分钟)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班级 QQ 群上发送的预习要求,登录校 园学习平台,完成自读课文、观看凤凰传奇的 荷塘月色MV 等预习任务。 PPT 播放由凤凰传奇演唱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 。 思考:同学们,这首流行歌曲歌唱了什么,通过预习,你思考:同学们,这首流行歌曲歌唱了什么,通过预习,你 认为它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认为它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表达的感情一致吗? 说说你的理由。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提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暂不给出意见, 让学生带着这种思考进行下文

    5、的学习。 1.1.体会复杂情感,理清情感脉络。体会复杂情感,理清情感脉络。 问题一:阅读文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情感的原句做标注,问题一:阅读文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情感的原句做标注, 并用词语概括出这种情感。并用词语概括出这种情感。 明确: (在书中标划相关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 另一世界里。 (放松)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享受)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孤独) 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失落)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思念) 2.2.探析表现情感的方式,理清游踪脉络。探析表现情感的方

    6、式,理清游踪脉络。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哪里是直抒胸臆?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哪里是直抒胸臆? 哪里是融情于景?又是借何事何景来写情?哪里是融情于景?又是借何事何景来写情?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再读课文,一组同学勾划景致,逐 步理出作者的游览路线;一组同学寻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脉络。 经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后, 利用 XMind 软件把两条脉络整理成图, 上传至教师主屏,两组共享,理清文脉。 思考问题提示: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 重点写了 什么景?哪些段落在具体描写荷塘月色呢? 其他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参考之前标注的表现作者情 感及其变化的词句,

    7、做概括。 明确:写景:文章重点写了荷塘和月色,荷塘月色之景主要 体现在文章的第 4、5、6 自然段。第 4 段写月色下的荷塘;5 段 写荷塘上的月色;6 段写荷塘的四周。 情感:心里颇不宁静文眼 (第 1 自然段:孤寂的氛围、淡淡的哀愁) 路、树、月 课前预习。 课堂讨论, 以个人或 小组的形 式发表观 点。 阅读文本, 找句子、 做 标注。 思考、 回答 问题。 小组合作, 理 清 文 章 明、 暗两条 线索。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品味 文 意 时 代 背 景 巧解析 (10 分钟) (第 2 自然段:幽僻、寂寞、蓊蓊郁郁的、月光淡淡的) 独处,到了另一世界里 (第

    8、3 自然段: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外一个世 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 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 6 自然段: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蝉声、蛙声)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经无福消受了 (第 7、8 自然段:热闹、风流、嬉游、有趣)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第 9 自然段:到底、惦着江南、猛抬头) 心绪变化: 心里颇不宁静独处求静一一无所有惦 着江南。 初步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比较复杂,不是单单有喜悦之初步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比较复杂,不是单单有喜悦之 感。感。 小结:全文可分三大段落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

    9、到荷塘的感受。(点 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主体) 第三部分(78) :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偏重抒情) 通过两个脉络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月色荷塘风 姿绰约, 但作者的心情并未像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样轻松, 相反他他 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这是为什么呢?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相关背景材料,分为个人、家庭、背景材料,分为个人、家庭、 时代三个板块时代三个板块,学生自主阅读,组内讨论,形成微报告,课堂 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断提醒学生不仅要知人论世, 更要立 足文本,在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支持自己的观

    10、点,做 到有理有据。 教师 PPT 展示重要知识点: 朱自清,现代作家。号秋实,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东海,长于扬州。 “五四”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 并开始新诗创作。1922 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长诗毁灭 ,之后参加过文学 研究会。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 文学研究。其间创作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绿 背影 荷塘月色 春等。散文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 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他坚 定站在民主革命一边, 反对内战, 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属拒绝 “美 援” ,不要买政府配

    11、给的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民族气概” 。作品有诗集血潮 (与俞平伯等合集) 、 踪 迹 (诗与散文合集) 、 背影 欧游杂记 等。 写作这篇文章时, 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总结:由于性格、家庭、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现实 的困惑不满, 作者有诸多摇摆, 荷塘月色 正是作者自己想 “超 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淡淡的哀愁 和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情感正是文章的主旋律。 小组讨论, 交流, 初步 体 会 作 者 复 杂 的 情 感变化。 理清文脉, 标 注 段 落 大意。 阅 读 背 景 材料, 组内 讨论, 形成 微报告, 课 堂展示

    1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欣 赏 文 图 荷 塘 月 色 赏真意 ( 细 读 文 章第 4 小 节) (10 分钟) 五、练 习 文 法 通 感 手 法 妙用比 (10 分钟) 1.1.配乐朗读,以读赏文。配乐朗读,以读赏文。 播放 flash 动画视频,模仿朗读语段。 2.2.细读文章细读文章 4 46 6 小节小节(第 1 课时完成对第 4 小节的细读) 文章写的最妙的是荷塘月色之景,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 月色 是荷塘上的月色,两者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自然风景画。 问题一:思考写荷塘之景如何别出新意?问题一:思考写荷塘之景如何别出新意? 思考提示:分析第 4 自然段:

    13、 (月下荷塘) (1)朗读第 4 段,要求用下划线标出它所描写的景物,并思考 作者写的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 明确:先总写荷塘,再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定点观察,远近,上下,静动。 (2)为了表现景物特征,作者主要采用什么修辞?(复习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明确: 比喻 “亭亭的舞女” 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 “亭亭的舞女的裙” 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既新奇又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叶子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 “明珠”写荷花之洁净, “星星”写荷花之明亮。 “刚出浴的 美人”既写出了纤尘不染,使人想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琢” 、 “出淤泥

    14、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水 中月雾中花,灯下看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 博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共同描述同一个事物的 修辞方法。 其通过不同的喻体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某 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征。如写点缀“层层的叶子”的荷花时,连 续用“明珠” 、 “星星” 、 “美人”来比喻荷花,非常准确、生动。 拟人 “袅娜” 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优美, 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 “羞涩”也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于此,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的 难为之状,忸怩之态。这两个词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 叠词 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

    15、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不但 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通感 1.1.检查微课学习效果检查微课学习效果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思考:什么是通感?思考:什么是通感?你能找出文中含有通感手法的句子你能找出文中含有通感手法的句子 吗?吗? 明确: 通感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 乙类感官上去, 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 由于感官发 生了转移,所以这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文中实例: A.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岭上 奏着的名曲。 明确: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的旋律” 、 “名曲”构成了通 感。

    16、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观看视频, 模仿朗读。 思考、 回答 问题。 分 享 微 课 学习经验, 谈 谈 自 己 对“通感” 修 辞 的 理 解。 明确: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视觉,和朦胧的梦境 构成通感。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 明确: 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视觉和妙不可言的生理感受构了通感。 小结:朱自清先生在感受“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 的美景时,调动了自己的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独处”的 心灵感受和现实与内心构成的独特意境之中, 当直觉到一种感官 不够用时,就自然地借助

    17、于其他感官的帮助和补充。 2.2.检查微课作业第二项,课堂展示:用心欣赏这段背景音乐,检查微课作业第二项,课堂展示:用心欣赏这段背景音乐, 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听后感。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听后感。 课堂上可根据时间再播放一段背景音乐, 课堂展示, 学生组 内分享自己的课前作业 “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乐曲的听 后感” 。小组推荐一部作品,班级展示,教师面批,推荐优秀作 品至班级主页,供交流学习使用。 欣赏音乐, 课 堂 展 示 作品。 第 1 课时 课后作业 1.预习 5、6 自然段,用课上分析第 4 自然段的分析方法,进行标注。 2.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自读采莲赋 西洲曲

    18、。 课题 荷塘月色 授课时间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 体的妙处。 2、通过知人论世,学会分析作者不平静心情的原因。 教学重点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知人论世,学会分析作者不平静心情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欣赏文 图 荷 塘 月 色 赏 真意 ( 细 读 文 章第 5、6 小节) (13 分钟) (一)分析第 5 段: (荷上月色) 1、齐声朗读第 5 段。 2思考:思考:书月色朦胧如何具体可感?书月色朦胧如何具体可感? 本段写荷塘上

    19、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 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 明确:叶子、荷花、树,写出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划出描写月光的动词,并说明用这些词语来写的好处。 (1)泻泻 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 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 ,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 水一般地倾泻, 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 就创造了一个安谧 的氛围,意境优美。 (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 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 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

    20、(3)洗洗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从侧面反映月光的柔和与洁净。 (4)笼笼泊秦淮 “烟笼 寒水月笼纱” ,一个“笼”字表 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 衬托了月光的朦胧、 柔 和。 4、 “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 到了好处”? “酣眠”比喻“朗照” , “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 月光。作者更喜欢小睡,表明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喜欢一 种平和的心态。 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 所以 说“恰是到了好处” 。 5 “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运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通感,将视觉化为

    21、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是指光 与影在微风中和谐的摇动, 它与梵婀玲上的名曲的和谐有着相通 之处。这里,作者将视觉与听觉连接在一起,写出了荷塘月色的 不均匀,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 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把我们带入一种环境中去。 (二)分析第 6 段: (荷塘四周) 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 明确:着笔点是树,着眼点是月,以树写月。 2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找出 有关词语。 明确:暗一点,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3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由外到内到外;由远到近到远。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个别学生

    22、 代表发言。 思考问题, 记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课文小 结 (2 分钟) 三、 复习旧 知, 分析重 要语句, 为 下 文 的 探 究做准备。 (10 分钟) 四、 探究文 眼 采 莲赋 西 洲曲 中的 诗意文化 (19 分钟) 4 “我什么也没有”中的“什么”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不仅有“热闹”也有喜悦的情感。在这里,作者以景带情, 景物暗淡微弱,情感转入低落消沉。 荷塘月色 一文写景十分细腻动人, 创设了一个素淡艨胧 而又优美的意境。 一个个画面清晰地映现在我们眼前: 绿叶田田, 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这里有诗,这里有 画,这里更有情

    23、。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淡淡的 喜悦之情,但这种喜悦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第 6 小节最后, 作者明确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黯然之情带他 回到了现实。 1.复习旧知,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上节课, 我们初步分析了作者开篇所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 宁静”的情绪,也初步了解他心绪变化的原因。再读文章,结合 第 1 课时的笔记,复习、理清作者游踪和情感脉络。 要求: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展开的,为排遣不宁静,作者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语。 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 作者游踪: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

    24、门 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 觉是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 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 静失宁静。 2.解析难句 思考:如何理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 么作者会产生如此的孤寂和失落之痛呢? 明确: 短暂的独处之后, 作者仍要回到令人愁闷的现实中, 正因为 如此,月下荷塘式的暂时之美就会分外的锥心刺骨而令人感伤。 1.1.自自读诗歌,晓会诗意。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自述这两首的读诗歌,晓会诗意

    25、。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自述这两首的 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2.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第七、八两段引用了采莲赋 ,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90 版的高中语文删去了原文中“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是早已无法消受了”这一段,自 2000 版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又恢复了原貌。咱们所用 的这版书中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这一部分需要保留吗?你认为这一部分需要保留吗?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其后全班探究加上这一段对体会文章主旨 的好处) 小结课文, 思考问题。 再读文章, 翻阅笔记, 复习旧知。 提出疑难, 分 析 重 要 语句。 小组合作, 组内讨论, 组间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

    26、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 课堂小 结 (1 分钟) 3.3.从荷塘出来,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为什么作者会忽从荷塘出来,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为什么作者会忽 然想起采莲的事情呢?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同是写莲的然想起采莲的事情呢?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同是写莲的 诗歌,可否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替换采莲赋?诗歌,可否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替换采莲赋? 明确:对故乡的思念,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的自由自在的 生活的向往。 采莲赋 :少男少女在荷塘那种纯纯的感情,自由自在的 生活,是非常有趣而且美好的,然而作者却在叹息: “可惜我们 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西洲曲 :一幅生气盎然

    27、的少女采莲图,和风日丽,荷叶 盈盈, 荷花灼灼, 采莲的少女们在这般情景下不由得勾起对心上 人如水的思念,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图景啊! 作用:形成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 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爱莲说 是周敦颐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爱慕欣赏莲的高洁 品质,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与 荷塘月色 要表现的主旨不同, 所以不能替换。 4.4.在其他书的版本里, 采莲赋在文章的第七、八小节里,你在其他书的版本里, 采莲赋在文章的第七、八小节里,你 认为位置认为位置恰当吗?你能找出文中与这首诗的诗意相同的情感的恰当吗?你能找出文中与这首诗的诗意相同的情感的 句子吗?句子吗? 明确:恰当

    28、。第 6 小节最后“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 有” ,第 7 小节最后“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 节” ,与采莲赋中的采莲的热闹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映 衬, 采莲赋中反映的热闹、有趣、自由的情景,正是作者向 往的,但现在却体会不到了,产生了孤独、落寞、忧伤之情。 5.5.这一部分对我们理解文眼有什么帮助呢?这一部分对我们理解文眼有什么帮助呢? 明确: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颇:很。怎样不宁静煎熬、挣扎、困惑、迷惘、徘徊、 烦闷。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在散文中称为“文眼” 。 (文眼是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 也是组织散文结构的重点线 索,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 ) 全文首句“

    29、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联系大革命失败的背景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 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结尾处,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 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 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 心绪如何?析: 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 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课堂小结: 全文语言优美, 意境清新, 作者用神来之笔描绘了一幅清幽 淡雅、朦胧和谐的“荷塘月色”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 心境与景物融为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一体!写景是为了抒情,情 景交融, 这淡淡的荷塘月

    30、色之景中, 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和 哀愁。 联 系 文 章 前后内容, 理解文眼。 个 人 小 结 课文 第 2 课时 课后作业 1.课后练笔,描写一处景物,鼓励使用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要求做到情 景交融。把精彩的语句配上图片,利用足记软件记录成册,分享至班级主页。 2.背诵文章 46 小节,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段配音朗诵,上传至班级主页。 3.推荐阅读季羡林清塘荷韵 ,体会季老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朱先生有什么 不同,把你的感想在组内做读书分享。 教后记 我认为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有:首先信息化手段运用得当,有效 辅助了课堂教学。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做到一个平台多次使用。在背景介绍 部分,改变

    31、以往教师讲解背景的单一做法,而是让学生在个人、家庭、时代 板块中自主阅读,形成微报告,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对作品主 题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入。在主旨探究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 文本有效地拓展延伸。 Flash 动画的运用,图文具佳,声情并茂,使荷塘月色的朦胧之美,月下 荷塘的清丽之美,借助视听感官,更加具体可观。同时借助动态画面的对比, 有效帮助学生感受了画面的优美意境。 最后,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教学重难点突出,但容易流于表面,难以 深入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避免长篇大论讲背景,为了深 入挖掘主旨,我以诗歌为抓手,大胆加入对采莲赋的学习,在解读采 莲赋 西洲曲环节,精心设计了多个问题,如版本的比较,其他诗歌的替 换,文中切合诗歌情景语句的寻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来体会作者谋篇布 局的精彩,诗意文意的吻合。问题设计巧妙又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引导得法, 学生学得灵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次成功让我感觉到如何处理教材 真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找到有效的突破口,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缺点在于,课堂节奏稍慢,尤其是第 2 课时,教学时间很紧,步骤不够 紧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教案魏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04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