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试卷汇编:考点7力学实验(含答案和解析).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试卷汇编:考点7力学实验(含答案和解析).pdf》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物理 试卷 汇编 考点 力学 实验 答案 解析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考点 7 7力学实验力学实验 1.(2016全国卷 IT2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 20Hz、30 Hz 和 40 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 f,需要 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 f 和图乙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 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打出 C 点时重 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2)已测得 s1=8.89cm,s2=9.50cm,s3=10.10c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
2、小为 9.80m/s 2, 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 1%。 由此推算出 f 为Hz。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依据匀加速下落过程中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测量 速度。 (2)可用“逐差法”测加速度。 (3)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后,利用题给数据推算 f。 【解析】(1)两点间时间间隔为 T= f 1 , 22 2121 fss T ss vB ,同理 2 32 fss vC ,重 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2 2 13 fss a 。 (2)据 mg-0.01mg=ma 和 2 2 13 fss a ,代入数据可得 f 为 40H
3、z。 答案:(1) 2 21 fss 2 32 fss 2 2 13 fss (2)40 2.(2016全国卷 IIT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 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 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块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乙中 M 和 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
4、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由 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 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m/s。比较两纸带可知, (选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解析】(1)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为首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 量。在利用纸带打点之前,先把纸带向左拉直。为了使纸带上的点能记录物块的 运动情况,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松手释放物块。所以实验操作步骤为 。 (2)脱离弹簧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纸带 M 运动的末速度 vM= 04. 0 57. 258. 2 10 -2m/s=1.29 m/
5、s,纸带 L 运动的末速度 v L= 04. 0 54. 155. 1 10 -2m/s=0.77 m/s。由动 能定理可知,松手释放物块后,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所以物体的末动能越 大,则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越大,则 EpMEpL。 答案:(1)(2)1.29M 3.(2016全国卷 IIIT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 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 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 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5 个,每个质量均 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 5 个钩码
6、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 (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 n(依次取 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N-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 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 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 度 a。 (3)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 n=2 时的 s-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 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12345 a/(m s -2) 0.200.580.78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丙
7、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 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 a-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kg(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 加速度 g 取 9.8m/s 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 选项前的标号)。 A.a-n 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解析】 (3)由于小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s= 2 1 at 2,将特殊点(2,0.80)代入 得 a=0.40m/s 2。 (4)利用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
8、图线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mg=(M+Nm)a。代入 m=0.010kg,n=1、2、3、4、5 以 及相应的加速度可求得 M=0.44kg。 (6)若不平衡摩擦力,则有 nmg-M+(N-n)mg=(M+Nm)a,解得 a= NmM mg )1 ( n- g,故图线不过原点,但仍然是直线,且斜率增大,A 错误,B、C 正确。 答案:(3)0.40(4)见解析图(5)0.44(6)B、C 4.(2016江苏高考T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 A 点。光电门固定在 A 的正下 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 d 的
9、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 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 v= 作为钢球经过 A 点 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 h 和计时器示数 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 点和 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p与动能变化大小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 恒。 (1)用Ep=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 h 应测量释放 时的钢球球心到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 A 点时的顶端 B.钢球在 A 点时的球心 C.钢球在 A 点时的底端 (2)用Ek= 2 1 mv 2 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 乙所示,其读数为cm。某次测
10、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 0.010 0 s,则钢球 的速度为 v=m/s。 (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Ep(10 -2J) 4.8929.78614.6919.5929.38 Ek(10 -2J) 5.0410.115.120.029.8 他发现表中的Ep与E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 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 【解析】(1)将小球视为质点,所以钢球下落高度 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 钢球在 A 点时的球心的距离。 (2)从图中读出遮光条宽度为 1.50cm(1.491.51 都算对)。 速度 v= t d =1.5
11、0m/s。 (3)实验中若有空气阻力作用,会造成Ek小于Ep,所以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 的。 (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 度 v= L l v。 答案:(1)B(2)1.50(1.491.51 都算对)1.50(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 造成Ek小于Ep,但表中的Ek大于Ep。 (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 度 v= L l v 5.(2016天津高考T9(2))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 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