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课堂)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课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师 职业资格 考前 培训 课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2引子 环评法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分析的标尺是什么?分析的标尺是什么?3一、标准总论中考纲要求(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 其应用范围;(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二)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1)
2、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 间的关系。4环境标准的重要性(1)是进行环评的准绳准绳;(2)是其它环评工作的基础基础,更是必考内容;(3)环境标准的合理选择环境标准的合理选择、实施是环评工作及考试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特征污染物,标准申请函);(4)标准间相互关系处理技巧是考试的热点。(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的选择)56保障人群健康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维护生态环境环境社会财富社会财富限制性规定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的环境质量的
3、目标标准目标标准7技术技术经济承受能力经济承受能力限制性规定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行业性排放标准行业性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总量控制指标引进的项目引进的项目输出国或发达国家输出国或发达国家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8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方法9标准样品标准标准样品标准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灵敏度灵敏度规范化规范化10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A环境保护部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1112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8):):本标准适用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或区域性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2、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9修订):修订):本标准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声环境影响评价。13 3、民用机场、民用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导则适用于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14
5、 4、陆地石油天然气陆地石油天然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陆地石油天然气田勘探勘探、开发、开发、地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集输、储运地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集输、储运、道道路路以及油气处理加工油气处理加工的建设项目。包括自油气井经各类站场,最终至处理厂的集输管线集输管线和油田道路油田道路。如果集输管网规模大、线路长,还应符合管道运输建设项目环评要求。如果油区路网规模大规模大、线路长线路长,其环评工作技术内容还应符合国家环保部的相关技术要求。1516 执行执行优先优先 制定制定上:上:未规定未规定,地方特殊要求地方特殊要求的的 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一般地标须报:一般地标须报国家
6、环保国家环保部备案,但制定机动部备案,但制定机动17 高功高标,低功低标高功高标,低功低标五类五类五类五类18注意: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从严要求)。19 两者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内容主体与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其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途径和表现。原则上,排放标准要服从服从质量标准;20 空气:类禁止新增禁止新增;类2级;类3级。地表水:、类禁止新增禁止新增,类一级,、类二级,污水厂三级(未设污水厂要求)。海域(GB3097):类禁止新增禁止新增,类一级、类二级。声环境:0类和I类禁止工业企业建设禁止工业企业建设。噪声控制标准:厂
7、界控制、场界控制、边界控制。212223导语:环评技术导则总纲的重要性(1)总纲是统领统领所有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导则;(2)其它环评导则的制定与执行须遵循总纲的一般原则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相关评价要求;(3)总纲反映环评技术导则的共性共性部分,是考试最易触及和案例灵活应用的(4)但总纲颁布时间早,已不适应目前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环评技术的要求,现修订中。24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5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下环节:编制环评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
8、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728工程特点工程特点的环境特征的环境特征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29一级评价最详细,二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均低于三级均低于三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3031A文字应简洁、准确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和照片图表和照片32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熟悉)(熟悉)n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对于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要能够满足工程分析
9、的需要和精度要求,并应进行。n凡是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等,应。33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2)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熟悉)(熟悉)n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n施工阶段n运行阶段n服务期满即退役阶段。34通过对工艺过程各环节的分析,了解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掌握与这些环节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的各种情况。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
10、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35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3637385、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一般原则(熟悉)(熟悉)39(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掌握)(掌握)n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n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噪声n社会经济
11、、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文物与珍贵景观、人群健康状况等40(3)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掌握)(掌握)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41的方法的方法,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
12、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42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熟悉熟悉)n 对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n 根据评价、工程与及当地确定分析、预测和评估的;n 尽量考虑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43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
13、,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44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4546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
14、,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影响的的时段即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影响的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47 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前者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48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
15、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49 编写原则 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全部评价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编写要求 编写结论与编写报告书其它部分一样,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分条叙述,以便阅读50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标准,某些重要的生态破坏
16、现象等。根据评价中工程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地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和污染源的位置、数量,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放浓度与排放量、排放方式等。结论中要明确说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特别要说明叠加背景值后的影响。报告书中如有专门章节评述环保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监测措施等)时,结论中应有该章节的总结。51 报告书结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对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结论。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的一致性;选址或选线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清洁生产水平;环境保护措施;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公众意见等方面。5253545556575859导
17、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HJ.2.2-200860主要修订内容:1、章节设置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评价级别、评价范围、增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评价级别3、评价范围4、污染源调查5、现状监测6、气象资料7、推荐模式与预测内容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61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2)掌握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62 旧:按照等标排放量来确定;新:使用估算模式确定,首先得到2个参数Pi和D10%。Pi通过估算模式计算得到最大落地浓度Cmax,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i计算出每一
18、种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的占标率Pi;D10%在通过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结果中,找出污染物地面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i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63(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对应对应的最远距离D10%64 Pi=Ci/C0i100%式中:Pi: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环境空气1小时二级质量标准,mg/m3。关于C0i的取值说明(掌握)65评价工作等级判据一级Pmax 80%,D10%5km二级其它三级Pmax 10%,D
19、10%50km50km1000m,网格间距100-500m;离源中心1000m,网格间距50-100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96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及要求;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评价范围
20、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不需要网格)施工期超过1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上述A、B、C、D三级评价项目可不做预测。97(6)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的组合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A.计算点98常规预测情景组合序号污染源类别 排放方案预测因子计算点预测内容1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所有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2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3削减污染源(如有)现有方案/推荐方案
21、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4被替代污染源(如有)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5其它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如有)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99掌握常用推荐模式的适用条件100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范围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低于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范围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高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101 AERMOD模式 适用于一般项目(评价范围不大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是一种稳态烟羽扩散模式,需要收集高空气象资
22、料,有探空资料的必须搜集,无探空资料的需要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但计算结果需要验证。102 ADMS模式 适用于一般项目(评价范围不大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在简单地形条件下,可以不调查探空资料,使用模拟探空资料进行预测计算时,结果不需验证。103 CALPUFF模式 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及复杂风场下的一、二级评价项目(区域、规划环评也适用),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需要收集的气象资料较多,用于小于50km的评价范围时,计算结果需要验证。10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原则与要求)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
23、原则与要求 采用推荐的模式软件,用达标的无组织源达标的无组织源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分别计算,取最大值确定之;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计算之;有厂界排放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超标,先削减源强。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10510610710810911011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12(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3)了解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限
24、值。(4)了解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5)掌握常规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13(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一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特定工业区。114(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与三类功能区相对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115(3)了解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限值。116(4)了解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p51117(5)掌握常规污染物数据统计的
25、有效性规定。118四、污染物排放标准四、污染物排放标准119(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本标准的指标体系;(3)掌握排放速率标准分级;(4)熟悉关于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5)熟悉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6)了解现有污染物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7)了解新污染物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120(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