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五篇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01701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PPT
  • 页数:66
  • 大小:11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五篇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世界 经济史 高德步 第五 课件
    资源描述:

    1、1第十七章 垄断与垄断资本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2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一、垄断产生的理论分析一、垄断产生的理论分析 l马克思对垄断的分析 竞争 资本的积聚 资本的集中 追求追求利润利润生产生产规模规模扩大扩大形成形成垄断垄断3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l形成垄断的原因:(1)独家或几个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或基本资源。(2)由于生产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导致的自然垄断,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下降才会形成的垄断。(3)由少数厂商的合谋行为导致的行为垄断。(4)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l19世纪五六十年代,

    2、新兴的重工业开始充当主要角色,生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端倪。4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1)铁路大规模兴建是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2)铁路的发展,带动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石油采炼业和化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三、垄断的必然性三、垄断的必然性l大规模生产出现以后,一方面为企业之间联合控制市场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剧了竞争,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垄断形成。(以美国铁路建设为例)l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批弱小和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在长期萧条中破产,使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大大加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垄断组织。l1873年爆发的危机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它表明自由竞争体制的结束和垄断时代

    3、的到来。5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一、并购理论一、并购理论l并购是通向垄断的途径。l企业并购的分类:根据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所处的根据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混合并购 6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l并购的理论主要有:(1)效率理论。(2)内部化理论(3)代理问题。(4)价值低估理论。(5)财富重新分配理论。二、横向并购二、横向并购l 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萧条持续了很长时间,价格持续下跌对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对大多数厂商来说,应付产量上升和价格下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组成同业公会,缩减产量以维持价格

    4、。l同业公会的协议并不具有合法合同所具有的强制约束力,经常会有成员采用秘密回扣或公开降价的方式,破坏价格协定,使同业公会失效。7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l因此,要对联合起来的各公司进行更有效的控制,需要把各成员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在法律上能予以承认的实体。谢尔曼反托拉斯法l大量的横向并购产生了一些巨型公司,加强了它们对所在行业的产量和市场的控制。l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次横向并购中,美国工业完成了自己的形成时期。托拉斯托拉斯控股控股 公司公司 8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三、纵向并购三、纵向并购l背景:(1)大企业因为规模经济或垄断获得的利润受到了市场的限制。(2)厂商与原料供应商和销售商订立的合同

    5、,受到了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的干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失灵了。(3)厂商为了保证大量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不得不将采购和销售的交易内部化于一个单一的企业中,用企业的协调能力来克服市场的不足。l纵向并购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这次在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浪潮中消失的企业数目比横向并购时消失的企业数目多两倍多。9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四、投资银行四、投资银行 l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并购的发展而逐步扩大,投资银行的发展又对并购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投资银行在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中发展壮大,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第二,投资银行的发展刺激了并购。投资银行一方面为并购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充当兼并促办人的角色从中牟利。第三

    6、,兼并促办人在股票市场上促成并购。10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一、经济的发展与停滞一、经济的发展与停滞 l这时期电力、化工、内燃机、新材料等领域获得巨大的发展。l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停滞的现象也不断出现。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l经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后的企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组织与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高效;二是策划与选择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筹措与分配资源来实现这种战略。l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最早出现在运输和通讯领域。11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l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经济生活在企业外的由市场机制协调,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市场结构被企业家取代,

    7、企业家指挥生产。大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工商业进入了经理式的资本主义时代。三、创新机制三、创新机制 l一般认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的观点:拥有垄断力量的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创新性,更有可能提高产业技术。12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哈姆贝格和曼斯菲尔德的观点:尽管技术进步是促进集中乃至形成垄断寡占的重要原因,但是垄断一旦形成,企业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而且,企业规模过大还会降低效率,不利于技术进步。l大量的证据表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四、金融资本的统治四、金融资本的统治l在工业垄断组织的产生过程中,银行的作用有了根本的改变:它由

    8、过去的单纯支付、中介作用,转化为支配整个社会货币资本的万能垄断者。这时,银行业中的垄断资本与工业中和家族中的垄断资本的界限已经难以划分。它们相互渗透,混合生长,形成一种新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金融资本13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l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集团既有工业垄断资本向银行业扩展形成的,也有银行垄断资本向工业渗透产生的,洛克菲勒集团和摩根集团是这两种形式的代表。l有的国家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都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一个财团是一个家族,或者以一个家族为主与另一个利益攸关的家族结盟,形成某个财团。l这些金融资本形成后,成为各个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力量,它们不仅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而且操纵政府

    9、,左右国家政治生活。14复习l关键术语关键术语垄断 并购 托拉斯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投资银行 现代企业制度 l思考题思考题1.简述垄断产生的历史背景。2.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3.分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并购中的作用。4.分别举例说明垄断产生的停滞和进步作用。5.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15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l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l 大危机的传导机制 l 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l罗斯福新政重点问题重点问题16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 大危机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17第一节 大危机l大危机以证券市场崩溃、价格下跌、

    10、破产和失业为主要现象。一、证券市场的崩溃一、证券市场的崩溃 l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由证券市场的崩溃开始的。l当欧洲证券市场处于下跌时期,市场却呈现出兴奋的投机热情。美国证券股票价格失去与现实的联系,为10月的恐慌铺平了道路。l10月29日美国证券剧烈的下跌,市场交易一度混乱。18第一节 大危机二、价格下跌二、价格下跌 l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发价格大都下跌了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只有英国低于十分之三。l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下跌更加剧烈,下降幅度大都在40%50%左右。三、破产和失业三、破产和失业l随着生产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曾经高达3000万人以上。

    11、19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l 危机在美国爆发后,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主要的危机传导机制有利率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一、危机的发源地一、危机的发源地l关于1929年美国爆发国内危机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一是美国的建筑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二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停滞。三是农业长期的慢性萧条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四是美国银行制度存在结构缺陷。五是对美国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质疑。20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二、利率传导机制二、利率传导机制 l20世纪20年代末纽约证券市场的火爆,引起货币当局的关注。政府反对过度投机并提高贴现,实行通货紧缩,抑制股票市场,但对于提高

    12、利率一直犹豫不决。l提高了的贴现率并没有立即在证券市场上生效,但是紧俏的银根使工商业更加脆弱。l古典的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失灵,利润和收入并没有因此而有提高,利率传导机制堵塞,经济落入了“凯恩斯陷阱”。21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三、价格传导机制三、价格传导机制l价格是另一个传导危机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使危机在一国的农业和工业之间扩散,而且通过国际贸易将危机传向全球。l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过剩和剪刀差。l 农业收入的减少缩小了对工业品的需求,造成工业品价格的下降。l在价格传导的链条上,初级产品生产国是最薄弱的一环。l价格下跌意味着国际贸易收入的减少,在近代狭隘民族主义世界观的支配下,对进出

    13、口进行控制的防御性措施受到重视。这样,价格下跌得更厉害,国际贸易萎缩,各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减少,危机在全球扩散。22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四、汇率传导机制四、汇率传导机制l奥地利首先爆发金融危机,随后波及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等国。l德奥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之后,英镑变得十分虚弱。9月21日,英国脱离了金本位。l英镑贬值对其他国家迅速产生影响,大部分大英帝国的国家,以及大英帝国的贸易伙伴国继英国之后也脱离了金本位,任它们的汇率自由浮动。l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美国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这说明,美元升

    14、值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更大的紧缩作用,这使关注国内经济复兴的罗斯福断然选择放弃金本位。l美国放弃金本位标志着金本位制的终结,原来的国际汇率体系在危机的冲击下彻底崩溃。23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一、危机的原因一、危机的原因l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1)凯恩斯学派的观点: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货币学派的观点: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他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3)制度学派的观点:他们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公司结构弊端、银行结构缺陷、外贸盈余不稳等制度方面的

    15、因素是造成危机的原因,主张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24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4)熊彼特的观点:用创新浪潮的起伏来解释经济繁荣和衰退,他认为技术革新因素是危机的根源。(5)美国经济史学家菲特和里斯的观点:投资和消费的矛盾导致了大危机。(6)阿瑟刘易斯的观点:初级产品价格崩溃在解释大萧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是决定性的。(7)罗斯托的观点:初级生产国收入相对下降,限制了他们购买工业品和投资于新生产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尤其19291933年初级生产国收入的巨大损失是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5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8)金德尔伯格的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赔款和混乱而增强,这种不稳定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领导才能克服。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担任的领导地位美国却没有很好的接替。(9)萨缪尔森的观点:强调是一系列事件的综合影响促成了大危机的爆发:发明的停滞、人口与领土扩张的结束、银行信贷情况和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重置周期、政治斗争和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反危机,以及乐观和悲观情绪的波动等。26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二、危机的后果二、危机的后果 第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第二,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体制的末日。第三,危机使德、意、日采取了专制残暴的法西斯统治。27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一、金融政策一、金融政策 l罗斯福政府的基本政策

    17、:第一,清理银行。第二,发放巨额贷款给金融界。第三,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第四,1933年银行法对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第五,通过了证券交易法令,规定由1934年建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证券交易。第六,1935年银行法。“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28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二二、工业政策工业政策 l新政的工业政策,主要通过修改著名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行。l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用工人的条件。公平竞争法规实质上是新的强制卡特尔化的法令,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认为损害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1935年,最高法院

    18、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违反宪法,罗斯福就势抛弃了这个法案。l法案中保护工人利益方面的措施被保留下来。29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三、农业政策三、农业政策l新政的农业政策包括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及政府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l1933年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这是国家调节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l在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19331934年,罗斯福政府通过农业信贷法以及对农场发放贷款的两个法令,使农村金融形式大为改观。30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四、财政政策四、财政政策l罗斯福解决失业和贫困的办法是直接让人们工作,给他们收入。为此,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事业振兴署和农产品信贷公司以及策划其他创造就业的措施。第一,

    19、政府购买。政府除了购买剩余农产品之外,最大的购买项目就是劳务。第二,转移支付。罗斯福政府的主要手段是救济、社会福利和保险。31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五、评价新政五、评价新政l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时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到6月16日著名的“百日行动”时期;1939年新政进入第二个时期,政府转向长期的干预和改革。l新政没有治愈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这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l罗斯福新政标志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开端。l罗斯福新政开辟了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是仍然是旧方法和旧哲学的延续。32复习l关键术语关键术语 大危机

    20、 传导机制 罗斯福新政l思考题思考题 1.描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2.三个传导机制是如何扩散大危机的?3.对危机产生的原因,你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你是否认为美国在危机中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4.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理论,并评价罗斯福新政。33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l自由贸易体制的脆弱性 l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过程l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国的关税战和货币战l 国际商战的必然性和后果重点问题重点问题34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第二节 国际商战35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一、自由贸易体制的脆弱性一、自由贸易体制的脆弱性l由于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各国在自由贸易中获利多少,要

    21、看它在不完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l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建立在垂直分工的基础上,不同国家依据其不同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处于高低不同的分工梯级。一般地说,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高梯级的国家所获的利益大于处于较低梯级的国家。l因此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任何国家要想获得较大利益,就必须加速发展,一是改变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跨上一个更高的梯级,二是扩大市场份额。这势必引起贸易摩擦和冲突。36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l在这种竞争中,发展较快,处于攻势的国家,常常使用倾销武器;而发展停滞,处于守势的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往往放弃自由贸易原则转向保护主义。这是自由贸易体制瓦解的根本原因,也是国际商战的根源

    22、。l既然自由贸易并不是平等贸易,就需要有一种力量和相应的制度来维持,而充当这个维持者的就由在贸易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来充当。l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有时会使该国创新程度相对减弱,发展速度相对减慢,最终丧失处于最高梯级国家的地位,这样,该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将递减。同时其他各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时,会加剧这个体系的动荡,加大维持成本。37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l代表人物:汉密尔顿 李斯特 凯里l实践国家:美国 德国 38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l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列举了美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弊端,阐明了保护政策的优势。此外,他还对保护关税

    23、提出一套具体的措施,建议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使国内企业免遭外国竞争,使“幼稚工业”很快成熟起来。l 橄榄枝:赞成汉密尔顿的观点。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凯里凯里 39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l对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严厉批判,指责古典经济学家忽略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尤其反对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他认为,各个国家必须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李斯特李斯特40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三、美国贸易保护的传统三、美国贸易保护的传统l美国的贸易保护主张是在汉密尔顿的大力鼓吹和实际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逐步完善的。l1789年政府颁布的关税法案,并在1790年、1792年和17

    24、94年提高了关税。l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美互惠贸易原则确立,大量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又重新潮水般地涌入美国市场。l1816年国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1828年,又提出一个税率更高的关税法案,将羊毛进口税提高到50%,毛织品进口税提高到45%,这个法案被称为“可憎的关税法案”。41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l在以后的20年里美国执行了一种连续性保护政策,保护的强度因北方利益集团实力的强弱变化而变化。l1861年,在欧洲逐步实现自由贸易的时候,美国却走向了反面。原因是内战的爆发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莫里尔法恢复了1846年温和的关税保护水平,并不断上升。战时的关税体制奠

    25、定了美国贸易保护体制的基础。l1890年麦金莱法案把平均关税水平提高到50%,1897年丁雷税则把平均税率提高到57%。l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贡献的讨论。42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四、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复归四、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复归l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事件导致了1880年以后欧洲保护主义的复归:第一,德国和意大利等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出现。第二,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俄国廉价谷物涌入欧洲和18731879年的萧条,使受损农场主和幼稚工业联合起来要求保护。第三,后进国家的保护政策。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实施福特纳麦库伯关税法案,把关税提高到当时的最

    26、高水平。第五,自由贸易政策的捍卫者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实行了关税保护政策。43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五、大危机对自由贸易体系的冲击五、大危机对自由贸易体系的冲击l1929年的大危机使纷纷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管制等手段。这些手段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l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l这时期经济决策的重要特点是单方面性,这直接破坏了针对保护主义的扩散而进行的国际协调。六、英国放弃自由贸易六、英国放弃自由贸易l但是随着维多利亚盛世的逝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快就丧失了,自由贸易的弱点也日益暴露出来。在世界市场上,美国和德国异军突起,顺利

    27、排挤英国的势力,英国得自自由贸易的收益逐渐减少。44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l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国际收支状况迅速恶化。再加上奥地利、德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失去了用于补偿巨额贸易逆差的来源。l与此同时,维持自由贸易体制的费用在各国的关税战中急剧升高,自由贸易对英国失去了吸引力。1932年2月29日,英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法,英国彻底放弃自由贸易主义原则。l英国对自由贸易主义原则的抛弃,标志着世界经济全面混乱的局面已经到来,国际市场恶战无限制升级而不可遏止的时期已经开始。45第二节 国际商战一、关税战和倾销一、关税战和倾销 l关税壁垒和进口配额制和其他贸易数量控制形式作为防御性手段被广泛

    28、应用。l倾销也是国际商战中重要的进攻性武器。二、多边支付体系的崩溃二、多边支付体系的崩溃l造成多边支付的比例大大降低的因素:(1)大危机的威胁下,许多国家采用了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2)贸易伙伴国为了保持账户平衡,采取了一些列保护措施。(3)英国的经济地位下降使多边支付体系缺少维系者。46第二节 国际商战l主要支付手段:(1)私人抵偿协定。(2)清算协定。(3)支付协定。三、货币战三、货币战l货币战是在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形势下展开的。l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作为反危机的措施。l英镑贬值后,许多国家货币相继贬值。但是,德国马克没有贬值。l金集团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深受通货膨胀

    29、之苦。47第二节 国际商战四、集团对抗四、集团对抗l各国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在外汇管制和双边协定的刺激下,很快演化成为集团对抗的方式。英联邦集团、美元集团、金集团、德国集团、日元集团等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失去了使它们结合为一体的内聚力。l由于区域性货币集团的发展,贷款方向比以前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资本运动更集中于某些优惠的地区。l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中利益集团的林立,是在国际经济原有秩序崩溃后,各方寻求经济合作的尝试,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每个集团都谋求自身的利益,反而加剧了经济危机。48第二节 国际商战五、国际协调的失败五、国际协调的失败 l1933年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的目的

    30、是稳定货币,处理关税休战问题、兴建国际公共工程和战争债务问题。l到1936年,金集团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人们再次提出了采取某些国际金融合作的必要性,有管理的汇率原则代替了金本位制度下的自由汇率原则。l但是,随着商战逐步升级,几次的国际协调都以失败告终。国际关系既复杂混乱,又波动频繁,到最后所有手段都用尽,仍不能解决矛盾,不得不付诸战争。49复习l关键术语关键术语 自由贸易 关税战 货币战 国际商战 集团对抗l思考题思考题 1.自由贸易体系为什么具有脆弱性?2.大危机中英国为什么不得不放弃自由贸易原则?3.简述美国的贸易保护传统,分析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对自由贸易体制的冲击。4.概述20世纪二三十

    31、年代的国际商战,并说明其恶劣影响。50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l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l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 l苏联的战时经济l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军事经济概l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战时经济特征重点问题重点问题51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试验52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l直接原因:对殖民地的争夺。l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在塞尔维亚点燃战火,几天内便席卷欧洲主要国家,然后迅速扩大到非洲、亚洲和美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参战

    32、。l 在大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各方都曾分别签订过一系列重新瓜分欧洲各国和切割殖民地与半殖民地领土的秘密条约或阴谋计划,充分暴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掠夺性质。53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l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第一,国际贸易中断。第二,对外投资收入严重损失。第三,国际金融秩序被打乱。第四,战争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幅度增长。第五,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了赔款问题。第六,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凡尔赛体系格局。54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l

    33、直接原因:对市场的争夺。l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的打击,德国和日本选择了扩军备战和对外侵略,把本国经济转向了军事化轨道,经济迅速恢复,并变本加厉地加强对外扩张。1939年8月法西斯德国悍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l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由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55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一、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l在战争期间,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一,粮食摊派制。第二,加快所有制改造。第三,实行主要食品和日用品配售制,准备取消货币。第四,高度集中的计划管

    34、理。l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56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二、苏联的工业化二、苏联的工业化l :1921年俄共代表大会通过用粮食 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是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此后推行的经济政策,被称为“新经济政策”。l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用粮食税代替农业税,放松国家对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垄断贸易,允许农民纳税后所剩余粮进入自由市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57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2)恢复消费品市场,建立国有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允许私人小零售商业的存在;(3

    35、)允许小私有经济存在;(4)指定并实施吸引内外资的政策,允许合资企业存在。l由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苏联的经济逐渐恢复,工业化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优先发展重工业 l :两个基本点 高速发展 斯大林的斯大林的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战略 58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l 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的工业化由此发端。“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结构已经呈现出重工业化的趋势。l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重工业严重倾斜。l 第三个五年计划。由于德国入侵和卫国战争的爆 发而被打断。但是,1938194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计划规定的86%,其中生产资料完成计划的90%,消费资料完成80%。l从1928年实施“一五”计划到1

    36、941年,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序序幕幕关关键键最后最后阶段阶段59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l苏联的工业化的特点:(1)政府政府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3)快快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经济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经济l1941年德国突然入侵苏联,打断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和平建设,苏联经济被迫转入战争轨道,实行战时经济。推动者推动者基础基础速度速度60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l苏联战时经济的特点:(1)战时经济机构是1941年成立的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它拥有国家的全部权力,统一领导前线和后方的工作。(2)战争时期,苏联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沿用计划调

    37、拨资源的方法支持战争经济。(4)将工业转入军工生产。l评价:苏联战时经济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前方所需要的大量物资,而且也保证了后方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最基本要求。61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一、日本的军事扩张一、日本的军事扩张l在这一时期,日本出现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高涨。l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开始。同年,日本颁布了发展战时统制经济的一个详细纲领:国家总动员法。l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根据重要产业团体法,在一切主要工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建立“统制会”,把所有大中小企业都强制纳入由垄断巨头总管的军需生产中。l日本为了维持战争需要,一方面,在国内增加捐税、扩大国债及实行通

    38、货膨胀政策,另一方面,竭力在殖民地和被占领地区进行搜刮和掠夺。l日本的整个工业生产在1941年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1945年日本的统制经济破产。62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二、纳粹德国的经济二、纳粹德国的经济l1929年德国经济危机严重,市场严重缺乏,纳粹适时用民族社会主义赢得民心,用重建强大的军队迎合德国大资产阶级的胃口,希特勒上台。l希特勒掌权后,大力推行法西斯军事经济,使经济为战争服务。l希特勒采用强制卡特尔化的办法,控制生产、控制价格,将生产过剩的危机消灭在进入市场之前,而不是利用市场做事后的调节。l战争期间,德国通过疯狂掠夺各占领区来补充原料、燃料和农产品的不足。l随着希特勒

    39、军事侵略失败和战场转入德国本土,供应脱节现象日益严重。到法西斯德国被迫投降时,德国战争经济全面崩溃。63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三、被占领的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三、被占领的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l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经济转入了为德国法西斯战争服务的轨道。(1)德国向法国索取巨额的占领费。(2)对法国的资源进行有组织的掠夺。五年里,包括占领费在内,法国共向德国上缴8625亿法郎,法国经济大伤元气。法国法国64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l意大利很早就建立了法西斯制度,1942年军事工业达到最高点。l军事扩张经济的制约性同时也在阻碍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1943年春,意大利

    40、经济已经面临危险。l同年秋季,意大利领土变成战场,意大利战时经济完全陷入混乱及解体状态。1945年,处于被占领状态下的意大利,真正到了百业凋敝、山穷水尽的地步。意大利意大利65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验l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实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国家垄断组织。第二,实行国有化。第三,采取计划和财政手段控制经济。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验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验 一战一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未得承认 两战之间两战之间 过渡期二战二战成熟的实验机会66复习l关键术语关键术语 世界大战 战时经济 法西斯军事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l思考题思考题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并说明是否具有共同点。2.说明第一世界大战遗留的赔款问题对大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析苏联战时经济的作用。4.试比较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事经济的异同。5.试述国家干预的思想在英美战时经济中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五篇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017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