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信号转导.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信号转导.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精品 课件 信号 转导
- 资源描述:
-
1、1,分子生物学,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邢文英,2,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3,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信息及环境变化信息的调节控制。 单细胞生物与外环境直接交换信息。 多细胞生物中的单个细胞不仅需要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还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在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他们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要通过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才能完成。,5,信号转导: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外界信号,通过系统级联传递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引起细胞生理反应或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对环境变化作出应答的过程。,6,细胞信号转导在应答环境刺激和调节基因表达、
2、生理反应的同时,不仅维持着细胞正常代谢,最终决定了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的基本现象。,7,1991 E.Nelzer和B.Sokmann 离子通道信号概念 1992 Krebs和Fisher 糖原代谢中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1994 Gilman和Rodbell G蛋白在细胞中的传导作用 1998 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Ferid Murad NO的信号功能 2000 Arvid Carlsson Paul Greengard Eric R. Kandel 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 2004 Linda B Buck 发现气体感受
3、器及嗅觉系统,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8,内容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物质基础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过程的基本规律 信号转导研究在医学中的意义,9,(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二)受体(receptor) (三)G蛋白 (四)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 (五)调控结合元件,一、细胞信号转导的物质基础,10,(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是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学信号,但
4、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和细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11,1. 细胞间信号分子(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细胞间信号分子是内外环境变化的产物,是细胞对环境刺激的直接反应,也是调节细胞代谢和功能的首要的信号分子,因此,一般将细胞间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the first messenger)。 根据产生和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等。,12,(1)激素(hormone),又称内分泌信号(endocrine signal),特点 由特殊分化
5、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 大多数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弥散; 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缓慢持久。,例如 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13,含氮激素(蛋白质和肽类) 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类固醇激素 性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按激素受体的分布部位 :,胞内受体激素: 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 胞膜受体激素: 除甲状腺素外其他的含氮激素,按内分泌激素的化学组成分为:,14,(2)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又称突触分泌信号(synaptic signal),特点 由神经元分泌; 通过突触间隙到达下一个神经细胞; 作用
6、时间较短(几毫秒),作用范围集中准确,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短暂。,例如 乙酰胆碱、脑啡肽、谷氨酸、甘氨酸等。,15,(3)局部化学介质(local chemical transmitter),又称旁分泌信号(paracrine signal,特点 由体内某些普通细胞分泌; 不进入血循环,通过扩散作用到达附近的靶细胞; 一般作用时间较短。,例如 组胺、生长抑素、前列腺素等。,16,(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大多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组织、腺体组织和胚胎组织中。 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多肽类物质。 生长因子主要有EGF、NGF、VEGF、PDGF、FGF、TGF-等。,17,(5)细
7、胞因子(cytokines) 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间质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或多肽。 一般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学活性。 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mine,IL)、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趋化因子(chemokine)、克隆刺激因子(clone stimulating factor,CSF)、TGF-等。,18,(6)气体信号分子等(NO、CO、HS) NO在NO合成酶(NO synthetase,NOS)催化下由精氨酸氧化产
8、生。 NO作为气体小分子,在细胞间、细胞内可以更迅速传播扩散,无需跨膜转导机制而直接作用于胞内靶酶。 (7)代谢物、光子、离子、药物等,19,2.细胞内信号分子(in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这类细胞内信息分子通常是在细胞间信号分子的指导下产生,通过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开启关闭细胞膜离子通道、调节细胞核内基因的转录等,最后调节细胞内代谢,控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分化。 相对于细胞间的第一信使而言,细胞内信号分子一般称为第二信使(the second messenger)。,20,核苷酸衍生物:环腺苷酸(cAMP) 环鸟苷酸(cGMP) 脂类衍生物:甘油二脂(DA
9、G) 糖类衍生物:三磷酸肌醇(IP3) 无机离子: Ca2+ 信号蛋白分子:Ras、Jak、Raf等。,化学性质,21,第三信使(the third messenger),第三信使又称DNA结合蛋白,是指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为一类可与靶基因特异序列相结合的核蛋白,能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发挥转录因子或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22,3. 细胞间通讯的类型,高等生物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机体功能上的协调统一要求有一个完善的细胞间相互识别、联络和相互作用的机制。 细胞通讯(cellular communication): 指多细胞生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联络及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通
10、过各种信号分子的作用而实现的。,23,(1)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是由结合于质膜的蛋白质形成的“连接子”(connexon)结构组成。允许小分子物质(1.5KD)如Ca2+、cAMP等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间隙连接的功能表现在电偶联传导、胚胎发育与分化、代谢的协调、细胞增殖的调控等。,24,细胞间隙连接,25,(2)表面接触通讯 表面接触通讯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26,辅助刺激信号:T细胞-CD28APC-B7,27,(3)化学信号通讯 化学信号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指相隔
11、一定距离的细胞之间,靠分泌发放化学信号分子进行相互联系与通讯。 除化学信号外,某些物理信号(光、电等)也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组成部分。,28,化学信号通讯,29,化学信号通讯类型,30,受体(receptor) : 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可以特异地识别与结合化学信号物质(配体)并能激发靶细胞产生特异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二)受体(receptor),受体功能: (1)识别自己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与之结合。 (2)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准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胞内,启动一系列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最后导致特定的生物学效应。,31,配体( ligand ) :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
12、性分子称为配体。如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毒素等。 配体除了与受体结合外,本身并无其它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产物,也不能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点;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32,1受体作用的特点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很强的专一性,由于配体和受体都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因此,一种配体只能与之相匹配的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它受体结合。,(CCR-5:RANTES、HIV辅助受体) (RANTES:CCR-5、CCR4),33,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高度亲和力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很高,这种高亲和力保证了很低浓度的配体(10-910
13、-12 mol/L )就可以起到充分的调控作用。,34,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饱和性,受体完全与配体结合后,即使再增加配体的浓度也不会增加细胞的效应,表现出饱和现象,充分体现了细胞对外源环境变化的自身保护作用。,配体-受体结合曲线,35,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之间通过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结合,这种结合不牢固,容易结合,也容易分离。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逆性使细胞在外源信息分子浓度下降后,可迅速终止针对该信息所发生的变化。,36,受体的可调节性 配体的浓度可调节受体的数目,使受体数目减少称为下降调节(down regulation),如胰岛素对胰岛素受体的调节;使受体数目增多则
14、称为上升调节(up regulation ),如HDL对HDL受体数目的调节。,37,2.受体的分类,接收的是不能进入细胞的水溶性化学信号分子和其它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溶性激素分子、粘附分子等。,细胞表面受体,接收的信号是可以直接通过脂双层胞膜进入细胞的脂溶性化学信号分子,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等。,细胞内受体,38,(1) 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绝大部分是镶嵌糖蛋白。根据其结构和转换信号的方式又分为三大类: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偶联受体 (单跨膜受体)。,39,离子通道受体(ion-channel receptor),由多亚
15、基组成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反应快(几毫秒)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 配体:神经递质,40,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模型,41,. . .,. ,.,.,.,受体,配体,Cell,Cell,通道关闭状态,通道开启,细胞应答,42,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与G蛋白偶联 一个单肽链,形成7个螺旋的跨膜结构 七螺旋受体(seven-helix receptor) 配体:神经递质、肽类激素、趋化因子 外源刺激(气味、光),43,酶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一旦与配体结合,受体就具有酶的活性 这种受
16、体通常只有一个跨膜螺旋 配体:生长因子、细胞因子,44,酶偶联受体包括: 受体Tyr激酶 受体Ser/Thr激酶 受体Tyr磷酸酶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耦联Tyr激酶的受体,45,三种膜受体的特点,46,(2)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的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或转录因子类)。,配体: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和维甲酸等,多为反式作用因子,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 与DNA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47,A/B区(N端的受体调节区):高度可变,长短不一。具转录活性,而且决定启动子专一性和细胞专一性,即它在选择激活不同的靶基因,决定激素多样
17、性上有重要意义。 C区(DNA结合区):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 E区(C段的激素结合区):与激素结合;参与转录激活;为受体二聚化所必需;与抑制蛋白结合。 D区(铰链区):位于DNA结合区与配体结合区之间的一段短的氨基酸序列,含核定位序列 (NLS) 。,受体的结构,48,49,(三)G蛋白,广义的G蛋白是指所有能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细胞信号转导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蛋白主要有两类: 异三聚体G蛋白:与膜受体偶联,位于细胞膜内侧,由、 三个亚基组成,一般称为经典G蛋白或大G蛋白。 低分子量G蛋白(21kD):存在于不同的细胞部位的小分子量G蛋白,也称为“小G蛋白”,Ras是第一个被发现
18、的小G蛋白。,50,(四)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从供体分子上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A、PKG、PKC等。 酪氨酸蛋白激酶:RTK、JAK、Wee等。 双重底物特异性蛋白激酶:MAPKK,51,2.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于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蛋白磷酸酶也具有底物特异性,分类与蛋白激酶类似。 ,52,(五)调控结合元件,这些结构
19、域像电路中的接头元件一样把不同的信号分子连接起来,称为调控结合元件(modular binding domain)、接头蛋白(adaptor)或连接蛋白(linker)。它们在不同的信号转导分子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如SH2结构域、SH3结构域、PTB结构域、PH结构域等。,信号转导通路形成要求信号转导分子之间可特异性地相互识别和结合,即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这是由信号转导分子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结构域介导的。,53,信号转导分子中的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的分布和作用,54,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及其识别模体,55,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含有结构相似但并不相同的SH2结构域,因此对于含有磷酸化酪氨酸的不同模体具
20、有选择性。,SH2结构域(Src Homology 2 domain): 由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介导信号分子与含磷酸酪氨酸蛋白分子的结合,并与磷酸化酪氨酸的磷酸基团结合。这种结合依赖于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及其周围的氨基酸残基所构成的基序(motif)。,56,SH3结构域(Src Homology 3 结构域): 介导信号分子与富含脯氨酸的蛋白分子的结合,其亲和力与脯氨酸残基及邻近氨基酸残基所构成的基序序列相关。,57,PH结构域(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 PH结构域在血小板蛋白pleckstrin中重复出现,故命名为pleckstrin同源序列(plec
21、kstrin homology)。 由100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目前已知它可与膜磷脂类分子PIP2、PIP3等结合,使分子定位于细胞膜,有利酶活性的发挥。同时也发现一些蛋白分子如PKC和G蛋白的亚单位也可与PH结构域结合。 PH结构域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脂类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58,PTB结构域(protein tyrosine binding domain): 由约1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SH2结构域一样,PTB结构域也可以识别一些含磷酸酪氨酸的基序,但其结合基序与SH2结构域有所差别。,59,作为调控结合元件,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个信号分子可以
22、含有两个以上的调控结合元件,因此可以同时与两种以上的其它信号分子结合。 同一类调控结合元件可存在于多种不同的信号转导分子中。这些结构域的一级结构不同,因此对所结合的信号分子具有选择性,这是信号分子相互作用特异性的基础。 这些结构域本身均为非催化结构域。,蛋白激酶,Btk,PH,TH,SH3,SH2,催化区,衔接蛋白,Grb2,转录因子,stat,细胞骨架蛋白,tensin,/,60,二、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一)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构成 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由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完成的。其结构基础是一些关键的蛋白分子和一些小分子活性物质,这些分子均可以称为信号转导分子(signal trans
23、ducer)。如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GTP结合蛋白、cAMP、cGMP等。,61,(二)信号在细胞内转换和传递的基本方式 1.小分子信使的浓度或细胞内的定位分布发生改变 很多小分子化学物质作为外源信息在细胞内的信使, 对相应的靶分子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62,2.大分子信使的构象变化 许多蛋白质分子接受外源信息或其上游分子的信号使其自身的构像发生改变,构象变化主要引起3种效应:,增强或抑制酶类信号转导分子的催化活性; 许多分子在构象变化后暴露出潜在的亚细胞定位区域,转位(translocation)至细胞膜或细胞核; 募集新的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相互作用分子解离。,63,蛋白质分子
24、的化学修饰:最主要的是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95%发生在丝氨酸,5%发生在苏氨酸,0.01%0.1%发生在酪氨酸)及GTP结合蛋白GTP/GDP结合形式变化。 小分子信使的变构效应:小分子信使作为变构剂结合于靶分子使之发生构像变化进而促使靶分子的活性改变(cAMP结合于PKA使之活化)。 大分子信使的变构作用 :同一种分子的二聚体化或寡聚体化也可以引起分子的构像变化而发生激活或抑制。,引起信号转导分子发生构象变化的因素有3种:,64,3.蛋白质分子的细胞内定位改变 定位变化可以是原本位于细胞浆的分子转位到细胞膜的内侧,也可以转位到细胞核或其它细胞器,从而将信号传递到相应部位。 4.蛋白质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