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沪教 三下数学 从算筹到计算器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98991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PPTX
  • 页数:16
  • 大小:1.7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沪教 三下数学 从算筹到计算器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沪教 三下数学 从算筹到计算器课件 数学 算筹到 计算器 课件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沪教版 (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13-14cm,多用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多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约二百多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或地上都能摆弄。

    2、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例例横式横式123456789纵式纵式123456789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用算筹表示数字用算筹表示数字1231231 12 23 38768768 87 76 6用算筹来表示

    3、数字用算筹来表示数字千百十个3763376370370394109410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计算452+327452+327的过程:的过程:4 5 2先加三百先加三百7 5 2再加二十再加二十7 7 2再加七再加七7 7 9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计算130+505130+505的过程:的过程:框框梁梁上珠上珠下珠下珠档档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顶珠顶珠底珠底珠一个一个下珠下珠表示表示1,一个,一个上珠上珠表示表示5。个个位位十十位位百百位位用算盘数数

    4、、记数。用算盘数数、记数。先定位,先定位,再拨珠。再拨珠。当当 堂堂 训训 练练一、下面算盘上的数各是多少?一、下面算盘上的数各是多少?()()()()56770471608000二、在算盘上表示下列各数:二、在算盘上表示下列各数:5 84000208769820三、在算盘上算一算:三、在算盘上算一算:+367+5496-4259-4857 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筹算算”演变而来的。演变

    5、而来的。“筹算筹算”就是运用就是运用“筹码筹码”一种削制竹签来进行运算。唐代一种削制竹签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开始用末年开始用“筹算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筹算筹算”的除法歌诀,明的除法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十全算法十全中,已正式有了中,已正式有了“算盘算盘”这一名称。约在这一名称。约在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而论述算盘的著作,在十五世纪中叶已经很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而论述算盘的著作,在十五世纪中叶已经很多了。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方便,遂在我国普遍应用。同时,多了。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方便,遂在我国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

    6、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当然,算盘珠毕竟要靠人手来拨动,其运算速远远比不上电子计算当然,算盘珠毕竟要靠人手来拨动,其运算速远远比不上电子计算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自动运算”。1642 1642年,年仅年,年仅19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

    7、那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减计算。1694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一直要到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计算器的由来计算器的由来例例 1我们来认识一下计算器。我们来认识一下计算器。电源开关电源开关/清除键清除键 ON/C累加键累加键累减键累减键存储呼出键存储呼出键修正键修正键清

    8、除储存键清除储存键M+M-MRCEMC按键按键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按一下按一下 接通电源接通电源就可以用了。就可以用了。ON/C接通状态下,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按任意键,会自动关闭电源。接通状态下,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按任意键,会自动关闭电源。有关闭键有关闭键 的计算器,只要按的计算器,只要按 ,就可以关闭电源。,就可以关闭电源。OFFOFF例例 2接通电源后,依次按下列按键:接通电源后,依次按下列按键:8 86 63 31 15 5仔细观察液晶显示屏,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液晶显示屏,你发现了什么?先键入的数字在高位上。先键入的数字在高位上。88 68 6 38 6 3 18 6 3 1 5算算 盘

    9、盘 的的 认认 识识算盘一般呈长方形,四周的框子,叫做算盘一般呈长方形,四周的框子,叫做“框框”(也可以叫做(也可以叫做“边边”););一根一根穿过梁的细杆子,叫做一根一根穿过梁的细杆子,叫做“档档”;档档穿在档上的圆珠,叫做穿在档上的圆珠,叫做“算珠算珠”(通常也叫做(通常也叫做“算盘珠算盘珠”););算盘珠算盘珠在梁的上方有两粒算珠,这两粒算珠叫做在梁的上方有两粒算珠,这两粒算珠叫做“上珠上珠”,第一粒上珠叫做,第一粒上珠叫做“顶珠顶珠”;上珠上珠顶珠顶珠在梁的下面有五粒算珠,这五粒算珠叫做在梁的下面有五粒算珠,这五粒算珠叫做“下珠下珠”,第五粒下珠叫做,第五粒下珠叫做“底珠底珠”;下珠下珠底珠底珠中间有一根横木,将算珠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根横木叫做中间有一根横木,将算珠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根横木叫做“梁梁”;梁梁算盘是一种计算工具。由框、梁、档和算珠组成。算盘是一种计算工具。由框、梁、档和算珠组成。在记数和计算时,一般不用顶珠和底珠,上珠代表在记数和计算时,一般不用顶珠和底珠,上珠代表“5”,每一粒下珠代表,每一粒下珠代表“1”。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个位记号个位记号框框再再 见!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沪教 三下数学 从算筹到计算器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989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