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社会保障法(第六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件社会保障法(第六版).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社会保障 第六
- 资源描述:
-
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本章概要l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l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原则l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l 第五节 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发展与改革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l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l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2、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l1.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l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l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和实施的。l4.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促进社会发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l(一)社会保险l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方式,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伤、残、死、失业等困难,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疾病医疗保险。新编21世纪法学
3、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l(二)社会福利l社会福利,是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包括一般的社会福利、职工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l(三)社会救济l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于那些因自身、自然和社会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其由社会救济、救灾救济和扶贫救济三部分构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l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l(四)社会优抚l社会优抚,是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在物质上给予优待和抚恤的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伴随着军队
4、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l社会优抚包括社会优待、残疾抚恤和死亡抚恤。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l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l(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l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以基本法律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还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社会保障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l(二)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l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各类单位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l 一、社会保障
5、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l(二)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l其一,调整国家与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l其二,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l其三,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l其四,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用人单位和乡村集体组织之间的关系l其五,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l其六,调整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关系。l其七,调整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关系。l其八,调整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中的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l 二、社会保障法的特征l(一)社会保障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性l广泛的社会性是社会保障法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社会保障法的权利与义务广泛地涉及
6、全体社会成员。l(二)社会保障法是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的统一l(三)社会保障法是人道主义与互助共济的统一l(四)社会保障法具有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l(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由多项法律协调构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原则l 一、社会保障法的功能l(一)社会保障法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l(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l(三)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l 二、社会保障法的原则l(一)实行有条件的社会共同责任的原则:l即通过强制性的立法建立社会共同责任机制,使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
7、l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原则l 二、社会保障法的原则l(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l(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应适应本国国情的原则l(四)坚持社会公平与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l 三、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关系l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原则l 三、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关系l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
8、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被公认为社会安全网或社会稳定器。l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内容则是社会保障机构应当给予被保障人的各项待遇,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待遇。l劳动法律关系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而社会保障关系中的一些项目则并不要求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一、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l(一)社会保障法的产生l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1601年颁行的济贫法,该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保障从分散走向统一,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从随意性走向
9、法律化。l(二)社会保障法的形成l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社会保障法制化,标志着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项新兴的独立法律制度已经形成。l(三)社会保障法的发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二、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和调整l(一)社会保障法的完善l这一阶段以英国工党政府宣布的“福利国家”的建成为标志,“福利国家”的建立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推行。社会保障法的完善还体现在这一时期立法的内容上,即立法使社会保障普遍地向全民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苏联、东欧以及中国和亚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保险”制度纷纷建立,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新编21世纪法学
10、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二、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和调整l(二)社会保障法的改革与调整l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也进入改革与调整时期。l由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范围广,标准高,社会保障开支增长率普遍高于本国经济的增长率,从而出现“福利国家危机”和“福利困境”现象。从总体上看,这些国家社会保障法的改革与调整主要在于增收节支,即增加社会保障费的收入,减少社会保障金的支出。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法l(二)社会保障法的改革与调整l新中国成立前的新
11、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始就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张。l1948年公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在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方面的专门的单行法律。这些立法活动,不仅对支援解放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成为新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雏形和基础。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社会保障法l(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7年的创立时期l这一时期主要是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颁布了一些基本立法。l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同时,
1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l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社会保障法l(二)从1958年至1966年的改革时期l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对一些不适应经济建设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l国家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工作各个方面陆续颁布了大量的法规、规定,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范围、保障水平和享受资格等各方面都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13、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社会保障法l(三)从1966年至1978年的停滞时期l“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险制度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项管理机构被撤销,当时负责职工社会保险事务的工会被停止活动,负责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劳动部、民政部、卫生部、人事部门等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无人管理。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保障法l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14、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也相应提到了议事日程。l2010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更是我国首次将社会保险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调整和规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开创了新局面。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四、近年来的社会保障法l2012年12月28日和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两次修改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积极老龄化”理念确定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写入了法律。l2016年2月3日,国务院第122次
15、常务会议通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l2016年4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管理办法。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 概论l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l 四、近年来的社会保障法l2016年12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14次部务会审议通过、财政部审议通过了企业年金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问题l1.社会保障的含义是什么?l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
16、特征?l3.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l4.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l5.社会保障法具有哪些功能?l6.社会保障法应当实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l7.案例:张照华与湖北丹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社会保险纠纷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本章概要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 l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和原则 l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的分类和内容 l 第四节 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和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一、社会保险的定义l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伤、残
17、、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对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给予物质帮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l社会保险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社会保险是国家在其患病、伤残、失业、年老等情况下给予物质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其对象涉及全体社会成员。l狭义的社会保险仅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用人单位的职工和赡养亲属给予经济保障。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l(一)社会性l1.保险范围的社会性:享受保险对象范围广泛,包括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身份的各种劳动者l2.保险目的的社会性。
18、建立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既反映社会的政治进步,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l3.保险组织和管理的社会性。社会保险主要是一种政府保险制度,它由国家通过立法确认和规定,并在保险资金的筹集、发放、调剂、管理等方面,由政府组织实施。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l(二)互济性l社会保险的互济性,一方面表现在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并依据调剂的原则集中和使用资金,解决不同情况下的劳动者的特定的基本生活需要,使由于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和丧失劳动能力等事件,对劳动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通过互济共助使其获得帮助。另一方面,劳动者寿命长短、生病与
19、否以及生病严重程度、伤残或丧失劳动能力与否以及其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并且不可能完全等同,而社会保险的目的则是相同的,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l(三)补偿性l1.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或财富,除了一部分表现为劳动报酬返回给劳动者之外,另一部分作为社会的各项扣除,纳入了政府收入的范畴。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中,国家负担部分,其最初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将这部分再返回给劳动者,其实质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的一种补偿。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20、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l(三)补偿性l2.劳动者在向社会提供劳动能力,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的期间,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将报酬的一定比例,作为劳动保险基金缴纳,待年老、患病、负伤、失业、生育和丧失劳动能力时,又依照国家规定标准领回,是社会保险补偿性的具体体现。l3.在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况下,劳动者所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直接反映了社会保险的补偿性。因此,劳动法第70条将社会保险确定为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科学的。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三、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l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
21、畴,它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体系。由于社会救济不必然涉及劳动范畴,救济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劳动者,因而从劳动法律体系方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通过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现。l1.在权利义务方面,社会保险是双向的,既强调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个人的责任,又强调劳动者个人本身应当履行的义务;而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都是单向的,一般只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三、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l2.在资金来源方面,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个人、社会(包括劳动者所在用人单位或雇主)、国家三方合理负担,分别按一定比例缴纳保
22、险基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强调由国家和社会向个人提供。l3.在保障手段方面,社会保险是预防型的,强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预先筹措和积累,防患于未然;而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是被动型的,是出现了生活困难和社会问题才采取的补救性措施。l4.在保障对象方面,社会保险的对象不是全体公民,而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劳动者;而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所保障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劳动者,而是全体公民。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三、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l5.在保障水平方面,由于劳动者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保障水平就不仅是对劳动者本人基本生活
23、的保障,而且包括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因而社会保险的待遇与优抚保障的待遇一样,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较高的;而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水平却是最低的,目的仅在于减轻受益者的家庭负担。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l 四、社会保险法的概念l社会保险法是调整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它对社会保险的项目体系、实施范围与实施对象、经费来源、待遇标准、发放办法等内容作出法律规定,并且明确社会保险机构的性质与职能、社会保险的组织形式与地位、社会保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和原则l 一、社会保险法的
24、功能l(一)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l社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主要部分,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一道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l(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l就劳动者而言,社会保险法为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和生产劳动,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素质,从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减轻了用人单位的压力和负担,为用人单位解除了后顾之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和原则l 一、社会保险法的功能l(三)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l社会保障法通过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25、和再分配,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l(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l社会保险法通过建立社会互助共济的法律制度,使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直接的关注。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l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和原则l 二、社会保险法的原则l(一)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l社会保险水平指社会保险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直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相联系,并且直接影响投资、储蓄、失业率等经济活动。社会保险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可能、创造条件。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财富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