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课件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29670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PPTX
  • 页数:133
  • 大小:608.7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件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件 中国 法律 思想史 第四
    资源描述:

    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上篇 先秦法律思想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途径l 2.夏、商神权法思想l 3.西周神权法思想的发展l 4.西周的宗法制度与礼治思想l 5.周公的法律主张l 6.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与诸子学说l 7.儒家的法律主张l 8.孔子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l 9.孟子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要重要内容提示内容提示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0.荀子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l 11.法家的法律主张l 12.商鞅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l 13.韩非子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l 14儒法两家在法律问题上的对立与融合l 15先秦法律思想的演变重要重要内容提示内容提示3新编

    2、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l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本章概要本章概要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6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l 一、国家产生的标准l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国家的产生有以下两个明显的标志:l(1)由原先按血缘划分国民变为“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即国家产生之前,共同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氏族成员都具有血缘的关系,而国家的统治是按地域划分行政组织的。l(2)氏族社会的民主制度瓦解,“公共权力”设立,氏族民主选举制或禅让制变为世袭制。所谓“公共权力”,就是将以往氏族成员所具有的权

    3、利剥夺一部分,改为统一由部落首领或王来行使。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7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l 二、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l 1.五帝五帝: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时期,距今大约五千年。古 籍记载帝系不一。l(1)黄帝在战争中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并获得了对辽阔疆土的统治权l(2)五帝时期出现了“官”,统治者垄断了祭祀上天的权力。l(3)氏族民主制度尚存在。自黄帝至舜,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地域关系”正在逐渐取代“血缘关系”,而国家的“公共权力”也正在萌芽中。但是氏族社会的民主制仍然存在,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禅让制”。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

    4、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8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l 2.2.夏夏的建立与国家的的建立与国家的形成形成l(1)禅让制变为世袭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制 禹为部落首领时,传统的氏族民主制度遭到破坏。禹的儿子启以武力 夺得帝位,建夏,并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开启了王位世袭。l(2)划分划分“九州九州”夏代,国家已经形成。禹统治时期,已突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划分居民的传统,开始将自己统辖的地域划分为9个区域,以地域为单位,统辖居民。l(3)“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在夏代逐渐在夏代逐渐完备完备 礼记明堂位记载,“夏后氏官百”。这说明夏已有了官僚机构。作为这种“公共权力”的重要构成,武装力量专门的军队

    5、在夏也已具备。据文献记载,夏也有了监狱,称为夏台、圜土。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9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l 3.中国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殊性古代国家形成的特殊性l 国家国家的产生还有其他的标准的产生还有其他的标准,比如,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并以此作为生产工具,文化上一般应该有了文字。l 中国中国国家在形成时的特殊性表现国家在形成时的特殊性表现在,在经济、文字相对滞后的状况下,国家就已经产生。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铁器和文字出现后方形成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l 经济、文化形态尚处在部落联盟即氏族血缘制的后期,但政治形态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具有国家的完整形态

    6、,学界将这一现象称为“政治早政治早熟熟”,并认为“因为早熟,没有来得及清算氏族制度,反而在它的废址之上,建立了城市=国家,也即是诸侯的营垒,经济的赘疣,或者是公族国家”。l 维护并改造原有的血缘组织使其服务于国家,而不是简单地“清算”传统,是中国国家起源的特征中国国家起源的特征,这也是中国人格外珍惜传统的历史渊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10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l中国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有二法律起源的途径有二:l一是自黄帝时便日益频繁的部落战争,导致了“刑”的出现,即古人所言“刑起于兵”。这种以军事首长权威为后盾的“法”是后世刑律之源。

    7、l二是部落时期庄严的祭礼导致了“礼”的形成与发展。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法”,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括了国家的典章、家族的规约、民间的习俗,也包括了人们对法的价值的追求。它是中国古代法的精神与核心之所在。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11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l 一、“刑起于兵”l1.1.黄帝黄帝时代的部落时代的部落战争战争l 黄帝时期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当然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则是为了本部落对于其他的部落具有支配的权力、具有宗主的地位,这已经带有明显的政治性了。l2.2.战争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

    8、者的镇压是“刑刑”产生的产生的温床温床l(1)战争中的号令演变为法,“刑”成为惩罚违背号令者的手段。这种产生于兵戎之中的权力,就是“法”的温床。战争中的分工,改变了部落成员间的平等的关系。l(2)用刑征讨、镇压敌对部落和被征服者。对敌对部落的征伐,本身便是一种极刑,故而汉书刑法志言,“大刑用甲兵”。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国家与法律的古代国家与法律的缘起缘起12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l 二、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l1.1.“礼礼”源于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具有神圣源于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具有神圣性性祭祀须有仪式与程序,这就是礼的渊源。因此,礼不仅具有强

    9、制性,而且具有神秘性。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在当时无疑具有法的性质。礼,通过祭祀,将人间的秩序,变成神的旨意。l2.礼礼成为习惯法成为习惯法 从礼的内容来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许多风俗习惯,通过祭祀直接演化为礼。从适用范围上说,最初的礼与风俗习惯都以具有共同信仰、共同祖先的成员为对象。礼的实现,虽然也需要舆论的维护,需要同一部落成员所具有的共同信仰,但其最强有力的后盾则是神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国家产生的一般标准是什么?l 2.中国国家和法律产生的特殊性是什么?l 3.试论“刑起于兵”。l 4.简述礼与祭祀、部落习俗的关系。思考题思考题1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李

    10、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l 2.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l 3.美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册杨东纯,马雍,马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l 4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1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1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礼治”思想l 第三节 周公的法律思想本章概要本章概要1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17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

    11、法思想l 一、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l 1.神权法思想的概念与特征 神权法思想反映于法律方面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l(1)神(或上天)是至高无上的,而国王的统治权力来源于神,即君权神授。l(2)违背法令就是违背神意。为了顺应神意,必须严厉制裁违法者。l(3)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若遇有疑难、无法裁断的案件,则通过特定程序,直接由神裁判。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18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一、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l 2.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原因l(1)自然的压迫。l(2)社会的压迫。l(3)政治统治的需要。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

    12、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19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二、夏、商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天罚”观l 1.夏、商的敬天思想 (敬天思想早在夏代已经产生,在商代发展到高峰,其主要表现在祭祀仪式的隆重、完善方面。l(1)孔子极力赞扬夏禹对鬼神的恭敬和对政事的勤勉:对夏禹我没有任何非议。l(2)商人对天地鬼神的崇拜可以说达到了极致。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0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二、夏、商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天罚”观l 2.“受命于天”的思想l 所谓“受命于天”,就是统治者宣称自己是受上天

    13、的委托来统治人间的。在人间,统治者就是上天的代言人。l商代统治者“受命于天”的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l(1)第一,宣称本部族即商部族的血缘为人间至尊,商部族与上天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l(2)第二,神化自己的祖先,宣扬自己故去的祖先已成为上天的好友,常伴随于上天的左右。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1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二、夏、商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天罚”观l 3.“天降典刑”的思想 箕子向周武王呈献的“夏政”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l(1)第一,洪范这部大法非人所制定,乃上天所赐。l(2)第二,天对违背“天法”者能给予处罚。l

    14、(3)第三,洪范以自然界的演化规则为法。法律是上天所赐,也是自然的启发。l 4.“恭行天罚”的思想 “天罚”一般都是通过征讨来实现。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2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l 三、西周统治者对神权法思想的补充与发展l 1.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 周人在取代了商人的统治后,仍然宣扬王权来源于“天命”,神权是王权的后盾。l 2.以德配天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修正和补充“以德配天”的主要内容如下:l首先,周人认为“天”是公正的,其与任何人都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天命”是可以转移的。l其次,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德”

    15、。l最后,“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3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礼治”思想l 一、夏、商、西周的宗法制l 1.宗法制产生的原因l 2.宗法制的内容l 第一,以王室血缘为纽带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l 第二,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l 分封制有两个主要特点:l(1)经济上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直接相联系。l(2)西周的分封除一部分因功受封的异姓诸侯外,基本上是按宗法关系进行的。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4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礼治”思想l 二、礼

    16、、礼制与礼治l 1.礼制的主要作用有二:l 一是维护宗法等级,规定不同血缘出身的人具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l 二是利用血缘纽带,团结族人,以巩固统治。l 2.夏、商、西周的礼制,不同于原始社会中的礼:l 一是其有了等级或阶级的内容。l 二是其上升为国家的制度,具有普遍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5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礼治”思想l 三、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l 1.亲亲l 2.尊尊l 3.长长,男女有别l 四、礼治的特征l“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6第三节

    17、 周公的法律思想l 一、周公的法律主张“明德慎罚”l 1“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l 2“明德”的内容l(1)要关心民间疾苦,尤其对处于弱势的人们。l(2)统治者为政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l(3)对同族的贵族要给予特殊的关照。l(4)对民众要以教化为主,用古人之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7第三节 周公的法律思想l 一、周公的法律主张“明德慎罚”l 3.“慎罚”的内容l(1)不杀无辜,即不杀无罪的人,不滥杀人。l(2)“罪人不孥”。即一人犯罪,一人承当。l(3)区别对待。在量刑时要考虑不同的情况而加刑或减刑。l(4)恰当地适用法条。新编2

    18、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28第三节 周公的法律思想l 二、周公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法的影响l 1.“综合治理”的礼治模式l 2.注意对刑罚负面作用的控制l 3.“德”成为预防犯罪的防线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简述神权法思想的内容和产生根源。l 2.简述夏商时期的“天命”“天罚”思想。l 3.试论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l 4.试论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与特征。l 5.试论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l 6.简述周公的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思考题思考题2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l 2

    19、.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等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l 3.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l 4.法伏尔泰风俗论:上册梁守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l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3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第一节 传统法律思想的变革l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法律主张l 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本章概要本章概要3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3第一节传统法律思想的变革l

    20、一、神权法思想的瓦解l 1.发展了西周的“重德”传统,对“天”则敬而远之l 2.强调立法应顺应民l 二、礼治思想的动摇l 1.主张改良礼治的管仲、子产l“宽猛相济”l 2.彻底否定礼治的邓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4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法律主张l 一、道家的法律思想l 1.“道法自然”道”的特征:(1)道是万物之本源,它先天地而生,超越时空。(2)道是一种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运动规律。(3)道无声无形,但确实无所不在。自然法则,最为完美,最为权威。这是因为:l(1)自然法则是最公正无私的。l(2)自然法则能使万物和谐、平衡。l(3)自然法

    21、则是永恒的。l(4)自然法则广大无边,万事万物无不受其约束,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5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法律主张l 一、道家的法律思想l 2.对儒、墨、法诸家学说的批判l 首先,道家认为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是病态社会中的反常现象,因为它既不符合人之本性,更不符合道的宗旨。l 其次,道家反对墨家提倡的“尚贤”。所谓“尚贤”就是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l 最后,道家更反对法家提倡的“法治”,并认为天下大乱、人们犯罪增加恰恰就是因为人为法制定得太多太繁。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6第二

    22、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法律主张l 二、墨家的法律思想l 1.“不相爱”为乱世之根源l 2.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原则的立法主张l 3.“以天为法”l(1)立法者天子,应“以天为法”。l(2)民众以天子为法。l 4.执法要公正“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杀盗人非杀人”赏罚公正 ,“罪不在禁,惟害无罪”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7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法律主张l 三、阴阳家的法律思想l 1.创立了“时令说”德与刑附会于阳与阴,德为阳,刑为阴;l 2.灾异谴告 如果统治者未按“时令”行政,阴阳就会失调,五行变化就会出现混乱,自然界就会发生灾异。新

    23、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8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一、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l(一)孔子及其“礼治”的理想l 1.“仁”的含义 仁,有多重含义,但其最根本的意思是“爱人”l 2.礼治与仁的关系 礼治是达到“仁”的途径。l 3.孔子的理想是建立礼治社会 以道德为主,以制度为辅。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39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一、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l(二)孟子及其“仁政”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1)人性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l(2)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是仁

    24、政的核心,也是孟子思想的最为宝贵之处。l(3)兴教化:兴教化是推行仁政的方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40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一、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l(二)荀子及其“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l(1)法是由人制定的。l(2)法是由人执行的。l(3)任何制度都不能对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家大事、社会生活概括无遗。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二、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l 1.“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l(1)礼治的合理性。l(

    25、2)礼与法的关系。l 第一,礼是法的灵魂。l 第二,隆礼、至法。4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二、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l 2.“为政在德”的德治思想德治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统治者实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主张兴教化,实行以理服人的王道。l(1)孔子“有耻且格”的思想。l(2)孟子“以德服人”的思想。l(3)荀子的教化思想。4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l 三、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l 1.法的地位“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26、”l 2.法的核心“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l 3.法律的目的“胜残去杀”“必也使无讼乎”l 4.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其身正,不令而行”l 第一,君主的知人善任和提高官吏的素质相对制度的建设来说更为重要。l 第二,统治者的表率作用重于其发布的法令。4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一)商鞅及其“法治”思想l 1.商鞅变法l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1)实行连坐告奸之法。(2)鼓励耕战。(3)用法令迫使有两丁以上的家族分户,l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1)设立县制。(2)统一度量衡。(3)开阡陌而平

    27、赋税,鼓励农民开垦土地。4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一)商鞅及其“法治”思想l 2.商鞅的法律思想l(1)变法理论l(2)法治的基础。l(3)推行法治的方法。l 3商鞅法律思想的评价及影响4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二)申不害及其“术治”思想l 1.术治(1)申不害认为君主应有一套公开的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治理国家,尤其是治理官吏。这种公开之术,实际上就是主张君主“缘法而治”(2)申不害认

    28、为“循名责实”之外,君主还应有一套“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之术。l2.术与法的关系4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二)申不害及其“术治”思想l 1.术治(1)申不害认为君主应有一套公开的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治理国家,尤其是治理官吏。这种公开之术,实际上就是主张君主“缘法而治”(2)申不害认为“循名责实”之外,君主还应有一套“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之术。l2.术与法的关系47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

    29、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三)慎到及其“势治”思想l 1.尚法l 2.重势l 3.势与法的关系“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48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一、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l(四)韩非及其法、势、术结合思想韩非的法律思想体系,概括了前期法家思想的内容,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简要地说:l 一是从历史的发展、人性的好利恶害、人口的增长方面论述了法治的必然性。l 二是从法的本质、特征、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法治的必要性

    30、。l 三是从法、势、术三者结合方面论证了法治的可行性。4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二、法家的法律主张l(一)实施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性的必然l 1.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l 2.法治是顺应人性的治理方法l(二)法治的合理性l 1.法治较礼治更公正l 2.法治较礼治简明,并易于操作l 3.法治较人治更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5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三三章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l 二、法家的法律主张l(三)实行法治的途径l 1.以法为本l(1)要有完备的法制l(2)必

    31、须树立法律的权威l 2.君主要善用赏罚l 3.法、势、术结合l 三、“王道”与“霸道”儒、法两家不同的社会理想模式评析5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简述孔子的礼治思想。l 2.简述孟子的仁政主张。l 3.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l 4.试论儒家“为国以礼”的思想。l 5.试论儒家“为政在德”的思想。l 6.试论儒家的人治思想。l 7.简述商鞅的法治思想。思考题思考题5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8.简述申不害的术治思想。l 9.简述慎到的势治思想。l 10.简述韩非的法、势、术结合思想。l 11.试论法家对法治合理性的阐述。l 12.试论法家对法治必然性的阐述。l 13.试论

    32、法家关于实施法治之途径的设计。l 14.比较儒、法两家法律主张的异同思考题思考题5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1981l 2.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上海:上海书店,1990l 3.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修订本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l 4.俞荣根道统与法统“正名篇”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l 5.马小红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l 6.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5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篇 秦朝至清的法律思想5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秦汉时期法律思想

    33、的转折l 2.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主张l 3.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l 4.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与影响l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l 6.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l 7.柳宗元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l 8.宋明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重要重要内容提示内容提示5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9.王安石的变法思想l 10.朱熹的法律思想的内容l 11.丘浚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l 12.黄宗羲对传统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变革重要重要内容提示内容提示57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58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第一节 秦王朝的“法治”l 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l 第三节

    34、 西汉中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本章概要本章概要5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秦王朝的“法治”l 一、秦朝的法律指导思想l 1.“皆有法式”l 2.“专任刑罚”l 二、秦法治的得失l 1.法家法治理论自身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1)法仅是权力的工具,而不是制约(2)重型主义 (3)封闭性太强。(4)利攻不利守。l 2秦王朝的法治扩大了法家法治理论的缺陷,导致了暴政的产生6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l 一、黄老学派的概念 黄老学派,是指以黄帝、老子学说为宗旨的学派。其源

    35、于先秦道家,是先秦道家的一个分支。老学派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在法律上主张约法省禁、轻刑轻罚。黄老学派的特点是具有包容性和过渡性。l 二、黄老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这一时期的黄老学派既崇尚无为而治又强调法治。黄老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是从战国末年到西汉初的一百余年间,特别是在汉文帝、景帝统治的时期。6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l 三、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l 1.以道为本、文武并用、德刑相济黄老学派对儒家思想的兼容l 2.重视法律,要求统治者明法对法家思想的兼容l(1)立法简

    36、明并公布于众。l(2)统治者进退循法。l 3.约法省禁、刑不厌轻以道为本l文帝时期集其成:一是废除连坐收孥法。二是废除诽谤妖言法。三是废除肉刑。6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l 四、汉初黄老法律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影响l 1.首先,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对秦朝奉行的“专任刑罚”的统治思想持批判态度。l 2.其次,汉初黄老法律思想一改秦朝专任刑罚、重刑轻罪的做法。以“约法省刑”为指导,缓和了秦以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使政权的亲和力增加。l 3.最后,它对于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由秦朝的法家为本转变为西汉中期以后的儒家为

    37、本,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6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西汉中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l 一、正统法律思想的概念 正统法律思想是指汉武帝时确立的,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兼采阴阳家、法家、道家等各家之说的法律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德主刑辅,君权至上,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等。l二、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之因l 1.历史上的原因l 2.文化思想上的原因l 3.汉武帝性格上的原因6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西汉中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l 三、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l 1.“王者法天”的神权法思想l(1)首先,皇

    38、帝的权力并非不受制约“王者法天”l(2)其次,“三纲五常”是正统法律思想维护的核心。l 2.“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说l(1)从天道上讲l(2)从“人性”上讲6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西汉中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l 三、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l 3.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的立法主张l 4.“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l 5.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6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四四章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西汉中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l 四、正统法律思想的特点l 1.以儒家为本的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地位自汉至清不曾动摇。l 2.

    39、以礼为本、礼法并举、刑教结合缓和了社会矛盾,中国古代呈现出“开明专制”的气象。l 五、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l 1.积极意义l 2.消极影响67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简述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主张以及其历史地位。l 2.分析黄老学派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关系。l 3.分析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原因。l 4.简述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l 5.分析正统法律思想对“德主刑辅”的解释。l 6.论述正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思考题思考题68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1981l 2.陈顾远中国文化与中国法律陈顾远法律史论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l 3.张国华

    40、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l 4.法弗朗斯瓦魁奈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谈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l 5.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6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律学7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第一节 律学发展的文化背景l第二节 律学的沿革及评价l第三节 律学家的法律思想本章概要本章概要7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五五章章 魏晋南北朝的魏晋南北朝的律律学学第一节 律学发展的文化背景l一、魏晋玄学的发展l 1.玄学的兴起与发展l 2.玄学中的法律思想l(1)“名教出于自然”。l(2

    41、)反对繁法酷刑。l(3)内儒外道。l 3.玄学中的政治主张l 二、法律虚无主义7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五五章章 魏晋南北朝的魏晋南北朝的律律学学第二节 律学的沿革及评价l 一、律学的沿革l 1.律学的产生l 2.律学的发展l 二、律学家简介l 三、评价l第一,在立法上。l第二,在执法上。l第三,在审判方面。l第四,对法律的精确解释。7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五五章章 魏晋南北朝的魏晋南北朝的律律学学第三节 律学家的法律思想l 一、对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l 1.“礼乐抚于中”l 2.君权至上,“法出一门”l 二、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1.“理直刑正”的立法主张l 2.“随事取法”的

    42、审判原则l 3.刘颂“严明执法”的司法主张7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五五章章 魏晋南北朝的魏晋南北朝的律律学学第三节 律学家的法律思想l 二、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4.律学家对法律的研究成果l 其一,纳礼入律,“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使晋律成为儒家化的法典。l 其二,对律典体例继续修订。l 其三,用准确的语言对法律专有名词进行了解释,统一了人们对法律的理解。7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简述玄学家的法律观念。l 2.简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l 3.概述魏晋律学的发展。l 4.概述魏晋律学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l 5.简述“理直刑正”的内容

    43、。思考题思考题7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6简述刘颂“严明执法”的主张。l 7简述律学家的法律研究成果。l 8分析律学产生的背景及律学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中的地位。思考题思考题77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程树德九朝律考北京:中华书局,1988l 2.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l 3.祝总斌中国古代史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l 4.马小红中国法思想史新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78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7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第一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l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本章概要本

    44、章概要8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六六章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l 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思想的法典化l 二、“三纲”思想的法典化l 1.“君为臣纲”在唐律中的反映l 2.“父为子纲”在唐律中的反映l 3.“夫为妻纲”在唐律中的反映8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六六章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l 三、“等级特权”思想的法典化l 1.贵族、官吏可以减免刑罚l 2.良贱异法l 四、“轻刑慎罪”思想的法典化“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82新编21

    45、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六六章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一、韩愈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1.“圣人”立法设刑与“天刑”说l 2.“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l 二、白居易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1.刑、礼、道“迭相为用”论l 2.“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l 3.“贫困思邪而多罪”的犯罪根源论8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六六章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l 三、柳宗元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l 1.批判“君权神授”和“圣人”制刑说 君主、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君主并非上天的安排,法律也非圣人的创设,它们起源于“势”,

    46、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l 2.批判“天刑”、“天罚”和“司法时令”说 “圣人之为赏罚者,非他,所以惩劝者也。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8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试述唐律疏议所反映的法律思想。l 2.简述“三纲”思想在唐律中的体现。l 3.试述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l 4.简述白居易“贫困思邪而多罪”的思想。l 5.试述柳宗元对“司法时令说”的批判。思考题思考题8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l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l

    47、 3.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8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七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87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第一节 王安石的法律思想l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l第三节 王守仁的法律思想l第四节 丘浚的法律思想本章概要本章概要88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七七章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王安石的法律思想l 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l 1.“天变不足畏”l 2.“祖宗不足法”l 3.“人言不足恤”l 二、主张“大明法度”“众建贤才”89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七七章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

    48、思想l 一、“存天理、灭人欲”l 1.什么是“天理”?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理”或“天理”最主要的内容。l 2.什么是“人欲”?人欲是指人的各种欲望,朱熹所反对的主要是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欲望和违背礼义伦常的行为,并不排斥人的合理要求。90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七七章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l 二、“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l 朱熹对主张执法以“宽”和“轻刑”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思想根源有三:l一是片面地对犯人心生怜悯 l二是受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l三是曲解“恤刑”的本质,误以为“恤刑”就是“轻刑”朱熹对上述三种糊涂认识逐一予以批驳,

    49、指出:“杀其人之所当杀,岂不是天理?”91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七七章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王守仁的法律思想l 一、因时因地而制宜的立法思想 不仅强调时代的特殊性,也强调地域的特殊性。l 二、“情法得以两尽”的执法思想 强调执法的灵活性,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使“情法得以两尽”l 三、以法律措施保障教化的推行9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第七七章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丘浚的法律思想l 一、立法必须“应经合义”,以“便民为本 官不可与民为市,非但卖盐一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l 二、执法“必守之以信”,“以公理而

    50、灭私情”“是以善为治者,必不轻于出令。命既出矣,而必守之以信。”9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简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l 2.简述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l 3.简论朱熹的执法从严思想。l 4.简述王守仁的法律思想。l 5.概述丘浚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思考题思考题94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l 1.钱穆国史大纲: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l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l 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延伸阅读书目延伸阅读书目9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八章 明末清初时期的法律思想96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课件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967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