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XX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 上传人(卖家):llllll01
  • 文档编号:429569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7.0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XX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用户(llllll0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XX 地区 素质 农民 培育 工作 实施方案
    资源描述:

    1、XX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科函2023XX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围绕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聚焦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引进培植与就地培养并重,培训与教育并举,培训与服务衔接,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

    2、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二、目标任务2023年全区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人员150人(含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100人、农村创业创新者50人)、专业生产型人员50人(植保员50人)和技能服务型人员100人(含农机手50人、乡村旅游服务50人)。(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围绕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生产,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蔬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二)聚焦关键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

    3、护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用种。加大农民耕地保护知识培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大力开展金融担保知识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三)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普及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四)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依托农广校探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班。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农业行业职

    4、业技能等级认定,积极争取评价费用补贴政策。(五)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农业转基因知识科普宣传,鼓励高素质农民参与科普活动。引导鼓励女农民和青年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六)实施七大专项行动。聚焦夏粮丰收、大豆油料扩种、耕地保护、职业能力提升等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以下专项行动。一是稳夏粮丰收专项培训行动。紧扣农时、分段实施,开展小麦田间管理专项技术培训,指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田管措施,抓好防灾减灾,确保夏粮丰收。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

    5、上智农APP)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覆盖面。二是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行动。在有培训需求的地区,开展大豆、油菜、花生等作物扩种和产量品质提升技术培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的“三定”工作。三是耕地保护专项培训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措施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四是机械强农专项培训行动。面向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开展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面向专业农机手开展农机装备使用维修和机收减损技能培训,提高作业水平,减少机收损失。五是重点区域产业带

    6、头人培育行动。持续做好脱贫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六是职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行动。探索并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机衔接。七是金融支农专项培训行动。开展农业信贷、保险等金融支农政策、产品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利用金融政策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三、组织实施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具体培育任务由按择优确定的培育机构承担。实行分层分类全产业链培育,主要开展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一)遴选培育对象。遴选条件: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注重遴选退役军人、脱贫户、少数民族农业从业者和女农民参训。经营

    7、管理型人员培育。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者等,提高经营管理、就业创业、服务乡村社会事业发展能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农村创业创新者主要包括院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乡土人才、能工巧匠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人员等。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专业生产型重点面向从事种植业的农业劳动者,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技能服务型重点面向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乡村社会事业服务人员等,提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水平。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镇)逐级推荐,项区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各类培育对象当年

    8、不重复,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育。(二)优选培育机构。由区农业农村局依照农业农村局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择优遴选确定培育机构,并与培育机构签订培育合同,合同应明确培育目标任务、任务完成期限、培育质量要求、跟踪指导服务要求、绩效目标等。培育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业务包括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培育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和跟踪服务条件,包括: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等。培育机构在项目管理部门指导下,安排师资和选用教材。授课教师从各级高素质

    9、农民培育师资库遴选,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三)丰富培训内容。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必须包括2023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专业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

    10、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课程。(四)创新培育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8学时。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育。培育结束后,由培育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五)严格培育管理。要加强培育政策宣传,对本地区农民培育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遴选审核培育对象。培育机构在项目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依据本级实施方案及高素

    11、质农民培育规范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制定培育计划及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要求。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实施。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上第一课)、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台账制度、满意度评价制度(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做好安全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培育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对培育机构项目实

    12、施情况进行验收。(六)强化延伸服务。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种政策、资源和要素,在金融保险、信贷担保、产业扶持、示范创建等方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或师资跟踪指导服务学员机制。积极搭建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创业创新创意大赛、涉农公益活动等。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四、资金安排(一)补助标准。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每人1500元的标准。具体执行过程中按“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要求管理。以上经费不含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费用。(二)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按

    13、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继续实行资金预拨制,根据下达的培育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育价格,依规将培育资金预拨到培育机构;培育结束后,根据项目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拨付余款。(三)资金监管。按照省市培育方案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及要求,修改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建立项目验收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领导,成

    14、立XX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落实“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谋划,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参与会商,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共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二)完善培育体系。统筹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育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依

    15、托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一批示范培训基地。鼓励各地建设优质培训基地。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各级师资库,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支持科技特派团成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三)创新培育机制。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

    16、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育机制。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对象,每人结对帮扶同产业的脱贫户1个以上。支持学员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申报农业专业技术职称等。(四)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一是强化培育环节全过程监管。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充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实现学员基本信息100%入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以及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二是实行考核评价。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和年度绩效考核。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果。(五)强化总结宣传。认真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注重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经验和成效。培训机构每月至少报送1篇典型宣传材料,积极营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956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