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调校概述及注意事项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底盘调校概述及注意事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底盘 调校 概述 注意事项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底盘调校概述及注意事项底盘调校概述及注意事项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目 录:一、概述二、底盘主要性能指标概述三、轮胎系统四、悬架转向系统五、制动系统六、悬置系统七、注意事项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一、概述:底盘的高行驶性能1、底盘行驶性
2、能的基础是轮胎性能;2、底盘行驶性能取决于各装置的协调:底盘的高行驶性能是在驱动系、悬架、轮胎、制动系等各轮胎构成装置和车身的刚度等整体取得良好的匹配,才能实现综合性能;故底盘调校就是通过对轮胎、悬架、制动、转向系统的综合调试,是底盘系统达到安全、快速、舒适的整体要求。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二、底盘主要性能指标概述1、转向系统几何尺寸 UT点必须与导向杆系进行KC分析,上述两点对前束影响最大,次之为外倾变化,再次为侧倾中心高度。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
3、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q q o整车转向几何尺寸:定义转向半径,转向角和阿克曼角阿克曼角:阿克曼角:CtgCtg1-Ctg1-Ctg 2=2=q/pq/p为了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减小转为了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减小转弯半径而改变转向梯型弯半径而改变转向梯型阿克曼偏差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 p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 pq1 12 2修改以达到不同的方向盘转角修改以达到不同的方
4、向盘转角轿车转向系统角传动比一般为轿车转向系统角传动比一般为15-1715-17在作加长车时要考虑这个值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阿克曼偏差(o)方向盘转角(o)AB某些参考车型前轴的阿克曼角实例某些参考车型前轴的阿克曼角实例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0510152025-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方向盘转角和转向角的关系方向盘转角和转向角的关系方向盘转角方向
5、盘转角 (o)车轮转角车轮转角 (o)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主销几何尺寸1)、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影响:1、转向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2、主销拖距3、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的前束变化4、不平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 2)、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影响:主销内倾角影响:在前驱车型中通常在1214 转向回正力距 制动时方向盘上的力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6、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3 3)、主销拖距)、主销拖距主销后倾拖距主销后倾拖距的影响:的影响:直线行使时的方向稳定性 提供方向盘的横向路感 主销后倾拖距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4 4)、主销偏置距)、主销偏置距主销偏置距影响:主销偏置距影响:转向回正力距的大小,主销主销偏置转向回正力距的大小,主销主销偏置距越大,回正力距也越大。距越大,回正力距也越大。转弯制动时方向盘力矩的大小转弯制动时方向盘力矩的大小 主销偏置距通
7、常取主销偏置距通常取18183030mmmm轮胎的根换对主销偏置距也有影响轮胎的根换对主销偏置距也有影响所有的德国车均采用了负的主销偏置所有的德国车均采用了负的主销偏置距距 Outer w.方向盘转角(o)Inner w.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5 5)、车轮中心处的主销偏置距)、车轮中心处的主销偏置距车轮中心处的主销偏置距影响:车轮中心处的主销偏置距影响:驱动时的方向盘回正性驱动时的方向盘回正性当车辆通过障碍物的影响当车辆通过障碍物的影响 由于轮胎受力不均引起的方向盘的摆动由于轮胎受力不均
8、引起的方向盘的摆动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3、平顺性参数: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质量、弹簧和阻尼的振动系统。由于各部分固有频率不同,所受的振动激励不同,由此导致底盘部分各部件的振动频率不同,最终反馈给乘客感受不舒适。针对底盘而言,可以简化如下几方面:1)、动力总成振动(主要涉及悬置部分):2)、制动系统振动;3)、转向系统振动;4)、悬架系统振动;5)、车架的振动;汽车的平顺性研究,主要是消除悬架系统的振动问题。以下将着重描述悬架的振动。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9、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悬架平顺性参数:悬架系统可以简单的看成两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如右图),对平顺性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悬架参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衰减力特性及非悬挂质量1)、悬架的弹性特性:在前轮或后轮上,把前、后轮接地点垂直方向的载荷变化和轮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量的关系称为悬架系统的弹性特性。其主要参数为悬架刚度C、偏频n、静挠度f。下图为典型的悬架弹性特性线图。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衰减力特性 当汽车的悬架仅有弹性元件而无摩擦
10、或减振装置时,汽车悬挂质量的振动将会延续很长时间,因此悬架中一定要有减振阻尼力(摩擦力除外),这样才能发挥悬架的缓冲减振的作用。对于实际车辆,可以简化为两自由度模型,分别考虑簧上质量振动(一阶振动)和簧下质量振动(二阶振动)。简化的两自由度模型衰减比的影响簧上质量固有频率的影响3)、非悬挂质量:质量要求尽量的小,以得到较好的舒适性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3、操纵稳定性参数:1)、侧倾中心:是指在前轴及后轴各轮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汽车车身侧倾的瞬时回转中心。侧倾中心距地面的
11、高度,称为侧倾中心高度。前后侧倾中心的连线便是侧倾轴线。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悬架纵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和驱动时,悬架系统抵抗车身发生纵向倾斜的能力。悬架的纵向刚度取决于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和轴距主要跟据平顺性和总布置的要求来确定。对独立悬架来说,使中心位置高于驱动桥车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整车纵倾中心(前麦弗逊,后多联杆).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麦弗逊前悬架纵倾中心的确定 乘 用
12、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悬架纵向稳定性 如图中右边的静力分析表明,由于车轮中心处移出的垂直位移于转向轴的制动力b在横臂上引起的反力Fex和Fgx,它们(由于横臂斜置)又引起垂直方向分力 Fez=Fex*tan和Fgz=Fgx*tan 。在同一方向的合力必须为,即Fez和Fgz抵消车头下沉。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
13、le Product Development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三、轮胎系统 汽车轮胎作为整车唯一和地面接触的部件,其主要功能为:承载汽车的质量和路面的垂直反力;对于行驶中驱动和制动的汽车产生并承受路面的纵向反力;对于转弯或受有侧
14、向力行驶的汽车产生并承受路面的侧向反力使汽车沿预定方向行驶;吸收或减小汽车通过不平路面时产生的动载荷和振动等.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轮胎的匹配主要考虑的内容:1、轮胎的基本特性:均匀性、刚度(径向、侧向刚度)和转动惯量2、轮胎的滚动的阻力及与地面的摩擦和附着;3、轮胎的侧偏特性:1)、侧偏力、回正力矩和侧偏角特性;2)、纯侧偏特性;3)、制动、驱动时侧偏特性;4)、侧偏动特性;5)、方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下的侧偏力相应4、轮胎的振动特性5、轮胎的噪音如下部分做进一步介绍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15、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直线性1.直线稳定性(Directionl Stability)操作方式:速度V=100110km/h匀速行驶,视线及车辆与目标固定。评价要领:.车辆的稳定程度(有无左右晃动的现象,Wandering或Fishtailing的感觉)。.车辆的收敛性(车辆摇晃的减衰Dampling)。.方向盘的稳定性(有无Shock或Shimmy的感觉)。说明:Handle(方向盘)在N点附近的稳定程度;安心不足,就是依据晃动的程度来评价,直线性不好的话,腰部就会有晃动的感觉。如有Shock 或Shimmy
16、发生时,记下当时的发生速度。Shimmy:方向盘切线方向的振动感多与LFV有关。Shock:方向盘上下方向之振动感。轮胎的主观平价方法 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中立感(On center feel)(Center lightness)操作方式:速度V=110km/h,在直进状态下,手指轻轻握住方向盘以5左右慢慢作动(方向盘圆上距离约1520mm)。评价要领:.间隙感的有无和大小。.小角度操作时,车辆直线保持能力。.小角度的敏效性。说明:转向时车头应保持平顺,不应有车头仰起,应先转向后下沉
17、N感中立简(neutral)。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 3.直进性(Straight ahead controllability)操作方式:直行偏向:匀速V=100km/h走行;加速偏向:80km/h加速到110km/h油门在全开下执行;减速偏向:110km/h降低到80km/h,油门在全闭下执行;刹车偏向:110km/h刹车降低到60km/h重踩刹车踏板 (大于0.5G)(放手走行)。评价要领:.车辆匀速走行时,直线保持能力的强弱(在一段区域内以修正的次数少为佳)。.车辆偏向的大小与快慢。
18、.车辆左偏或右偏。.刹车时注意车辆是否平顺,有无跳动的感觉,或是左右漂浮的现象。说明:.注意侧风对之影响;.路面状况的影响;.车辆状况的影响(车辆四轮定位及刹车系统)直行偏向判断标准:OE=0.5m(100 m)RE=2m(100 m)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4.方向盘回正(Feed back)操作方式:匀速行驶V=100km/h走行时Handle切入10后放手。评价要领:.方向盘回正时,残留角的大小。.直行性改变的大小。说明:模拟受路面外乱时,轮胎的走行能力(自我回正)。乘 用 车 工 程
19、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高速控制安全性:1.转向应答(Steering respon)操作方式:匀速行驶80km/h110km/h,操舵角以5、45、90方式执行。缓慢操作(匀速来回操舵)急剧操作(急打急回)评价要领:.方向盘的输入轮胎转向的时间差。.应答的线性感。.方向盘停留响应时间。.是否有两段式反应。.Gain量的大小。说明:.所谓线性感(Linearity)是指操舵应答之顺从度、顺畅度(预测之容易度)。输入与输出之间呈线性关系。.Gain量是转向的增益角,不同组轮胎在相同的操舵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角度输出
20、。应答迟钝会导致Gain变大。.胎面强,胎边弱应答迟钝。胎面弱,胎边强应答突然。.速度越高操舵速度越快轮胎反应容易变慢。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2.手应感(Turning precision)操作方式:以Lane change为主,反复的操舵,以手腕的施力来评价。评价要领:.操舵力(Torque)的轻与重。.操舵力的变化。.操舵的顺畅性。说明:确定在不同速度下的操舵效果,在这些驾驶条件下保持和改变是否合理及平顺,水平是轻还是重(一般高速稍沉为佳)。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
21、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3.抓地力感(Traction)操作方式:以Lane change为主,速度从80km/hMax或弯道加减速操作。评价要领:.不同速度轮胎抓地的表现。.Slip量的大小。.Slip量滑移速度的快慢。.在弯道的最大通过速度及腰部的感觉。.前后抓地力的差异。说明:不同速度的Grip会不同,注意高速下的Grip是否会下降太多Re(Rear tire)滑移快不好,滑移慢较好,车辆后轮break away的容易程度。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22、Development4.收敛的安定性(Heaviness)操作方式:以车道变换为主,速度从80km/hMax或弯道加减速操作。评价要领:.Roll量的大小与快慢。.Yaw量的快慢。.车辆回复时的稳定性(摇晃),是否有残留。.安心感,方向精确性。说明:Roll方向以不超过三次减衰缓和为佳,Yaw方向回复要敏捷,不能有(over shoot)现象,回正时车辆必须快速恢复直行状态。头部保持垂直,每次Roll时加以感觉。Yaw的应答性好对车辆表现是:.虽是快速操舵,却是慢慢的作动。.虽是慢慢的操舵,却没有慢慢的作动,即是Timing稍微延迟,但是Gain是适中的。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
23、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5.麋鹿测试(Overtahing test)操作方式:匀速60km/hMax最大的通过速度。评价要领:.车辆通过的难易程度,通过速度愈高表明越佳。.车辆甩尾程度(break away)和摇晃程度。.轮胎的敏效性(应答能否跟上)。说明:再判断Roll量大小时,注意发动机前盖左右两端的动作比较容易了解。由身体的头部、腰部来评价摇晃 的强度和收敛的好坏。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高速旋回:乘 用 车 工 程
24、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8.出弯时的安定性 操作方式:在弯道出口,Handle回复时慢慢加速。评价要领:.Handle打正时相对车辆姿势的收敛情形。.操舵力回复时是否适当。.车辆是否朝目标位(位置)移动。说明:.车辆回复时的快慢及是否Smooth。.手腕、手臂的施力和操舵力Smooth感及是否减轻。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assenger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舒适性(Ride comfort):1.转向应答(Steering respon)操作
25、方式:匀速行驶80km/h110km/h,操舵角以5、45、90方式执行。缓慢操作(匀速来回操舵)急剧操作(急打急回)评价要领:.方向盘的输入轮胎转向的时间差。.应答的线性感。.方向盘停留响应时间。.是否有两段式反应。.Gain量的大小。说明:.所谓线性感(Linearity)是指操舵应答之顺从度、顺畅度(预测之容易度)。输入与输出之间呈线性关系。.Gain量是转向的增益角,不同组轮胎在相同的操舵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角度输出。应答迟钝会导致Gain变大。.胎面强,胎边弱应答迟钝。胎面弱,胎边强应答突然。.速度越高操舵速度越快轮胎反应容易变慢。乘 用 车 工 程 研 究 三 院The Third 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