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精品课件:传染病学.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精品课件:传染病学.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传染病学研究对象-个体,使用的是临床医学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人群,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辅以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传染病学-临床医学范畴; 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范畴。,感染的概念 感染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只有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病原体才离开寄生部位到其他不习惯的部位引起机会性感染。,传染过程 一、传染过程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一)病原体被清除 (二)病原携带状态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
2、病原体,因而在许多疾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1.健康携带者 2.恢复期携带者,(三)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指人体在病原体入侵后,机体损害较轻,无显著临床表现,但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证实已受感染。 (四)潜在性感染 在某些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时,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病原体乘机活跃,引起发病,相持阶段称为潜在性感染。 (五)显性感染 在传染过程中,通过病原体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人体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病原体数量 2.病原体致病力 毒力 指病原体产生各种毒素的能力 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 3.病原体特异性定位 以其所致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4.病原体变异 可使病原体的性质及致病力发生改变,从而使传染过程、病情、流行出现变化。,传染病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人群易感性,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指地理和气候因素 2.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生活水平、卫生条件、人口密度等,传染病的 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是特异性的 2.有传染性传染期相当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3.有流行病学特征量:散发、流行、大流行; 质:外来性和
4、地方性 4.有感染后免疫有主动、被动免疫,但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差异很大。,二、临床特征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 即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2)前驱期:即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一般持续13日。 (3)症状明显期:急性传染病患者度过前驱期后,绝大多数转入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即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5)复发与再燃: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复发。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
5、热时,称为再燃。 (6)后遗症: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2.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发热可以由感染性的原因,也可以由非感染性原因所引起。 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发疹包括皮疹(外疹)和黏膜疹(内疹)两大类。疹子的形态可分为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等。 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及外周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等表现,有时还可引起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的改变。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6、: 肝脾、淋巴结肿大,3.临床类型:根据传染病过程的长短、轻重及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及非典型等。典型相当于中型或普通型,非典型则可轻可重,极轻者可照常工作,又称逍遥型。 传染病的诊断 一、临床资料 全面而准确的临床资料来源于详尽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起病方式有鉴别意义;热型及伴随症状如腹泻、头痛、黄疸等症状都要从鉴别诊断的角度来加以描述;进行体格检查时不要忽略有诊断意义的体征如玫瑰疹、焦痂、腓肠肌压痛、科普利克斑等。,二、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职业、籍贯、季节及地区 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况,当地或同一集体中传染病发生情况也有
7、助于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 2.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的直接检出,许多传染病可通过显微镜或肉眼检出病原体而确诊。,病原体分离培养:细菌、螺旋体和真菌通常可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立克次体则需要动物接种或组织培养才能分离出来。病毒分离一般需用组织培养。用以分离病原体的检材可采自血液、尿、粪、脑脊液、痰、骨髓、皮疹吸出液等。,3.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分子杂交及多聚酶链反应(PCR)。 4.免疫学检查:应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若能进一步鉴定其抗体是属于IgG型或IgM型,对近期感染
8、或过去发生过的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判断受检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有所缺损。,5.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纤维结肠镜常用于诊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弯曲菌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和血吸虫病等。纤维支气管镜常用于诊断艾滋病并发肺孢子虫病和支气管淋巴结核病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常用于诊断肺结核和肺吸虫病。超声检查常用于诊断肝炎、肝硬化和肝脓肿等。CT和MRI常用于诊断脑脓肿和脑囊虫病等;,活体组织检查:a各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b各型结核病,如淋巴结结核、附睾结核、骨结核及软组织结核等;c艾滋病并发卡波济肉瘤和其他淋巴瘤;d各种寄生虫病,如裂头蚴病、并殖吸虫病和利什曼病等。
9、,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但在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的原则。传染病隔离期限依据病原体消失的时间而定。 二、治疗方法: 1.一般及支持疗法:包括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 2.病原或特效疗法: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化学制剂和血清免疫制剂等;,3.对症疗法:减轻患者痛苦,且通过调整患者各系统的功能,可减少机体消耗,保护重要器官使损伤减至最低限度; 4.康复疗法: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和脑膜炎等可引起一定程度后遗症,需要采取针灸,理疗等疗法促进康复; 5.中医中药疗法:调整患
10、者各系统功能,某些中药如黄连、鱼腥草、板蓝根等还有抗微生物作用。,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原(及时报告,分类管理: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甲类:城镇小时,农村不超过小时报告; 乙类要求小时内报告;其中非典、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历年考题】 1、关于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B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C因为传染也可以称为感染,所以感染性疾病就是传染性疾病 D感染病原体后不一定都发病 E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环境三个
11、因素,2、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出现较多(D)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携带状态 C潜在性感染 D隐性感染 E显性感染 3、下列哪项和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无关(D) A病原体的数量 B病原体的侵袭力 C病原体的毒力 D病原体的大小 E病原体的变异性,4、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C) A传染病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蚊子 D病原携带者 E受感染的动物 5、充分表现出传染病特有症状和体征的时期是(C)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6、传染病隔离期限的确定根据是(C) A该病的传染性 B病程长短 C病原体消失的时间 D潜伏期长短 E病情严重程度 7、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最重
12、要的措施是(D) 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 B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C使用高价免疫球蛋白 D接种疫苗、菌苗或类毒素等 E增加营养,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 1.甲肝HAVIgM存在于起病后3-6个月,是甲肝近期感染的标志; HAVIgG出现较晚,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保存多年甚至终身,是过去感染的标志。,2.乙肝病毒 HBSAg与HBSAb前者是传染性的一个标志。后者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HBcAg与HBcAb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是病毒复制的标记。 HBcAb高滴度时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 HBA与HBA
13、b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 HBAb在HBA阴转后出现,表示HBV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HV 位于核心部位,与几乎同时出现于血液中,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3.丙型肝炎病毒,抗原一直未测出来 抗体非保护性抗体,检出说明血液有传染性 阳性表明血液中有存在,是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4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人类对HDV普遍易感。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5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但有如下特点: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有
14、春冬季高峰;抗HEV多在短期内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抗HEV不是保护性抗体,流行病学 传染源 1.甲肝:急性患者为传染源。 2.急、慢性乙肝: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3.丙肝:急性丙肝起病天即有传染,直至HCVRNA转阴,慢性丙肝是主要传染源。 4.戊型肝炎:急性患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 甲肝粪口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集中于幼儿和儿童。 乙肝体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生活密切接触次之、也可性接触及母婴传播。 丙肝输血是主要传播途径,占输血后肝炎的。 戊型肝炎粪口传染,甲肝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可终身维持; 出生后人类即对乙肝易感,通过隐性感染可获得抗体; 丙肝、戊型普遍易感,发病机制
15、和病理 1发病机制 (1)甲型肝炎:HAV为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经口进人体内后,由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约1周后进入肝细胞并在里面复制,2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在肝内复制的同时,亦进入血循环引起低浓度的病毒血症。 (2)乙型肝炎:HBV侵人人体后,未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的病毒到达肝脏或肝外组织。HBV侵入肝细胞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肝细胞内HBV数量与细胞病变并无明显相关性,HBV并不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3)丙型肝炎:HCV进人体内之后,首先引起病毒血症。HCV直接杀伤作用;宿主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细胞凋亡。HC
16、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过5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有可能发展为肝癌。 (4)丁型肝炎:未完全阐明,目前观点认为病毒本身及其表达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作用,另外,HDAg的抗原性较强,免疫反应参与了肝细胞的损伤。,(5)戊型肝炎:发病机制不清楚,与甲型肝炎相似。细胞免疫是引起肝细胞损伤主要原因。 2病理 肝细胞变性、坏死; 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间质及肝细胞增生。,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急性、亚急性、慢性 淤疸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肝携带者,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
17、,可有畏寒、发热,约80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39,一般不超过3天。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ALT升高。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黄染,皮肤呈淡黄色,13周内黄疸达高峰。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异常。本期持续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
18、,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击痛。恢复较快,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很轻。多数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mol/L。,急性丁型肝炎临床表现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大多数表现为黄疸型,有时可见双峰型ALT升高,分别表示HBV和HDV感染,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黄疸前期长,平均10天,症状较重,自觉症状至黄疽出现后45天方可缓解,病程较长。HBV慢性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时病情较重,死亡率增高。,恢复期黄疸渐减退,症状减
19、轻或消失,肝用回缩,肝功能 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周至个月,平均个月。,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脾大,肝功能异常。,3重型肝炎(肝衰竭) 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高。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甲型、丙型少见。 (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速,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
20、变、烦躁不安、昏迷等,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黄疸急剧加深,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有出血倾向,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2)亚急性重症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食欲减退,频繁呕吐,腹胀等中毒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明显腹胀,首先出现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首先出现腹腔积液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腔积液等)者,称为腹腔积液型。,(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但有如下发病基础。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慢性HBV携带史;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影像学改变及生化检测改变者;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
21、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4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急性起病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较深,持续3周以上,甚至持续数月或更长,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5肝炎肝硬化 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ALT升高,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清蛋白下降,伴有腹壁、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缩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肝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门脉高压表现。 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
22、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 代偿性肝硬化,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肝轻度肿大,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可有腹腔积液、肝性脑病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 2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冬
23、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ALP或AKP)。,(2)血清蛋白:主要有清蛋白、球蛋白组成。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持续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胆红素:急性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肝衰竭时清除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血氨升高,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3病原学检
24、查 (1)甲型肝炎:抗HAV IgM:在病后数天即可阳性,36个月转阴,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而可靠的血清学标志。抗HAV IgG:出现稍晚,于23个月达到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的标志。 (2)乙型肝炎:Dane颗粒是乙型肝炎病毒本身,其外壳和内核的抗原性不同。HBsAg与抗-HBs:只要HBsAg阳性就可诊断HBV感染,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意义 + - + - + 病毒复制,传染性大. + - - + + 病毒无明显复制,传 染性不大. - + - + + 病毒感染的恢复期, 传染性不大. - - - - + 既往有病毒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