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9468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PPT
  • 页数:79
  • 大小:2.9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 经典 文学作品 研读 先秦 文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研读研读 先秦文学作品先秦文学作品 戴新安戴新安先秦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作品研读v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v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v 结合黄帝与蚩尤之战,(见古文学90页)讲解炎黄子孙的由来。概概 论论 概概 论论v先秦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

    2、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v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v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v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v二、思想文化概况 v 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传说、原始的歌谣、神话由此产生v 2.刻画符号文字(仰韶文化)v 宗教迷信了巫和史(殷商)v 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v 易占卜文化v 士阶层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v三、文学概况 v1.原始歌谣。v2.诗:诗经诗乐舞结合。v3.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v4.史书:尚

    3、书左氏春秋国语。v5.散文:语录体记言体专题论文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v一、文学的起源 v呈百家争鸣状态。v 有:1.神灵赐予说v 2.巫术说v 3.游戏说v 4.模仿说v 5.心灵表现说v 6.劳动说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v二、原始歌谣 v 1.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联系紧密。v 2.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节奏感。v 3.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生。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v 4.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v 5.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形式简单、内容古朴。

    4、是后世诗歌的源头上 古神话v一、神话的起源:v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 v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v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v 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上古神话 v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v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v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多见于多见于山海经山海经、楚辞楚辞、淮南子淮南子、列列子子等。等。v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v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古代神话v 神话对后代

    5、的影响 v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v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征。上古神话v 作品解读v(一)、夸父逐日(见教材2页)v(二)、女娲补天(见教材3页)v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夸父逐日翻译v在北方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上有个人。耳朵穿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他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想追逐太阳的影子,在禺谷就赶上了。到黄河喝水而黄河水却不够喝,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到,就渴死在这儿。v夸父与太阳竞跑,即追上太阳;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

    6、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在道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评述夸父逐日中夸父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v夸父逐日是我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讲述了英雄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执著顽强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体现了对勇敢、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v见教材第3页女娲补天解释v v古代的时候,支撑苍天的四根柱子断了,天下的土地出现了裂缝,天象异常,地震频繁,火焰燃烧,无法熄灭,水灾浩荡,无法止住。凶猛的野兽和禽鸟以人为食。于是女娲烧炼了五色彩石修补苍天,割下一只大鳌

    7、的脚作为四根柱子来支撑天地,杀死黑色的龙来安抚北边的土地,烧出芦灰来堵住肆意的洪水。苍天被补上了,四根天柱也得以安放,肆意的洪水被止住了,北边的土地平定了,凶猛的野兽死了,平民百姓得以安生。v(三)后羿射日v后羿射日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v 不仅反映出战胜自 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评述女娲补天中女娲形象v详见教材4页。第二章 诗经v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v诗经根据音乐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v诗经创作上运用了“赋”、“比”、“兴”三种主

    8、要表现手法。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一、诗经的名称 v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二、诗经的内容、组成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v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风、雅、颂、赋、比、兴。v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v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v 雅:是西周京城范围的诗歌雅:是西周京城范围的诗歌 v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v 赋、比、兴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赋、比、兴则是

    9、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方法。v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民的真实情感。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三、诗经中民歌的收集 v中国古代有王官采诗的制度 v诗经中作品的地域范围,北至今河北,东至山东省东部,西至今甘肃,南至今湖北省北部。这样广大地域上的诗歌,被收为一集,有一个收集的机制和过程。是诸侯国通过采诗之官收集上来,由诸侯国的乐师进行整理、挑选之后再献给天子。v赋v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

    10、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v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耍追逐的情态。v比比v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

    11、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v如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抽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v兴v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v例如杜甫的新婚别的开篇就是这样的:“菟丝(一种蔓生的草本植物)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养路旁。”一开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起兴句中又隐含着“嫁女与征夫”的不可靠、不长久的比喻。这就是兴中含比。诗经的内容 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小雅采

    12、薇、何草不黄等。反映劳动生产:如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大田等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分为v 很多作品借叙事以抒情,或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或根据抒情的需要安排叙事的层次,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v三、人物刻画:用多种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v1.以第一人称表现的诗,有的直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愿望,有的则体现出一定的个性。v2.以第三人称表现的诗,有的在简短的篇幅中表现人物一定的特征;有的着重于外形和行动描写。作品解读v一、卫风一、卫风伯兮(见古文学伯兮(见古文学5页页)v(一)背景(一)背景v(二)分析(二)分析v 1、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一方面为

    13、丈夫的英、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一方面为丈夫的英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他深切思念,曲折含蓄的反映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他深切思念,曲折含蓄的反映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v 2、诗的表现上很有技巧。首先,作者能通过典型的细、诗的表现上很有技巧。首先,作者能通过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其次,用了比喻的手法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其次,用了比喻的手法。作品解读v二、豳风豳风七月七月 见古文学93页v(一)内容: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多年前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及先周时期农夫和部族首领之间的生产关系。农夫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而收获的粮食,不论黍稷重稑、禾麻菽麦

    14、,都得纳于部族首领的仓库,即使打猎所得,农夫也只能得到小的动物。作品解读v豳风豳风七月七月v(二)艺术特色:v 1、全诗以节序为经,以衣食为纬,层次分明,主题突出。v 2、诗中特别将农夫的生活与豳公等部族首领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v3、既言物,又言情,抒情与记叙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章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第一节 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v 一、甲骨卜辞一、甲骨卜辞:我国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散文的最早源头 v v二、商周铜器铭文二、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由简至繁 的发展。的发展。v三、三、尚书尚书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我

    15、国第一部散文集v 商周史商周史 料的汇编料的汇编v 文字典雅文字典雅v 单独成篇,结构完整单独成篇,结构完整第一节第一节 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v四、春秋四、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v v(一)释义: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鲁国(一)释义: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鲁国之史存,之史存,“春秋春秋”便成为鲁国史书的专称。后经孔子编撰,便成为鲁国史书的专称。后经孔子编撰,因而成为儒家主要的经典。因而成为儒家主要的经典。v v(二)(二)“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指春秋在记事时,选择恰当的词:指春秋在记事时,选择恰当的词语来暗寓褒贬之意,对历

    16、史人物、事件进行评判语来暗寓褒贬之意,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判.v v(三)语言往往简括而有力,(三)语言往往简括而有力,“简而有法简而有法”,“一字见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一字褒贬”。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一、体例与性质v v1.体例:编年体v v2.性质: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 v二、思想内容二、思想内容v(一)唯物的民本思想;(一)唯物的民本思想;v(二)颂扬了一批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二)颂扬了一批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v(三)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立场。(三)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立场。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三、艺术成就:三、艺术成就:v (一)记事有详有略,巨细

    17、不遗(一)记事有详有略,巨细不遗v (二)善于刻画人物。(二)善于刻画人物。v (三)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文采(三)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文采v (四)战争描写(四)战争描写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四、影响四、影响 v 1.对史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对史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 v 2.它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它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v 3.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第三节第三节 国语国语v一、作者与思想内容一、作者与思想内容 v v 1.旧说国语也是左丘明所作。旧说国语也是左丘明所作。v 2

    18、.国语实由两部分组成国语实由两部分组成v 记言:周语、鲁语、郑语、楚语和记言:周语、鲁语、郑语、楚语和晋语晋语v 叙事:吴语、越语和晋语叙事:吴语、越语和晋语 v v 3.形式与左氏春秋相同,当是形式与左氏春秋相同,当是讲史讲史的底本的底本,后人收集,后人收集汇编为一书。国语的思想倾向与左氏春秋相同。汇编为一书。国语的思想倾向与左氏春秋相同。第三节第三节 国语国语v二、艺术成就二、艺术成就 v 1.有故事性较强的篇章有故事性较强的篇章 v 2.有些记叙具有教育意义或讽刺意味有些记叙具有教育意义或讽刺意味第四节第四节战国策战国策 v一、一、战国策战国策的性质和编纂过程的性质和编纂过程 v 1.战

    19、国时士人汇编一些有名的书信和说辞,以为战国时士人汇编一些有名的书信和说辞,以为提高游说诸候时分析能力和言辞表达能力之参考。提高游说诸候时分析能力和言辞表达能力之参考。或曰或曰国策国策,或曰,或曰短长短长,或曰,或曰事语事语,或,或曰曰长书长书。v 2.刘向刘向根据各篇人事所涉及的国家,以国为类,根据各篇人事所涉及的国家,以国为类,定名定名战国策战国策。第四节第四节战国策战国策v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v 1.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v 2.往往有意抬高“士”的地位,强调“士”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v 3.爱国思想、民本思想第四节第四节战国策战国策v三、文学成就三、文学成就

    20、v1.说理论事,纵横驰聘,指陈利害,危言耸听。分析事理常用归纳演绎之法。v2.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v3.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v4.语言生动形象,流畅活泼,感情充沛,气势逼人,显示出纵横家的语言特色。第四章第四章 先秦先秦 诸子散文诸子散文 一、诸子概况:春秋末至战国初春秋末至战国初,奴隶制崩溃奴隶制崩溃,封建制代之而起。封建制代之而起。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家、杂家、小说等十家并出。杂家、小说等十家并出。其中,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是其中,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是儒儒、墨墨、道道、法法数家。数家。二、诸子散文的

    21、发展二、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阶段:v 第一阶段,语录体,以第一阶段,语录体,以论语论语、墨子墨子的的出现为标志。出现为标志。v 第二阶段,对话体,以第二阶段,对话体,以孟子孟子、庄子庄子为为代表。代表。v 第三阶段,说理散文,以第三阶段,说理散文,以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为代表。为代表。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 v一、一、老子老子 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v一、老子v 1.老子生平简介v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先后几次向老子请教。v 2.老子特点v 常以形象的比喻阐述哲理和政治主

    22、张。想象丰富,感情强烈。v见古文学96页中阅读课文v“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v倚:依靠。v伏:隐藏。v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v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传世经典,它集商道、兵道、政道、人道、天道为一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文化、凝聚华夏文明最辉煌的智慧,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贤仕所推崇。和谐世界,以道相通。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

    23、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经营企业之“大道”,明白天道、了解人道、开启商道。简讲:中华传统管理之光中道法自然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v二、二、孔子与论语孔子与论语 v(一)生平与思想v 1.生平v 2.思想: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乐,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他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暴君苛政,维护西周宗法制度与礼教。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可贵的主张和卓越的见解。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学院几处有孔子雕塑)v 3.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质兼备。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v二、二、孔子与论语孔子与论语 v(二)论语的文学性v

    24、1.语言 简短而意味深长。v 2.人物具有一定的形象性:v (1)有的篇章逼真地记述了孔子说话时的神态和口吻v (2)简单的对话、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v (3)所记述的很多人在全书中贯穿首尾,故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如孔丘、子路、颜渊等。v三、三、孟子孟子v 1.生平:鲁国邹生平:鲁国邹(今邹县今邹县)人人,是战国是战国 时期思想家、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政治家、教育家,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 表人物。后世尊为表人物。后世尊为“亚圣亚圣”。v v 2.“仁义”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主张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虐

    25、统治,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根据。孟子散文的特色孟子散文的特色v 1.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v 2.善于掌握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辩论,往往设立机巧,先纵后擒。v 3.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小故事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四四 、庄子庄子 散文的艺术特色散文的艺术特色 v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v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善于写惊险的场面。v刻画人物能抓住特征加以夸张的表现,善于传神,v行文变化多端,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

    26、。往往押韵。v五、五、荀况荀况v 1.生平:荀况,即荀子,号卿。战国时赵国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v 2.思想:v (1)继承发展了春秋以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观,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v (2)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也批判地吸收了战国以来百家之学,主张以礼治国,反对暴君暴政;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v 1.多长篇专题论文,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其题目可统摄全篇。学问博通,涉及面广。2.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多用排偶句法。有的文章比喻层出不穷。v六、六、韩非韩非 v1.生平:生平:韩非是韩国人韩非是韩国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27、者。曾为韩国公子,后为李斯迫害而死。曾为韩国公子,后为李斯迫害而死。v 2.思想:韩非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思想:韩非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又吸收了荀况、商鞅等人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又吸收了荀况、商鞅等人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韩非学说的核心是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韩非学说的核心是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法治思思想。韩非认为治国的措施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作相想。韩非认为治国的措施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应的改变,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来统治国家,鼓吹君权兵,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来统治国家,鼓吹君权神圣

    28、。神圣。v韩非散文的特色韩非散文的特色v 1.峻峭挺拨,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善于揭露矛盾,驳难对方。v 2.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体现了法家文章的特点。如亡征列出可亡之道四十七条之多,其末尾部分用词确切,逻辑性强,又具有辩证的观点,颇能引人深思。v 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与李斯的散文七七、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v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所编,成书于秦统一六国之前。以儒家和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各家,重加编述。v写作特点:风格平实,洗练畅达。比喻和寓言迭见层出。其体例对淮南子和后代类

    29、书有一定影响。v八、八、李斯李斯v李斯最有文采的散文是谏逐客书,作于秦统一之前。多用排比、比喻的手法,音调铿锵,很有气势。v秦统一之后,只有一些刻古文字,歌功颂德而缺乏文采。第五章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 v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汉间的民歌,且受到具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具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地巫歌的影响。地巫歌的影响。v 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都有志是每隔一句,都有个个“兮兮”缀于句末,缀于句末,篇幅较诗长,文辞繁篇幅较诗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丽,感情丰富。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v三、屈原的生平三、屈原的生平v屈原,名平,生于没

    30、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深受南北文化的滋养。怀王十年任左徒之职,参与联络五国伐秦。后受命制定宪令,进行政治改革,受到旧贵族的反对与陷害,怀王十六年被疏。在楚国连续受到秦国打击的情况下,出使齐国恢复齐楚联盟。怀王二十四、五年秦楚亲善,屈原被放逐汉北,在汉北写成离骚等作品。怀王末年返回朝廷,曾谏止怀王入秦。因闻秦楚相会,作怀沙,投汨罗江而死。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 v一、楚辞的名称与来源一、楚辞的名称与来源 v 楚辞: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楚辞: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v 楚辞楚辞楚辞作品集,集部之首。楚辞作品集,集部之首。v二、楚辞的文体特征二、楚辞的文体特征 v 名楚物、纪楚地、作楚声名楚物、

    31、纪楚地、作楚声 v 强烈的主观色彩、悲剧特征强烈的主观色彩、悲剧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v四、屈原作品简介四、屈原作品简介v 橘颂为二十岁行冠礼时期之作。离骚、天问、抽思、思美人、惜诵皆屈原被放汉北云梦时的作品。涉江放逐江南之野时所作。怀沙为其绝笔。九歌为屈原根据沅湘一带的民间歌舞辞所创作。v九章为后人收集编成,其中惜往日、悲回风二篇为后人悼屈之作。大招形式较招魂为古朴,应作于屈原任左徒之前的青年时期。-第二节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v一、热爱祖国、依恋故土,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v二、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主张法制,又重视仁、义的美政。v三、注重自身的修 洁,具有为实现政治理想“九死未悔”的大无畏精神。第三节第三节 屈原的艺术成就屈原的艺术成就 v一、创造了新诗体v 二、刻画了崇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v三、丰富的想象、夸张 v四、比兴艺术的综合运用v桔颂借物抒志、以物写人。v见古文学16页第四节第四节 屈原的地位与影响屈原的地位与影响v其精神与作品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作家和志士仁人。v骚体诗奠定了我国传统诗歌的主要特征。v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和九歌对汉代散体赋的形成以一定影响。v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946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