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神经系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神神经经系系统统The Nervous System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1)一般结构: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约有神经元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代谢和营养中心突起轴突:传出信息胞体:树突:接受信息(2)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1)接受和传递信息2)分泌激素2.神经纤维及其功能和分类 (1)概念:1)轴索:2)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的统称。指包有髓鞘或神经膜的轴索。(2)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传导兴奋。(3)影响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1)纤维的直径:直径越大,兴奋传导速度就越快。2)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是跳跃式传导。3)温度
2、:温度升高,传导速度加快。(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完整性结构完整性:如切断神经纤维,冲动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功能完整性:低温或麻醉药可使冲动传导发生阻滞。2)绝缘性神经干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3)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中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可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可长时间连续进行冲动的传导。(5)神经纤维的分类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概念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称为轴浆运 输(axoplasmicaxoplasmic transporttransport)。(2)类型1)顺向轴浆运输快速轴浆运输胞体运至轴突末梢。运输具有膜
3、的细胞器。快速轴浆运输是通过驱动蛋白(kinesin)实现的。慢速轴浆运输:运输胞体合成的蛋白质及其它轴浆的可溶性成分。2)逆向轴浆运输:由轴突末梢运至胞体。运输速度为205mm/d,运输 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病毒等)。由动力蛋白(dynein)完成。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1)功能性作用:突触前膜释放特殊的递质,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 活动。(2)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营养性物质,调整被支配组织的 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 化。(二)神经胶质细胞人类的CNS中,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约为神经元的1050倍,为(15)1012个。1.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施万
4、细胞(SchwaSchwannnncellcell)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节中的卫星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2.功能(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支持神经元胞体和纤维。(2)修复和再生作用神经胶质细胞有生长、分裂的能力。(3)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中枢的抗原呈递细胞。(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5)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 产物的作用;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可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等。(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摄取谷氨酸、GABA等神经递质。合成和分泌血管紧张 素原、前列腺素等多种生物活
5、性物质。(一)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1.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小体(轴突末梢)和 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 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二、突触传递(2)突触的分类轴体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发生突触联系 轴树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轴轴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发生突触联系(1)突触的微细结构(3)突触传递的过程(4)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PSP):指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1)快突触后电位(fastfast postsynapticpostsynaptic potential,potential,fPS
6、P)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突触后膜对Na+、K+(尤其是Na+)的通透性升高 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fEPSP快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fIPSPfIPSP2)慢突触后电位(slow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SP):静息时开放的K+通道关闭,产生sEPSPK+通道开放或使静息时开放的Na+通道关闭,产生sI IPSP神经元上突触产生的EPSP、I IPSP进行总和 如达阈电位 轴突始段或起始郎飞结产生动作电位 沿轴突扩布至末梢和逆向传到胞体(
7、5)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与抑制2.非定向突触(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通过曲张体释放出神经递质进行化学传递,这种方式称为非 定向突触(non-directed synapse)传递,又称非突触性化学传递(non-synapticchemical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特点: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递质能否发生传递效应取决 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应的受体。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的距离远,因而传递花费的时间长。3.电突触传递(Electrical synapses)通过缝隙连接处的、沟通两细胞胞浆的
8、通道,使局部电 位、动作电位直接在细胞间扩布而无需神经递质的参与。结构基础:缝隙连接(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1)确定经典神经递质的条件:1)存在合成递质的酶系;2)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 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3)递质能诱发生物学效应;4)存在清除递质的机制;5)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拮抗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2)调质的概念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是指神经元产生的、能 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化学物质(指能调节递质信息传递效应的化学物质)。肽类物质一般均属于调质。一般来说,递质与调质无明确划分的
9、界限,调质是从 递质中派生出来的概念,不少情况下递质包含调质。(3)递质的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 质)。2.受体(1)激动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拮抗剂(ant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2)受体的分类 1)根据天然配体分类:如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等。2)根据跨膜信号转导途径分类: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可抑制或易化突触前递质释放。(4)受体的调节 1)上调(up regulation):当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的数量逐渐增
10、加、亲和力逐渐 升高的现象。2)下调(down regulation):当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逐渐减少、亲和力逐渐 降低的现象。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ACh(acetylcholine)及其受体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外周N中包括:躯体运动N副交感N节后f交感,副交感节前f少部分交感节后f(如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f)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2)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一)反射的分类1.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
11、ex)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比较固定的反射。有固定的 反射弧,数量有限,通过皮层下各级中枢就可完成。2.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反射。其数量无限,主要中枢是大脑皮质。(二)反射弧的类型 1.单突触反射弧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的 反射弧。(如腱反射)2.多突触反射弧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中间神 经元,形成两次以上突触传递的反射弧。(如屈肌反射)(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联系:很少见。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1)辐散式联系:在传入神经元与其 他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中主要表现了辐散
12、式联 系。(2)聚合式联系:传出神经元主要表现为聚合式联系。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中间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链锁式: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在空间上加大了作用范围。(2)环式:引起负反馈或正反馈,产生后发放或使兴奋及时终止。(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1.单向传播2.中枢延搁(突触延搁)3.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1.突触后抑制(超极化抑制)发生在抑制性突触处2.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发生在兴奋性突触处 (1)结构基础:轴突轴突突触。(2)生理意义:突触前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多见于感觉传入
13、途径,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有重要作用。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躯体感觉传入通路 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1)浅感觉传导路径(2)深感觉传导路径传导痛觉、温度觉、粗略触-压觉传导本体感觉、精细触-压觉2.丘脑的核团各种感觉通路(嗅觉除外)都要在丘脑换神经元,再向大脑皮层投射。丘脑成为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换元中继站。1特异感觉接替核(specific sensory relay nucleus):后腹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2联络核(associatednucleus)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丘脑(3)非特异投射核(non-specific projection nu
14、cleus):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多次换元后弥散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3.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 projection system)(1)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或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 层特定部位的神经通路。(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 神经通路。(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1)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2)第二感觉区:中央后回底部延伸到脑岛的区域
15、2.本体感觉代表区:中央前回(4区)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二)内脏感觉1.内脏痛的特点1)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2)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3)往往引起牵涉痛;4)可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心血管和 呼吸活动的改变。2.体腔壁痛内脏疾患引起邻近体腔壁浆膜受刺激或骨骼肌痉挛 而产生的疼痛。3.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 觉过敏现象。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均为ACh。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