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政治经济学教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9233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PPT
  • 页数:172
  • 大小:3.2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政治经济学教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政治经济学 教程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篇 导论1-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v本章重点v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v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v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v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v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认识与利用经济规律v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v7.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v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v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3-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v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v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

    2、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v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v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制质资料。4-v劳动对象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v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v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v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v生产关系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5-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v一、生产力的形成v生产工具,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

    3、器设备,是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的统称。v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v生产力的要素是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6-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生产关系v一、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v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v交换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他们所直接需要的产品,这时他们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和另外一些人进行交换,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交换关系。v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7-v

    4、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v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v任何生产都要消耗生产资料。v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生产决定消费,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v在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上,消费在两方面制约着生产。8-v三、生产和分配的关系v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是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v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v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v四、生产和交换的关系v交换有两种,一种交换属于生产的交换,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另一种是产品的交换,它是由生产决定的。9-v五

    5、、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v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10-第四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v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v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v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v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力,这只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11-第五节 经济规律v一、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v经济规律: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各种经济现象。各种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

    6、规律。v二、经济规律体系v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规律,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12-v经济规律体系:由于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互相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v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v一切经济规律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一点是和自然规律相同的。13-第六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v一、唯物辩证法v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唯物辩证法。v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

    7、然界事物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v二、抽象法v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法。14-v三、归纳和演绎法v归纳法是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v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v四、分析和综合法v分析法是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v综合法是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所以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v五、数学方法v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关系变化的科学。15-v六、逻辑和历史法v逻辑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v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

    8、过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16-第七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v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v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是一门阶级性和党性很强的科学。v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v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7-第八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v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v毛泽东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经济思想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v一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v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v三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18-v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v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进行

    9、了深入阐明:v第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v第二,邓小平理论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v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世界形势的变化。v第四,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19-v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v“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v四、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v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21-v本章重点v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性v2.自然经济发展成为商品经济v3.商品经济

    10、存在的条件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v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v5.科学的劳动价值论v6.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量规律v7.价值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2-第一节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v一、自然经济v(一)自然经济的形成v自然经济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不发展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v(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v1.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v2.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v3.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23-v二、自然经济发

    11、展为商品经济v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v三、商品经济v(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v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v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v(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v1.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v2.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v3.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的经济24-第二节 商品v一、商品的二因素v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v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v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就是说它具有交换价值。

    12、25-v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v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v在商品生产中,这种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v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v(一)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v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v(二)商品的价值量v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6-v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v劳动强度是由单

    13、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决定的。v简单劳动是指事先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v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v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v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7-第三节 货币v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v(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v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v(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v(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v(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v(二)扩大的价值形式28-毫克黄金米麻布把斧头千克谷物只绵羊67125129-v(三)一般价值形式v解决扩大价

    14、值形式下商品交换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一般价值形式。其公式是:只绵羊毫克黄金米麻布把斧头千克谷物16712530-v(四)货币价值形式v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v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v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以下五种职能:毫克黄金只绵羊把斧头米麻布千克谷物61172531-v(一)价值尺度v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就是价值尺度的职能。v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v(二)流通手段v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v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v铸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额面价值的金

    15、属货币。32-v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v(三)贮藏手段v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v(四)支付手段v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赊账买卖,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v(五)世界货币v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33-v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2)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以及财产转移

    16、等。v三、货币流通量规律v货币流通: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由买者手里转移到卖者手里,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v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待售商品的总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34-v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这就是货币流通量规律。v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为:)(次数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商品价格总额中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次数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赊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一定时期内35-v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

    17、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再多,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以,就会发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v通货紧缩:是指在市场流通中收缩货币供应量或者减少纸币发行量,使之少于市场上媒介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以减轻纸币贬值的程度或使纸币升值,使得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提高货币购买力。36-第四节 价值规律v一、价值规律的内容v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v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v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37-v(1)它自发地调

    18、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v(2)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v(3)价值规律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38-第三章 市场经济39-v本章重点v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v2.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v3.市场经济的特征v4.市场经济运行机制v5.市场对经济的调节v6.市场体系的类型及其作用v7.市场格局的形成和类型40-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v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v(一)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及其配置方式v资源配置:就是在全社会范围

    19、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v(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v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市场经济。41-v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v二、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v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v三、市场经济的特征v(一)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v(二)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v(三)市场竞争平等化v(四)商品价格市场化v(五)市场体系完善化v(六)

    20、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42-第二节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v一、市场机制的特点v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利润、利息、工资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v市场机制的特点:(1)具有利益制约性。(2)具有内在性。(3)具有相互制约性。v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v(一)价格机制v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43-v(二)竞争机制v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v竞争机制的作用:(1)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对

    21、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努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2)竞争机制可以导致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解决市场供需矛盾。(3)竞争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44-v(三)供求机制v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v供求机制的作用:(1)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2)引起市场竞争关系的改变。v(四)信贷利率机制v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v(五)工资机制v工资机制是指在市场竞

    22、争过程中工资变动同劳动力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45-v三、市场调节v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宏观上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微观上使市场上商品的花色品种符合消费者的多样消费需要。46-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v一、市场体系的类型及其作用v市场体系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经济资源通过买卖来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的流通领域。v二、市场格局v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何方在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47-v(一)以买方为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型市场格局,简称买方

    23、市场v(二)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简称卖方市场v(三)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简称均衡市场48-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9-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50-v本章重点v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v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v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v4.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v5.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v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v7.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v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v9.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51

    24、-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v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v(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v小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以手工劳动进行商品生产的经济。v(二)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促进作用v(三)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52-v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v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v(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v(二)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v产业革命又

    25、称工业革命,即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53-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v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v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v(一)资本的总公式v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v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v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v资本的总公式:G-W-Gv(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54-v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v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v随着劳动力成为商品,便形成了资本

    26、主义雇佣劳动制度。v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v(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v(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v(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55-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v一、劳动过程v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v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v(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v(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

    27、有。56-v二、价值增殖过程v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v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v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v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v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57-第四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v一、资本的本质v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28、v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v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58-v三、剩余价值率v商品价值就是c+v+m。v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v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示:v计算剩余价值量的公式是:vmm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VmVvmM59-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v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绝对剩余价值:这种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60-v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v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61-v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

    29、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叫做超额剩余价值。v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v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v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v(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62-v(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v(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

    30、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v(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v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v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63-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v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v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原因在于:v(1)任何一种可供出卖的商品,它必须在出卖之前就存在。v(2)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v(3)如果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资本家同工人

    31、之间买卖劳动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64-v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v工资的形式:一日生产产品件数一日计时工资额价单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小时日周月年计时工资:、:65-v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v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v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v四、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消费品物价上涨指数实际工资名义工资CPI66-第七节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v一、发行小额股票,推行“资本民主化”v第一,发行小额股票,无非是将劳动人民手中的少量货币积蓄集中起来由资本家所支配,这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用社会闲散资金

    32、,广泛筹集资本,扩大其股份公司的经营规模,而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仍被少数垄断资本家所掌握,并不因发行小额股票而有实质性的改变,从而增强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实力。67-v第二,垄断企业中的职工购买或获得股份公司的小额股票,表面上似乎与资本家有了“共同的”利益,造成“劳资一家”的假象,起到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断加深的劳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利用职工与企业“共命运”的心理,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以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v第三,劳动者购买或获得小额股票,并取得少量股息和红利收入,其数量微不足道,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68-v二、推行职工参

    33、与企业管理的“管理民主化”v三、缩短劳动日v工人劳动日的缩短,其主要原因为:v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普遍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日即使有所缩短,并不影响企业产量和收益的增长。v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操作,劳动者必须进行更多的脑力劳动,掌握更高的生产技术,因而客观上需要通过缩短劳动日,以增加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较多学习和训练时间,培养出科技水平较高的合格的劳动力。v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经济危机,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工人失业严重。69-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70-v本章重点

    34、v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v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v3.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v4.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v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与发展的条件v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v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71-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v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v社会再生产过程:这种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v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v扩大再生产:就是大于原有规模

    35、的再生产。v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就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72-v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新的特征:v(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v(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v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v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如果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73-v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v三、资本

    36、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v四、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v具体地说,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四个:v(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v(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v(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v所用资本:是指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v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耗费掉的资本。v(4)预付资本的多少。74-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v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v资本的技术构成: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v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v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7、,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75-v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v资本积聚有两个特征:(1)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2)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资本家手里,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的积累所引起的积聚就越分散,每个资本家资本积累的增长就越小,从而资本积聚的规模也就越小。v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76-v二、相对人口过剩v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迅速增加。结果,必然形成大量失业人口。即相对过剩人口。77-v相

    38、对过剩人口完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v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以至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是因为:(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从高涨到危机,再从危机到高涨。(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资本家可以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78-v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以下几种:v第一种是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用的那种过剩人口。v第二种是潜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农村的失业人口。v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职业极不固定、从事家内劳动和打短工的

    39、劳动者。v结构性失业人口:即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工人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被抛到失业队伍中。79-80-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v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v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v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而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表现在:v(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资料日益转化为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变成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社会化生产过程,劳动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生产成果;v(2)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日益发展,生产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关系日益增

    40、强;81-v(3)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日益成为为广大市场而进行的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使整个社会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v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82-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83-v本章重点v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v2.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v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v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v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v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v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战后经

    41、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84-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v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v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v货币资本: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本叫货币资本。v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v公式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mPAWG85-v生产资本:就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资本。v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v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P表示生产过程;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v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三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v公式中G表示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WPPAWmGW86-v

    42、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资本的循环。v资本的循环用公式表示为:v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v产业资本不断的循环运动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87-v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形式:v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v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需具备两个条件:v第一,产业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不能同时存在于循环的某一个阶段上和处于某一种资本形态上,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使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并存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发生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中断。88-

    43、v第二,产业资本家的三部分资本,其中每一种职能资本形式,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顺次通过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形式上,使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继起性)。v四、资本是一种运动89-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v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v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v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生产时间。v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流通时间。v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垫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带来剩余价值,然后重新回到原有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90-v如果用U代表“年”;用u代表一定数量的

    44、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n代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则衡量一年中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就是:v资本周转次数:就是在一定时间(通常指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循环的次数。v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v(一)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v生产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uUn 91-v劳动时间:是指生产一件成品所需要的工作日或劳动小时的总和,也就是生产一件产品时,工人实际从事劳动的全部时间,而休息、停工等时间则不包括在内。v非劳动时间: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v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是指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45、需要独立地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理变化的时间。v停工时间: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在正常检修或工人夜间休息时而停止发挥作用的时间。92-v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是指生产资料虽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投入生产过程的那一段时间。v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它包括商品的出售时间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v(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v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v固定资本:是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本。v流动资本:是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93-v流通资本: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即货

    46、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它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式。而流动资本则是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见图6-1。94-v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v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于:v第一,划分的根据不同。v第二,划分的目的不同。v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见表6-1。95-96-v3.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v固定资本折旧:这种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叫做固定资本折旧。提取的补偿金额叫做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

    47、比率,叫做折旧率。v4.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v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生产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v第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v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97-v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v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如下:98-v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v(一)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v(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数量v如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m表示剩余价值率,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99-v(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

    48、剩余价值率的高低v年剩余价值率:为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v如果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以m表示剩余价值率,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以n表示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可表示如下:100-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v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v单个资本:这种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v社会资本:这种互相联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v社会资本的运动:这种互相交错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v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v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

    49、总和。101-v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v(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v两大部类全年的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为下列图式:vI 4 000c+1 000v+1 000m=6 000vII 2 000c+500v+500m=3 000v为了使第二年的简单再生产能够继续进行,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交换,以便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形态上得到替换,也就是两大部类的产品都能够通过交换得到实现。这种交换有以下几个方面:102-v(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的4 000c代表本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必须用新的生产资料来加以补偿。v(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50、。第二部类的500v+500m代表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用于消费的消费资料的价值,它必须以消费资料来补偿。v(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的1000v+1000m在实物形态上是生产资料,由于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是消费资料,因此,它必须通过与第二部类交换,用消费资料来补偿。103-v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v(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v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具备的基本的实现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必须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这个基本的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为:104-v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还可以从I(v+m)=IIc 这个基本实现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教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923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