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七)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区域经济学课件-(七)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经济学 课件 空间 地域 结构
- 资源描述:
-
1、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一、地域结构形成与演化一般特征、机制、一、地域结构形成与演化一般特征、机制、空间结构形态空间结构形态 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三、城市与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三、城市与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 四、区域城镇体系、农村聚落结构及演变四、区域城镇体系、农村聚落结构及演变 五、地域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五、地域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11/26/2022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的形成与区域的形成区域区域经济经济空间空间的的运动运动规律规律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
2、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区域空间空间的的地域地域结构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与产业布局 城市经济城市经济 城乡边缘区城乡边缘区区域城市化区域城市化 乡村经济乡村经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主要内容体系11/26/2022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受经济发展制约,必须与经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受经济发展制约,必须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空间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要经过空间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变动。较长的时期才能变动。与经
3、济发展速度相比,经济空间结构明显具有滞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经济空间结构明显具有滞后性,调整和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后性,调整和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11/26/20223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一、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315 315)区域经济的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区域经济的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构的形成 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 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11/26/2022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
4、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 区域经济空间运动的区域经济空间运动的非均衡性非均衡性:组成区域经济空间各:组成区域经济空间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不等同,不均匀子系统的功能,作用不等同,不均匀。形成形成: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集聚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集聚的动态过程;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的动态过程;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地域空间的子系统之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地域空间的表现;各种流的传输的动态过程。表现;各种流的传输的动态过程。11/26/202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 区域经济空间上的相互竞争制约和影响着各种社会经区域经济空间上的相互竞争制约和影响着各种社会经济客体的行为模式与迁移过程。济客体的行为模式与迁移过程。微观上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选址及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微观上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选址及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宏观上影响市场或服务区的分割、市场体系的形成、宏观上影响市场或服务区的分割、市场体系的形成、社会经济活动集聚规模和形态。社会经济活动集聚规模和形态。11/26/20226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
6、结构的形成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l 主要理论主要理论:核心:核心-外围的二元结构、累积循环因果模型、外围的二元结构、累积循环因果模型、增长极模型、倒增长极模型、倒“U”“U”模型模型评价评价1:把特定地域空间与社会经济整体系统的运行:把特定地域空间与社会经济整体系统的运行发展联系起来,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的极化、聚集、联发展联系起来,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的极化、聚集、联系、扩散的过程及地域结构的基本形式,认为区域经系、扩散的过程及地域结构的基本形式,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济不平衡增长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11/26/20227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
7、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l 评价评价2: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对所有阶段都适应?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所有阶段都适应?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有没有客观的限制?成有没有客观的限制?l 没有说明核心与吸引范围之内的关联在空间上的反映。没有说明核心与吸引范围之内的关联在空间上的反映。11/26/20228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 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即城市郊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与
8、乡村的过渡地带,即城市郊区,是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区,是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60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极大改变大城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极大改变大城市外围地区和交通沿线地区面貌,城乡要素相互市外围地区和交通沿线地区面貌,城乡要素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形成城乡边缘区,并由此形成渗透,功能互补,形成城乡边缘区,并由此形成三元经济结构:三元经济结构:城市城市城乡边缘区城乡边缘区外围外围。11/26/2022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 l 主要理论主要理论日本日本 山鹿诚次的阶段论山鹿诚次的阶
9、段论 一般农业一般农业(大田农作物大田农作物)向商品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蔬菜、瓜果、花卉、蔬菜、瓜果、花卉、奶牛、禽兽等商品奶牛、禽兽等商品)转化的产品的商品化阶段。转化的产品的商品化阶段。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向兼业的农工户、农商户的转化的劳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向兼业的农工户、农商户的转化的劳动的商品化阶段。的商品化阶段。农民卖掉成出租土地,不再务农的土地商品化阶段。农民卖掉成出租土地,不再务农的土地商品化阶段。l 农村要素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形成的。农村要素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形成的。11/26/202210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
10、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 l 主要理论主要理论英国英国 科曾科曾 周期性增长理论周期性增长理论p 认为周期性增长因素使城乡边缘区是认为周期性增长因素使城乡边缘区是“年轮年轮”状圈层式推状圈层式推进,存在加速期、减速期、稳定期三种状态,周期变化取进,存在加速期、减速期、稳定期三种状态,周期变化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制约因素。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制约因素。加速期:城市向外扩散,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加速期:城市向外扩散,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减速期:城市扩展呈环状推进,城乡交换作用;减速期:城市扩展呈环状推进,城乡交换作用;稳定期:边缘区范围稳定,内部填充。稳定期:边缘区范围稳定,内部填充。
11、11/26/20221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 l 主要理论主要理论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 外溢外溢专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40:40年代以前,城市功能向周边地区外年代以前,城市功能向周边地区外溢,形成一些专业化的生长点,如工业区,住宅区。溢,形成一些专业化的生长点,如工业区,住宅区。分散分散多样化阶段多样化阶段:4060:4060年代未,城郊运输条件改善,年代未,城郊运输条件改善,人口、工业、基础设施向边缘区扩散。人口、工业、基础设施向边缘区扩散。填充填充多核化阶段:以内全部填充为主,农业土
12、地进一步多核化阶段:以内全部填充为主,农业土地进一步非农化,地域稳定。非农化,地域稳定。11/26/20221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11/26/202213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 l 主要理论主要理论劳动在空间上的重新分工理论劳动在空间上的重新分工理论 城市化与非农业的分散化和区位重新集中相伴非农产业分城市化与非农业的分散化和区位重新集中相伴非农产业分散化,实质是产权重组过程。散化,实质是产权重组过程。从单个产权重组来看,表现为某项财产的一组权利或产
13、权从单个产权重组来看,表现为某项财产的一组权利或产权份额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的重新组合。份额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的重新组合。企业的产权重组可能带来企业的关闭和新企业的创建、合企业的产权重组可能带来企业的关闭和新企业的创建、合并、联合等,这些企业在城市空间形成一种生产综合体。并、联合等,这些企业在城市空间形成一种生产综合体。从宏观上看,大量的单个产权重组,形成一个区域产权结从宏观上看,大量的单个产权重组,形成一个区域产权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构成劳动的一种新的空间分工。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构成劳动的一种新的空间分工。11/26/20221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地域结构演化
14、四阶段区域地域结构演化四阶段(324-329324-329)低水平平衡低水平平衡:以农为主,生产力低、封闭、稳定、原始。以农为主,生产力低、封闭、稳定、原始。聚集聚集(二元结构形成):工业化在优势地区聚集,形成城市增(二元结构形成):工业化在优势地区聚集,形成城市增长极和农村的腹地,经济不平衡加剧。长极和农村的腹地,经济不平衡加剧。扩散扩散(三元结构形成):城市向周边扩散,形成城乡边缘区,(三元结构形成):城市向周边扩散,形成城乡边缘区,从而形成核心从而形成核心城乡边缘区城乡边缘区外围三元经济结构。外围三元经济结构。区域空间一体化区域空间一体化: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基本消失,以区域城市:区域之间的
15、不平衡基本消失,以区域城市体系为核心和骨架,实现地域结构的均衡一体化,实现高水平体系为核心和骨架,实现地域结构的均衡一体化,实现高水平稳定平衡。稳定平衡。11/26/20221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337-344337-344)农业农业 工业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11/26/202216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城市和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三、城市和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 城市化城市化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11/26/202217东南大学经济
16、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市化定义与内涵城市化定义与内涵 l 定义定义: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是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l 内涵内涵:1 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人口向城市的集聚;2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3 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4 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 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11/26/202218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
17、市化浪潮的成因城市化浪潮的成因 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人口的流动人口的流动11/26/20221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市化浪潮的成因城市化浪潮的成因 l 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四个方面影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响因素又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
18、力 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11/26/202220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城市化进程的轨迹 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于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于30%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中期: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城市化水平处于30%30%70%70%左右,发展速度左右,发展速度很快;很快;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于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于70%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进入平稳阶段。11/26/20222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
19、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11/26/20222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24 to 502 (1)211 to 224 (3)84 to 211 (3)68 to 84 (3)37 to 68 (3)江苏省辖市城市人口(江苏省辖市城市人口(2004)(单位:万人)(单位:万人)11/26/202223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24 to 502 (1)211 to 224 (3)84 to 211 (3)68 to 84 (3)37 to 68 (3)江苏省辖市城市人口(江苏省辖市城
20、市人口(2004)(单位:万人)(单位:万人)11/26/20222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88 to 485 (2)99 to 188 (1)80 to 99 (4)63 to 80 (2)32 to 63 (4)江苏省省辖市建成区面积比江苏省省辖市建成区面积比较较(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11/26/2022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40 to 1,550 (1)1,020 to 1,540 (2)540 to 1,020 (4)400 to 540 (3)200 to 400 (3)江苏省辖市江苏省辖市GD
21、P(2004)(单位:亿元)(单位:亿元)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11/26/202226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一个特大城市(徐州),三个大城市(盐城、淮安、连云一个特大城市(徐州),三个大城市(盐城、淮安、连云港)、两个中等城市(宿迁和东台)、三个小城市(新沂、港)、两个中等城市(宿迁和东台)、三个小城市(新沂、邳州和大丰)、邳州和大丰)、20个县级单位及个县级单位及470个镇,初步构成一个个镇,初步构成一个相对规模系列齐全、数量结构合理的金字塔结构。相对规模系列齐全、数量结构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与苏中和苏南相比,苏北
22、的单位面积城市数和单位人口城与苏中和苏南相比,苏北的单位面积城市数和单位人口城市数都与苏中和苏南存在较大的差距。市数都与苏中和苏南存在较大的差距。苏北的城市密度偏低苏北的城市密度偏低,苏北每百万人拥有的城市数量为苏北每百万人拥有的城市数量为0.28,而苏中和苏南分别为而苏中和苏南分别为0.87和和0.71;苏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苏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城市数量为的城市数量为1.72,远低于苏中的,远低于苏中的7.34和和5.7。11/26/202227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演进城市化水平的演进 1
23、1/26/202228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经济结构变化城市经济结构变化 11/26/20222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开放度的变化城市开放度的变化 11/26/202230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与苏南的比较与苏南的比较11/26/20223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与苏南的比较与苏南的比较11/
24、26/20223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11/26/202233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11/26/20223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水平偏低,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偏低,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城镇集聚
25、效应功能偏低城镇集聚效应功能偏低 城镇群体空间聚合发展的态势有待进一步城镇群体空间聚合发展的态势有待进一步培育培育11/26/20223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加快苏北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加快苏北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战略 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苏北的城市密度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苏北的城市密度 提升苏北城市化质量,增强聚集生产要素的能量提升苏北城市化质量,增强聚集生产要素的能量 优化城市结构体系,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结构体系,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突出突出“双沿战略双沿战略”,优化苏北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苏北城市的空间结构 以以FDIFDI聚集加快城市化发展,加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