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五章-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五章-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教育 心理学 课件 第五 学习理论 及其 教学 应用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这一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从早期的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以苛勒为代表的顿悟说,到后来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直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成了一套系统的学习理论。不同的学习理论有不同的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比较。第一节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Waston)于1913年创立,并在此后统治西方主流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以1930年为界线,美国的行
2、为主义可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以桑代克为代表的动物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以行为观察取代意识的内省,注重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外在行为,从而导致了一场心理学的革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揭示动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外显的行为变化,进而推断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并据此总结出来的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就是S-R的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获得这些联结或建立联系,学习的条件是不断得到强化。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是
3、俄国生理学和与之相关的客观心理学的代表。他主要从事有关心脏的神经机能、消化腺和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的研究。他因消化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04年的诺贝尔奖金。而有关条件反射的理论和实践是巴甫洛夫的最伟大的科学贡献。巴甫洛夫在对狗的消化系统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分泌唾液的反应。为此,巴甫洛夫设计并进行了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过程 巴甫洛夫进一步探讨了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和消退以及神经活动的机制等问题,完善其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泛化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反应。分化分化是指能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消退消退是指在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之后
4、,如果呈现条件刺激而不给食物强化,那么狗产生唾液分泌会越来越少,最终反应完全消退。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条件反射原理(包括泛化、分化和消退原理)来巩固学习和良好行为,或矫正不良行为、消极态度和情绪。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对行为主义的创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于1898年以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他的研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迷箱 桑代克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
5、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反应之间建立联结。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因而有人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著名的学习定律学习定律: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评价评价:桑代克混淆了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把动物学习的规律推广到人类学习上;而且对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解释过于简单,忽视了人类学习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意识水平;他还将学习过程看作是盲目的,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后来的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三、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华生的
6、行为“习惯说”或称“刺激反应说”为代表。华生从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借用巴甫洛夫的生理学名词(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肢体反应等)替换传统心理学中的感觉、思维、情绪等概念,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验技术加以采用。华生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即是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人类的学习也在于形成习惯。他认为,人的各种行为不外是“肢体的习惯”、“言语的习惯”和“肺腑的习惯”,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SR联结而形成的。华生根据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做了一个著名的婴儿恐惧形成实验。婴儿恐惧形成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经典
7、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学习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即形成SR的过程。在学习规律方面,华生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所谓频因律就是指某种动作经多次重复练习后就容易形成连续的动作习惯,同时重复其它动作的次数减少,从而使要学习的动作不断得到巩固;所谓近因律就是指学习者往往容易学会一个动作序列中的最后学习的动作,而且在下次练习时,又倾向于提早出现。四、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四、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斯金纳的一生获得多项重大
8、的荣誉奖: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赠给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与早期行为主义观点有着显著的区别。他把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行为,称为“应答性行为”;另一种是不需要刺激引发,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称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被动的,而操作性行为是自发的,它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应答性行为所导致的是反应性条件反射,而操作性行为所导致的则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重视刺激对引起所期望的反应
9、的意义,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行为后果对行为反应的意义。斯金纳为研究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设计和发明了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对白鼠的操作性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从中得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规律。斯金纳与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两个因素:操作操作及其强化强化。斯金纳详细研究了强化的种类、性质及强化作用模式等问题。他把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斯金纳总结出一套复杂的强化作用模式。斯金纳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断续强化。他把断续强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间隔强化间隔强化,另一种是比例强化比例强化。一般说来,断续强化的效果比连续强化的效果好;可
10、变间隔和可变比例强化的效果好于固定间隔和固定比例强化的效果。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又称为祖母法则。如告诉儿童做完作业后就可以玩游戏。斯金纳还比较了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惩罚也可以分为呈现性惩呈现性惩罚罚与移去性惩罚移去性惩罚。斯金纳认为,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该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效果才好。对斯金纳理论的简评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理论体系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领域。不仅如此,斯金纳的行为理论还被人们
11、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及其行为治疗与行为矫正之中,这使得他的理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他揭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丰富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但是斯金纳仍然是一个行为主义者,犯有和早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行为及结果,不探讨内部心理机制。斯金纳自始至终都反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反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一)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典范。
12、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予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程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自学。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和方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奠定了基础。(二)课堂管理(二)课堂管理 要维持良好的课题秩序,需要对好的行为予以强化,对不良的行为予以惩罚。行为主义者研究表明,对于学生的不正确行为,单纯给予惩罚的效果不明显,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用正确的行为替换不正确的行为比单纯抑制不正确的行为要好。当我们想要学生从事某一种学生可能感到枯燥的活动时,我们可以运用普雷马克原理,把这
13、种活动与学生喜爱的某活动结合在一起。比如,当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堂作业后,就与学生一起玩游戏。(三)行为塑造与矫正(三)行为塑造与矫正 行为塑造原理是通过小步强化最终达成目标,即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个小步子就给予强化,直到最终达到目标,这种原理也叫连续接近法。如训练老鼠走迷宫,第一步训练它学会第一个左拐弯,第二步训练它学会第二个左拐弯,如此一步步训练,直到学会到达终点。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任何复杂的行为,包括儿童的行为习惯,都可以借助强化通过塑造来获得(或养成)。训练老鼠走迷宫 行为矫正行为矫正 行为主义认为惩罚可以抑制不良行为,当儿童出现某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惩罚加
14、以矫正。如,某小学生有咬铅笔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适当运用惩罚来矫正这种不良行为。当我们看见这位小学生在咬铅笔时,就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没收他的铅笔,或罚他把嘴张开一分钟,下次发现他再咬铅笔时再给予惩罚,或看见他准备咬时就给予惩罚,下次看见他咬自己的手指头时也给予惩罚,看见他咬自己的衣袖或其他东西时也给予惩罚,直至改掉这种不良习惯为止。行为主义者研究认为,在不良行为出现之初进行惩罚的效果要比出现之后进行惩罚的效果好。同时,根据这种惩罚的原理可以干预儿童的行为强迫症。行为主义者还运用系统脱敏技术治疗恐惧症。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15、班杜拉原来信奉新行为主义,后来从传统的行为研究中走出来,由偏重外部因素作用的行为主义观向兼顾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新观点转变,逐步建立他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既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与认知学习理论不一致。行为主义多侧重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只能说明一些简单行为,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侧重的是人的社会性行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探索性和尝试性的行为,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的是示范性和模仿性的行为;行为主义多采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采用现场研究。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探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探讨行为模式的获得、储存和再现的过程。一、观
16、察学习一、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主要是习得社会行为及行为方式;从学习的方式来看,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进行的。因此,社会学习也称之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经典实验经典实验: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性学参与性学习习,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学习,也叫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替代学习替代学习(即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所进行的学习,也叫间接经验的学习。观察学习过程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生过程;(4)动机过程。强化模式强化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17、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评价;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行为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满意而进行的自我奖励。二、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二、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班杜拉总结出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即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与物理条件)、个体(信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三元交互作用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三、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三、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 首先,在教学情境中确认
18、适当的榜样。儿童喜欢模仿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父母和教师);儿童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认同和获得性别角色;儿童喜欢模仿曾获得荣誉,出身于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的儿童的行为;不喜欢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过惩罚的人;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之间喜欢相互模仿。其次,确立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对这种机能价值的预期可以增强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注意。第三,引导学习者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表征。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言语表征、图形表征或动作表征。第四,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第五,给予及时反馈强化以增强行为动机。班杜拉提出有三种强化模式都可以增强行为动机。对班杜拉理论的简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社会行为
19、的习得,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把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认知理论学习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摒弃了行为主义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结果更富有说服力;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方式,从而丰富了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班杜拉关于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期望、信念、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影响行为的因素;班杜拉提出三种强化模式,完善了强化学习原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和示范教学过程,揭示了示范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20、义。第三节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20世纪50、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开始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强化作用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从早期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到后期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逐步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变得更加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格式塔学习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所探讨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即包括动物和人
21、类的学习,而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所探讨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一、格式塔的顿悟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完形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学派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对知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注重知觉的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注重对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重要贡献。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黑猩猩的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叠箱实验”和“接竿实验”。叠箱实验与接竿实验 苛勒认为,学习是对知觉情境的重新组织,即通过对学
22、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顿悟-完形说所重视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和新结构的顿悟。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从学习的过程看,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而是在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刺激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顿悟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二、布鲁纳的认知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他于1960年创建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
23、,任中心主任;19621964年间任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思维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发现的行为。布鲁纳(J.S.Bruner)(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而知识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即对知识转化的检查。通过这三个过程,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
24、识的过程。发现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学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布鲁纳特别强调知识学习中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的作用。(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1、结构课程观布鲁纳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他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和思维框架。2、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发现法。发现法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