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第二 教学 全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二版),第一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本章主要讨论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与功能、商业银行制度与经营模式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章节目录,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特点、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 商业银行制度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第五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返回目录,一、商业银行的起源,早期银行起源于意大利的铸币兑换业。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兑换商逐渐开始从事信用活动,银行的萌芽便出现。 较近代的银行出现于中世纪,在当时的商业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例如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设立的热
2、那亚银行等。,1694年,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在英国诞生,这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正式建立及高利贷在信用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根本动摇。,历史悠久的英格兰银行,二、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日趋全能化,混业经营回归理性 商业银行资本日趋集中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 金融产品创新日新月异 服务方式电子化 积极调整业务和收入结构 实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特点、职能与作用,返回目录,一、商业银行的特点,商业银行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综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仅囿于其专业领域 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础和
3、途径,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一)信用中介 (二)支付中介 (三)信用创造 (四)调节经济 (五)提供金融服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制度,返回目录,商业银行制度是指其外部的组织形式,即指分支机构的设置和相互关系的状况,它是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骨架。 商业银行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以美国银行体制为代表的单一银行制、以英国银行体制为代表的分支行制、以及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和代理行制等。,一、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或单元制,是指一种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不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目前,实行单一银行制的国家主要是美国。 美国联邦或各州的法律规定,银行业务由各自独立
4、的商业银行经营,不允许或限制跨州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银行体制上,采取双重银行体系,实行双轨注册制度。,美国单一银行制有不少优点: 1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吞并垄断,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度,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3银行具有独立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灵活性较大。 4银行管理层次少,易于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比较高。,二、分支行制,分支行制亦可称为总分行制,意即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行的商业银行制度,这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所采取的组织形式。 分支行制又具有两种具体类别: 总行制,指总行在对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监督的同时,
5、还作为经营机构对外营业; 总管理处制,是指总行的职能仅在于管理监督领导分支机构,不从事具体业务的银行制度。,实行分支行制优点 1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 2有益于资金在总行及各分支行间调度,灵活高效地使用有限资金,牟取更高利润。 3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其业务地域愈加庞大,从而分散了风险,有益于保障稳定增长的利润水平。 4与政府、中央银行、大型企业等保持良好的关系,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是指完全拥有或有效控制一家或数家银行的金融机构。银行控股公司对银行的有效控制权表现为拥有该银行25以上的投票权。 仅拥有或控制
6、一家商业银行的控股公司称为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而拥有或控制两家以上银行的控股公司则称为多元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为了绕开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与营业区域所设置的种种法律限制。 2银行控股公司得以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出于减少缴纳税收的考虑。,四、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也是一种变相的分支行制,它与银行持股公司制的差别在于,其不设置银行控股公司,而且通过若干家银行互相持有对方股票,互相成为对方股东方式结成连锁关系。,五、代理行制,这里说的代理行是指为了克服在乡镇没有或很少有分支机构,或者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不经济的缺陷,城市的大银行与乡镇的小银行结成代理行关系。,案例 美国的
7、银行制度,美国的银行制度是发达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商业银行体系,也是最复杂、机构最多的体系。在19世纪初美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全美商业银行的数目不超过100家。但是到了1920年,商业银行已经达到了3万余家的规模。此后银行数目不断下降。1990年总数目为1万余家。,美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在联邦当局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国民银行数目为美国商业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其资产则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0,其分支机构为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的53。到1980年末,美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为2.6亿美元。在联邦当局注册的国民银行的平均资产为5.2亿美元,而非联邦储备系统成员的州银行的平均资产为1.0亿
8、美元。 案例来源:易纲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返回目录,一、分业经营与合业经营的含义,所谓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或称银行业的专业化、证券业的专业化; 所谓合业经营(全能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业经营,或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互相渗透与一体化经营。,银行控股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为了绕开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与营业区域所设置的种种法律限制; 银行控股公司得以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出于减少缴纳税收的考虑。,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则实行合业经营模式。 1995年颁布的
9、商业银行法明确了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二、分业经营与合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一)分业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调控和管理国家金融活动。 2防止银行的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可以降低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 3对银行垄断集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金融、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局面。,分业银行制度的缺陷 1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2资产经营缺乏灵活性及内部经营损益互补机制,资产单一化而导致风险高度集中。 3银行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投资,不利于密切银企关系,进而
10、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合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1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开拓了传统业务以外的多种收入来源。 2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3对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建立起密切协调的银企关系。 4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尤其是证券业务服务,有利于动员社会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三、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19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造成银行日趋严峻的竞争局面。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合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显示出强劲的活力。 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
11、、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都进行了金融改革,使银行业务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五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返回目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1949年以前的银行体系 (二)1950年代的银行体系 (三)“大跃进”与“文革”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四)银行体系的恢复与发展 改革中国银行的体制 成立中国投资银行 贷款业务的拓展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正逐步形成。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以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支柱,有若干全国性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体系。,二、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和银行体系的发展,1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2新的股份制商业
12、银行的建立 3成立住房专业银行 4成立国有政策性银行 5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6、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7、改革农村和城市信用社,图1-1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示意图,案例:中国人民银行简介,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
13、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
14、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三、国有银
15、行股份制改革,(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历程 1、财务重组 2、核销呆坏账。 3、注资 4、引入战略投资者 5、上市融资 (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成果,复习思考题,1概念解释 商业银行 全能银行 信用中介 信用创造 分支行制 分业经营 合业经营 2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4比较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和银行控股公司的特点和优劣。 5分析和比较分业经营和合业经营的利弊。 6结合实际,谈谈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7我国国有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是不是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与理论,本章主要讨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和商业银行
16、经营管理理论。,章节目录,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返回目录,一、盈利性原则,所谓盈利性目标,指的是商业银行谋取盈利收入最大化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的高低是其经营管理状况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商业银行既定策略正确与否、业务状况是否健康、银行领导的能力高低、内部管理是否有效等各方面的情况。 商业银行的收入可以大致分为资产收入与表外业务收入两类。,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高低首先是内部管理的结果。 一般地,提高业务收入可以采取提高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服务手续费、
17、投资高收益的证券、吸引新客户、尽量降低非盈利资产的比例等方法; 降低经营成本则可考虑降低存款利息水平、减少各项非经营性支出、降低管理费用、压低职员工资、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平均成本等手段,从而实现银行利润的上升。,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应当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及一切经营发展条件的影响,以稳健经营,健康安全地发展。 商业银行的风险: 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 证券投资风险 通货风险,内部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 同业风险,三、流动性原则,所谓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客户提存或贷款、投资、内部管理等对现金的需求。 商业银行的
18、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受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立两级准备金: 1 一级准备 又称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在同业存款等。 由于一级准备具有非盈利性或盈利性低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当将其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 二级准备 又可称作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 这些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要优于没有收益的一线准备。,四、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协调统一原则,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大经营目标并非是完全并行不
19、悖的,相反,它们之间往往有着矛盾。 一般说来,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盈利性与流动性也是对立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一般比较一致。 同时达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各自最优水准是不可能的,应当对上述三者进行协调安排、均衡兼顾。,第二节 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理论,返回目录,一、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演进,(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银行的价值最大化是考虑了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及可持续增长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目前比较流行的衡量价值创造的指标包括经
20、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经济增加值(EVA),它是指税后净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经风险因素调整后,超出股东最低资本回报要求的收益。,经济增加值(EVA)=经调整的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将两种企业价值表示方法联系起来的前提是满足净盈余会计联系,即: (2.1) 上式中Bt表示时刻t权益的账面价值(包括债权和股权),NIt表示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内的会计利润,Ct为该期间对所有者的净支付。净盈余会计联系要求从一个期间到另一个期间账面值的变化等于利润减去股利净支付。,每个期间的剩余收益(RI)被定义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为: (2.2) 这里的
21、r是资本成本,表示股东期望回报率,假设它是常量。NIt表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我们用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表述公司价值: (2.3a) 上式中Vt表示t时刻公司权益(包括债权和股权)的价值,r是折现率(假定为常量),Ct+代表来自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应用净盈余联系,将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2.3b),如果令t趋向于时, 趋向于零,则方程 (2.3b)又可表示成: (2.3c) 斯特恩斯图尔特将账面值和利润的传统会计计量加以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剩余收益结果称之为经济增加值(EVA)。这时,又可将方程(2.3c)表示成: (2.3d),上式中的Bt*是经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方程(2
22、.3d)提供了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经济价值Vt与账面价值B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经济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认为是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方程(2.3d)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表述,即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是未来EVA的现值。,斯特恩斯图尔特将市值超过投入资本的部分称为“市场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2.4) MVA即未来EVA的现值,就是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在EVA的计算公式中,确定资本期望回报率是一个关键环节。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资本的成本一部分为无风险收益率,再加上一个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可以考虑长期国债利率作为基础,而风险溢
23、价则需从股东风险承担与回报要求考虑。,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分析,返回目录,在经典的一般均衡模型中,金融中介无存在之必要,主要是由于二方面原因: 一是金融中介不可能改进社会福利。 二是中介不可能在资产转换中为个体创造价值。 对于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最早的探索是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包括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 这些理论实际上只是说明了银行的部分职能,并没有论及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更不可能对金融中介的发展问题有所顾及。,费雪发现,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跨时消费效用函数,在缺乏外部交易的情况下,每个家庭的消费效用函数将在两个时期间效用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同两个时期间家庭内部“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的那一点达到最
24、佳。,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如果进一步引入消费者信贷,则会使家庭消费储蓄的个量和总量轨迹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具有帕累托最优改进的性质。这个所谓的“内部信贷市场”观点实际上凸现了金融中介的功能,即消费者信贷市场的存在会改变家庭的总效用和福利水平。,一、流动性保险,从流动性保险功能的角度证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金融中介为存款人提供活期存款合约并向借款人提供非流动性贷款,因而承担着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银行提供的活期存款合约能为要求在不同时间为消费的存款人提供更为有效的风险分担形式,提高了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因此,金融中介的作用相当于为存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