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乡村振兴启示教育新使命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8361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4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乡村振兴启示教育新使命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乡村 振兴 启示 教育 使命 课件
    资源描述:

    1、【教改透视】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目前农村人才的匮乏,是一个实际且严峻的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点和难点。这就给我国教育界尤其是涉农教育提出了一个急需关注和破解的现实问题。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现在和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发展历程,既区别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区别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也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发展情况。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避免农村凋敝、农业衰

    2、败、农民贫穷的局面出现,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人民共同富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鲜明特征,同时揭示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繁重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反映最为突出。这不仅是城乡之间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设施、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差距,而且还有城乡之间各类人才数量质量的巨大差距,特别是现阶段农村人才仍然呈现净流出状况。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仅乡村振兴目的难以实现,而且城乡差距可能明显拉大。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涉及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建

    3、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对相当复杂和繁重的任务,没有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的支撑,乡村振兴是无法实现的。据有关统计,农村各类人才占农村人口总量的比例很小,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多数是通过经验传授和自学成才,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较少,尚未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这无疑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农村人才存在着明显差距。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农场主是农业大学毕业生,他们掌握了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力军。荷兰农民90%以上接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农民70%以上接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中,不仅中等文化以上的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

    4、工,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妇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农村社会的老龄化、文化低和培训少的特征极为明显,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所以,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搞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而搞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必然承担新使命。院校教育与乡村结构性人才需求差距明显乡村振兴是一个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不仅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而且要建成相应的农村人才结构配置,以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要求。乡村振兴计划需

    5、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组织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其中,实用型人才有种植、养殖、运输、加工能手,还有经营、农技推广、传统工艺等方面;专业人才有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法律等方面;组织型人才有农村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不仅严重缺乏专业型人才,尤其是缺乏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人员,而且实用型人才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等生产领域,技能推广、市场营销等人才不足。另外,创新性、组织型和综合性人才更是缺乏。可以说,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分布情况,严重地影响了

    6、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存在着相当大差距。从农村人才培养来看,许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我国地方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目标和农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大学的校长、院长和系主任,并不真正关注“三农”工作,不少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学校能否进入更高层次教学评估,学院是否能够获得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与实施乡村振兴的需要不一致。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将我国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需求和新知识编入教材。一些老师习惯于学院式教学,不能够将生产实践内容及时编入教材

    7、,也不愿意在课堂中补充现实内容,习惯于多年使用一本教材、一套教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院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尤其是脱离农村和农业发展现实。而地方中等教育尤其是县城高中,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准备高考升学,缺乏普及性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课程。实际上,县一级高中学校,除一部分高中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外,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将返回乡村,由于没有掌握实用性农业技术和经营技能,他们难以在返乡后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许多农村中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的原因之一。同时,县域的职业培训学校不少是民营机构,不仅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涉农职业培训实际效果较差。同时,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缺乏统筹考虑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尚未形成涉农教育培

    8、训与人才使用紧密结合的联动机制,这使得县域涉农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乡村振兴急需人才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就得破解农村人才缺乏的难题。一方面要通过引进人才的途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形成外来人才支持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编制本地区农村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包括地方院校、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职业培训等,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根据教育部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地方大学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应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师生为“三农”服务意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拓展开门办学理念,增加农业生产和经济类实用型课程,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的

    9、素质培养和就业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应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有关应用型分校,主动适应和支持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地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形势发展,增设实用性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课程,以及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课程,包括农村工业、文化、社会、建筑、规划、法律、旅游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培养农村青年人才队伍。按照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地方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的涉农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村人才培训的统筹管理,整合使用来自中组部、扶贫办、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有关培训资金,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民间人才机构和培训学校的整合调整;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科学院、中国

    10、社会科学院、国家重点大学和优质职业院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引入优质教师资源充实地方培训力量;调动地方院校的积极性,根据县、乡(镇)、村的实际需要,实施智力扶贫援助计划,对农村地区进行对口培训,增强农村人才队伍。发挥地方人才资源,更多为“三农”服务。在农村人才缺乏的同时,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可能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与“三农”关系密切的单位应增强服务意识,县直机关包括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规划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要更多地为农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应考虑大力恢复或重建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委、农工部应组织农民学习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技术;县级职教中心应组织人员,定期下乡为农民服务。要实现乡村振兴,须有人才作支撑。一方面,要吸引外来人才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加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后备队伍;同时,要挖掘现有的县域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作者:翁鸣,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黄淮学院特聘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启示教育新使命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836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