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件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刑事诉讼 法学 第三
- 资源描述:
-
1、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本章概要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和职能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诉讼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诉讼,是指专门机关在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参加下,依一定的程序处理案件的活动。广义的诉讼更科学,它是指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一定程序处理案件的活动。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
2、和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专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也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依据。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单指一部统一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有关刑事程序的全部法律规范。它既包括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也包括国家有关机关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刑
3、事诉讼法渊源,也称刑事诉讼法的表现形式或刑事诉讼法的来源,指刑事诉讼法是何种国家机关创制和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如法律、法规等。1.宪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决定、补充规定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5.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就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所作的司法解释 6.国务院及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依照职权颁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规章中的有关规定及所作的解释 7.有关国际
4、条约。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2.现行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及其他有关机关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于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规定。4.我国公安、司法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律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 5.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学习方法 1.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
5、理论。2.结合刑事诉讼法条文学习刑事诉讼法学理论。3.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际的抽象。4.要结合研究和学习有关的部门法学与边缘学科。5.学习刑事诉讼法学,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注意联系人类诉讼文化发展的线索,留意观察古今中外诉讼理论和程序制度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国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有三:(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6、(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保证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三、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一)刑事诉讼法对刑法实施的保证价值 1.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
7、实施刑法的国家专门机关及其职权分工 2.刑事诉讼法保证专门机关的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的统一。3.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运用证据的规则,保证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 4.刑事诉讼法科学地设计了程序系统,尽量保证案件从实体上最终得到公正处理。5.刑事诉讼法保障刑法高效率地实施。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三、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二)刑事诉讼法本身具有的价值 1.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结构、原则、制度、程序,本身就体现出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人权的现状和程度,是司法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而“公正”是人类社会永远追求的价值目标。2.刑事诉讼法在一定程度
8、上弥补刑法的不足,并创制刑法 3.刑事诉讼法在特定情况下限制了实体法的实施。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和职能 一、刑事诉讼的主体 刑事诉讼的主体是所有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三大类:一是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刑罚执行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二是直接影响诉讼的进程并且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三是协助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其他诉讼参与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主体、
9、客体和职能 二、刑事诉讼的客体 刑事诉讼的客体是指刑事诉讼的主体实施诉讼行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刑事诉讼的客体即刑事案件,具体包括刑事诉讼中所要查明的实体法事实和对该事实的法律评价,以及诉讼过程中应当解决的程序法问题。刑事诉讼客体的诉讼功能有:一是可以成为确定第一审法院级别管辖的根据;二是可以界定法院的审理范围;三是可以排斥就相同诉讼客体再次提起诉讼;四是一旦法院对诉讼客体作出终审判决,即产生既判力。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和职能 三、刑事诉讼的职能 传统诉讼理论认为,刑事诉讼有三种基本职能,即控诉、辩护和审判。控诉职能指向法院
10、起诉并出庭支持控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分别由代表国家的检察机关和个人的自诉人行使。辩护职能指提出对被控诉人有利的事实和理由,维护被控诉人的合法权益;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人协助其行使 审判职能指通过审理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由法院行使。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本章概要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职权原则 第三节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第四节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第五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六节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11、互相制约原则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本章概要 第八节法律监督原则 第九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第十节罪从判定原则 第十一节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 第十二节认罪认罚从宽原则 第十三节依法不追究原则 第十四节国家主权原则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现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
12、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职权原则一、职权原则职权原则是指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权力由国家专门机关专属行使,其具体内容体现在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二、职权原则的内容职权原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公、检、法三机关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这些权力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职权原则二、职权原则的内容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必须分别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使,
13、既不能由其中任何一个机关同时行使这三种权力,也不能相互混淆、相互取代。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使职权,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能否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案,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防止滥用司法权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对于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从而正确贯彻职权原则。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一、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的内容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法定的司法机关,审判权和检察权也是宪法明确赋予人
14、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门职权。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3.审判权、检察权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自作为一个组织整体独立行使的。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二、独立行使司法权与党的领导、人大和社会的监督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2.正确处理国家权力机关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3.正确处理社会监督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一、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
15、、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是确立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原则的法律依据。1.方便群众揭露犯罪。2.依靠群众,查明案情。3.接受群众监督。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二、贯彻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原则的要求1.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克服忽视或轻视群众的观念。2.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善于做群众工作,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入实际,引导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参与诉讼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方便群众参与诉讼。3.要尊重群众,尊重被害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切实维护他们在诉讼中的合法权益。4.在专门
16、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中,专门机关处于主导地位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含义和意义刑事诉讼法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刑事案件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决定时,必须以查证属实的证据和依据这些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为基础,而不能以主观臆断或者推测想象等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作出的有关案件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方面的决定,必须以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及其他法律的
17、相关规定为标准。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含义和意义贯彻该原则具有重要意义:(1)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诉讼中,要求办案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2)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有助于保障刑事诉讼任务的实现。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首先,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和认
18、定案件事实,善于查明事实真相。其次,必须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只有被告人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最后,司法工作人员应当不徇私、不枉法,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忠于事实,忠于法律。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一、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该规定确立我国刑事诉讼中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同时,该原则
19、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一、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第一,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对一切公民的犯罪行为,不管其社会地位高低、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如何,都必须严格依法处理。第二,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对于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执行刑罚的罪犯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予以保护,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或者剥夺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20、原则二、贯彻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第一,要求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执法,坚持司法公正。第二,要求对所有诉讼参与人都要平等对待,保障一切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平等履行诉讼义务。第三,要求司法机关给予一切公民平等的司法保护权。第四,要求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中,始终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分工负责,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应当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允许互相取代或者互相推诿。互相配合,
21、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应当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诉讼任务。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互相制约,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按照职能分工和诉讼程序的要求,相互约束,相互制衡,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偏差和错误,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正确执行法律,完成诉讼任务。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二、贯
22、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要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分工负责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础,没有明确的职权分工,就无所谓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分工负责,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互相配合,有利于完成共同的诉讼任务;互相制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机关的诉讼职能。互相制约是三个相互关系的核心。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八节法律监督原则一、法律监督原则的含义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该规定确立了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诉讼原则。法律监督原则,是指作为国家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的人民检察院,除履行法律赋予
23、的诉讼职能外,还要对刑事诉讼全过程实行法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刑事诉讼中的违法行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八节法律监督原则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立案监督。二是侦查监督。三是审判监督。四是执行监督。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一、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
24、,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这一规定确立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是我国宪法关于“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一、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的含义和内容1.各民族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其他诉讼参与人,都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2.司法机关应用当地通晓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如诉讼参与人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司法机关要提供翻译。
25、3.在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对案件的审理应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起诉书、不起诉书、判决书、裁定书及其他诉讼文书,应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对不通晓当地通用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向其送达的诉讼文书应用他所通晓的文字,或聘请翻译人员为其翻译诉讼文书的内容。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二、贯彻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的要求贯彻本原则,要求:(1)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在刑事诉讼中,坚决反对任何妨碍民族团结的行为。(2)必须大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本民族司法干部的培养。(3)在少数民族地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