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藤野先生》第2课时创优教学设计.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282351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185.7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藤野先生》第2课时创优教学设计.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藤野先生 先生 课时 创优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第第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背景和作者的留学经历,深入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语言美。3.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尊师和爱国之情,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语言美。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尊师和爱国之情,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上节课了解到鲁迅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藤野先生对他非常好,他大可跟着老师好好儿学医直到毕业。但是他却辞别恩师,又回到了

    2、东京,后来弃医从文,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过渡:1902 年 2 月,21 岁的鲁迅赴日本留学,藤野先生一文中记述了当时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那时的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侵略者与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之上争夺土地,而中国国民却如行尸走肉一般麻木,对于外国侵略不抱有任何的反抗思想。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 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来拯救中国。二、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一

    3、)合作探究一(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弃医从文”是改变了鲁迅一生的决定,新闻记者想就这个问题采访一下他,请你代替那时的鲁迅发声,就下面记者的提问大纲和小组同学一起准备一下,然后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1)当初为什么离开繁华的东京到仙台去学医?(2)为什么学医学得好好的,中途放弃,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3)做出这个决定时内心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心?(4)你觉得这一决定能给“后来人”带来什么启发?2.过程安排2.过程安排(1)圈画出文中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文中促使鲁迅意识到学医无法救中国的相关事件、文中体现出鲁迅离开东京和离开仙台时表现他内心的语句。(2)小组合作,

    4、结合课后补充资料和鲁迅的志向分析鲁迅离开东京的原因,进而分析他“弃医从文”的原因,感受这一系列事件中鲁迅表达的思想感情。(3)小组合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4)小组轮流发言,结合当前的时代现状,说说文中体现出的鲁迅的精神品质给你的启示。(5)总结以上探究成果,选派 1-2 个代表作为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的问题。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 1:文章开头三段写了作者在东京的见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看到的是一群“清国”留学生,他们盘结辫子,整天浑浑噩噩;本来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几本书可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然而就连这么一席之地也被他们搅得一团糟!

    5、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他对这一环境充满了厌恶之情。失望、痛苦、愤懑的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过渡:作者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作者从东京来到仙台,受到教职员们的优待,尤其还遇到了给他以无私关爱和热情鼓励的藤野先生。按理说,作者正可以从这里卒业回国,去“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预设 2:他为什么又毅然决然告别恩师、弃医从文呢?本文主要写了

    6、两个原因: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自序)。于是,“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预设 3: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

    7、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预设 4: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国家强盛,但是我们的国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危机,我们也应当向鲁迅先生学习,将个人的梦想和祖国联系起来,用我们的小梦共筑一个大的“中国梦”,为了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4.活动小结 4.活动小结 这一系列问题深度挖掘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让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拳拳的爱国之心。爱国不是

    8、空口号,需要每个人付诸实践,当我们每个人的小梦都和国家发展有关系何愁国不强?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思想进步,何愁国不盛?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学会结合相关背景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二)合作探究二(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鲁迅的语言冷峻、屋利、幽默,具有独特的风格。文中有不少语句,或使用反语,辛辣讽刺;或含义深刻,意味深长。找出这些语句,细细品味,理解它们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2.过程安排2.过程安排(1)圈画出文中运用反语,具有辛辣讽刺意味,或含义深刻,意味深长句子。(2)从句子中找出你认为最具讽刺性或含义最深刻的词语,小组交

    9、流,分析其含义,尤其是深层含义、言外之意。(3)小组合作交流,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些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表明这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预设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10、,“那是在学跳舞。”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则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预设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这句话是在模拟“爱国青年”的语气,说的是反话,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讽刺。预设 4: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

    11、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我”的心始终与多难的祖国和同胞在一起,影片的内容牵动着“我”的心,因此,当“我”听到“万岁”的欢呼声时,内心会受到极大刺激,感受到极大的阵痛,所以听得特别刺耳。预设 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

    12、”们的蔑视。4.活动小结4.活动小结鲁迅先生的语言功力深厚,惯用反语来增加讽刺效果,通过以上句子的分析同学们应该深有体会。这些句子中无不蕴含着作者的爱国之情,几个词语四两拨千斤般便这深沉的情思传递了出来,意味深远。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所用的语言技巧,为写作积蓄技巧。教师点拨:教师点拨:与写藤野先生时充满崇敬和热情,描写时注意细节刻画,语言质朴相比,作者在写其他人物和事件时语言显得冷峻、犀利、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这不同的语言风格也暗含了作者对二者不同的情感态度。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总结了文中所表达的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领会了他“弃医从文”的果敢坚毅和拳拳爱

    13、国之心。领略了鲁迅使用反语和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巧妙讽刺的深厚语言功力,感受了表达之美。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把藤野先生和自序 自叙传略放在一起研读,看看同样的一段经历,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藤野先生、以议论为主的自序以及以叙述为主的自叙传略有什么不同。自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作于 1922 年12 月 3 日北京。这篇序文,勾勒出了作者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游荡在当时背景中的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自叙传略共分四段,前三段分别写 18 岁以前、18 岁至 29 岁、此后到现在(45岁)的主要经历;第四段介绍自己的作品。四段文字都是非常平实的情况介绍,没有任何现在比较常见的后台喝彩的意思。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如果请你来报道课上准备的这场新闻发布会,你会起一个什么样的标题?2.课后作业:抓住人物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600 字左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由阅读向写作进行知识迁移,并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藤野先生“我”的经历:冷峻 爱国藤野先生:温情 感激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藤野先生》第2课时创优教学设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82351.html
    云出其山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