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解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1945 年后 西方 城市规划 理论 流变 解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1945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读后感读后感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 姓名:李子龙 学号:s120813007姓名:周子霁 学号:s120813011专业:工业设计工程(城乡规划方向)姓名:苏婉琳 学号:z12430138014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一书是由英国尼格尔泰勒编著的一部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专著。这本书条例清晰、概念明确,讲解也非常详细,但鉴于专业水平有限,我们对本书的理解也很晦涩,虽然有些地方反复读了几遍,但仍然不能很全面的把握全书理论,只能掌握全书的一些基本理论要点。虽然书是读了一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此书的结束,这
2、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包括老师推荐的其它书),我们会在以后再对此书进行深度的理解。下面是我们对此书浅显的认识。前言:前言:对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这本书的解读是由本人、周子霁和苏婉琳三人共同合作完成的。其中导言和第一篇(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的解读是由本人负责完成,第二篇(1960年代的规划理论)和第三篇(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规划理论)的解读是由周子霁同学负责完成,第四篇(结论)的解读是由苏婉琳同学负责完成。相关说明:相关说明:一、对导言部分的解读一、对导言部分的解读 (1)“但城市绝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这个应该是当今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共同点:就是不将城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来
3、对待,甚至建筑设计。但是这种机能主义又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机能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生态主义,或者说是以一种更加的理性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城市,将城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2)是积极的城市主义者,认为城市本身是积极的,所有的城市问题来源于不正确的对待和设计城市。二、对二、对第一篇第一篇(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的解读)的解读1、对、对第一章第一章 (作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城镇规划作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城镇规划)的解读)的解读 (1)认为第一个主要的误区在于混淆了城镇规划和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看作单纯的空间形态的设计。将视觉美学奉为中心。(2)第二个主要误区就是试图设计城市的终极形态。(3)
4、城市设计不应该是一种空间美学的设计,也不应该试图去设计一个城市的最终形态。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设计。(4)不应该是以美学为中心的。2、对、对第第2章章(二战后规划理论的价值取向二战后规划理论的价值取向)的解读)的解读 (1)作者总是在嘲弄一种“乌托邦“的城市理想,乌托邦是反人性的。没有乌托邦,或者说,“乌托邦”其实最不“乌托邦”,人类生活在不完美之中,人类社会应该是多样化和充满了不可测的,而所有的“乌托邦”理想试图将人类社会静止化和纯粹化,而这恰恰是反人性的。(2)田园梦想,是英国的一种传统霍华德。(3)可不可以认为:私人汽车其实应该是一种乡村式生活的必要,而不是一种高密度的大都市生活的方式。就
5、像拖拉机应该适合田野一样。(4)分散性低密度城市=适合机动交通紧缩高密度城市=步行城市,因为了交通距离的缩短。(5)树形结构“城市的各部分(邻里)与市中心相连,但同时又相互独立。在亚历山大看来,这种组织方式是20世纪前半叶几乎所有规划都具有的特征。”(6)作者在这里想总结的是整个的价值取向,就这一点来说的话,我想当时的英国的规划思想的价值取向就是“反城市”,认为田园小镇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了可以称之为“城中村”的理想城市模型一种小型乡村的集合,这个时候的城市成为了许多乡村的一种量的加和。“城中村”都趋向低密度,整个城市成为了一种松散结构。3、对、对第第3章章(关于二战后早
6、期规划理论的批判关于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的批判)的解读)的解读壹壹 引言引言 可以看出来,战后的英国(或者整个西方世界)趋向于一种保守,政府加强了管制,试图建立一个“较强”的政府。貳貳 关于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和设计话倾向的批判关于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和设计话倾向的批判 i.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新开发建设质量的质疑2.对于物质空间规划重点的争议主要针对的矛头还是后者。ii.对于后者的批判主要是对于社会学等方面的漠视,表现为要么是唯空间论,要么是空间决定论,总之将建筑设计的方法等同于城市设计的方法,认为城市设计仅仅是扩大化的或者说集群化的建筑设计。莫里斯.布罗迪指出:“认为决定社会生活素质的根
7、本因素是社会性的,而非物质环境的。”參參 关于蓝图式规划的批判关于蓝图式规划的批判 i.所谓的蓝图式规划方法,其实是说将规划作为一种对于最终完美形态的追求设计,将其看作一个静态的结果,而非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没有最终“乌托邦”形态的东西来看待。ii.莫里斯.布朗:“规划必须拥有承受这些变化的能力,而只是相应的做出一个微调。”作者赞成的是微调,认为一个失败的规划、一个没有相当的容纳力的规划必然导致无节制无控制的调整,使整个城市发展失去控制。iii.布朗几乎是主张摒弃总体规划,但却无力给出一个新的方法。不过他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我们可以以象棋的思路来研究规划。将其分成一系列的步骤,每一步的
8、行动都受限和取决于其所处的阶段,但每一步都力争为下一阶段的战略胜利预留最大的可能。”“城镇规划应该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就是说主张一种环环相扣的紧密的历时性规划。iv.“规划应当作为一种弹性的策略。”是一种“策略”,不是一种生硬的明确的图纸。策略,其英文原文不得而知,但是应该是说是一组规则。肆肆 对二战后规划理论准则及构想的批判:对二战后规划理论准则及构想的批判:i.对乌托邦主义的批判,规划师对他们工作的城市缺乏了解,因为他们已经先入为主的采信了过分单纯的乌托邦主义观点。ii.对反城市化的批判,简单的否定了大都市复杂而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其理想城市的理念就是反城市主义及对大城市的排斥。iii.对
9、城市结构模式化的批判,美好城市生活的前置条件是土地混合利用,而不是截然分离。iv.对规划价值取向共识的批判,传统规划思想和实践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传统的规划理论由于无法认识到规划行为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的分配效应而应受到批判,因为在任何现代社会中,公众都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构成的,持有不同有时甚至是不相容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树状结构 网状结构伍伍 该章节读后印象性总结:该章节读后印象性总结:i.这是一个“破”的时代,而没有具体的“立”,不破不立,对于旧有思想的批判是其主要贡献。ii.其批判主要集中针对旧有规划思想和方法的以下几点:1.反城市化的应该说是反都市化。旧有思想从来不认为大都市是
10、或者说会成为人类的理想居住地。完全的漠视大都市的积极性,以一种农业时代的田园梦想来作为其乌托邦之梦的雏形。2.简单化的无视都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其实是和上一点相关的:将都市当作一个简单化的乡村来对待。而批评者认为,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恰恰是都市的优点。3.静态化对于一种终极的“乌托邦”形态的追求,无视城市是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一种“蓝图式”的图示型规划方法。反对者认为应该主要是一种导则性,要脱离开对于具体空间形态“美”的迷执,制定一种更富有弹性的规划。4.片面化将城市设计混同与建筑设计,认为城市设计仅仅是或者主要是空间形态的设计,或者认为好的空间能够影响和决定一切空间决定论,而忽视了社会学方面
11、。在批评者看来,城市问题不仅仅是建筑问题,甚至可以说,建筑、空间问题仅仅是城市问题的一个小的方面。5.表面化忽视人之为“人”,忽视具体的居民,将所有居民简单化为一种概念上的人,认为其可以简单化的一体化对待,而漠视人和人的不同。没有采取一种认真的社会调研和与居民合作的方式,而是一种专制的想当然的专家的模式。不真正的了解城市“生活”,不真正了解自己规划的社区生活。脱离现实。不是民主的,而是专制的。6.对于都市根本结构的认知的错误:批评者认为,城市不是简单化的树形结构“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独立,这些组成部分和结构主体相关,但是彼此互不交叉重叠或者相关。”这个就是一种专制统治的模式,所有的命
12、令都唯中心是从,个体之间没有组织。这个在任何大型系统中是行不通的。城市应该是网状结构,或者是亚历山大的“半网格结构”“组成部分不但和结构主体相关,而且彼此之间也交叉重叠和关联。”这个是一种复杂结构,这个结构中的个体拥有了相当的自制性和自组织性,并且其中心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涌现”,从而是一种弹性结构。二、对二、对第二篇第二篇(1960年代的规划理论年代的规划理论)的解读)的解读1、对、对第第4章章(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规划理论)的解)的解读读壹壹 引言:引言:城镇规划思想的根本变化壹 我就是一个书中所谓的“数学半文盲”状态的建筑设计人员。貳貳 一个很
13、有意思的观点: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说,表面上或者说浅层次上来说的话,这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开始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但是其实这个时期的思想(甚至应该说包括当代的所以的积极性思想者们)、现代主义者们的思想,都有着共同的渊源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形成的乐观主义浪潮。对什么乐观呢?对于人类的理性的能力因为在这之前,“人们的生活被人类似乎无法控制的力量所支配,他们不可捉摸。无法抵御。”那是一个宗教和神灵的时代,而在启蒙运动时代,人类终于“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人类获得对自然力量的更大控制权”,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建立起一种人文主义,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高度自信!所以,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人生信念的怀疑,
14、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深度发展,一种对于理性和技术力量的高度自信。我想,这个时候的人类开始发现,自己能够或者说有希望能够完全的把握住、模仿、仿造一个有机生命、一个有机的东西,自己似乎开始无所不能了。简单的说,这种信念告诉大家:不论怎么说,城市需要规划!參參 这个时代是一个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开始对建筑、规划产生影响的时这个时代是一个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开始对建筑、规划产生影响的时代,所以相应的就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规划理论:代,所以相应的就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规划理论:i.系统规划理论直接将系统论“嫁接”入规划之中。将城市看作了一个系统,开始认识到了城市的复杂性。他们承认了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
15、复杂的、互相联系的东西。但是因为系统理论及其术语的艰涩,这个理论起码在当时,和实践非常的脱节,因为大部分的规划人员是“数学半文盲”。ii.理性过程规划理论这个是注重对于规划过程、决策过程的影响。这个往往是关于一种方法的理论,倾向于综合的全面的收集信息、罗列可能的应对之道、然后做出可能的结果的评估的一种过程。其论述的方法很重要,可以借鉴其过程:图中,过程可以分为5步。重要的是“反馈”环,这样的话,一个过程就没有终结状态,而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我们的目标很少得到全面实现,即使得偿所愿,又会出现其他目标(或者问题)。”肆肆 以上的发展都是和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以上的发展都是和
16、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伍伍 查尔斯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的质疑林德布罗姆的质疑 i.针对的是理想过程论。ii.认为往往因为时间的不足或者收集信息能力的不足,不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iii.因此认为现实规划是“渐近的、阶段性的、机会性的、实用性的”,是“非连贯的、渐进的”。iv.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少数的往往是“最好的”往往是凭借经验、常识或者直觉来判断的选项进行考察就可以了。陸 总的说,这一章开始了一些建立可实施的方法的尝试,不过理想的方法恐怕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的尝试往往更是不成熟不完整的。理想,人类的理性依然给予了人类极大的信心。人类仅仅是开始了其用理性超
17、越理性的征途。人们没有否定理性,而是希望理性更加的“理性”,而不是任凭浅薄的理性变为非理性。2、对、对第第5章章(规划是一个政治过程规划是一个政治过程)的解读)的解读 现代主义和城市抗议活动现代主义和城市抗议活动 该章主要是对于上一章节的理性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但是我想可能应该更着重“修订”,因为理性主义总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漠视人的感情,居住本来就是充满了感情的事情。同时,上章节的系统理论等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能够容纳方方面面的因素的更加开放的构架了。只是它才刚刚开始,还不全面还不完善。(1)“价值判断”问题:认为系统论者和理性过程论者都忽视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认为价值判断“是一些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