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终极绝杀30点.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终极绝杀30点.pdf》由用户(李老师y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814 中国古代 文论 选读 终极 绝杀 30
- 资源描述:
-
1、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页共 29页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选读1.1.论语论语选录选录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修缮过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子曰:子曰:“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子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孔子所代表的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孔子所代表的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诗教
2、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诗经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看到了诗与乐的教化作用。2.2.涉及到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巧妙的说明涉及到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巧妙的说明诗诗对于处理国际关系,维护本国利对于处理国际关系,维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性。益的重要性。3.3.确立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倡一种确立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倡一种“中和中和”之美。之美。孔子是先秦孔子是先秦 儒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 论论 语语。孔子
3、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思 无无 邪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可以兴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孔子关于孔子关于“文文”和和“质质”的论述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 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可以兴可以兴,说明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力,可以观可以观,说明诗歌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可以群,说明是个可以交流
4、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可以怨可以怨,说明诗歌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建议。兴群观怨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论文学的社会作用论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可以兴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观,可以群可以群,可以怨可以怨。这里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2页共 29页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等方面作了充分肯定。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称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称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论雅乐与郑声,孔子关于音乐的论述与诗一致,崇尚雅正是儒家的基本观点。论雅乐与郑声,孔子关于音
5、乐的论述与诗一致,崇尚雅正是儒家的基本观点。2.2.孟子孟子选录选录孟子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其 与民同乐与民同乐 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养气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6、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一、孟子一、孟子“与民同乐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文艺美学思想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的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是以孟子的人性善理论为哲学基础的。二、二、“以意逆志以意逆志”以及以及“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方法,与先秦时期作为文学批评方法,与先秦时期“赋诗言志赋诗言志”对于对于诗诗的阅读、理解的不同之处。的阅读、理解的不同之处。“以意逆志”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孟子的“意”指的是读者之意。先秦时期方法较为断章取义,
7、孟子比较接近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三、孟子三、孟子“养气养气”的基本内涵。的基本内涵。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养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然后然后此案有可能写出好作品。此案有可能写出好作品。3.3.庄子庄子选录选录庄子庄子,名周。老子“虚无”思想,由庄周而得以推进为“放论”,寻求个人心灵彻底解放的
8、人生哲学,形成了足以与儒家相抗衡的道家一派。庄子庄子祟尚祟尚 自然自然、反对反对 人为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3页共 29页庄子庄子 外物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提出了出了“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庄子庄子的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说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
9、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意在言外”的传统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一、一、庄子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是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其哲学观点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例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无不阐发其艺术创造的精辟思想,必须绝无人工痕迹,达到天生化成的境界。二、二、庄子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10、庄子人为创作主题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记自己存在,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这样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三、三、庄子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文学作呕你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的关系的奥秘,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了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4.4.司马
11、迁文论选录司马迁文论选录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人。一般认为卒于汉武帝朝末年,司马迁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秉笔直书,因此太史公书有“实录”的品格。太史公书太史公书后称后称史记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十表、八书八书、三十世家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七十列传,共计一百三十卷共计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天汉年间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开创之功,并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更加突出了离骚离骚“怨怨”的特点的特点,认为认为“屈平之作屈平之作离骚离
12、骚,盖自怨生也。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更概括出“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4页共 29页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中说他写作史记史记的目的是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说的内涵和影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讲述了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之后
13、,提出了提出了“发愤著书发愤著书”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实际和作品忽而是顾客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者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司马迁的史记并没有发泄私恨,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的史记,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等有很大的影响。5.5.毛诗大序毛诗大序毛诗大序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
14、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毛诗大序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风,二曰赋,三曰 比,四曰 兴,五曰 雅,六曰颂。”毛诗大序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毛诗大序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风,二曰
15、赋,三曰 比,四曰 兴,五曰 雅,六曰颂。”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抒发思想感情,用风讽谏统治者,使统治者通达事变,怀念先王优良的风气。所以,变风从情感开始,用礼义节制。用诗歌抒发性情是百姓的天性,用礼义节制是先王的传统。毛诗大序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的主要思想一一、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发乎情,止乎礼义止乎礼义”的原则的原则,而在揭露批评现实黑暗方面,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抒情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必然要影响是个创作的自然发展,而使之成为经学附庸
16、。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5页共 29页二二、讽谏说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三三、毛诗大序毛诗大序提出提出“诗有六义诗有六义”的的说法的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四四、毛诗大序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
17、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意志怀抱,但根据文中的论述,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仪得失观点和看法。毛诗大序强调了诗歌“吟咏情性”,但更注重志。情与志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面。注:以上注:以上毛诗大序毛诗大序每个观点皆可单独作为一道题来考核。每个观点皆可单独作为一道题来考核。6.6.扬雄文论选录扬雄文论选录扬雄十分重视汉赋的现实功用,清楚地明白司马相如写大人赋是为了讽谕汉武帝好神仙之事,但是汉武帝读了之后不仅丝毫没有醒悟,反而“缥缥有凌云之志”。而扬雄的甘泉颂,讽谏孝成皇帝好广宫室,然而皇帝不觉,为之不止。它
18、非但不具备讽喻的功效,反倒有放纵鼓励的作用,也就是不免于劝。可能跟赋中大量描写宫室等繁华景象有关。汉书扬雄传扬雄的文学思想:扬雄的文学思想:在思想界混乱的情况下在思想界混乱的情况下,扬雄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倡导文学创作必须合乎儒家之道扬雄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倡导文学创作必须合乎儒家之道,以圣人为榜以圣人为榜样。样。作为汉代大赋的大家,杨雄对汉赋的评价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早年喜欢汉赋,晚年多批评。认为辞赋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忽视了儒家传统以内容为主导、形式应当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提出了文质相符的要求。关于文学的本源问题关于文学的本源问题,扬雄认为文是源于心的扬雄认为文是源于心的。其“动情”说为文学鉴
19、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理: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创作者的心与接受者之心的相互交流过程,是以情感情的过程,而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作用、社会教育作用,正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7.7.班固文论选录班固文论选录文由胸中而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观见其文,奇伟俶傥奇伟俶傥,可谓得论也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由此言之,繁文之人繁文之人,人之杰人之杰也也。文章从心中出,思想用文章来表明。观看他们的文章,非同一般卓越超群,真称得上精辟的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6页共 29页论述。这样说来,文章写得多的人,是人中最杰出的了。超奇班固的文学思想班固的文学思想班固的文学思想比较集中对区域按与司马迁的认识,班固
20、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批评,明确表示对刘安、司马迁评价的不同意见。班固认为屈原的作品超越了“不伤、不乱”的界限,也就是说屈原对上层统治的批评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表现了和他们势不两立的态度,这是不能提倡的。8.8.王充王充论衡论衡选录选录论衡论衡者者,论之平也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论衡这本书,就是衡量言论是非的标准。开口说话就要力求把话说明白,动笔写文章就应该力求把文章写清楚。才高学富的
21、人文章写得优美,就在于他用的词语没有人读不懂,文章的主旨没人看不明白。读了这种文章的人,就像瞎子睁开了眼睛,聋子听到了声音。王充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后汉时太学生。论衡是一部表达作者唯物思想,批判神权主义的著作,也报了不少文学方面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反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也批判了当时散文渐尚骈偶的倾向,在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王充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主要贡献王充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主要贡献第一提倡真挚第一提倡真挚,反对虚妄反对虚妄。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这也是建立在自然论基础上。由于他谈论的
22、对象主要是伦理之文,因而很看中为文的真实可信,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第二增善消恶第二增善消恶,有补世用有补世用。王充的“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王充认为有“真”方有“美”,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可能是有益于世的,而虚妄之作是毫无价值的,因此他强调文章和著作必须要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从实用角度出发,王充认为文章和著作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做到表里一致,内外相符,对于汉赋创作中片面追求形式之美的倾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第三第三,反对复古反对复古,坚持独创坚持独创。王充在评价作者问题上,力驳崇古非今的倾向,进而认为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王充本着疾虚求实的精神,
23、看中当代,着重实际,不盲目崇古信古,就其文学思想而言,是一种进步的倾向。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7页共 29页9.9.曹丕曹丕典论典论论文论文曹丕,曹操次子,建安时期,战乱频发,同时也激发了当时的士人追求功业的热情,曹丕勤奋曹丕,曹操次子,建安时期,战乱频发,同时也激发了当时的士人追求功业的热情,曹丕勤奋,典论典论论文论文谈到孔融等建安七子已经去世,当作在建安晚期。谈到孔融等建安七子已经去世,当作在建安晚期。曹丕在曹丕在 典论典论,论文论文 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曹丕典论典论 论文论文
24、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文本同而末异”。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曹丕曹丕典论典论 论文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四科”具体指具体指:奏议奏议、书书论论、铭诔、铭诔、诗赋诗赋。“四科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实际上共八种文体。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书、论书、论、铭、铭、诔、诔、诗、赋诗、赋。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文以 气气 为为主主”的著名观点。0101 曹丕曹丕典论典论论文论文曹丕的文体说(
25、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四科”说说“八体八体”说)说)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应该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问题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经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张,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是以 气 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可勉强而得。曹丕的曹丕的“文气说文气说”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