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考00468德育原理押题及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李老师yy
  • 文档编号:428153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6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0468德育原理押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李老师y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考 00468 德育 原理 押题 答案 解析
    资源描述:

    1、自考00468德育原理押题及答案解析一、 单选1、 协调性是A: 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B: 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C: 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D: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正确答案:B解析:协调性是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2、在品德行为中,能够表现个体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是A: 自觉性B: 坚定性C: 果断性D: 自制力正确答案:B解析:在品德行为中,能够表现个体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是坚定性。3、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A: 校内非正式群体B: 班集体C: 学生兴趣小组D: 学生群体正确答案:B解

    2、析: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班集体。4、校外活动是指A: 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B: 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C: 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D: 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5、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A: 学前期B: 学龄初期C: 青少年期D: 壮年期正确答案:C解析: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青少年期。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青少年期。6、提出社会学习论道

    3、德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杜德海姆B: 杜威C: 班杜拉D: 柯尔伯格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所以有人称之为新行为主义学派。班杜拉是这一学派的代表。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 品德认识B: 活动与交往C: 学生品德内部矛盾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正确答案:B解析:从思想品德产生的根源上说,活动与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8、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C解析: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9、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初级性质的现代

    4、德育B: 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C: 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D: 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正确答案:A解析:选项BCD说法过于绝对。1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A: 品德情感B: 品德行为C: 品德认识D: 品德意志正确答案:B解析: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品德行为。1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A: 品德的活动B: 意志的活动C: 情感的活动D: 美感的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12、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A: 自我品德认识B: 自我品德评价C: 自我品德体验

    5、D: 自我品德锻炼正确答案:D解析:自我品德锻炼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13、品德属于A: 集体现象B: 个体现象C: 社会现象D: 民族现象正确答案:B解析:品德属于个体现象。14、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A: 1990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正确答案:D解析: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15、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A: 德育原则B: 德育规律C: 德育方法D: 德育规则正确答案:B解析: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德育规律。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A: 生产力与科技发展B

    6、: 政治经济制度C: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C解析: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17、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A: 广延性B: 创造性C: 长期性D: 连续性正确答案:B解析:德育工作的创造性即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德育工作的创造性即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18、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确定德育目标B: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C: 制订德育计划D: 检查和总结正确答案:B解析: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是

    7、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19、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 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 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 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 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正确答案:A解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20、不符合品德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要求的是A: 品德测评各指标必须与德育目标相一致B: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容C: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对独立D: 品德测评各指标具有不完备性正确答案:D解析:不符合品德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要求的是品德

    8、测评各指标具有不完备性。21、儿童通过对假设性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道德立场和道德推理方式;通过充分的思想交锋,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是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称为A: 罗森塔尔效应B: 布莱特效应C: 布朗效应D: 晕轮效应正确答案:B解析:在进行儿童发展道德阶段的研究中,布莱特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的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因此,他认为,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

    9、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科尔伯格和劳顿后来在20所学校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假设成立,称这种现象为“布莱特效应”。22、在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时,“带有规范词的祈使句”适用于A: 小学低年级B: 小学高年级以上C: 中学以上D: 以上三者正确答案:D解析:在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时,“带有规范词的祈使句”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学以上阶段的学生,故正确答案为D。23、从教学论的意义来看,知识往往通过_习得,技能往往通过_习得,态度往往通过_习得A: 直接的教、间接的教、直接的教B: 直接的教、直接的教、间接的教C: 间接的教、直接的教、间接的教D: 间接的教、间接的教、直接的教正确答

    10、案:B解析:从教学论的意义来看,知识往往通过直接的教习得,技能往往通过直接的教习得,态度往往通过间接的教习得。24、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A: 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B: 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C: 私德、公德、职业道德D: 家庭美德、学校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正确答案:C解析: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私德、公德、职业道德。25、用三个和尚、蚂蚁搬家等传统故事,生动地向年幼的学生解释“团结合作”的道理,属于A: 体谅情境B: 实验情境C: 后果情境D: 说明情境正确答案:D解析:用三个和尚、蚂蚁搬家等传统故事,生动地向年幼的学生解释“团结合作”的道理,属于说明情境。26、

    11、德育科学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 20世纪中期B: 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C: 19世纪中期D: 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正确答案:D解析:德育科学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27、德育原理研究以( )为指导。A: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B: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C: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D: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正确答案:B解析:德育原理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指导。28、首先提出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的书是()A: 教育漫话B: 道德教育论C: 品德概念与品德教育D: 论共产主义教育正确答案:A解析:首先

    12、提出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的书是教育漫话。29、下列不属于德育对象方面的问题是( )A: 儿童德育问题B: 青少年德育问题C: 成人德育问题D: 社会德育问题正确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德育对象”。30、有关对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论述不正确的是()A: 采用“道德两难法”B: 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C: 反对把儿童当作“德性的口袋”D: 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确答案:D解析: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包括:1、以“道德两难论法”判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程序 2、批判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反对机械训练 3、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的发展的

    13、作用 431、从德育原理的形成发展阶段上看,马克思主义德育原理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属于()A: 萌芽阶段B: 独立科学阶段C: 真正科学阶段D: 德育理论分化综合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从德育原理的形成发展阶段上看,马克思主义德育原理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属于真正科学阶段。32、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德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的方法叫( )A: 调查法B: 观察法C: 经验总结法D: 历史法正确答案:C解析: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德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的方法叫经验总结法。33、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 杜威B: 马卡连柯

    14、C: 班杜拉D: 杜德海姆正确答案:A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实用主义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34、( )提出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集体教育体系。A: 马卡连柯B: 苏霍姆林斯基C: 杜德海姆D: 柯尔伯格正确答案:A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集体教育体系。35、提出修己治人一致性的书是( )A: 论语B: 理想国C: 小学D: 大学正确答案:D解析

    15、:提出修己治人一致性的书是大学。36、不属于苏霍姆林斯基作品的是( )A: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B: 帕夫雷什中学C: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D: 道德教育论正确答案:D解析: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1925) 。37、下列不属于德育规律特性的是()A: 内在性B: 客观性C: 外显性D: 必然性正确答案:C解析:德育规律特性包括:内在性、客观性、必然性、故选项C不符。德育规律特性包括:内在性、客观性、必然性、故选项C不符。38、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的( )A: 一般问题B: 一般规律C: 普遍问题D: 特殊规律正确答案:A解析: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的一般问题。39、社会学

    16、习论代表人物是()A: 杜威B: 杜德海姆C: 班杜拉D: 柯尔伯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行为主义,坚持行为主义的客观化立场,但同时该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该理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它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40、不属于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描述性原则C: 全面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7、正确答案:B解析: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1、属于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理论部分的是( )A: 教育诗B: 论共产主义教育C: 塔上旗D: 父母必读正确答案:B解析:属于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理论部分的是论共产主义教育。属于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理论部分的是论共产主义教育。P3642、标志着教育学独立科学形态的形成是( )A: 大教学论B: 教育漫话C: 礼记D: 童蒙须知正确答案:A解析:标志着教育学独立科学形态的形成是大教学论。43、德育科学研究德育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A: 揭示德育规律B: 指导德育实践C: 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德育理论依据D: 使人们对德育规律

    18、有理性认识正确答案:B解析:德育科学研究德育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德育实践。德育科学研究德育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德育实践。44、德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德育现象B: 德育事实C: 德育规律D: 德育问题正确答案:D解析:德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德育问题。二、 简答题1、 简述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关系.正确答案:道德规范是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道德原则是各种规则的一般概括;道德理想是对各项原则的高度概括。三者,层次不同,功能不同。道德理想通过道德原则与规则得以体现,道德原则通过各种道德规则得以落实。在学校德育中,道德理想是学校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境界,道德规则是学校强

    19、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道德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解析:考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关系.2、 结合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正确答案:(1)应具备的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思想观点;法纪道德素养:包括具有社会主义的法纪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知识和能力素养。知识素养: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义主义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知识素养、德育科学知识素养、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组织德育活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

    20、调控能力。德育科研知识和能力素养。德育工作者要增强德育科研意识,掌握德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勇于进行德育科研,提高德育科研能力。解析:考点: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3、 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正确答案:(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原则。解析:考点: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4、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1)爱国主义教育。

    21、(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 。(6)民主和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道德教育。解析:考点: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5、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正确答案: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语言说理法)、形象感染法、实际训练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法等解析:考点: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6、 德育目标的涵义及其作用?正确答案: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它对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选择、协调、激励作用。解析:考点:德育目标的涵义及其作用7、 什么

    22、是品德测评?品德测评应遵循哪些原则?正确答案:(1)品德测评是按照一定法则,用数字来描述人的品德行为,并据此进行分析和作出评定。(2)品德测评应遵循: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原则解析:考点:品德测评及应遵循的原则8、 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正确答案:(1)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2)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领导人才。(3)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解析:考点: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9、 简述“教育”的道德标准。正确答案:1、教育必须包括善意的意图或道德目的。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3、

    2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这三个标准分别属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根据这些标准可以把德育、课程和教学分别归入教育目的范畴、教育内容范畴、教育方式范畴。就是说,德育代表的是教育的道德目标。解析:考点:“教育”的道德标准。10、 学校惩罚的标准及其应该坚持伦理原则?正确答案:标准:(1)它必须是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2)必须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意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3)必须由权威执行。原则:(1)必须按正当的程序实施处罚;(2)必须结合改造和教育实施惩罚;(3)惩罚必须针对学生的道德过失;(4)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惩罚学生。解析:考点:学校惩罚的标准及其应该坚持伦理原

    24、则11、 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正确答案:(1)道德价值论。杜威认为价值来源于经验,因而价值是相对的。他认为道德评价没有客观标准,道德没有绝对的道德价值,没有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所有道德规范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善恶是从“实用”标准评价出来的,能满足人的愿望、需要和兴趣就是有道德价值的。但“实用”并不是指对我有用,而是对全社会人有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只能是以社会利益为标准,学校应该教给学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点,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做出道德方面的决定,而不是依照固定的准则。(2)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他提出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杜威不用“发展”

    25、而用“生长”,是因为他把发展定位在“经验的改造”上,以示与其他教育理论家的“发展”观相区别。杜威生活在美国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面临着众多的道德问题,由移民、难民问题而引发的宗教问题,难民美国化问题,道德教育上存在的脱离儿童发展需要和美国社会需要的两大缺陷问题,因此,他试图从“道德生长”切入,阐述道德教育如何根基于儿童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而增益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的道德理想。他认为个人善和社会善是紧密相连的,是可以互相促进的。他指出:“道德教育的含义很深,最主要的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他认为道德行为乃是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活动。他希望通过人善的扩展而达成社会道德生活的改进。(3)学校道德教育的内

    26、容。他认为“德行之数目无穷”,进行不同分类教育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因为品德的内容与意义也是不固定的,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他主张在尊重儿童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作为2o世纪美国人应当着重接受的道德教育。他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几方面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勇于负责精神教育、与人合作的态度教育、新个人主义教育。他特别强调道德判断及道德选择能力的训练。他还十分重视宗教教育,强调培养宗教情感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解析:考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12、 简述德育原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正确答案:(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德育问题进行观察,以便在

    27、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所研究的德育问题,取得全面、完整感性材料的方法。(2)调查法调查法是为了深入了解德育实际情况,弄清德育事实,发展德育存在问题,探索德育规律的方法。(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德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的方法。(4)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别是施加或改变一种条件,以引起研究对象某种现象出现而进行观察的方法。(5)历史法历史法是从德育及其问题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索德育的历史联系或规律的方法。(6)比较法比较法是把不同的或相似的研究对象放在一起,以研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28、比较法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解析:考点:德育原理研究的常用方法。13、 简述德育规律的特性。正确答案:德育规律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客观性。德育规律是德育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既不能创造德育规律,也不能改变和消灭德育规律,但人能够认识德育规律并利用它来指导德育实践。第二,内在性。德育规律是德育的内在联系,是德育基本构成要求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德育的外在联系,它具有内在隐蔽性。第三,必然性。德育规律是德育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德育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第四,稳定性。德育规律是贯穿于德育过程中始终的、经常和反复起作用的稳定联

    29、系,而不是时有时无的、不确定的联系。解析:考点:德育规律的特性。14、 简述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答案:德育规律是指德育客观规律。德育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德育客观规律,形成德育科学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人们对德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德育客观规律是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是客观的。因此,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东西。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内容和根据;前者的形式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主观应该符合客观,这是绝对的要求。德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逐步认识,揭示德育客观规律、形成德育科学规律的历史。解析:考点:德育科学规

    30、律与德育客观规律的关系。15、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正确答案:(1)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任务。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做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他们的个人素质、意向和才能”;“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包括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美育;这几方面教育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职能,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意识,也就是形成世界观、道德方面的概念、观点、信念以及多方面的包含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动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不应分出先后主次,第一第二。(2)关于道

    31、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他认为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的主要标志,是人的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道德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人的道德信念形成和培养过程中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了伪君子”。(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他主张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发扬每个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坚持言行一致和尊重信任学生。他和马卡连柯一样,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所不同的是,他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一致,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他认为“没有自我教育

    32、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人对人的信任,是使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起作用;自我教育有道德、劳动、学习和体育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因为自我教育的全部过程是头脑和心灵的复杂的活动的统一,是感情和信念的统一。解析:考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16、 简述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正确答案: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规律。德育科学研究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指导德育实践,解决德育实施的对策问题,效率和效果问题。因此,努力揭示德育规律,形成对德育规律的理性认识,为德育实际工作者提供德育理论指

    33、导,为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德育方针政策提供德育理论依据,这是德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意义和任务。德育原理是德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一般规律。德育原理只有努力揭示德育一般规律,才能保证德育原理成为真正的科学。德育原理通过揭示德育一般规律,形成对德育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从而为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德育方针政策提供德育一般理论依据,这是德育原理研究的实践意义和任务。解析:考点: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17、 简述马卡连柯的德育内容。正确答案:(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的德育原则。他的基本教育原则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认为在德育工作中首

    34、先要尊重儿童,亦即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儿童的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自觉的社会主义的新人。 (2)集体教育的思想。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分析了儿童集体形成的阶段,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原则。前景教育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

    35、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人的教育。” (3)劳动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培养不仅是未来公民的教育,而且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其幸福的教育,是培养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要保证。他认为劳动教育如果“没有与其平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他重视劳动对于体力、智力发展的意义,但他认为“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

    36、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他强调劳动教育应和生产教育结合,认为“不注意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 (4)纪律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纪律教育是与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密切联系的,他认为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纪律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现象,社会主义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自觉的纪律,它可以使每个学生、每个人更有保障、更加自由。在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教育谈话和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重要的方法,同时又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惩罚和奖励。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惩罚应体现对人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他反对滥用惩罚,坚

    37、决反对体罚。解析:考点:马卡连柯的德育内容。18、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正确答案:柯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他的学说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1)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他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都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世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

    38、向阶段;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2)柯尔柏格的道德教育思想。他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以下一些道德教育观点。第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第二,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第三,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第三,倡导“道德两难法”,主要通过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如果把儿童单纯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的强行地往这个口袋里装填,灌输道德观念,他们不真正理解,道德判

    39、断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解析:考点: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19、 简述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德育实践产生德育经验。德育原理是对丰富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德育实践经验是德育原理发展的源泉。但是,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是有区别的。德育实践经验属于感性认识,它往往只反映德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并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现象或联系;德育原理属于理性认识,它所反映的是德育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其任务是揭示德育的普遍规律,为解决德育实践问题提供德育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德育一般原理。如果把德育原理等同于德育工作手册,德育经验汇编,那就不可能达到对德育一

    40、般规律性的认识,也就不可能为解决德育实践问题提供德育一般科学原理指导。德育原理应该回到德育实践中去,接受德育实践的检验,并把关于德育一般规律的主观认识“对象化”或“物化”为活的德育现实,达到它的最终目的。但应该看到,德育原理作为一种认识、意识虽来自德育实际,但从反映形式上看它又远离客观德育实际。一般说来,德育科学理论的抽象程度越高就越深刻地反映德育实际,可迁移的范围越广,对德育实践就越具有指导作用,但其反映形式离德育实际就越远。德育原理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它向德育实际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须经过一系列的中介性环节才能实现。首先,德育原理要与德育实际相结合,着眼于德育实践的特点和发展;其次,

    41、德育实际工作者要掌握德育原理,具备这两个条件后,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必须的逻辑环节。因此,不能要求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直接联系和提供现成的德育方案,不能把它等同于具体德育方法和德育工作手册、德育经验汇编。德育原理与具体德育学科、德育方法论、德育工作手册、德育经验汇编等应该分工合作,各司其责。解析:考点: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的关系。20、 简述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关系。正确答案: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来说,德育方针政策是我们主观制定的,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其任务是为了解决德育实际问题;德育原理是对客观存在的德育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客观见诸主观的,其任务是揭

    42、示德育一般规律。从联系来说,德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德育原理所揭示的德育一般规律为其理论依据;德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德育原理所揭示的德育一般规律为其理论根据,它与德育原理所揭示的德育一般规律应该是符合的。但是,人们主观制定的德育方针政策可能符合德育客观规律,也可能不符合甚至完全违反德育客观规律。而违背德育客观规律的德育方针政策,或迟或早总是要被德育客观规律所抛弃的。因此,应注意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坚持研究一般规律,为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德育方针政策提供德育一般理论依据,而不能混淆二者的界限,把德育原理变成德育方针政策的汇编、注释、解说。否则,就不能保证德育原理的科学性,

    43、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德育的客观规律,陷入唯意志论,因而也会给德育实践带来随意性、盲目性,最终结果将使原来的德育方针政策被否定。解析:考点: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关系。21、 简述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正确答案:(1)个体品德社会和道德内化过程。他认为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特殊的作用。他说“教育是由年长一代施加的影响,这不是为社会生活做准备,它的目的是引起和发展儿童一定体力的、智力的和道德的状态,这是由整个政治社会和特定的环境对他提出的明确的预定的要求。”他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他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

    44、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他在对儿童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启发自觉,要求适当,切忌苛求和压制;奖惩结合,切忌体罚;学校教育力量要协调统一。三、 论述1、 论述德育原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答案:一般认为,德育原理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这是一个自发的德育经验和个别的德育思想形成的阶段。在原始社会,德育只是人们自发实践和感知的对象,人们只有简单的德育实践经验。在奴隶社会,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德育实践经验的丰富,人们提出和探讨何为教和教之所由兴废等问题,对德

    45、育提出了许多看法,产生了最初的一些德育思想。不过,这时对德育问题的研究是零散的、个别的,所形成的看法和思想带有明显的古朴性、融合性,亦即它是一种经验性和记述性、描述性的,甚至带有一定的猜测性,理论性很差,并且是同哲学、政治、伦理、文学思想融合在一起的,是散见于政治、哲学、伦理著作之中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其关于教育的著述、看法和思想中,都包含有德育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礼记中的大学篇,全文不过1743个字,但提出了包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八条目的前五项为修己,后三项为治人,然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46、着重论述了修己和治人的一致性,提出和建立了一套“内圣外王”的封建德育思想体系。朱熹著的小学、童蒙须知,论述了小学阶段对15岁以下儿童、蒙童进行德育的问题,提出了小学德育重做事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小学重做事、大学重明理、小学和大学德育相衔接的比较完整的封建德育及其思想的体系。在欧洲,中世纪的教育具有宗教性,德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甚至成为宗教思想道德教育的代名词。(2)独立科学阶段在欧洲,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621670)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独立科学形态的形成,预示着德育科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从中逐渐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即将到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德育得到较大发展,英国洛克(1632-1704)的教育漫话,首先把教育问题、德育问题作为近现代问题提了出来,并广泛地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等问题,首先提出了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教育独立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德育科学开始从教育中分化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考00468德育原理押题及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8153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