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7358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1.8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概览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时空定位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时空坐标】【时空坐标】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兴起、发展和演变儒家思想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程。的历程。1.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井田制逐渐瓦解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走向崩分封制走向崩溃溃,士人地位上升士人地位上升,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出现了“百家百家争鸣争鸣”的局面。的局面。【主要线索】【主要线索】2.2.汉代时期汉

    2、代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对儒学加以改造对儒学加以改造,适应了时代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汉武帝发展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3.3.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理学形成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理学形成,经过朱熹、王阳经过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发展明等人的发展,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4.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倡导求实精神,使我国传使我国传统文

    3、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第第1 1课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价值立意素养提升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主题立意】“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包括儒包括儒家学派在内的各个学术流派产生发展家学派在内的各个学术流派产生发展,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成为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结合课本引言及第一子目的内容结合课本引言及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诸子百家了解诸子百家,分析百家争鸣产生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

    4、背景条件的背景条件,形成恰当的历史时空观念。形成恰当的历史时空观念。(2)(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了解孔子、孟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及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子、荀子、老子、庄子及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张,系统掌握先秦儒家思系统掌握先秦儒家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3)(3)利用教材、材料并结合现实利用教材、材料并结合现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重要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

    5、解释的素养。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4)(4)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引导学生结合现实,体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体现体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体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批注解读批注解读透析教材透析教材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1.1.原因原因(1)(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上经济上,铁犁牛铁犁牛耕推广耕推广,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政治上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宗法

    6、分封制瓦解。(2)(2)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并受重视。在社会生活中活跃并受重视。(3)(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2.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1)(1)道家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2)(2)儒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3)(3)墨家墨家:墨子。墨子。(4)(4)法家法家:商鞅、韩非子。商鞅、韩非子。3.3.影响影响(1)(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7、)(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1.孔子的主张孔子的主张(1)(1)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要做到待人宽容。要做到待人宽容。(2)(2)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以德治民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3)(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首创私人讲学,主张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2.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1)思想

    8、主张思想主张项目项目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人性论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本善性本善”荀子荀子“仁义仁义”“”“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的行为“人之性恶人之性恶”(2)(2)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法家与墨家三、道家、法家与墨家1.1.道家道家(1)(1)老子老子:

    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观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辩证法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不断转化的。(2)(2)庄子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2.法家法家(1)(1)代表代表:韩非子。韩非子。(2)(2)主张主张:君主要君主要以法治国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提出了系

    10、统的法治理论。(3)(3)影响影响: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展趋势。3.3.墨家墨家(1)(1)代表代表:墨子。墨子。(2)(2)主张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提倡节俭。提倡节俭。(3)(3)代表阶层代表阶层: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变化阶级关系变化旧政治制度瓦解旧政治制度瓦解学术下移学术下移思想文化发展思想文化发展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士士:

    11、西周时西周时,宗法分封制中最低等的贵族宗法分封制中最低等的贵族,受过受过“六艺六艺”教育教育,能文能能文能武。春秋战国时期武。春秋战国时期,随宗法分封制的瓦解随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士演变为知识分子。士演变为知识分子。“仁义仁义”“”“王道王道”是指为君者要施行仁政是指为君者要施行仁政,王道就是以仁义统治天下王道就是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这两者的核心都是的政策。这两者的核心都是“仁仁”“”“爱人爱人”。“性善论性善论”强调扩充人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强调扩充人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性恶论性恶论”强调用礼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二者表面截然相反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

    12、完善人格。二者表面截然相反,但本质但本质是一致的。是一致的。荀子认为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人之性恶”,”,但但“蓬生麻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扶自直”,”,后天的环境和教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主张隆礼重法。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主张隆礼重法。早期儒学体系的逻辑关系早期儒学体系的逻辑关系“道道”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自然,是一种无名无形的特殊物质是一种无名无形的特殊物质,是天地之根是天地之根,万物之万物之本本,并作为规律承载着万物运行并作为规律承载着万物运行,作为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

    13、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做到自我实现,走向辉煌与崇高。走向辉煌与崇高。“韩非子以法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的本质的本质,是把法作为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工具是把法作为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工具,不不是今天的依法治国理念。是今天的依法治国理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史料探究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探究主题探究主题1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条件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条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释材料一材料一战国处于政治巨变之秋战国处于政治巨变之秋,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代表,通过自己通过自己的

    14、代言人的代言人,竞献智力竞献智力,人才层出不穷。诸侯从富国强兵出发人才层出不穷。诸侯从富国强兵出发,也不拘一格也不拘一格用士。一旦发现士能打开局面用士。一旦发现士能打开局面,不论贵贱不论贵贱,均予重任均予重任,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比比皆是。相比比皆是。赵克尧战国百家争鸣初探赵克尧战国百家争鸣初探材料二材料二战国之前战国之前面对自然变化和社会历史变迁面对自然变化和社会历史变迁,人们一直在思考人们一直在思考着着,并把思考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并把思考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一代代口耳相传。到春秋战国一代代口耳相传。到春秋战国时期时期,那些有意无意接触到官府典籍和民间传说的文士那些

    15、有意无意接触到官府典籍和民间传说的文士,自然就产生了厚自然就产生了厚重的历史感。这种文化的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重的历史感。这种文化的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内在的压力以足够大以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想大爆炸。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问题】【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条件。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条件。【解读】【解读】本题为背景类题目本题为背景类题目

    16、,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在归纳材料信息的基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在归纳材料信息的基础上础上,适当结合时代特征。从材料看适当结合时代特征。从材料看,战国战国“政治巨变政治巨变”诸侯诸侯“不拘一格不拘一格用士用士”“”“文士文士”“”“官府典籍、民间传说官府典籍、民间传说”“”“文化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体现了百家争体现了百家争鸣出现的政治及文化背景鸣出现的政治及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补充完善其经济背景。可以补充完善其经济背景。【结论】【结论】背景条件背景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新兴地主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春秋战

    17、国时期诸侯国竞相改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竞相改革,吸纳人才吸纳人才,提供宽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松的社会环境;长期文化积累和传递。长期文化积累和传递。【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多元史观解读多元史观解读“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探究主题探究主题2 2儒家仁的思想儒家仁的思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材料一有子有子(孔子弟子孔子弟子)曰曰:“:“孝弟孝弟(悌悌)也者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为仁之本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材料二材料二约之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友弟恭,夫妇和顺夫妇和顺;一家雍睦一家雍睦(和睦和睦),),端由于

    18、此。即同宗相处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尊莫凌卑凌卑,强莫欺弱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宗族称孝称孝,乡党称弟乡党称弟(悌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训约十四条【问题】【问题】(1)(1)据材料一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归纳儒家

    19、伦理的主要内容。理的主要内容。【解读】【解读】“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材料一是对材料一是对“仁仁”的具体解读的具体解读,材料二体现材料二体现“仁仁”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结论】【结论】(1)(1)仁的根本仁的根本:孝悌。孝悌。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实施仁政。(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家庭和睦;宗族团结宗族团结;乡里和睦。乡里和睦。【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先秦儒家思想比较先秦儒家思想比较注意注意:古代儒家古代儒家“民本民本”思想是以维护思

    20、想是以维护“君君”为中心的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探究主题探究主题3 3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材料孔孟孔孟“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识阶层榜样的力量其附属的知识阶层榜样的力量,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使全社会都成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为道德人,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墨子墨子“以爱治以爱治

    21、国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义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义,而是全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老庄老庄“以道治国以道治国”方案的本质是方案的本质是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遵守遵守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实现实现“风调雨顺风调雨顺”;”;遵守社会规律遵守社会规律,实现实现“国泰民安国泰民安”;”;遵守心理遵守心理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实现实现“心态平衡心态平衡”。法家法家“以法治国以法治国”方案的本质是制度方案的本质是

    22、制度救国救国,其途径是制定法律其途径是制定法律,建立执行法律的行政系统建立执行法律的行政系统,使整个社会在权力制使整个社会在权力制约下有序发展。约下有序发展。刘晓燕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刘晓燕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问题】【问题】(1)(1)依据材料依据材料,概括儒、墨、道、法四家的治国思想概括儒、墨、道、法四家的治国思想,指出儒家指出儒家和墨家和墨家“道德救世道德救世”思想的不同点。思想的不同点。(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的治国思想说明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的治国思想,分分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解读】【解读

    2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巨变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巨变,各阶层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各阶层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国主张,这些主张有差异也有相似这些主张有差异也有相似,而当时的时代选择了法家思想作为统而当时的时代选择了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治思想,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结论】【结论】(1)(1)治国思想治国思想:儒家以德治国儒家以德治国;墨家兼爱墨家兼爱;道家遵循规律道家遵循规律,以道以道治国治国;法家法家“以法治国以法治国”。不同点不同点:儒家的道德救世强调教化儒家的道德救世强调教化,强调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的榜

    24、样作用强调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的榜样作用,有等级差别的爱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道德救世是全社会成员相互关爱墨家的道德救世是全社会成员相互关爱,没有等级差别。没有等级差别。(2)(2)法家思想最受欢迎。进步意义法家思想最受欢迎。进步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央集权;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深化拓展】【深化拓展】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学以致用1.(1.(20182018陕西西安期中陕西西安期中)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周监于二代

    25、,郁郁郁乎文哉郁乎文哉,吾从周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B.诸侯不满封号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纷纷改称“王王”C.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解析解析:A: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恢复周礼”,”,主要原因是孔子主要原因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诸侯争霸当时诸侯争霸,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子主张回到过去孔子主张回到过去的时代。战国时期诸侯

    26、纷纷称王的时代。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排除排除B B项项;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并非广并非“政治背景政治背景”,”,排除排除C C项项;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是在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是在西周后期,排除排除D D项。项。2.2.哀公问政哀公问政,子曰子曰:“:“故为政在人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道以仁。”孔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B.民心的重要性民心的重要性C.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D.教化的重要性教化的重要性解析解析:A:A解读材料关键信

    27、息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故为政在人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修道以仁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从而巩固统治。治。3.(3.(20182018山西太原期中山西太原期中)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荀子思想中之君主想中之君主,乃一商贵威严之公仆乃一商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若一旦不能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若一旦不能尽其天职尽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可废可诛。”这说明荀子这说明荀子()A.A.倡导民主思想倡导民主思想

    28、B.B.强调君主权威强调君主权威C.C.鼓励百姓起义鼓励百姓起义 D.D.主张尊君重民主张尊君重民解析解析:D:D荀子生活于战国时期荀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而民主思想具有近而民主思想具有近代性代性,强调民众的权利强调民众的权利,荀子思想具有民本色彩荀子思想具有民本色彩,但不能称其为民主思想但不能称其为民主思想,排除排除A A项。荀子倡导礼法项。荀子倡导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鼓励百姓起义与其思想不符鼓励百姓起义与其思想不符,排排除除C C项。材料中君主项。材料中君主“威严威严”而民众在君主失职的前提下而民众在君主失职的前提下“可废可诛可废可诛”体体现了

    29、荀子尊君重民的思想现了荀子尊君重民的思想,D,D项正确。项正确。B B项属法家思想项属法家思想,排除。排除。4.(4.(20182018湖北黄冈期末湖北黄冈期末)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成势,无常形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的是()A.A.道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B.B.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轻C

    30、.C.治大国治大国,若烹小鲜若烹小鲜D.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有能则举之解析解析:C:C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其术以虚无为本其术以虚无为本”可知其为道家。可知其为道家。“道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齐之以礼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是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故故A A项错误项错误;“;“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轻”是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故故B B项错误项错误;“;“治大国治大国,若烹小鲜若烹小鲜”是道家思想是道家思想,故故C C项正项正确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有能则举之”是墨家思想是墨家思想,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5.(5.(20

    31、182018江苏南通期中江苏南通期中)班固在汉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兼儒墨,合名法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国时期()A.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解析解析:D:D思想趋向融合与材料中杂家思想趋向融合与材料中杂家“兼儒墨兼儒墨,合名法合名法”相符相符,故故D D项正确。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6.中国的思想文化源

    32、远流长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论语论语材料二材料二保民而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省刑罚,薄税敛。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俯足以畜妻子子,乐岁终

    33、身饱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勿夺其时,八口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家可以无饥矣。孟子孟子(1)(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什么?(2)(2)根据材料二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措施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措施?解析解析:第第(1)(1)问问,通过通过“仁仁”、论语等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

    34、儒家、论语等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儒家;第第(2)(2)问问,根据材料中根据材料中“保民而王保民而王”“”“施仁政施仁政”“”“省刑罚省刑罚,薄税敛薄税敛”“”“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勿夺其时勿夺其时”进行归纳。进行归纳。答案答案:(1)(1)学派学派:儒家儒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孔子孔子;核心核心:“:“仁仁”和和“礼礼”。(2)(2)思想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施行仁政。措施措施:省刑罚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制民之产(保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勿

    35、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保证农民劳动时间)。解析解析:第第(3)(3)问问,比较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比较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孔子从孔子“仁仁”发展到孟子发展到孟子“仁政仁政”。答案答案:(3)(3)继承继承:仁仁;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发展:由仁发展为一整套政治体系由仁发展为一整套政治体系“仁政仁政”。(3)(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教师备课资料教师备课资料1.1.儒学特点之家国一体儒学特点之家国一体儒学的一个显著特质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儒学的一个显著特质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亦即政治伦理化和伦理

    36、政治化。这早已为学界所亦即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这早已为学界所公认公认,但是对这一特质的具体阐发和引发的诸多问题则少有研讨。从源头上说但是对这一特质的具体阐发和引发的诸多问题则少有研讨。从源头上说,我国古代氏族我国古代氏族组织尤其完善组织尤其完善,形成家国同构的缜密、圆润的伦理政治和政治伦理的社会组织形态。天子是民形成家国同构的缜密、圆润的伦理政治和政治伦理的社会组织形态。天子是民之父母之父母,君是臣之父母君是臣之父母,家国天下如同一家家国天下如同一家,是亲亲的关系是亲亲的关系,又是尊尊的关系又是尊尊的关系,是治理的关系是治理的关系,也也是养育的关系。天子与侯伯之姓由天所赐。古代是养育的关系

    37、。天子与侯伯之姓由天所赐。古代“百姓百姓”指贵族专名指贵族专名,国语屡言国语屡言“百姓百姓”,”,皆与皆与“兆民兆民”对举。原本有对举。原本有“异姓则异德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德则同心”之说之说,礼记礼记大传云大传云:“:“系之以姓系之以姓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周道然也。”及至周代发明了一种及至周代发明了一种同姓不婚的制度。这种制度使得异族血统相互通婚同姓不婚的制度。这种制度使得异族血统相互通婚,编织成一个庞大的亲戚网络编织成一个庞大的亲戚网络,天子对于诸天子对于诸侯侯,“,“同姓谓之伯父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异姓谓之伯

    38、舅”,”,历经三千年至今未变历经三千年至今未变,形成了中华一体形成了中华一体5656个民族的大家个民族的大家庭。现在根据庭。现在根据DNADNA的监测来绘制中华民族的血缘地图的监测来绘制中华民族的血缘地图,结果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血缘结果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血缘相近的程度超过了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汉族相近的程度超过了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汉族;而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血缘接近程度而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血缘接近程度也超过了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汉族。也超过了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汉族。2.2.儒学特点之融合吸纳儒学特点之融合吸纳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同大

    39、同”社会的学说社会的学说,主要见于礼记主要见于礼记礼运礼运篇篇,这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这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阐述了从据乱世到小康再阐述了从据乱世到小康再到大同的历史进化观。到大同的历史进化观。“大同大同”理想不但发挥了早期儒家思想理想不但发挥了早期儒家思想,而且在不少而且在不少地方继承了墨家思想地方继承了墨家思想,例如例如“选贤与能选贤与能”就和墨家的就和墨家的“尚贤尚贤”原则相原则相似似;“;“老有所终老有所终”一段又相似于墨子一段又相似于墨子兼爱中里的一节兼爱中里的一节,甚至甚至“大同大同”这一名称也可能从墨家所说这一名称也可能从墨家所说“尚同尚同”沿袭而来。

    40、同时沿袭而来。同时,礼记礼记礼运篇有礼运篇有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如如“大同大同”世界为世界为“大道之行大道之行”,“”,“大道大道”就是道家的术语。可见就是道家的术语。可见,“,“大同大同”理想主要来源于儒家理想主要来源于儒家,同时也吸取了墨家同时也吸取了墨家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和道家的某些思想。3.3.儒学的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之道”所谓的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之道”,”,分别来讲分别来讲,“,“内圣内圣”指的是孔孟儒家讲的修身之指的是孔孟儒家讲的修身之学学,孔子所谓的克己和修己孔子所谓的克己和修己,大学所谓的诚意、正心和修身大学所谓的诚意、正心

    41、和修身,孟子所谓的孟子所谓的存心养性存心养性,荀子所谓的修身和治气养心荀子所谓的修身和治气养心,都属于此都属于此,这是一种内在品德修养的这是一种内在品德修养的问题问题;而而“外王外王”则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之学则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之学,孔子所谓的安人和安百姓孔子所谓的安人和安百姓,孟子所谓的仁政王道孟子所谓的仁政王道,荀子所谓的礼治王道荀子所谓的礼治王道,都属于此都属于此,这是一种外在事功作这是一种外在事功作为的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为的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彼此关联为一体的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彼此关联为一体的,简简单讲单讲,所谓的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之道”乃是一种

    42、由内圣而外王的逻辑思维理路乃是一种由内圣而外王的逻辑思维理路,即即在内圣的道德修为的基础上来实现外王的事功作为在内圣的道德修为的基础上来实现外王的事功作为,按照大学的表述方按照大学的表述方式来讲就是式来讲就是,由格物而致知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诚意由致知而诚意,由诚意而正心由诚意而正心,由正心而修身由正心而修身,由由修身而齐家修身而齐家,再由齐家而治国再由齐家而治国,最后是由治国而平天下。最后是由治国而平天下。4.4.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合流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合流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

    43、法,批评别人的意见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虽以礼为思想核心核心,但也特别隆法与推崇孔子但也特别隆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作儒家。还有人将其当作儒家。就是说就是说,百家争鸣的争鸣是有保留的克服百家争鸣的争鸣是有保留的克服,争鸣中有吸收争鸣中有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百家争鸣本身也说明百家争鸣本身也说明,争鸣各家在学术上都有片面性争鸣各家在学术上都有片面性,只有相互吸取只有相互吸取,才能互补并才能互补并趋于完善。趋于完善。百家合流在百家争鸣

    44、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争鸣只是探讨问题百家合流在百家争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决问题迈进,只有百家的有机合流只有百家的有机合流,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秦之所以没能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秦之所以没能最后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并结束百家争鸣最后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并结束百家争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用暴力手段拒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用暴力手段拒绝百家合流绝百家合流,致其走向了灭亡。西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致其走向了灭亡。西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结合实际进行就是结合实际进行百家合流。由此可见百家合流。由此可见,要想解决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要想解决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没有百家的有机合流没有百家的有机合流,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735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