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人类 面临 主要 环境 问题 可持续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二 部 分人 文 地 理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 可持续发展地地 理理内 容 索 引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3)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等。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
2、地荒漠化、等。“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读图,完成第12题。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2020福建三明质检)近地面臭氧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2)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增加饵料投放,缩短养殖周期【素养解读】试题以循环经济的图文材料为载体,主要考查对循环经济的判断,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3、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包括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素养素养导读导读 体系体系构建构建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核心素养1.结合地理材料,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区域认知)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
4、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施途径。(综合思维)3.结合材料,掌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4.结合材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地理实践力)5.调控人类活动,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知识构建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自主自主诊断诊断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并把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包括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3)
5、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资源废弃物废水生存和发展环境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承受能力废弃物的数量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3)环境污染: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固体废弃物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1)城乡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乡村:主要表现
6、为。(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导致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度消耗资源掠夺式开发快速工业化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愈演愈烈(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等。(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等,有从的趋势。全球性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局部向全球蔓延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内涵: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持续发展。3.原则:原则、持续性原则、原则。后代人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共同性四、走可持续发展道
7、路1.消除贫困(1)贫困与发展: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原因。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2)消除贫困:从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的共同努力。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公平性国际社会2.发展绿色经济(1)褐色经济:基于煤炭、石油等的经济。(2)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和社会公平。(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循环3.提倡可持续消费(1)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反对和不合理消费。(2)个人行动:转变消费习惯,崇
8、尚,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绿色低碳奢侈浪费绿色消费关键关键能力能力 整合整合突破突破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一一 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1.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问题举例原因典型事例自然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短缺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污染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任意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郊区垃圾场噪声污染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
9、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3)生态破坏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极地冰川加速融化、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2.分布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
10、污染、噪声污染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国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产业,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发达国家较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
11、实力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环境问题大为好转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1】(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素养解读】试题以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
12、日变化曲线图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的影响因素,既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又考查区域认知能力。【思路导引】题号分析第(1)题A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并且10时以后户外活动没有B根据图文材料无法直接看出或推测10时以后降水频率会减少减少增加题号分析第(1)题C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放废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增强,有利于污染物D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
13、比白天,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 热岛效应扩散大于低题号分析第(2)题A东北地区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华东地区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 B东北地区比华东地区小,但SO2,B错误 重工业排放量大轻工业人口密度浓度高题号分析第(2)题C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C错误 D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能源的不同,D错误 能源原料
14、较高无关浓度出行方式消费结构答案 (1)C(2)A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2020福建三明质检)近地面臭氧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当近地面的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城市与时间组合,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是()A.广州5月B.武汉6月C.南京7月D.北京8月2.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A.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B.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C.少用私家汽车,绿色出行D.关停部分电器,节约用电答案 1.C2.A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照射下
15、易发生臭氧污染,南京在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高温闷热,紫外线强,易发生臭氧污染,C正确;广州5月、武汉6月及北京8月阴雨天气多,紫外线弱,不易发生臭氧污染,A、B、D错误。选C。第2题,当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时,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关闭窗户,减少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减少与高污染空气的接触,A正确、C错误;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可以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排放,B错误;关闭部分电器,节约用电主要是节约能源,与臭氧污染无关,D错误。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二二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含义具体做法例证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