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58035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PPT
  • 页数:40
  • 大小:163.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八 市场 失灵 微观经济 政策 课件
    资源描述:

    1、市场失灵与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外部效应与科斯定理一、帕累托最优和市场失灵二、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不完全竞争三、不完全竞争一、帕累托最优和市场失灵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在研究经济效益和收入分配时,第一次提出了最优资源配置状态这个概念,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也叫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优是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时,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指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时,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情况。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情况。结合具体情况来说,帕累托最优就是在市场

    2、上,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在经济学中,我们常常把帕累托最优作为判断资源配置状态变好或是变坏的标准。例如,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我们还把这种“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所以说,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均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一)帕累托最优 经济学中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效率的资源配置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市场经济具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完全摒弃政府

    3、干预的市场调节时,常常会出现“市场失灵”。这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未达到帕累托最优指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市场表现缺乏效率。换句话说,就是实际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广义的市场失灵则还包括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本身具有缺陷。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本章以后的内容会对此作出详细介绍。现

    4、实经济中,常见的市场失灵现象有经济呈周期性起伏、失业和通货膨胀、收入分配不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二)市场失灵二、市场失灵的原因收入分配效应是指受到资本与效率的经济规律的作用,收入分配效应是指受到资本与效率的经济规律的作用,市场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市场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从市场机制的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拥有资本越多的企业在竞争中越有利,其经济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进而收入与财富越向资本多与效率高的企业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雇员进行剥削,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这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

    5、分配差距的拉大又会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一)收入分配效应 (二)竞争效应竞争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实际市场均不存在完全竞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规模效益,往往强强联合,合作企业的增多降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另一方面指企业联合体的市场影响力扩大,相关生产要素也开始向企业联合体集中,从而增加了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度。由此可见,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因此市场失灵也就在所难免。市场机制要发挥调节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价格可以提供和传递各

    6、种经济信息,其变动情况是社会经济活动变动的反映;其次,生产者和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其实也是社会经济产品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仅仅依靠市场自身通过价格的调节就可以实现供求均衡。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通常具有滞后性,这就会导致市场失灵。(三)价格机制调节效应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就造成产品交易双方的不信任,由此导致一些市场无效率的情况发生。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假冒伪劣商品现象。消费者由于不了解商品相关信息,难以分清商品的质量,对于商品的真正价格也不了解,这就会造成用市场上商品的平均质量和平均价

    7、格来衡量所有同类商品,由于质量好的商品的成本往往高于市场平均成本,于是就会出现质量好的商品被质量差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二是逆向选择,即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反而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直接导致市场效率降低。三是道德风险。例如,保险公司很难了解到投保人的具体情况,所以其没有办法掌控投保人故意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骗保的行为,这就增加了经营风险。(四)信息不完全效应三、不完全竞争1不完全竞争的意义不完全竞争的意义萨缪尔森认为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在企业对价格的控制力上。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是属

    8、于“不完全竞争者”;如果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那么,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当然,这种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并不意味全部的价格决定权。另外,萨缪尔森还认为不完全竞争并不意味着市场上不存在激烈的竞争,恰好相反,不完全竞争者为了增强自己的市场控制力,往往进行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寡头企业与对手竞争时,通常愿意牺牲短期利益,以获取更多的市场控制力。(一)萨缪尔森的不完全竞争理论2不完全竞争的分类与表现不完全竞争的分类与表现按照企业价格影响力的不同,萨缪尔森把不完全竞争分为三种类型: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其中,垄断竞争是指生产有差别产品的众多卖者对自身产品的价格有一定

    9、影响力;寡头是指市场上的几个卖者对市场价格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垄断是不完全竞争的极端形式,即市场上唯一的卖者具有市场价格的决定权。由此可见,不完全竞争的程度越高,企业对价格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在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最大效益,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价格、限制产出,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不完全竞争存在的根源不完全竞争存在的根源萨缪尔森指出,不完全竞争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1)产业进入壁垒。(2)规模经济效应。(3)联合战略。4不完全竞争弊端的应对策略不完全竞争弊端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完全竞争的弊端,萨缪尔森提出了以下四种应对策略。(1)反托拉斯政策。(2)政府管制。(3)鼓励竞争。

    10、(4)税收和补贴。1不完全竞争的意义不完全竞争的意义斯蒂格利茨认为不完全竞争是由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不同行业的不完全竞争者的价格影响力也存在差异,例如,通常情况下,房地产行业企业的价格影响力较大,而糖果零售行业企业的价格影响力较小。斯蒂格利茨认为不完全竞争企业普遍存在很多导致市场低效率的问题,主要有限制产量和获取高额利润、管理松懈、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及倾向于浪费性寻租支出等。(二)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理论2不完全竞争存在的根源不完全竞争存在的根源斯蒂格利茨指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是由于一些进入障碍使竞争受到限制。其中,进入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政府政策,包括对垄

    11、断特许(专利)和对进入的限制(许可证)。(2)关键生产要素归独家所有。当一家企业垄断了关键生产要素的供给时,其他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即被排除。(3)信息不完全。缺乏信息会阻碍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消费者缺乏对新进入的产品质量的了解时,也会阻碍消费者转向消费新产品,从而限制新企业的进入。(4)规模经济。当平均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时,自然垄断就会出现,这时缺乏竞争就是自然结果。(5)市场策略。一些策略(如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使潜在进入者相信,若它进入市场,便会遇到抵抗,并因此无利可图。(6)限制性做法,包括反搭售、独家经营和价格歧视,以及其他阻止进入或促进勾结的做法等。和萨缪尔森类似,

    12、斯蒂格利茨也提出了针对不完全竞争弊端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反托拉斯政策;对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进行管制;采用税收和补贴手段鼓励竞争;宣布市场支配为非法;界定市场类型,对限制性做法加以约束等。一、公共物品概述二、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第二节 公共物品三、公共物品的提供四、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物品概述在提出公共物品的概念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先介绍与之相对的私人物品。到目前为止,本书前面所讨论的对象全部是“私人物品”,例如,用于吃的包子。这些私人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性:第一是“排他性排他性”;第二是“竞用性竞用性”。对比私人物品,我们把公共物品定义为不同时满足排他性或公共物品定义为不同时满足排他性或竞用性的物品

    13、竞用性的物品。例如,国防服务是公共物品,它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在领土内的所有人口都可享受国防服务,而且当新生人口享受国防服务时,原有人口对国防服务的“消费”水平不会因此而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讲,道路和电视广播等也与国防服务一样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在达到一定点之前,道路上多一辆汽车不会妨碍原有汽车的行驶;某个人打开电视广播同样不会影响其他人收听。此外,我们把公共物品中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单独分离出来,称为公共资源。二、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实际上,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如果一件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便

    14、使用”,则它毫无疑问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利益,并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另外,鉴于公共资源具有竞用性,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公共资源,于是公共资源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经济学中,我们常用“公地的悲剧”代表公共资源会被过度使用的情况。本质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由于能够免费给其他人带来利益而造成市场失灵。总的来说,公共物品的提供可能导致免费乘车者的产生,而公共资源则可能导致“公地的悲剧”。三、公共物品的提供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政府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然后统一提供公共物品,这样就解决了免费乘车者只享受不购买的问题。虽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较简便,可

    15、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只购买而不消费的不公平现象。因为税收具有全面性,可是公共物品的提供不可能全部地区都一样,所以可能出现部分地区居民为其他地区居民享受的公共物品买单的情况。第二,政府长期承担公共物品提供的任务可能造成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和干预越来越多,政府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导致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第三,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多元化需求。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往往都是单一的,但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多元化,显然只有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一)政府提供非营利组织又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

    16、如非营利性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等。在现实中,非营利组织能够作为提供公共物品的主体。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比政府、市场更有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非营利组织不以利润最大为目标,而是以某种特定的“宗旨”为导向。这种宗旨代表一种理念,往往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从而使非营利组织成为使命感最强的组织。第二,从结构特性看,非营利组织独立于政府官僚体系,是多样的、灵活的、平等的、参与式的组织机构,因而,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第三,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看,它能够把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双方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

    17、非营利组织提供多方提供是指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多方提供公共物品。多方提供可以说是最优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其优点包括可以使各种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平衡,实现效率最优;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并提高公众满意程度等。目前,各国政府多把建设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制度作为重要工作,用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格局来打破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式,改变政府角色的“错位”和“越位”状态,并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把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权力转向市场和社会。(三)多方提供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在建设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营造

    18、有利于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改革的环境,如通过政策法规允许国内外各种资本参与公共物品供给项目。二是选择适于改革的领域,加大力度推进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改革。例如,在保留在政府监管权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部放开那些规模经济特征不明显、进入障碍较低的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使其完全以民营化的方式运作。三是控制好市场与社会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进程。例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可加大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改革的速度和力度;而在经济、社会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从某些领域中退出的进程不宜太快,重点应当放在培育新的社会供给主体上,以免引发社会转型期的政府、市场同步失灵和出现公共物品供给的“真空”地带。四、公共选择理论公共

    19、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来分析研究政府对公共物品的决定和选择问题。假定社会采用全体成员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那么,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研究政府官员如何根据投票结果进行决策。集体选择是指所有参加者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常见的集体选择规则有四个,分别是一致同意规则、多数规则、加权规则和否决规则。1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加者都认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加者都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可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这里的“认可”表示赞成或者至少不反对。例如,联合国安理会的任何议案都必须得到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

    20、致认可才可实施。如果有一个反对,则相关议案即被否决。由于每一个参加者都拥有否决权,任何一个有可能损害某些参加者利益的集体行动方案都会被否决。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点包括:第一,能够充分保证每一个参加者的利益;第二,可以避免发生“免费乘车”行为;第三,如果能够达成协议,则协议将是帕累托最优的。其缺点则在于达成协议的成本常常太大,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根本就无法达成协议。(一)集体选择的规则2多数规则多数规则多数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得到所有参加者中的多数多数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得到所有参加者中的多数认可才能够实施。认可才能够实施。这里的多数,可以是简单多数,即超过总数的一半,也可以是比例多数,

    21、如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例如,美国国会、州和地方的立法常常使用简单多数规则,但在弹劾和罢免总统、修改宪法时,则采取三分之二的比例多数规则。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多数规则的优点是协商成本较低,也更加容易达成协议。当然,多数规则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第一,它忽略了少数派的利益。由多数派赞成通过的集体协议强迫少数派也要服从。第二,可能出现“收买选票”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多数规则的条件下,单个参加者的选择对最终的结果影响不大,从而一部分选民有可能不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导致利益集团通过一定代价来收买那些不重视自己选举权而打算不投票或投弃权票的选民,让他们按利益集团的意愿投票。也就是说,多数规则的选举较容

    22、易被利益集团所操纵。第三,在多数规则下,最终的集体选择结果可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投票秩序会导致不同的集体选择结果,使社会成员作出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周期多数现象。3加权规则加权规则一个集体行动方案对不同的参加者会有不同的重要性,加一个集体行动方案对不同的参加者会有不同的重要性,加权规则是指按照这种重要性的不同,给参加者的意愿权规则是指按照这种重要性的不同,给参加者的意愿“加权加权”,即分配选举的票数。即分配选举的票数。相对重要的参与者拥有的票数就较多,相对次要的参与者拥有的票数就较少。最终在进行决策时,按实际得到的赞成票数(而非人数)的多少来决定集体行动方案。4否决规

    23、则否决规则否决规则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让每个参加集体行动方案首先让每个参加集体行动方案投票的成员提出自己认可的行动方案,汇总之后,再让每个成投票的成员提出自己认可的行动方案,汇总之后,再让每个成员从中否决掉自己所反对的那些方案员从中否决掉自己所反对的那些方案。这样一来,最后剩下的没有被否决掉的方案就是所有成员都可以接受的集体选择结果了。如果有不止一个方案留了下来,就再借助于其他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或多数规则等)来进行选择。否决规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过这一规则筛选之后留下来的集体行动方案都将是帕累托最优的。1成本模型成本模型成本模型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集体选择规则的成本分为两类,一类

    24、是决策成本,指的是在该规则下通过某项集体行动方案(亦即作出决策)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一般来说,集体决策的形成需要参加者之间不同程度地讨价还价,而且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讨价还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将成倍增加,从而决策成本也将成倍增加。另一类是外在成本,指的是在该规则下通过的某项集体行动方案与某些参加者的意愿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当通过的某项集体行动方案与某些参加者个人的实际偏好一致时,这些参加者个人承担的外在成本就等于零;而当两者不相一致时,他们承担的外在成本就大于零。显而易见,随着这种不一致的人数和程度的增加,外在成本的总量也将增加。(二)确定最优规则对于不同的集体选择规则,决策成本和外在成本

    25、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可能较低,因为容易作出决策,但外在成本却可能较高,因为决策的结果可能和很多人的意愿不一致。决策成本和外在成本之和叫做相互依赖成本。最优集体选择规则的成本模型的结论是,理性的经济人将按最低的相互依赖成本来决定集体选择的规则。2概率模型概率模型与成本模型不同,寻找最优集体选择规则的概率模型并不是乞求社会相互依赖成本的最小化,而是力图找到使集体决策的结果偏离个人意愿的可能性达到最小。西方一些公共选择理论家证明,按照这一标准,集体选择中的多数规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规则。该模型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详述。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官员制度是指

    26、那种由通过选举所产生的、被任命的以及经过考试而录用的政府官员来管理政治事务的制度。总的来说,这种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其原因如下:第一,缺乏竞争。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是某些特殊服务的垄断供给者,没有任何其他的机构可以替代这些政府部门的工作。由于缺乏竞争,政府部门的效率一般都比较低下。此外,由于缺乏竞争对手,人们常常甚至无法判断政府部门的成本即每年的财政支出是否太多,或者它们的产出即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太少,即很难准确地判定政府部门的效率。第二,机构庞大。政府官员一般不会把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因为他们很难把利润直接占为己有。政府官员追求的主要是规模(亦即官员机构)的最

    27、大化,因为规模越大,官员们的地位就越高,权力就越大,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就越多。(三)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第三,成本昂贵。政府官员会千方百计地增加自己的薪金,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负担,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服务成本,导致浪费的极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做法包括:第一,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散有利于减少垄断的成分。例如,可以把过于庞大的公共机构分解成几个较小的、有独立预算的机构。第二,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由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并不一定必须由政府来提供。例如,街道清扫、垃圾处理、消防、教育、体检等公共服务都可以实行私有化。第三,在公共

    28、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如果允许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一样提供公共服务,则它们之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将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第四,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的权力不仅受到公民选票的制约,而且受到居民自由迁移的制约。当一个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成本(税收)太高而质量太低时,居民就可能迁移到其他地区去。居民的迁出会减少当地政府的税收。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可以促使它们提高效率。一、外部效应概述二、外部效应的分类第三节 外部效应与科斯定理三、外部效应的对策四、科斯定理一、外部效应概述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其他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

    29、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换句话说,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单位的行为对另一经济单位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关系或市场贸易中反映出来。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微观经济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定: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没有影响,即不存在外外部效应部效应。换句话说,我们认为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会产生私人成本私人成本,带来私人利益私人利益,也会产生社会成本社会成本,带来社会利益社会利益。这个假定意味着单个经济单位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被看成就等于该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但是,在实际经济中,这个

    30、假定往往并不能够成立,即实际经济中存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二、外部效应的分类外部经济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外部经济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例如,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路人带来美的享受,但路人不用付费,可以说,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路人带来了外部经济效应。(一)外部经济1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生产者所采取的行为给社会中生产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生产者所采取的行为给社会中其他成员带

    31、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其他成员带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例如,一个企业对其所雇用的工人进行培训,而这些工人可能转到其他单位去工作,该企业并不能从其他单位索回培训费用或得到其他形式的补偿。因此,该企业从培训工人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的社会利益。2消费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消费者所采取的行为给社会中消费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消费者所采取的行为给社会中其他成员带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其他成员带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例如,当某个人对自己的房屋和草坪进行保养时,他的隔壁邻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再

    32、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更值得信赖的公民,这显然也使其隔壁邻居甚至整个社会都得到了好处。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动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例如,隔壁邻居音响的音量开得太大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可以说,隔壁居民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就是外部不经济效应。1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社会中的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

    33、动使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脏水而污染了河流,或者因为排放烟尘而污染了空气,这种行为使附近的居民和整个社会都遭到了损失。再如,企业生产的扩大可能造成交通拥挤及对风景的破坏等。(二)外部不经济2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社会中的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和生产者造成污染的情况类似,消费者也可能造成污染而损害他人利益。吸烟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4、,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并未为此而支付任何东西。此外,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子壳等也可能带来外部不经济效应。上述各种外部效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尽管就每一个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他造成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对整个社会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这些消费者和生产者加总起来,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的总的效果将是巨大的。例如,由于生产扩大而引起的污染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到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地步了。三、外部效应的对策对于如何纠正外部效应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如下几项政策建议:第一,征税和发放津贴。国家应该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

    35、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例如,在生产者污染环境的情况下,政府向污染者征税,其税额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反之,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发放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企业合并。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另外一个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外部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外部不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

    36、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即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规定财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例如,某条河流的上游污染者使下游用水者受到损害,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以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者协商,将这种权利从他们那里买

    37、过来,然后再让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遭到损害的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总之,由于污染者为其不好的外部影响支付了代价,故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四、科斯定理上述对付外部效应的最后一种办法,即规定财产权的政策,可以看成是更加一般化的所谓科斯定理的特例。甚至连使用税收和津贴这种方法也可以看成是科斯定理的一个具体运用。关于科斯定理,科斯本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他西方经济学家则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虽然这些表达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下面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宣称,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不论财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然,科斯定理的结论只有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如果不是这样,结果就会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580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