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57955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PPT
  • 页数:77
  • 大小:1.3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Q5 公共建筑 节能 检测 标准 JGJT177 课件
    资源描述:

    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2009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钱建军钱建军1目次目次 1总则总则2术语术语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5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5.3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6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

    2、验 6.3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件法传热系数检测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件法传热系数检测 6.4 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7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检测 7.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7.2 外窗气密性检测外窗气密性检测 7.3 透明幕墙气密性检测透明幕墙气密性检测28 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 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8.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 8.3 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 8.4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 8.5 水泵效率检测水泵效率检

    3、测 8.6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9 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 9.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9.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 9.3 新风量检测新风量检测 9.4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10 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311供配电系统检测供配电系统检测 11.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1.2 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 11.3 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 11.4 功率因数检测功率因数检测 11.5 电压偏差检测电压偏差检测 11.6 分项

    4、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12照明系统检测照明系统检测 12.1 照明节电率检测照明节电率检测 12.2 照度值检测照度值检测 12.3 功率密度值检测功率密度值检测 12.4 灯具效率检测灯具效率检测 12.5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413 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 13.1 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 13.2 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 13.3 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 13.4 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照明、动力设备

    5、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51 1总则总则1.0.1 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规范建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规范建筑节能检验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筑节能检验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本标准。的发展,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检验。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检验。1.0.3 从事节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从事节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事节能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1.0.4 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6、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 2005年、年、2007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标准 GB50189、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验收规范GB50411,从设计施工两个环节对公共建筑节能,从设计施工两个环节对公共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为了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进行了规范。为了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2007年建设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了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关

    7、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意意见见中明确要求:中明确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民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用建筑节能条例自自 2008年年 10月

    8、月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条例条例中中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72术语术语2.0.1 建筑采光顶建筑采光顶: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屋面。: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屋面。2.0.2 透光外围护结构透光外围护结构: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2.0.3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

    9、与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能耗之和的比值。能耗之和的比值。2.0.4 同条件试样: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同条件试样: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8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件和有关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件和有关技术资

    10、料。技术资料。3.0.2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 证书、校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证书、校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9 检测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且通过计量认证项检测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且通过计量认证项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节能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节能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建筑热工、采暖空调、,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建筑热工、采暖空调、检测技术、误差理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检测技术、误差

    11、理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丈量尺寸、见证有无、操作仪表,抄表记数简单地丈量尺寸、见证有无、操作仪表,抄表记数,所以,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解,所以,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的能力。104 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当房间使用面

    12、积小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 16m16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1 1个;个;2 2)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16m16m2 2,且小于,且小于 30 m30 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2 2个;个;3 3)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30 m30 m2 2,且小于,且小于 60 m60 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3 3个;个;4 4)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60 m60 m2 2,且小于,且小于 100m100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5 5个;个;5 5)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

    13、积大于等于 100m100m2 2时,每增加(时,每增加(20203030)m m2 2应增加应增加 1 1个测点个测点11S4.0.2通常测点布置时,室内面积不足通常测点布置时,室内面积不足 16m2时,在室内活动区时,在室内活动区域中央布测点域中央布测点 1个;个;16m2及以上不足及以上不足 30m2测测 2点时,将检测点时,将检测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m2及以上不及以上不足足 60 m2测测3点,将室内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将室内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点;60 m2及以上不足及以上不足 100m2

    14、测测 5点时,在二对角线上成梅花点时,在二对角线上成梅花布点;布点;100m2及以上时,每增加(及以上时,每增加(2030m2)增加()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个测点,均匀布置。12 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湿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湿度;国家标准度;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规定空规定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4-1规定:规定:表表4-1 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135 5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5.1 一般

    15、规定一般规定5.1.1 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5.1.2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热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热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13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中的有关规定进行。5.1.3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热系数。145.1.4非透光外围护结构

    16、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当符合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当符合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同条件试样法: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同条件试样法:1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1.2 m2.K/W;2轻质墙体和屋面;轻质墙体和屋面;3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 轻质墙体和屋面一般包含众多金属构件,热桥较多,形轻质墙体和屋面一般包含众多金属构件,热桥较多,形成多维传热,因而在现场较难准确测量其传热系数;自保温成多维传热,因而在现场较难准确测量其传热系数;自保温砌体砖缝多,现场检测较难反映墙体保温性能。因此,本条砌体砖缝多,现场检测较难反映墙体保温性能。因此,本条文规定

    17、采用同条件试样法检测上述三类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文规定采用同条件试样法检测上述三类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同条件试样法仅适用于新建建筑。数。同条件试样法仅适用于新建建筑。155.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5.2.1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种构每一种构造做法不应少于造做法不应少于 2个检测部位;个检测部位;2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 4个测点。个测点。5.2.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流计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面的内、外表面热流计法是利

    18、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面的内、外表面温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温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占面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外墙(或屋面)主体占面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部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析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系数;系数;2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 12个月后个月后进行。进行。3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

    19、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宜小于宜小于 15。16 4 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温度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132中的有关中的有关规定。规定。5 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不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不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

    20、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行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像图中的行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像图中的温度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每个温度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每个受热面应至少布置受热面应至少布置 2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温度传感器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温度传感器;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至少布置至少布置 2个温度传感器。个温度传感器。17 6 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 3m/s的的

    21、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入成像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入成像范围,拍摄角度宜小于范围,拍摄角度宜小于 30;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测量受检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及测量受检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及室外风速、风向。室外风速、风向。7 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占面积的比例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占面积的比例,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公

    22、式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公式计算外墙(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外墙(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18 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配合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应用传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配合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应用传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技术计算分析得到外围护结构的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技术计算分析得到外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该方法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各自所占面积比例,利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得部位和热桥部位各自所占面积比例,利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得的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

    23、热系数,通过现场测得的热桥部的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通过现场测得的热桥部位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得到其各受热面的平均热位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得到其各受热面的平均热流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流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对外围护结构保温层的厚度或导热系数进行修正,使得修度对外围护结构保温层的厚度或导热系数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有关测点对应部位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误差在正后的有关测点对应部位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误差在3%以内以内,然后计算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然后计算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中采用的室内

    24、、外空气温度为根据热桥部位受热面计算中采用的室内、外空气温度为根据热桥部位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以及热桥部位平均内、外表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以及热桥部位平均内、外表面温度推算得到。面温度推算得到。195.2.3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规定:1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或等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

    25、符合本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本条第条第 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205.3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5.3.1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2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 2组;组;3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 2组,且应包括典型热桥组,且应包括典型热桥部位。部位。215.3.2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同条件

    26、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检测单位共同商定。与检测单位共同商定。2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块)、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块)、厚度尺寸等应与工程一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养护试厚度尺寸等应与工程一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养护试样。样。3 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现场抽取材料、构件,在实验室组装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现场抽取材料、构件,在实

    27、验室组装制作试样;自保温隔热砌体墙可在现场抽取砌块、砂浆,在制作试样;自保温隔热砌体墙可在现场抽取砌块、砂浆,在实验室砌筑试样,并养护干燥。试样构造尺寸应与实物一致实验室砌筑试样,并养护干燥。试样构造尺寸应与实物一致。224 外围护结构热阻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外围护结构热阻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进行;保温材料导进行;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10294或或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

    2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 10295进行。其他材料可直进行。其他材料可直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给出的有关参数。给出的有关参数。5 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给出的方法计算,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给出的方法计算,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236 6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保温性能、隔热性能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29、应包括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遮阳性能等检测。和遮阳性能等检测。6.1.2建筑物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132的有关规定进行。的有关规定进行。6.1.3当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构造外表面无金属构件暴露时,其当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构造外表面无金属构件暴露时,其传热系数可采用现场热流计法进行检测。传热系数可采用现场热流计法进行检测。246.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6.2.1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

    30、列规定:1 每种面板、构造做法均应检测;每种面板、构造做法均应检测;2每种构造不应少于每种构造不应少于 3处;处;3 每种面板不应少于每种面板不应少于 3件。件。6.2.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透明幕墙、采光顶构造尺寸应直接或剖开测量,幕墙的展开透明幕墙、采光顶构造尺寸应直接或剖开测量,幕墙的展开图、剖面图、节点构造图等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或确认图、剖面图、节点构造图等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或确认256.3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 6.3.1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

    31、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数量应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下列规定:1 每种幕墙、采光顶均应检测;每种幕墙、采光顶均应检测;2 每种构造每种构造不应少于一个。不应少于一个。6.3.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下列规定:1 对幕墙、采光顶进行构成单元分格,确定每单元应包括的对幕墙、采光顶进行构成单元分格,确定每单元应包括的构造和试样数量。构造和试样数量。2每个幕墙、采光顶试样应包括至少一个典型构造、典型节每个幕墙、采光顶试样应包括至少一个典型构造、典型节点、典型分格,且有

    32、关框、面板的尺寸应与对应的部位一致点、典型分格,且有关框、面板的尺寸应与对应的部位一致3试件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试件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保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4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果应进行表面换热系数的修正。果应进行表面换热系数的修正。4传热系数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传热系数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规定进行,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计算。规定进行,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计算。266.4 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6.4.

    33、1 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应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2每种构造均应检测,且每种构造均应检测,且不宜少于不宜少于 2处。处。6.4.2 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应包括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应包括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热通道通风量的检测。、热通道通风量的检测。6.4.3 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杆件或玻璃的室内表面温度测点

    34、均不应少于)每种杆件或玻璃的室内表面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3个;个;2)室内、外空气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室内、外空气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2个,空气温度传感器应个,空气温度传感器应做好防辐射屏蔽。做好防辐射屏蔽。2每个部位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为测点的算术平均值,整幅每个部位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为测点的算术平均值,整幅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按各部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按各部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276.4.4热通道通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热通道通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通道通风量应采用示踪气体恒定流量法检测。热通道通风量应采用示踪气体恒定流量法检测。2检测宜在最热月、晴朗无云

    35、且风力小于三级的天气下进行,检测宜在最热月、晴朗无云且风力小于三级的天气下进行,检测时间应在当地太阳时检测时间应在当地太阳时10:0015:00之间。检测期间室内空之间。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宜为气温度宜为26,且应保持稳定。,且应保持稳定。3 检测应在遮阳板角度为检测应在遮阳板角度为 45工况下进行。工况下进行。4示踪气体应采用示踪气体应采用SF6气体,释放位置应在热通道下部进风口处气体,释放位置应在热通道下部进风口处,且应均匀释放。,且应均匀释放。5通风量连续检测时间宜为通风量连续检测时间宜为 15min,检测时间间隔宜为,检测时间间隔宜为30s。6 热通道通风量应根据示踪气体的释放流量和出

    36、口处的检测浓热通道通风量应根据示踪气体的释放流量和出口处的检测浓度计算度计算287 7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7.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7.1.1 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宜包括外窗、透明幕墙气密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宜包括外窗、透明幕墙气密性能及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性能及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7.1.2 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按本标准附录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按本标准附录B进行。进行。附录附录B: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 鼓风门法是利用风机人为地制造一个室内、外较大的压差(鼓风门法是利

    37、用风机人为地制造一个室内、外较大的压差(一般为一般为50Pa),使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从室内向室外(或室),使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从室内向室外(或室外向室内)渗透,通过流量表测得该压差下通过该空间的空外向室内)渗透,通过流量表测得该压差下通过该空间的空气渗透量,进而计算得到该空间的换气次数。气渗透量,进而计算得到该空间的换气次数。N50=L/V 式中:式中:N5050Pa、-50 Pa压差下房间的换气次数压差下房间的换气次数(h-1););L 空气流量的平均值(空气流量的平均值(m3/h););V 被测房间被测房间换气体积(换气体积(m3)29B.0.1 本方法适用于鼓风门法进行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整

    38、体气密本方法适用于鼓风门法进行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性能的检测。B.0.2鼓风门法的检测应在鼓风门法的检测应在 50Pa和和-50Pa压差下测量建筑物换气压差下测量建筑物换气量,通过计算换气次数量化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量,通过计算换气次数量化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B.0.3 采用鼓风门法检测时,宜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红采用鼓风门法检测时,宜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红外热像图,并确定建筑物的渗漏源。外热像图,并确定建筑物的渗漏源。B.0.4 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将调速风机密封安装在房间的外门

    39、框中;将调速风机密封安装在房间的外门框中;2利用红外热利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照片,确定建筑物渗漏源。像仪拍摄照片,确定建筑物渗漏源。3 封堵地漏、风口等非封堵地漏、风口等非围护结构渗漏源;围护结构渗漏源;4 启动风机,使建筑物内外形成稳定压差启动风机,使建筑物内外形成稳定压差;5 测量建筑物的内外压差,当建筑物内外压差稳定在测量建筑物的内外压差,当建筑物内外压差稳定在50Pa或或-50 Pa时,测量记录空气流量,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时,测量记录空气流量,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外大气压、室外大气压307.2 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外窗气密性能检测7.2.1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外窗气

    40、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工程建单位工程建筑面积筑面积5000m2及以下(含及以下(含5000m2)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1组;组;2 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000 m2以上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以上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口部位2组;组;3 每组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分格形式的每组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分格形式的3个个窗口部位。窗口部位。7.2.2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外窗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

    41、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定的方规定的方法进行。法进行。7.2.3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检外窗单位缝受检外窗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长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1.5 m3/(m.h)或受检外窗单位面或受检外窗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积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4.5 m3/(m2.h);2受检外窗检测受检外窗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317.3 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1 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

    42、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中面积超过中面积超过300m2的每一种幕墙均应随机选取一个部位进行的每一种幕墙均应随机选取一个部位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气密性能检测;2 每个部位不应少于每个部位不应少于1个层高和个层高和2个水平分格个水平分格,并应包括,并应包括1个可开启部分。个可开启部分。2 3.2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的方法进行。3 3.3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

    43、符合下列规定:1受检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受检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1.5 m3/(m.h);受检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受检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2.0 m3/(m2.h);2受检幕墙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受检幕墙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328 8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 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8.1.1采暖空调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采暖空调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进行。8.1.2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

    44、符合以下规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定:1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荷不宜小于实际运行最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荷不宜小于实际运行最大负荷的大负荷的60,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80%,并处于稳定状态;,并处于稳定状态;2冷水出水温度应在(冷水出水温度应在(69)之间;之间;3 水冷冷水(热泵)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水冷冷水(热泵)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2932)之之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3235)之间;之间;33 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冷

    45、水机组性能系数(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冷水机组性能系数(COP)在)在负荷负荷 80%以上时,同冷水机组满负荷时的性能相比,变化以上时,同冷水机组满负荷时的性能相比,变化相对较小,同时考虑空调冷源系统多台冷水机组的匹配运行相对较小,同时考虑空调冷源系统多台冷水机组的匹配运行情况,确定检测工况下冷源系统运行负荷宜不小于其实际运情况,确定检测工况下冷源系统运行负荷宜不小于其实际运行最大负荷的行最大负荷的 60,且运行机组负荷宜不小于其额定负荷,且运行机组负荷宜不小于其额定负荷的的 80%。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当冷水出水温度以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当冷水出水温度以 7为基准时,为基准时,冷水出水温度为(

    46、冷水出水温度为(69)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COP)变化在变化在24;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以;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以 32为基准时,为基准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932)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COP)变化在)变化在 08;现场检测工况满足或相对优于机组额定工况。现场检测工况满足或相对优于机组额定工况。348.1.3 锅炉及其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锅炉及其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1 锅炉运行正常;锅炉运行正常;2 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 60%,燃油和燃气,燃油和燃气

    47、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 30%。8.1.4 锅炉运行效率、补水率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锅炉运行效率、补水率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的有关规定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8.1.5 采暖空调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采暖空调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358.2 8.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8.2.1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

    48、合下列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对于2台及以下(含台及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台;2 对于对于3台及以上(含台及以上(含3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台。8.2.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应每隔(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读1次数,连续测量次数,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2供冷(热)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供冷(热

    49、)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的规定。3 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4 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输入功率应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的规定。定。36 Q0=Vpc t/3600(8.2.2-1)式中:式中:Q0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kW););V 冷水平均流量(冷水平均流量(m3/h););t 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

    50、(););p冷水平均密度(冷水平均密度(kg/m3););c 冷水平均定压比热冷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p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表查取。5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系数(COPd)应按下式计算:)应按下式计算:COPd=Q0/Ni(8.2.2-2)式中:式中:COPd 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Ni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k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579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