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化学必修1、2和选修4课本中重要实验的详解.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25344
  • 上传时间:2020-04-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86.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化学必修1、2和选修4课本中重要实验的详解.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化学 必修 选修 课本 重要 实验 详解
    资源描述:

    1、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1、2 和选修 4 中重要实验的详解 1 1萃取与分液萃取与分液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如油水混合物。萃取是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 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与溶 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并且溶剂易挥发。 如从碘水中提取碘: 碘水萃取分液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蒸馏碘。 常用萃取剂: 四氯化碳、 苯、 汽油、 煤油等。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操作要点:分液:让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

    2、,打开活 塞, 让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到分界面, 再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烧杯。 萃取:在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和萃取剂,右手堵住漏斗上口塞,左手握活塞,倒转用力振荡, 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 注意事项: 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 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 1/2, 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 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静置分层后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问题:(1)为什么酒精、裂化汽油不能作为碘水的萃取剂? (2)如何检查分液

    3、漏斗是否漏液?分液漏斗为什么不宜盛放碱性液体?除了用于萃取 与分液操作外,分液漏斗还有何用途? (3)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在使用上有何差别?分液漏斗与恒压分液漏斗在使用上有何 差别? (4)溴、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中的颜色分别如何? 2 2 离子的检验离子的检验(Cl(Cl 、 、AgAg 、 、SOSO4 2、 、COCO3 2、 、NHNH4 4 、FeFe 3 3) ) (1) Cl 离子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 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 Cl 离子的存在。 问题:如果不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能

    4、证明一定存在 Cl 离子吗?为什么? (2)Ag 离子的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 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溶解,则证明 Ag 离子的存在。 (3) SO4 2离子的检验。 向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无现象,在滴入少量氯化钡溶 液,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 SO4 2离子的存在。 问题: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可以防止哪些离子的干扰?为什么?如 果用稀硝酸酸化,又有哪些离子的干扰?为什么?如果用硝酸钡溶液、稀硝酸为试剂,有白 色沉淀生成,能证明一定存在 SO4 2离子吗?为什么?

    5、提示:可以排除可能含有的 CO3 2、SO 3 2、PO 4 3或 HPO 4 2、SiO 3 2、Ag等离子的干扰。因 为盐酸酸化,可发生如下离子反应:CO3 22H=CO 2H2O、SO3 22H=SO 2 H2O、PO4 3 3H=H 3PO4、 HPO4 22H=H 3PO4(H3PO4和 BaCl2在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SiO3 22H=H 2SiO3 、Ag Cl=AgCl。Ag、SO 3 2、HSO 3 等离子会干扰 SO4 2离子的检验。因为 Ag与 BaCl 2 溶液会发生反应,SO3 2或 HSO 3 的离子可被稀硝酸氧化成 SO4 2离子。 Ba(OH)2溶液能否替代

    6、BaCl2溶液?如果先滴加 BaCl2溶液而后加足量稀盐酸,能证 明一定存在 SO4 2离子吗?为什么? (4) CO3 2离子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加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 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待测液中有 CO3 2 离子的存在。 问题:这种检验方法能证明一定存在 CO3 2离子吗?为什么? 将少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钡,硝酸钙,氯化钡)溶液加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排除 HCO3 ),再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排除 SO3 2),沉淀溶解,再将 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通入过量浑

    7、浊消失), 则证明原待测液中有 CO3 2离子的存 在。 (5)NH4 离子的检验。 向盛有少量试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如果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有 NH4 离子。 问题:向盛有少量试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如果试纸不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没有 NH4 离子。对吗?为什么? (6) Fe 3离子的检验。 向盛有少量试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 中有 Fe 3离子。 向盛有少量试液的试管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如果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 有 Fe 3离子。 问题:如果向盛有少量

    8、Fe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 可以观察到何现象?无现象的,需要加入何试剂后,能得到与 FeCl3溶液同样的现象? 如果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两种试剂鉴别 Fe 3和 Fe2离子,还可以利用 哪些试剂鉴别 Fe 3和 Fe2离子? 3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步骤: 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或稀释(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转移(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小心引流,不得将液体洒到容量瓶外;引流时,玻璃棒下端 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内壁上)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

    9、瓶) 振荡(将容量瓶振荡,使溶质与溶剂充分混匀) 定容(往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下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溶液 凹液最低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名称、浓度等)。 (2)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固体溶质时使用)、量筒(浓溶液稀释时使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应注 明规格)、胶头滴管、药匙。 (3)注意事项: 容量瓶常用的规格:50 mL、100mL、250mL、500 mL、1000 mL 等规格,只有一个刻 度线且标有量程规格和使用温度,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要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 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若配制

    10、 480 mL 或 240 mL 的溶液,应分别选用 500 mL 或 250mL 的 容量瓶。 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查漏方法是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 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将瓶正立, 再把瓶塞倒转 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容量瓶使用“八不”:不能用容量瓶进行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不能将容量瓶作 为反应器或长期存放溶液;不能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不能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不能用手掌 紧贴住瓶体操作(因为瓶内溶液受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使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准确); 定容时 加蒸馏水不能超过刻度线;读数时不能仰

    11、视或俯视;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 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应加少量相应的酸;易氧化的物质应在使用前配制。 (4)误差分析: 根据实验原理:C= n/V = m/MV 误差分析关键: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或质量溶液的体积 以配制 100mL1mol/L NaOH 溶液为例,对以下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进行判定,所配制 的 NaOH 溶液浓度是偏高还是偏低或无影响? 用托盘天平称量 NaOH 时,如砝码有污物或已锈蚀。因为砝码有污物质量会变大,致 使称量值偏大,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若砝码有残缺,结果如何? 用托盘天平称量 NaOH

    12、 时,药品与砝码左右位置颠倒,又用了游码。因物码颠倒,使 用了游码,使得称量值大于实际所称取的 NaOH 质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若用天平称 量 NaOH 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结果如何? 用托盘天平称量 NaOH 时, 用滤纸称量或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用滤纸称量, 部分 NaOH 发生潮解, 还会有少量的 NaOH粘贴在滤纸上, 甚至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造成NaOH损耗,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若NaOH不纯(如 NaOH 中混有少量 Na2O)。 结果如何?若 NaOH 不纯(如含有其他不转化为NAOH 的杂质

    13、)。 结果如何? 若称量 NaOH 的小烧杯,烧杯壁上有少量水洙。结果如何? 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撒在烧杯外。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转移 时有部分液体溅出。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由于这些操作均造 成溶质质量减少,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若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 不慎溅出部分溶液。 结果如何? 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烧杯洗净后未干燥。 因为未干燥有湿存水, 不影响溶质质量, 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若用所配溶液润洗容量瓶。结果如何? NaOH 溶解后未冷却至 20,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定容。由于热溶液温度较高 其体积大于室温时溶液的体积,溶液配

    14、制后恢复至室温,造成所加蒸馏水偏少,则配制的溶 液浓度偏高。若溶解过程是吸热,未恢复到室温。结果如何? 容量瓶定容时,仰视液面读数。因为仰视液面,会使液面比实际液面低,相当于多 加了蒸馏水,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若容量瓶定容时,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如何?若配制 稀硫酸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或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如何? 定容时加蒸馏水不小心超过刻度线,而用滴管从容量瓶中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 这是一种错误操作,实验已失败,应该重新配制。因为吸取部分溶液后,造成溶质损耗,则 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若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由于容量瓶属于 “容纳量”式的玻璃量器,定容完成后溶液

    15、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摇匀时少量的 溶液沾在瓶塞或磨口处是正常现象,不用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若再加会造成溶剂量偏大,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4 4钠的性质钠的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实验过程:(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置于滤纸上。用小刀 切去一端的表层,迅速让学生观察切面的颜色。 (2)向一只盛有水的培养皿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切去表层的小块(约绿豆粒般 大小)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3)将切好的金属钠一小块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及结论:(1)钠沉于煤油的底部。(说明钠的

    16、密度怎样呢?为什么钠要保存在 煤油中呢?钠的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隔绝空气和水。) 钠很容易用小刀切开。 (说明钠的质地怎么样?软/硬?钠是银白色固体、质软)钠的切面迅速从光亮的银白色变暗 了,失去了金属光泽。(钠露置在空气中很快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 Na2O:4Na O2=2Na2O。) (2)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 钠熔化成小球。(说明反应放热,钠的熔点 低)钠在水面上会游动。 (说明钠与水接触部位发生反应产生了气体, 气体推动小球迅速游动。 由于气体、小球、水相互撞击而发出嘶嘶声) 钠逐渐消失。(说明反应剧烈,速率很快) 加 入酚酞的水溶液会变红。(说明反应生

    17、成了碱,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3)钠在空气中加热会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的产物。(2Na O2 Na2O2) 问题:未用完的钠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为什么? 取用钠要用镊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为什么? 比较钠在常温下、加热条件下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钠的两种氧化物有何相 似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等量且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金属钠分别与水、盐酸、乙醇、氯化铵溶液中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金属钠分别投入到 CuSO4、MgCl2、FeCl3、AlCl3、Ca(HCO3)2等溶液中,观察到的现

    18、 象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什么钠能把四氯化钛中钛置换出来,而不能把 CuSO4溶液中 Cu 置换出来呢? 5 5 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的两性 实验原理: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 成盐和水。 实验过程: 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 0.5mol/L 硫酸铝溶液, 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 生沉淀为止。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一份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硫酸铝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说明氢氧化铝不溶 于弱碱氨水, Al2(SO4)36NH3 H2O=2Al(OH)33(NH4)2SO4一份氢氧化铝沉淀

    19、中加入盐酸, 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消失。说明氢氧化铝的具有碱性,可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 成盐和水,Al(OH33HCl=AlCl33H2O 一份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逐 渐溶解直至消失。说明氢氧化铝的具有酸性,可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Al(OH)3 NaOH=NaAl(OH)4 问题: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不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代替氨水与铝盐反应, 为什么?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铝时, 一般不用盐酸等强酸代替二氧化碳与四羟基合铝酸盐溶 液反应,为什么? 如何鉴定明矾中的确有铝离子存在?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的现 象有何

    20、不同?为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若四羟基合铝酸盐溶液与盐酸滴加顺序不同, 现象会不同, 为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若氯化铝溶液与四羟基合铝酸盐溶液滴加顺 序不同,现象会不同,为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常见物质有哪些?请小结之。并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存在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请结合电离平衡移 动的原理解释氢氧化铝的两性。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含 SiO2、Fe2O3、MgO 等杂质,请设计实验方案从铝土矿 中提取纯净的氧化铝。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铁及其化合物间的

    21、转化 实验原理:Fe 的还原性、Fe 3的氧化性、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Fe、 Fe3、Fe2 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1):探究 Fe 具有还原性,并实现“FeFe 2与 FeFe3”的转化。 实验操作:在三只试管中,分别倒入约 5mL 的稀硫酸、5mL 的硫酸铜溶液、5mL 的稀 硝酸,各加入少量的铁粉,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内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浅绿色,铁粉不断溶解。盛 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有红色物质生成, 溶液蓝色变浅, 铁粉不断溶解。 盛稀硝酸的试管中, 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铁粉不断溶解。说明 Fe 具有还原性,Fe 遇稀硫酸或

    22、硫酸铜反应 生成硫酸亚铁,Fe 遇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有关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 =Fe2H 2; FeCu 2= Fe2Cu;Fe4HNO 3 =Fe 3NO2H 2O 转化规律:Fe 与弱氧化剂(如 Cu 2、Ag、S、I 2、非氧化性酸等)反应时生成2 价的 铁的化合物。Fe 与强氧化剂(如 Cl2、F2、Br2、稀 HNO3、热浓 HNO3、热浓 H2SO4等)反应时生 成3 价的化合物。 实验(2):探究 Fe 3具有氧化性,并实现“Fe3Fe2”的转化。 实验操作:在三只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 FeCl3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少量铁粉、铜片、 KI 溶液及 CCl4,振荡试管

    2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加入铁粉的试管中,溶液从黄色变为浅绿色,铁粉不断溶解。加入 铜片的试管中,溶液从黄色变为蓝绿色,铜片不断溶解。加入 KI 溶液及 CCl4的试管中,溶 液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 Fe 3具有氧化性,Fe3遇较强还原剂时,可转化为 Fe2。有 关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 3Fe= 3Fe2;2Fe3Cu= 2Fe2Cu2;2Fe32I=I 22Fe 2 转化规律: 还原性比亚铁离子强的还原剂都能实现 “Fe 3Fe2” 的转化。 如: Zn、 Fe、 Cu 等金属单质;S 2、H 2S、SO2、H2SO3、亚硫酸盐、I 、HI 等还原剂。3 价铁的

    24、固体化合 物在高温下与 H2、CO、碳、铝等还原剂起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 实验(3): 探究 Fe 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并实现 “Fe2Fe3与 Fe2Fe” 的转化。 实验操作:向盛有 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或双氧水),并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向盛有 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锌片,并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往 FeSO4溶液中加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呈血红色。说明 Fe 2具有还 原性, Fe 2可被强氧化剂氧化成 Fe3。往 FeSO 4溶液中加锌片,锌片不断溶解,溶液从浅绿 色变为无

    25、色,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 Fe 2具有氧化性, Fe2可被强还原剂还原成 Fe。有关 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 2Cl 2=2Cl 2Fe3; Fe33SCN=Fe(SCN) 3; 2Fe 2H 2O22H =2H 2O2Fe 3; Fe 2Zn=FeZn2 转化规律:氧化性比铁离子强的氧化剂都能实现“Fe 2Fe3”的转化,Fe2在转化中 显还原性。如:Cl2、Br2、O2等非金属单质;稀 HNO3、浓 HNO3、浓 H2SO4等氧化性酸;KMnO4、 K2Cr2O7、H2O2、Na2O2等其他氧化剂。2 价铁的化合物溶液与 Mg、Al、Zn 强还原剂或2 价 铁的固体化合物在高温下与

    26、 H2、CO、碳、铝等起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反应中2 价铁 的化合物显氧化性。 问题: 用 FeSO4溶液和 NaOH 溶液制取 Fe(OH)2时, 为什么滴管可以伸入到液面以下? 为什么制备 FeSO4溶液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的 NaOH 溶液?(均是为了 防止空气中的 O2将 Fe 2氧化成 Fe3。) Fe 2既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也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那么在酸性和中 性两种情况下,FeSO4溶液被氧气 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酸性条件下:4Fe 2O 24H =4Fe32H 2O;中性条件下:12Fe 23O 26H2O =8Fe 3 4Fe(

    27、OH) 3) 如何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如何除去 FeCl2溶液中的 FeCl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实验室中如何保存 FeSO4溶液?如何鉴别 Fe Cl2溶液与 FeCl3溶液? 在 FeBr2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 Cl2、少量 Cl2时,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若向 FeI2溶 液中通入少量 Cl2时,离子方程式又是如何书写? 在 FeCl3和 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 粉,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 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有固体剩余,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 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只有 Cu,则溶液一定没有的离子

    28、是什么?一定有 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可能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 Fe 和 Cu, 则 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 在原一定条件下,铁分别与 O2、H2O(气)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是什么价态? 取少量的酸性 KMnO4溶液、稀 HNO3、Na2O2分装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FeSO4溶液,并 振荡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 7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原理: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强酸或强碱的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弱 碱性;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实验(1):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

    29、与盐酸反应 实验操作:各取少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于两试管中,分别滴入盐酸,观察实验现 象。各取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5mL 放入两根试管中,分别向其中逐滴慢慢地加 入 0.05mol/L 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加入盐酸均产生无色气体,碳酸氢钠遇到盐 酸放出气体比碳酸钠剧烈得多。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碳酸氢钠溶 液就有气体生成,饱和碳酸钠溶液先无现象后生成气体。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 等酸反应产生 CO2气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 CO2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快,是因为 加入盐酸后,HCO3 直接与 H 结合生成

    30、不稳定的 H 2CO3分解生成 CO2。而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大量 CO3 2,加入盐酸后,CO 3 2先与 H结合生成 HCO 3 ,再与 H 结合才能生成 H 2CO3,所以放出 CO2 速度慢。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Na2CO3 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2):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操作: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3mL 澄清石灰水, 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 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两支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

    31、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 化钙等碱反应。 Na2CO3Ca(OH)2=2NaOHCaCO3;NaHCO3Ca(OH)2=NaOHCaCO3H2O 实验(3):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测 pH 实验操作:分别测量 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 pH,比较其大小。 实验现象及结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均大于 7,且碳酸钠溶液的 pH 大于 碳酸氢钠溶液的 pH。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均可水解呈碱性,且碳酸钠的水解程 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 CO3 2H 2O OH HCO 3 ; HCO3 H2O OH H 2CO3 实验(4):碳酸氢钠不稳定性质实验 实验

    32、操作:在一干燥的试管里放入碳酸氢钠粉末,约占试管体积的 1/6。试管口用带有 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并把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的一端浸 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说明碳酸氢钠不稳 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 2NaHCO3 Na2CO3CO2H2O 问题: 如何鉴别 Na2CO3和 NaHCO3?有几种方法?如果是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又如 何鉴别?如果是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不用试剂如何鉴别? 泡沫灭火器中使用小苏打而不使用苏打,为什么?做面条时,为了防止面粉较

    33、长时 间储存变酸, 加入适量面碱选用苏打而不选用小苏打, 为什么?洗涤餐具及实验室里的玻璃 仪器时,选用苏打而不选用小苏打,为什么?治疗胃酸过多时,选用小苏打而不选用苏打, 为什么? 向苏打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为什么? 如何实现 Na2CO3和 NaHCO3的相互转化? 如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候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反应生成小苏打, 过滤后将小苏打加热分解得到纯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8 8氨及铵盐的性质氨及铵盐的性质 实验原理:氨极易溶于水,NH3与水反应,氨与酸反

    34、应。铵盐受热易分解,铵盐与碱反 应放出氨气。 实验(1):氨的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的一瓶 NH3,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 中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 玻璃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水 中预先滴入少量酚酞试液),轻轻地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到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烧 瓶形成喷泉, 主要是因为烧瓶内部的压强远远小于外部压强, 这样外界压强就能够将烧杯中 的水挤压进烧瓶,而内部压强减小主要原因就是 NH3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红色,说明氨溶于 水后呈碱性。 碱性又说明了氨

    35、溶于水时能与水反应产生一水合氨, 它能够部分电离出铵根离 子和氢氧根离子。 NH3H2O NH3H2O NH4 OH 或 NH 3H2O NH4 OH 问题: 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如果喷泉的水不能够充满烧瓶,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瓶塞未塞紧或氨气收集不满或收集氨气时烧瓶内空气未排尽或氨气吸 潮) HCl、SO2、NO2等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否形成喷泉?是否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 成喷泉?SO2、CO2、Cl2等酸性气体易溶于 NaOH 溶液,能否形成喷泉?CH4、C2H6、C2H4等有机 物的气体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能否形成喷泉?C2H4、C2H2等不饱和的有机物的气

    36、体与溴 水能否形成喷泉? 如果将 NO2和 O2以体积比 41 混合、NO 和 O2以体积比 43 混合、HCl 和 NH3以体积 比 11 混合、H2S 和 SO2以体积比 21 混合等,能否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装满水的胶头滴管,请你说明 引发喷泉的可能方法? 除了以上实验装置外,能否采用其他装置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实验(2):氨与酸反应 实验操作: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滴入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盖上玻璃片,然后抽去中 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瓶内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小颗粒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37、NH3HCl=NH4Cl 实验(3):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操作: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 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管底部氯化铵固体减少,接近试管口出现白雾,又凝结成晶体附 于试管壁。说明氯化铵加热易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在试管口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试 管底部碳酸氢铵固体减少甚至消失,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生成 CO2、 NH3、H2O。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NH4HCO3NH3CO2H2O 实验(4):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38、,在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的方法来制取少量 NH3。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是否收集满。 实验现象及结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问题:生产 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有白烟生 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用试管收集氨气时,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如何干燥 NH3?能否浓硫酸干燥 NH3?能 否用无水氯化钙固体干燥 NH3? 能否使用 NH4HCO3、NH4NO3代替 NH4Cl?为什么?能否使用 NaOH、KOH 代替 Ca(OH)2?

    39、 为什么?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实验室为了快速制得氨气,能否用浓氨水加固体 NaOH(或加碱石灰、或加生石灰)来 制取?为什么? 9 9 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原理: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1):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实验操作: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的二氧化硫分别通入酸性 KMnO4溶液、溴 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酸性 KMnO4溶液和 Br2水都褪色。说明 SO2会被强氧化剂 KMnO4和 Br2 氧化,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40、;SO2Br22H2O= 2HClH2SO4 问题:将过量 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何现象?为什么?将 SO2通入 BaCl2溶液有何 现象?为什么?再向其中滴加 H2O2溶液或稀硝酸或氯水, 有何现象?为什么?写出有关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2):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实验操作:分别收集一瓶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将两瓶气体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集气瓶内壁有淡黄色固体和水生成。淡黄色固体是硫单质,说明 SO2 氧化了 H2S 生成 S 和 H2O,体现了 SO2的氧化性。 SO22H2S=3S2H2O 问题: 将过量 SO2通入 Na2S 溶液中, 有何现象?为什么?写出有关反应

    41、的化学方程式。 某溶液中混有 Na 、S2、SO 3 2、SO 4 2、H等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为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 实验(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操作: 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硫气体, 验证其水溶性后在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再加热试管,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红色又恢复。说明 SO2易溶于水且具有漂 白性。 问题:SO2的漂白原理和 HClO 的漂白原理是否一致呢?为什么?将 SO2和 Cl2分别通入 紫色石蕊试液, 有何现象?为什么?如果将 SO2和 Cl2以体积比通入品红溶液中, 有何现象? 为什么?请尽可能列举可用来鉴别 SO2

    42、和 CO2气体的方法。 实验(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操作:将一小片铜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铜片不断溶解,溶液呈蓝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说明不活泼 的金属铜会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铜,硫酸被还原成 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问题:在浓硫酸和蔗糖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哪些现象是表明浓硫酸的脱水性?哪些现 象是表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变黑是脱水性,因为蔗糖在按 照 H2O 的比例脱水后剩下 C,故是黑色的。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是 SO2,说明浓硫酸被还原了, 体现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43、) 1010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原理: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钠镁铝。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单质 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Na 与冷水(水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反应。注意:固体钠的取用;滴管 的使用。 Mg 分别与冷水、热水(水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反应。注意:用砂纸擦除镁带表面的 氧化膜;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加热。 Mg、Al 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注意:用砂纸擦除镁条和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液体 药品的取用。 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NaOH 溶液。注

    44、意: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 的使用。 实验现象及结论:Na 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无色气体,溶液变红。2Na2H2O=2NaOH H2,Na 的金属性很强,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的 NaOH 是强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Mg 与冷水缓慢、与沸水迅速反应,镁带表面有少许气泡,镁带表面变微红。Mg2H2O Mg(OH)2H2,Mg 的金属性不如 Na 强,要与沸水反应,生成的 Mg(OH)2是中强碱, 能使酚酞试液变浅红。 Mg、Al 与盐酸剧烈反应,放出无色气体,但 Mg 比 Al 更剧烈。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Mg 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剧 烈;Al 的

    45、金属性不如 Mg 强,与盐酸反应不如 Mg 剧烈。 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均生成白色沉淀,加过量 NaOH 溶液时,AlCl3溶液中生成的 白色沉淀又溶解消失。 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1(OH)33NaCl,A1(OH)3 NaOH=NaAl(OH)4,根据强制弱的反应规律知碱性强顺序为:NaOH(强碱) Mg(OH)2(中强 碱)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MgAl 问题: 以上实验是如何说明钠、 镁、 铝金属性的强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递变规律? 如何设计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呢?以判断镁、铝、铁、铜

    46、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为例说明。 以镁和铝为电极,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若在强 碱性介质中构成原电池,则铝为负极,镁为正极。不同的结果对于判断镁、铝金属性强弱是 否矛盾呢?为什么? 请小结可根据哪些实验事实来判断金属性强弱? 11.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1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若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则为放热反应;反之,若反应中有吸收热量的,则为吸热反应。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盐酸,在加少量的 NaOH 溶液,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记下温度

    47、变化。 向一支试管中放入几个锌粒, 加入 5mL2mol/L 盐酸,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有什么感觉? 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Ba(OH)2晶体,再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NH4Cl 晶体, 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充分反应,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管外壁发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NaOH HCl=NaClH2O(放热)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外壁发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Zn2HCl=ZnCl2H2(放热) 烧杯外壁发冷,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 Ba(OH)22NH4Cl =BaCl22NH32H2O(吸热) 问

    48、题: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 大家都感受到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化学反应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呢?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释。 131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工作原 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还原剂在负极被氧化,失去 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正极,氧化剂在正极被还原,得到电子,从而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 化。 实验操作: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用导 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观察发生的现 象。如图所示。 稀硫酸 实验现象及结论:锌片溶解,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因为 Zn 比 Cu 活 泼,C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必修1、2和选修4课本中重要实验的详解.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53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