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认识 深化 成篇第 捕捉 动情 课件 新人 选修 文章 写作 修改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捕捉“动情点”1认识写作中“动情点”之重要性及其与全文结构的重要关联;2学会捕捉“动情点”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之凸显在作文之中。温馨自学亭 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它能触动你内心的那根情弦,让你情动于衷,它就是动情点。古人见柳思别,望月念人,赏秋悲时,遇水生愁,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
2、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例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改其散文语言瑰丽奇美的文风而回归朴质无华的本色,读来不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是不由得你不潸然泪下。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细节,而这些琐事、细节都会挑动读者人性中的亲情神经,促你思索,催你动情。这一个个的琐事、细节便成了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动情点”。在前面的充分铺垫、渲染下,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达到全文的高潮,不逊于当年朱自清先生背影中“背影”的风采。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
3、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
4、,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一位年迈的母亲,患着眼疾,不顾子女的反对,硬是冒着风雪来医院探视生病的儿子,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啊!这大概就是母亲的本性吧!离别前,母亲摸“我”的脸,嘱咐“我”刮胡子,尽显母亲的慈爱,尽管“我”也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读这样的文字如何不动情?如何不流泪?由此看来,“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因而写作时一定要费心神去凝炼它,去升华它。此外,“动情点”也牵动全文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了解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所
5、谓“横断面”,筒单地说就是片断,它可以是事件过程中的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断,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它是浓缩的世界,它易现震撼人心的“动情点”,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所谓“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容易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回故乡时见到闰土和杨二嫂的言行为我们截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断面”,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再如鲁迅的小说祝福,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为我们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被吞噬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6、的典型,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揭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横断面”和“纵断面”各有千秋,如何选用,取决于内容的需要。一般地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截取横断面,有时也需要处理一些不得不交待的连带内容,手段就是倒叙、插叙和补叙。采用纵断面,就要避免从头到尾的平铺直叙,祝福就是最好的例子。【例文一】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
7、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时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
8、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上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名师点评】本文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三个片段靠“温暖”串连成篇,换言之,本文的
9、“动情点”就是“温暖”二字,一如作者在最后所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同时这三件事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极有序的,它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事,用自己人生的轨迹阐释了生活的真谛:有爱就有温暖。【写法借鉴】通过这篇例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有如下收获。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三个生活片段的共同点在于“温暖”二字,作者敏锐地捕捉每个片段的感人之处。例如第三个片段冬天的夜晚,大多数人都在匆匆赶路回家,刀子般的西北风刮在脸上,然而到家后,三张并排着的母子的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这是在寒冷的冬夜最温暖人心的镜头,太让人感动了。三件事不是同时发
10、生的,有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这说明什么?说明选材是选取的“横断面”,说明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灵活地调动记忆、搜索记忆,并且巧妙地安排素材、调配结构,这都是写好作文的必备素质。本文在情感上有一以贯之的核心,在结构上有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是一篇很值得细细品味、学习的美文。【例文二】原稿 回家 刘倩 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告别了无休无止的作业,告别了接二连三的考试,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的路程。对于我们这样一群迎着朝阳走来,披着星光回去的学生来说,家早已成了一处只停歇片刻的驿站。走上回家的小道,我的脚步轻快而又急促,家越来越近,我心情特别的好,想象着回到家中,
11、迎面而来的是父母亲切的笑脸,暖人的话语飞入心中,熟悉的物品井井有条地摆着,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来,三口人围坐在桌旁,亲情浓浓。欢快地飞上楼,“咚咚咚”敲门,急切又兴奋。许久没有人开门,我的心陡地凉了,再敲,依旧是沉默。默默地掏出钥匙打开门,屋里冷冷清清,父母都不在家,可今天他们应该休息啊。我跌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朝思暮想要回来的家,这就是那个温暖亲切的家。物品依旧井井有条,气氛却是那样冷清。桌上一张纸条静静地躺着,是妈妈留给我的。爸爸出发去了外地,妈妈利用业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贴补并不宽裕的家庭,连休息也顾不上。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在家陪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虽然理解父母,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儿难过
12、,一个多月不回家,回来又是孤孤单单一个人。邻居家里不时传来说笑声、音乐声,刺激着我的耳膜,也刺激着我的心。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红霞映得窗玻璃像红宝石,夕阳的光辉一丝一丝往下褪,最后,夕阳收起它的最后一丝余晖,天黑了下来,屋里变得更加冷清。这时候,我不经意地看到挂钟下面的相框,发现原来放着妈妈年轻时的照片换成了妈妈和我的合影。啊,他们也想念我,而且在等我回家呢!我不能坐着等,我要让家变得温暖起来。我把里外打扫了一遍,又点燃炉火,做了一桌子的饭菜等妈妈回来。时钟敲了11下,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家门。我给妈妈递过毛巾脸盆,让她洗把脸歇会儿。然后,母女俩一起吃着饭,共叙亲
13、情。温馨的亲情洋溢在心头,我找回了家的感觉。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故事。让我们都来保护家的温暖。修改稿 回家 刘倩 欢快地飞上楼,“咚咚咚”敲门,急切又兴奋。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我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的旅程。家对于我来说早已成了一处只停歇片刻的驿站。走上回家的小道,我的脚步轻快而又急促,家越来越近,我的心情特别的好,想象着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父母亲切的笑脸,暖人的话语;熟悉的物品井井有条地摆着,热腾腾的饭菜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家三口人围坐在桌旁,亲情浓浓,其乐融融。许久没有人开门,我的心陡地凉了,再敲,依旧是沉默。默默地掏出钥匙打开门,屋里冷冷清清,父母都
14、不在家,可今天他们应该休息啊。我跌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朝思暮想的家吗?这就是那个温暖亲切的家吗?物品依旧井井有条,气氛却是那样冷清。桌上一张纸条静静地躺着,是妈妈留给我的。爸爸出发去了外地,妈妈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连休息也顾不上。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在家等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儿难过,一个多月不回家,回来又是孤孤单单一个人。邻居家里不时传来说笑声、音乐声,刺激着我的耳膜,也刺激着我的心。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红霞映得窗玻璃像红宝石,夕阳的光辉一丝一丝往下褪,最后,夕阳收起它的最后一丝余晖,天黑了下来,屋里变得更加冷清。时针有节奏地
15、响着,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6点了。“唉!”我无可奈何地叹口气。眼光顺着挂钟慢慢地移了下来,渐渐定格在挂钟下面那个相框上相框里的照片变了,不再是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而是我与妈妈的合影!我站起身,走到照片前,用手轻轻拭去相框上的尘土,注视着妈妈的脸。十几年前的妈妈,是那样的年轻、漂亮,乌黑的发辫,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那样端庄、温柔;现在呢,脸庞变得那么干燥,皱纹也早早地爬上了额头,与站在身旁高出半个头的我相比更显得苍老。我心里一热。我明白了。我的眼泪流了下来。不管妈妈有多大的变化,你在我心里永远是年轻的!你的胸膛在我偎依的时候永远是那么柔软,你的腿脚在雨天往学校给我送伞而不惮在泥泞里跋涉的
16、时候永远是那么矫健,你的声音在喂我吃药的时候永远是那么温柔!妈妈的身体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但她永远在我心里。我也永远在她的心里有照片为证!我不能让辛苦了一天的妈妈回来后为我操劳,我要让家变得温暖起来。我把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又点燃炉火,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妈妈。时钟敲响11下,妈妈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家门。见到我,满是倦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妈妈脱下了外衣,习惯性地扎起围裙要去厨房做饭。“妈,您歇着吧,饭我早做好了,在桌上呢。”我急忙说道,然后给妈妈递过脸盆、毛巾,“妈,先擦把脸,歇会儿。”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深深地看着我,我分明看到她眼中有晶莹的东西在闪亮。“倩,你长大了”妈妈轻轻地对我说,
17、那亲切的声音在我心里微微震动。我转过身去,给妈妈盛上饭。我们吃得很慢,谁也没有说话。温馨的亲情洋溢在心头,我找回了家的感觉。夜更深了,四周都很寂静。我与妈妈躺在床上,谁也睡不着。夜,静极了【名师点评】回家一文的修改是多方面的,却不是根本性的。首先,修改后突出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情节上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潮迭起,因而情感上也显得很平淡。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方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
18、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另外,作者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润色。【写法借鉴】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捕捉“动情点”、强化“动情点”是非常重要的,
19、但关键是怎样突出表现“动情点”。这就需要注意一些叙述方式上的技巧,从修改稿中,我们可以看出补叙是功不可没的。在记叙中,让“动情点”尽量延后出现,让补叙、倒叙、插叙等为之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利用补叙,先写回家时的高兴,再写家的冷清,想象和现实有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作者和读者的心都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然后,再交待事出有因,打消了读者的疑虑。总之,强化“动情点”,恰当地调整文章结构,突出“动情点”,是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如何培养“动情点”一、塑造完美的人格。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因此同学们在作文时,要特别注意人格的塑造。优秀的人格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坚持实事求
20、是。“文必己出”,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即使是在虚拟情境的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己有的事”,但一定是“会有的情”。二、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同学埋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甚至说什么活得累,活得烦。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都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如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杨柳飘絮到底是哪几天;你该留心同学的眉头何时蹙了起来,嘴角是否含有笑意,兴奋与悲伤时的语调、表情到底有什么
21、不同,等等。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同学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止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只要有意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直径,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写真情的源头活水。三、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每人每天都不会糊里糊涂地度过,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思想的活动,都有情感
22、的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短的浅的则往往如轻风拂面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它们就会成为历史的陈迹,越来越缥缈,越来越虚空,以致于趋向于无。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把每日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取得好成绩,心情愉快;受到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日记,一方面是练笔,更主要的是为真正写作做了思想情感的充分准备。我们还
23、要养成作札记的习惯。读书时,不要只瞧热闹。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的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札记。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平时还当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内容的习惯。这将是一个中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当我们养成了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四、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再加工,它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但虚构不是胡编乱造,寓言和神话没有一件是真的,但它们都是生活情理和艺术的再现。所以,我们说“感情真挚”不是说不允许虚构,但要注意的是,作文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加工
24、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其实,“要有真情实感”这项要求还包括着不允许考生抄袭他人作品的意思。但也不是说听来的看来的素材不可用,否则就不会有“历史剧”了。中学生活普遍单调,学生对社会人生体验也不深,我们不能只要求写身边的事。只要是能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都可以写,都不能算抄袭。所谓抄袭作品是指那些照抄、照搬、不做深加工的文章。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自然肩负着塑造自我心灵的重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捕捉到真正的动情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互动探究室 教材写作实践一 写作提示:写一个感受最深的场景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入手,写人、写物、写色彩、写声音,总之要懂得
25、截取“横断面”,同时还要注意突出画面感、镜头感。当然,在这些现象中,捕捉“动情点”是最重要的。要形之于文,就要有中心,中心具有单一性,故全文的感情基调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再改变。【写作例文】又一个收割季节如期而至,由于工作繁忙而不能回家帮助收割。于是今天抽空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电话那边一直是“嘟嘟”的忙音,我知道现在是最忙的时候,家里一定没人。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又重新拨了一下号码,电话那头终于听到喘气的声音。“喂,是妮子吗?”母亲气喘吁吁地问道,一定是她听到电话声,跑过来接的。“嗯,妈,麦子割完了吧?累坏了吧?”说完这句话,当时心里酸酸的。“割完了,不怎么累,还好。你自己在那边要多注意身体,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