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知识学习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秦汉文学知识学习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 文学 知识 学习 培训 模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讲、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界说 秦朝文学指公元前221年到前207年共15年的文学。汉朝文学指从公元前202到公元220年共429年之间的文学。就成就看,秦朝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汉朝文学的成就十分巨大。二、秦朝的统治术及其与文学的关系1、统治术: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信奉法家思想,钳制言论,故有“焚书坑儒”之事。焚书坑儒发生于公元前213年至212年(即皇帝位第9年到第10年)由秦始皇主导的焚毁书籍、坑杀犯禁的术士460余人,目的在于排除不同的见解和思想,其影响十分恶劣。这一方面是法家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性弱点所致,既证明了秦始皇的残暴,又证明其天真(
2、或愚昧)。秦始皇天真的另一个表现是对帝位的预期:始皇帝、二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秦始皇(前259-前210,50岁),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50岁去世,在位(王位和皇位)37年。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前207,24岁),前210-前207年在位,在位4年,是秦始皇第18子(最小的儿子),在赵高、李斯帮助下,杀死20余位兄弟姐妹后即位,后被赵高逼迫自杀。后有安徽省宿州市蕲县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赵高(?-前207年)“指鹿为马”的故事再次证明人性弱点的恶果。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
3、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2、焚书坑儒等暴政使秦朝短命且文学土壤贫瘠,故秦朝的文学仅有李斯1人的1篇文章谏逐客书值得一读。郑国渠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即王位元年,韩国桓惠王派自己的水利专家郑国劝说秦王修建水利工程以达到“疲秦”的目的,郑国修成此渠,可为秦国灌溉田地四万顷。(后“疲秦”阴谋败露,故秦王嬴政有“逐客”之打算。)三、汉朝的统治术及与文学的关系:1、汉朝统治术:A、“约法省禁,轻田租”;“农,天下之大本也。”B、“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废除“诽谤夭言之罪。”C、汉文帝、汉景帝皆崇尚黄老思想
4、,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儒、墨、名、法、阴阳五家均有批评,唯独完全肯定了道家思想。D、“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完成了思想的统一。2、对文学的影响:由于作乐的需要,而产生了乐府;因废除诽谤之罪,汉初文士继承了战国游士之风,就现实问题发言,因而有了贾谊、晁错的政论文,贾谊还是汉初骚体赋的唯一优秀作家;经济的恢复、矛盾的缓和,使得文士之赋由抒写个人情感转向铺张统治者的奢华,故有枚乘七发等大赋的出现。汉武帝不仅统一思想,而且“招选天下文学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这样,总结古往今来的历史给汉朝统治者以理论上的解释,于是,产
5、生了司马迁的史记。由于“润色鸿业”的需要,汉武帝的“言语侍从之臣”如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皐等,写了许多赋以赞美汉朝的繁盛,于是就有了司马相如等人的大赋。光武帝刘秀相信谶纬之学,曾“宣布图谶于天下”并“多以决定嫌疑”,王充因此举起“疾虚妄”的旗帜,著论衡以反对神学迷信。这是东汉政论文巨大成就的体现。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在铺排奢华中增加了针砭现实的议论文字,算是西汉大赋的发展。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愤世嫉俗,是汉末党人精神的体现。东汉文人五言诗是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代表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四、读李斯谏逐客书,体会其艺术特色。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
6、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 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 不用,是使
7、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 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
8、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 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第二
9、讲、秦及西汉散文一、秦及西汉散文的内容:1、吕不韦(?-前235)召集门客编的吕氏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2、李斯(?-前208)写的谏逐客书,该文产生于秦王十年(前237);李斯峄山刻石等石刻文是最早的碑文体。3、陆贾(汉高帝、汉惠帝、汉文帝时人,百度云:前240-前170)的新语二卷12篇,今存;楚汉春秋9篇,佚;陆贾赋3篇,佚。刘邦:“乃公以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陆贾:“马上得之,安可以马上治之。”4、贾谊(前200-前168,33岁)的过秦论等政论文。5、晁错(前200-前154)的论贵粟疏。粟:Su,去声。辨析:晁错是比贾谊稍后的一个散文家。6、刘安(前179?-前122)
10、招致门客编的淮南鸿烈。鸿烈:1大明;2大功业;3淮南子指道经、道术。7、董仲舒(前179-前104)的贤良对策三篇。该三篇文章写于前134年董仲舒46岁时。8、刘向(前77-前6,72岁)的说苑和新序以及战国策书录、管子书录、孙卿书录等书目解题类文章。9、司马相如(?-前118)的难蜀父老。10、东方朔(前160?-前88?,汉武帝时人)的答客难。11、桓宽(生卒不详,汉成帝时人,与杨雄同时)的盐铁论。12、扬雄(前53-后18,72岁)的解嘲、解难。13、邹阳(与枚乘同时人)的狱中上梁王书。14、枚乘(?-前140)的谏吴王书。15、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的报任安书。16、杨恽(?
11、-前56,西汉散文家,司马迁外孙)的报孙会宗书。二、秦及西汉散文的地位:1、秦及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分先秦到清代的古文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吕氏春秋文风畅达,对后世小说有影响;谏逐客书词采华美,对汉赋有影响;李斯的石刻为中国最早的碑文。2、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政论散文阐明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政论散文发展的新阶段。(袁行霈文学史第三章第二节贾谊的政论文末尾)3、淮南子和陆贾、贾
12、谊的散文共开后世骈文的先河。(袁行霈文学史第一章第四节淮南子及其散文第一页)三、西汉散文的特点:1、西汉散文目的为巩固新政权、建立新的思想形态,故严谨质实。2、汉初的政论文代表了西汉散文的最高成就,汉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醇厚典重,更多学术味道。3、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书信体散文抒情叙事,极富感染力,是汉代散文成就的又一个代表,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葩。四、秦及西汉散文的代表作:1、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
13、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sho 滑、楼缓、翟 zhi景、乐 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n)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z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
14、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
15、劲弩守 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yu绳枢之子,氓(m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之贤,陶朱、猗(y)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u)棘矜(q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16、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长絜xi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司马迁报任安书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n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n),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谚曰:“谁为(wi)为(wi)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
17、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 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仆闻之,修身 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
18、(cn)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jn)哉!仆赖先人绪 业,得待罪辇毂(g)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qin)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
19、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t)茸之中,乃欲昂首信 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 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
20、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
21、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s)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 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
22、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 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
23、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 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 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24、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xin)。仆窃不逊,近自
25、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