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原卷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原卷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原卷版 高考 历史 12 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 原卷版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公元前公元前 5 5前前 3 3 世纪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时的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一、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 社会转型。 二、具体表现:二、具体表现: (1)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 国家政局由分裂逐步走向 (战国后期) ; 宗法分封礼乐制崩溃; 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从封 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战乱纷争到秦朝一统天下;从贵族政治到 ,从世卿世禄到军 功授爵) (2)经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 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 立;小农经济产生, 生产模式形成。 (从青铜时代到铁器牛耕,从井田时代
2、到土地私 有) (3)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 ,思想自由。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 “以法治国”,道家的“ ”,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 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 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礼乐制崩溃 (从礼 乐文化到诸子学派,从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文化专制);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 界领先。 (4)阶级:“ ”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5)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 民族的交往,我国 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三、转型原因:三、转型原因:铁农具和 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四、真题训练四、真题
3、训练 1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 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 (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 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
4、理 A B C D 3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 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4 (2018北京高考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 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5 (2018新
5、课标全国卷高考24) 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 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6 (2018.4浙江高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 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7 (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 土了只有周
6、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8 (2017北京高考12)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 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B C D 9 (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 五、模拟训练五、模拟训练 1.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7、,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 动”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宗法制的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 2.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 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 “昭名分, 辨等威” 的工具;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乐制逐渐崩溃 3.据中国史纲 ,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 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 自称为“始皇帝
8、”。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4.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 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5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 以益, 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 十人食之, 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C土地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