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性 毒物 职业 中毒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2-11-221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一、概述一、概述l毒物毒物(poison)(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l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2022-11-222(一)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与存在形态(一)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与存在形态来源:来源: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中间体)、成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
2、也可来自热分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解产物及反应产物存在形态: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 2022-11-223气态: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气态: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形成。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形成。气溶胶气溶胶(aerosolaerosol):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包括雾、烟、尘。散体系,包括雾、烟、尘。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0.1mm的固体微粒;的固体
3、微粒;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 0.10.1l0 l0 m m 的固体微粒。的固体微粒。2022-11-224(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1.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2.2.成品的处理、包装;成品的处理、包装;3.3.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4.4.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5.5.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6.6.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7.7.物料输送管
4、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8.8.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废料的处理和回收;9.9.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10.10.设备的保养、检修等。设备的保养、检修等。2022-11-225(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 1、呼吸道:薄、大、血、快、呼吸道:薄、大、血、快吸收影响因素吸收影响因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
5、及生产环境的气象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条件等因素。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点、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11-2262 2、皮肤:、皮肤:毒物通过表皮细胞或皮肤附属器毒物通过表皮细胞或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毛囊、皮脂腺、汗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吸收影响因素吸收影响因素:穿透皮肤角质层:分子量穿透皮肤角质层:分子量300300、脂
6、溶性和角质层、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的厚度 由角质层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由角质层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具有一定水溶性具有一定水溶性 皮肤有病损或表皮屏障破坏皮肤有病损或表皮屏障破坏 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 接触皮肤的部位和面积接触皮肤的部位和面积 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2022-11-227l脂脂/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2022-11-2283 3、消化道、消化道
7、 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可经消化道进人体内。可经消化道进人体内。2022-11-229(四)毒物的体内过程(四)毒物的体内过程1 1、分布、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最初常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则逐渐转移靶组织器官。2022-11-22102 2、生物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biotransformation)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的过程。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
8、解和结合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或合成)四类反应。四类反应。2022-11-2211毒物经生物转化后的结果:毒物经生物转化后的结果:有利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有利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透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与组织成分的透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与组织成分的亲和力减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毒性。亲和力减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毒性。也有不少毒物经生物转化后其毒性反而增强,也有不少毒物经生物转化后其毒性反而增强,或由无毒而成为有毒。或由无毒而成为有毒。2022-11-22123 3、排出、排出肾脏:肾脏:最重要最重要的排泄途径。的排泄途径。排出速度的影响因素排出速度的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
9、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排出物分子量、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排出物分子量、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度。度。2022-11-22133 3、排出、排出呼吸道:呼吸道: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肺泡呼肺泡呼吸膜内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吸膜内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通气量通气量。消化道:消化道:排泄排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肠肝循环肠肝循环其它途径其它途径 :唾液腺;乳腺;胎盘屏障唾液腺;乳腺;胎盘屏障;头头发和指甲发和指甲;汗腺汗腺;月经月经。2022-11-22144 4、蓄积、蓄积(accumulat
10、ion)(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称为毒物的蓄积。l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慢性中毒。l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该毒物的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该毒物的“储存库储存库”(storage depot)(storage depot)。2022-11-2215(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1 1、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
11、毒性、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毒性 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分散度、化学活性、挥发性、溶解度要影响:分散度、化学活性、挥发性、溶解度2 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2022-11-2216(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3 3、联合作用、联合作用 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l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l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挥发性增加,机体呼吸循环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挥发性增加,机体呼吸循环加快,出汗增多等,均可促进毒物的吸收;
12、加快,出汗增多等,均可促进毒物的吸收;l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毒物吸收多,机体耗氧量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毒物吸收多,机体耗氧量也增多,对毒物更为敏感。也增多,对毒物更为敏感。2022-11-22174 4、个体易感性、个体易感性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研究表明产生毒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产生毒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决定因素是个体遗传特征。是个体遗传特征。2022-11-2218(六)职业中毒的临床(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 1、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