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醛和酮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有机化合物醛和酮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合物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12章章 醛和酮醛和酮亲核加成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共轭加成 12.1 醛、酮的定义和分类醛、酮的定义和分类 12.2 醛、酮的结构醛、酮的结构 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物理性质 醛、酮的反应醛、酮的反应 12.4 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 12.5 ,-不饱和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 12.6 羰基的还原羰基的还原 12.7 -活泼氢的反应活泼氢的反应本本章章提提纲纲 12.8 Favorski重排重排 12.9 二苯乙醇酸重排二苯乙醇酸重排 12.10 叶立德的反应叶立德的反应 12.11 醛酮的氧化醛酮的氧化 醛和酮的制备醛和酮的制备 12.12 醛、酮的工业
2、制备醛、酮的工业制备 12.13 用芳烃制备用芳烃制备 12.14 用烯烃、炔烃、醇制备用烯烃、炔烃、醇制备 12.15 用羧酸衍生物制备用羧酸衍生物制备本本章章提提纲纲12.1 醛酮的定义和分类醛酮的定义和分类一元醛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二元醛酮简单酮或对称酮简单酮或对称酮混合酮或不对称酮混合酮或不对称酮CH3CHOCH3CCH3OCH2CH CHOCH2CHCCH3CCH3O饱饱和和醛醛酮酮不不饱饱和和醛醛酮酮脂脂肪肪族族醛醛酮酮芳芳香香族族醛醛酮酮CHOO12.2 醛酮的结构醛酮的结构C=O双键是由一个双键是由一个 键和一个键和一个 键组成的。键组成的。C=O是一个极性基团,具有偶极矩。是一
3、个极性基团,具有偶极矩。当羰基的当羰基的 位有羟基或氨基存位有羟基或氨基存在时,在时,羰基氧原子可与羰基氧原子可与羟基或氨羟基或氨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以重叠式为优势构象形式存在。以重叠式为优势构象形式存在。HOHHOHOHHOHH羟基乙醛7.5610-30Cm9.5010-30Cm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物理性质 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醛酮的力,因此,醛酮的沸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高,但比醇低。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醛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氧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成氢键,
4、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族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于1。醛酮的光谱特征醛酮的光谱特征 羰基的红外光谱在羰基的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1之间有一个非常强之间有一个非常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的伸缩振动吸收峰。-CHO中的中的C-H键在键在2720 cm-1区域有区域有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键共轭,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键共轭,吸收向低波数位移。吸收向低波数位移。其它参见第其它参见第5章章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性分析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性分析C C HHO-活泼活泼H的
5、反应的反应(1)烯醇化)烯醇化(2)-卤代(卤仿反应)卤代(卤仿反应)(3)醇醛缩合反应)醇醛缩合反应醛的氧化醛的氧化亲核加成亲核加成氢化还原氢化还原(1)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2)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3),-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4)还原)还原C=CC=O醛醛 酮酮 的的 反反 应应 12.4.1 总述总述 12.4.2 和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和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2.4.3 和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和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12.4.4 和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和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12.4.5 和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和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12.4
6、 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1)反应机理)反应机理碱催化的碱催化的反应机理反应机理酸催化的酸催化的反应机理反应机理C=OC=OH+H+C-OH+Nu-NuOHC12.4.1 12.4.1 总述总述C=ONu-CNuO-H2ONuOHC+HO-12.4 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C=ORHRC=ORRC=OAr(2)醛、酮的反应活性)醛、酮的反应活性 (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2)与与HCN的加成的加成 (3)与炔化钠的加成与炔化钠的加成12.4.2 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与格氏试剂的加成(CH3)3CCC(CH3)3 +C2H5M
7、gBr=O(CH3)3CCC(CH3)3 +CH3CH2CH2MgBr(CH3)3CCC(CH3)3 +(CH3)2CHMgBrOO加成产物加成产物 80%加成产物加成产物 30%加成产物加成产物 0%不发生正不发生正常反应的常反应的酮主要发酮主要发生生“烯醇烯醇化化”和和“还原还原”两个副反两个副反应。应。若用烷基若用烷基锂代替格锂代替格氏试剂,氏试剂,可以发生可以发生正常的加正常的加成反应。成反应。(CH3)2CHCCH(CH3)2 +(CH3)2CHLiO=(CH3)2CH3C-OLiH2O(CH3)2CH3C-OH*1 两个副反应。两个副反应。12.4.2 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碳亲
8、核试剂的加成*2 醛、酮的极限构象式醛、酮的极限构象式ORSMLORSMLORSMLORSMLORSML(1)交叉式交叉式 (2)R-S重叠重叠 (3)交叉式交叉式(4)R-M重叠重叠 (5)交叉式交叉式 (6)R-L重叠重叠ORSML*3 克莱姆规则一克莱姆规则一 如果醛和酮的不对称如果醛和酮的不对称-碳原子上结合的三个基团以碳原子上结合的三个基团以L(大)、(大)、M(中)、(中)、S(小)表示,那末这些非对称的醛和(小)表示,那末这些非对称的醛和酮与某些试剂(如格氏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总是取酮与某些试剂(如格氏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总是取R-L重叠重叠构象,反应时,构象,反应时,试剂从
9、羰基旁空间位阻较小的基团(试剂从羰基旁空间位阻较小的基团(S)一边接近分子。这称为一边接近分子。这称为克莱姆规则一克莱姆规则一.OHC2H5HPh 1 RMgX2 H2OHRPhOHC2H5HHRPhOHC2H5H+次要产物次要产物35oC R 主主 次次CH3 2.5 :1C6H5 4 :1(CH3)2CH 5 :1(CH3)3C 49 :1 -70oC R 主主 次次(CH3)3C 499 :1 CH3 5.6 :1主要产物主要产物OHC2H5HPhHPhC2H5RHOHHPhC2H5RHOHHPhC2H5HO(2)与)与HCN的加成的加成*1 反应式反应式(CH3)2C=O +HCN-O
10、H溶液溶液OHCCOOHCH3CH3H+H2O-H2OCH2=C-COOHCH3,-不饱和酸不饱和酸-羟腈(或羟腈(或-氰醇)氰醇)-羟基酸羟基酸CO-H2OOHCCNCNCH3CH3CH3CH3H+*2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可逆可逆不可逆不可逆*3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H2OC=OCO-OHCCH3CH3-CNCNCNCH3CH3CH3CH3*4 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4a 醛、酮与醛、酮与HCN的加成也符合的加成也符合克莱姆规则一克莱姆规则一。ORSLOHNu-MORSLMORSL*4b 当醛、酮的当醛、酮的-C上有上有-OH、-NH
11、时,由于这些基团能与时,由于这些基团能与羰基形成氢键,所以形成如下构象(见图),若发生加成,羰基形成氢键,所以形成如下构象(见图),若发生加成,亲核试剂主要从亲核试剂主要从S基团一侧进攻,这称为基团一侧进攻,这称为克莱姆规则二克莱姆规则二。较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较不稳定-CN(3)与炔化钠的加成)与炔化钠的加成R-C C-Na+C=OCOHC CRCONaC CRNH3(液液)或乙醚或乙醚H2O NaNH2(-NH3)R-C CH(CH3)2C-C CRH+OHCH2=C-C CRCH3H2/催催CH2=C-CH=CHRCH3制备共轭双烯制备共轭双烯-炔醇炔醇NH3 (1)与氨或胺的加成与氨或胺
12、的加成 (2)与氨衍生物的加成与氨衍生物的加成 (3)肟肟 (4)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12.4.3 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1)与氨或胺的加成)与氨或胺的加成*1 反应式反应式CH3CH=O +NH3CH3CH-NHHOH-H2OCH3CH=O +RNH2CH3CH=NHCH3CH-NRHOH-H2OCH3CH=NR亲核加成亲核加成亲核加成亲核加成亚胺亚胺亚胺亚胺 西佛碱西佛碱12.4.3 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CH3CH=O +R2NHCH2CH-NR2OHH-H2OCH2=CH-NR2亲核加成亲核加成烯胺烯胺H2O烯胺具有双位反应性能烯胺具有双位反应性能
13、CCNR2烯烯胺胺的的共共振振式式C-C+NR2CCOHCCHORXCCORCCRO氧烷基化碳烷基化烯醇烯胺CCNR2+RXCCNR2CCRNR2氮烷基化碳烷基化RCCNHHCCHNH烯烯胺胺亚亚胺胺互互变变异异构构CCNRHCCHNR烯烯胺胺亚亚胺胺互互变变异异构构*2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C=OCNH2ZO-+H2N-Z+C=OH+H+C=O H2N-Z,+-H+C-N-ZHOHH+转移转移C-N-ZH2OH+H+C=N-Z +H2O +H+碱催化碱催化酸催化酸催化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i)保护羰基保护羰基C=OBA+H2NRC=NRAB稀酸稀酸参与反应参与
14、反应C=OBA *3 反应的应用反应的应用NNNN+3HNO3NNNNO2O2NNO2+3HCHO +NH3RDX(ii)合成合成CH2O+NH3HNH2OHHCH2=NH H2OCH2NH3HNNHHN3CH2ONH3NNNNCCCH2H2H2NNNN六亚甲基四胺,mp 260 C乌洛托品(2)与氨衍生物的加成)与氨衍生物的加成C=N-ZC=O+H2N-Z H2N-OH(羟(羟 胺)胺)肟肟 H2N-NH2(肼(肼)腙腙 H2N-NH-C6H5(苯肼苯肼)苯腙苯腙 H2N-NH-C6H3(NO2)2 2,4-二硝基苯腙二硝基苯腙 (2,4-二硝基苯肼二硝基苯肼)H2N-NHCNH2O缩氨脲缩
15、氨脲氨基脲氨基脲 提纯醛酮提纯醛酮 鉴别醛酮鉴别醛酮C=N-ZC=OC=O+H2N-Z重结晶重结晶稀酸稀酸C=NHOHCHOC=NOHHNH2OHHClNa2CO3HCl苯苯 h(Z)-苯甲醛肟苯甲醛肟 mp 35oC(E)-苯甲醛肟苯甲醛肟mp 132oC通常以通常以E构构型为主。型为主。*1 肟的构型肟的构型(3)肟)肟*2 肟的互变异构体肟的互变异构体R2CH-N=OR2C=N-OHRCH2-N=ORCH=N-OH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醛肟醛肟酮肟酮肟 没有没有-H的的亚硝基化合物是稳定的。有亚硝基化合物是稳定的。有-H时,时,平衡有利于平衡有利于肟。肟。(4)
16、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称为胺的反应称为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2 反反 应应 式式RC=OR+NH2OHRC=NROHH+R-C-NHRO=水解水解R-C-OH+RNH2=OPCl5,H2SO4,POCl3,HCl,乙乙酸酸-乙酸酐乙酸酐*1定义定义*3 反反 应应 机机 理理H2ORC=NROHH+RC=NROH2+-H2OR-C-NHRR+R-C N-R+H2OC=N-RR+-H+OC=N-RROC=N-RH重重排排互互变变异异构构*4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特点贝克曼重排反应的特点(i)重排反应是在酸催化下完成的。)重排反应
17、是在酸催化下完成的。(ii)只有处于羟基反位的烃基才能迁移。)只有处于羟基反位的烃基才能迁移。(iii)基团的迁移和羟基离去是同步的。)基团的迁移和羟基离去是同步的。(iv)迁移基团在迁移过程中构型保持不变。)迁移基团在迁移过程中构型保持不变。H2SO4乙醚乙醚CCEtH Bu-tNH3COHNHCCH3CEtH Bu-tO*5 贝克曼重排反应的应用贝克曼重排反应的应用应用应用1:制备酰胺、羧酸、胺。:制备酰胺、羧酸、胺。HOOCNO2NH2C=NO2NOH反式反式顺式顺式应用应用2:测定酮肟的几何构型(根据反式迁移)。:测定酮肟的几何构型(根据反式迁移)。应用应用3:合成(如制备尼龙:合成(
18、如制备尼龙-6)请同学在上述图中补充电子转移的箭头。请同学在上述图中补充电子转移的箭头。O +H2NOHH+NOH2H+NOH+NC+NCNHCOHH2SO4-H+O-H2OH2ONH(CH2)5COn尼龙尼龙-6 (1)与)与H2O的加成的加成 (2)与)与ROH的加成的加成12.4.4 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1)与)与H2O的加成的加成HCH=O +HOHH2C(OH)2CH3CH=O +HOH(CH3)2C=O +HOHCCl3-CH=O +HOHCH3CH(OH)2(CH3)2C(OH)2CCl3-CH(OH)2(100%)(58%)(0%)三氯乙醛水合物三氯乙醛水
19、合物(安眠药)(安眠药)有吸电子基团可以形成稳定水合物。有吸电子基团可以形成稳定水合物。水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水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12.4.4 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2)与)与ROH的加成的加成CH3CH=O+CH3CH2OHH+(乙醚)乙醚)CH3CHOCH2CH3OHCH3CH2OH,H+(乙醚)乙醚)CH3CHOCH2CH3OCH2CH3半缩醛半缩醛缩醛缩醛与醛反应与醛反应*1 反应反应HOCH2CH2CHCHOOHHCl(乙醚)乙醚)OOCH3HOOOHHOCH3OH半缩醛半缩醛缩醛缩醛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半缩酮半缩酮缩酮缩
20、酮醛的正向平衡常数大,醛的正向平衡常数大,酮的正向平衡常数小。酮的正向平衡常数小。分子内也能形成半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酮、缩酮。缩酮、缩酮。与酮反应与酮反应移动平衡的方法移动平衡的方法A 用油水分离器除去反应中的水,移动正向平衡。用油水分离器除去反应中的水,移动正向平衡。B 应用原甲酸酯代替醇进行反应。应用原甲酸酯代替醇进行反应。+HC(OC2H5)3C=ORRC OC2H5RR OC2H5+HCOOC2H5原甲酸三乙酯原甲酸三乙酯CH3CH3C=O+HOHOOOCH3CH3H+O+2ROHORORH+C 五元和六元环状缩酮的产率较好。五元和六元环状缩酮的产率较好。*2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碱催化碱
21、催化C=OCORROHRO-O-COROH酸酸 催催 化化C=OC=OH+ROHH+COHORH+-H+COHORH+H+COH2OR-H2O+CROHOR+COROR-H+COROROOHHO(CH2)4CH=OH+OHOH+HOCH2CH2CH2CH2CH=OH+-H+分子内形成半缩醛的反应机理分子内形成半缩醛的反应机理*3 形成缩醛或缩酮在合成中的应用形成缩醛或缩酮在合成中的应用A 保护羟基保护羟基OOBrCH2CH2CH2CH2OH+BrCH2CH2CH2CH2OHH+BrCH2CH2CH2CH2O-H+OMg无水乙醚无水乙醚BrMgCH2CH2CH2CH2OO丙酮丙酮H3O+(CH3
22、)2CCH2CH2CH2CH2OHOHB 保护羰基保护羰基OOBrCH2CH2CHO +HOCH2CH2OHH+BrCH2CH2CH3CH2C CLiCH3CH2C CCH2CH2OOH3O+CH3CH2C CCH2CH2CHO +HOCH2CH2OHOBrHOCH2CH2OHC6H6OOBrNaOHC2H5OHOOH3O+O (1)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 (2)与硫醇(与硫醇(RSH)反应)反应12.4.5 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1 反应式反应式(1)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12.4.5 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2 反应机理
23、反应机理亲核加成亲核加成分子内的分子内的酸碱反应酸碱反应硫比氧有更强的亲核性硫比氧有更强的亲核性*3 讨讨 论论(i)只有醛、脂肪族的甲基酮、环酮能发生此反应。只有醛、脂肪族的甲基酮、环酮能发生此反应。乙醛(乙醛(89%)丙酮(丙酮(56.2%)丁酮(丁酮(36.4%)环己酮(环己酮(35%)3-戊酮(戊酮(2%)苯乙酮(苯乙酮(1%)OOOO(ii)反应体系须维持弱酸性反应体系须维持弱酸性NaHSO3 +HClNaCl +H2SO3 H2O +SO22NaHSO3 +Na2CO32Na2SO3 +H2CO3H2O +CO2*4 应应 用用(i)提纯醛、甲基酮、环酮。提纯醛、甲基酮、环酮。(i
24、i)制备制备-羟腈羟腈CH3CH3COHSO3NaNaHSO3 +HCNNaCN+Na2SO3+(2)与硫醇的反应与硫醇的反应*1 硫醇的制备硫醇的制备RX +NaSH RSH +NaX*2 硫醇的一个重要性质硫醇的一个重要性质形成缩硫醛、缩硫酮形成缩硫醛、缩硫酮RRCH2 +NiS +C2H6C=ORH+R+SSHSHSRRCHgCl2,HgO,CH3OH,H2OSHgS(i)醛与酮都能反应。醛与酮都能反应。(ii)缩硫醛、缩硫酮在酸、缩硫醛、缩硫酮在酸、碱条件下都很稳定。平碱条件下都很稳定。平衡利于正反应。衡利于正反应。Ni-H2应用二:应用二:保护羰基。保护羰基。应用一:还原。应用一:还
25、原。缩硫酮缩硫酮 12.5.1 ,不饱和醛酮加成反应的分类不饱和醛酮加成反应的分类 12.5.2 1,4共轭加成的反应机理共轭加成的反应机理 12.5.3 麦克尔加成反应麦克尔加成反应12.5 ,-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12.5.1 ,-不饱和醛酮加成反应的分类不饱和醛酮加成反应的分类 C=C C=OC C C=OC C C=OC C=C O+_Br2BrBrC=C C O+_+_C=C C OLiRC=C C OHRC C=C OHNuRLiH2O1.Nu2.H+(1)(2)(3)(1)(2)(3)C=C亲电加成亲电加成C=O亲核加成亲核加成1,4-共轭加成共轭加成1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