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课-物质科学(一)实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4课-物质科学(一)实验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4 物质 科学 实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一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一测量物质的密度(1)实验原理:?mV。(2)测量固体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m,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体积为 V1。将固体浸没在盛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为 V2。计算:?mV2V1。(3)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1。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m2。计算:?m1m2V。(4)注意事项测固体密度时,若?固水,固体要用细线系住并缓慢放入水中;若?固水,可用针压法等将固体压入水中。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沙子或面粉等代替水的作用。实验步骤安排要从减小误差的角度考虑,如用天平、排水法测量固体密度时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2、测量液体密度时质量的测量采用“测差法”。天平使用前要通过平衡螺母调节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读数时要把砝码质量和游码所示的质量相加。量筒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间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典例 1】(2017邵阳)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红红同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图 44-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 44-1 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小红同学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
3、位置如图 44-1 乙,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为 26.2 克,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克。(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 44-1 丙。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克/厘米3。【解析】(1)图甲中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m总50 克10 克3 克63 克,量筒中茶油的质量 m63 克26.2 克36.8 克。(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 V40 毫升40 厘米3,则茶油的密度?mV36.8 克40 厘米30.92 克/厘米3。【答案】(1)左(2)36.8(3)0.92【类题演练 1】(2017滨州)20
4、17 年 5 月 5 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 C919 机体结构用量达到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的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同种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如图 44-2 的实验。图 44-2(1)将天平放在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错误之处是:。(3)改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的质量为克。(4)量筒
5、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则样品的体积是厘米3,此样品的密度是千克/米3。(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样品的密度,如图戊,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样品的重力为 G。将样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样品浸没在水中并保持静止(样品未接触到容器底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样品的密度表达式为?样品(用 G、F、?水表示)。【解析】(1)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图中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天平水平平衡。(2)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3)物体
6、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m20 克20 克5 克4.4 克49.4 克。(4)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60 厘米3,放入石子后的总体积为 80厘米3,则石子的体积 V80 厘米360 厘米320 厘米3,石子的密度?mV49.4 克20 厘米2.47 克/厘米32.47103千克/米3。(5)石块所受浮力F浮GF,小石块的体积VV排F浮水gGF?水g,小石块的密度?mVGgGF?水gGGF水。【答案】(1)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右(2)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49.4(4)202.47103(5)GGF水专题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专题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原理:根据二
7、力平衡,测出拉力的大小,即可得摩擦力的大小。(2)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一个变量,得到相应结论。(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4)注意事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与静摩擦是不同的。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物体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是研究物体不动,接触面运动,则不需要匀速。拉力方向要与运动方向一致。【典例 2】(2017自贡)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44-3,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图甲和图乙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图丙的接触面是棉布。图 44-3(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
8、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根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答出一条即可)。【解析】(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图乙和图丙,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也不变。(4)实验中需在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进行读数,而很难保证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会
9、造成读数困难。【答案】(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乙、丙(3)不变(4)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合理均可)【类题演练 2】(2017昆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将手按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有关。(2)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 44-4 的方式,这种操作是的。(3)根据,实验中应该、地拉滑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拉力的大小。(4)一个同学认为滑动
10、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的,原因是。【解析】(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说明摩擦力不同,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先后用不同的力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改变了压力大小,说明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压力有关。(2)(3)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之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图中操作错误。(4)在探究实验中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用材质相同体积不同
11、的木块,没有控制压力相等,故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错误的。【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2)错误(3)二力平衡条件水平匀速等于(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等专题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专题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电阻特点(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若电表数量不足要测量多个点,在拆移电表前也要断开开关。(2)电表在移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正确连接。(3)为了使规律更具普遍性,选择电阻(或灯泡)的规格要不相同,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的量程来进行测量,可使测量值更加精确。(5)电阻无法直接测量,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电
12、压和电流来计算得到。(6)实验中出现故障,可根据不同电表的数据来推测可能的故障原因。【典例 3】(2017扬州)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1)如图 44-5,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根导线;实验中应选择规格(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2)在测 L1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 0,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3)小芳保持电压表的 B 连接点不动,只断开 A 连接点,并改接到 C 连接点上,测量 L2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 L2两端电压?,理由是。(4)小明分别测出 AB、BC、AC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13、。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改进方法是。UAB(伏)UBC(伏)UAC(伏)2.41.43.8【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共需要导线 6 根导线。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应该选取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2)电压表示数为 0,说明电路中出现了开路。若 L1开路,则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若 L2开路,则电压表无示数。(3)测出 L1两端的电压,A 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小芳将与 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 C 点,则会造成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因此是错误的。(4)小明只做了一次实验,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故应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答案】(
14、1)6不同(2)L2开路(3)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更换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类题演练 3】(2017成都)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实验中,小涵同学设计了如图 44-6 的电路。(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处于(填“闭合”或“断开”)状态。(2)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她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压表示数为 0,若只有 L1或 L2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是(填“L1开路”“L1短路”“L2开路”或“L2短路”)。(3)故障排除后,小涵选用不同的灯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
15、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实验次数L1两端的电压(伏)L2两端的电压(伏)串联总电压(伏)11.41.42.821.21.62.831.11.72.8【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2)由电路图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 L1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 S 后,灯 L1、L2均不亮,且只有 L1或 L2中的一处发生故障,说明电路中存在开路。若 L1开路、L2通路,则电压表有示数;若 L2开路,则电压表示数为 0。(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L1两端电压与 L2两端电压之和等于串联总电压,即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答案】(1)断开(2)L2开路(3)等于
16、专题四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专题四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1)实验电路图(如图 44-7)。(2)方法: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3)当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更换定值电阻后,需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然后才能读数。(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使电压保持不变或发生变化。(5)选择定值电阻而不是灯泡,目的在于实验过程中保持电阻不变。【典例 4】(2017自贡)小芳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 流 跟 导 体 电阻 的 关系”时,设计了如图 44-8甲的
17、电路,但稍作思考之后,就将电路改进为如图44-8 乙的电路。她这样改进有什么好处?。在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 6次改变 A、B 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 1。表 1实验次数I(安)AB 间电阻值 R(欧)10.80520.601030.481540.402050.342560.3030(1)小芳分析表 1 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2)小芳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芳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3)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后,小芳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 2 中,请分析表 2
18、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表 2电流 I(安)1.20 0.60 0.40 0.30 0.24 0.20电阻 R(欧)51015202530【解析】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改变电阻的大小,图乙中使用电阻箱改变电阻较更换定值电阻方便。(1)根据 UIR,由表中数据分别计算 5 次实验的电压值为4 伏、6 伏、7.2 伏、8 伏、8.5 伏、9 伏,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2)正确操作:改变电阻后调节滑片使电压表读数不变。(3)横向比较表中数据,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即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答案】便于改变导体的电阻
展开阅读全文